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肉鸡群中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肉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从山东省济南、潍坊、青岛等地区采集421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死)鸡肺脏及160份临床健康肉鸡的肺脏作为供检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技术,对其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偏肺病毒(aMPV)、禽败血性支原体(MG)、鼻气管鸟杆菌(ORT)和大肠杆菌(E.coli)共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421份发病肉鸡肺脏中,H9N2AIV、NDV、IBV、aMPV、MG、ORT和E.coli的检出率分别为53.68%,68.41%,33.49%,54.87%,57.25%,9.02%和41.17%;且存在严重的共感染现象,共感染率高达90.26%,单一感染和阴性个体仅占7.36%和2.38%;发病肉鸡群中,7种呼吸道病原体2重、3重、4重、5重、6重、7重感染的检出率分别达19.48%,26.12%,27.32%,11.88%,4.51%和0.95%,以2重、3重和4重感染较为常见。而临床健康肉鸡肺脏中,H9N2AIV、NDV、IBV、aMPV、MG、ORT和E.coli的检出率分别为12.50%,23.13%,5.63%,36.87%,21.88%,0%和16.88%;呈阴性和单一感染的样品分别占25.00%和43.75%;多重感染样品仅占31.25%,且主要为2重感染。7种病原体中,H9N2AIV、NDV、MG和E.coli在肉鸡呼吸道疾病的共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发病肉鸡和临床健康肉鸡均存在混合感染,但以发病鸡群更为严重和复杂;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感染是导致肉鸡呼吸道疾病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冯小鹿 《新农村》2014,(10):27-28
毛皮动物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指将可传播疾病的各种有害生物(病毒、细菌、真菌、昆虫、原虫、啮齿动物和野生鸟类等)排除在养殖场外,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疫病传播),为毛皮动物养殖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参考GenBank中已登录的CPV-SC-JM VP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选用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相对定量法,对规模化毛皮动物场的12份粪便样品和5份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常规PCR方法检出14份,检出率82%,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检出17份,检出率100%;粪便中病毒含量明显高于血液中病毒含量,最高可达7000倍;不同毛皮动物粪便样品中病毒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对山东省潍坊地区8个水貂规模化养殖场和13个养殖户的682个送检样品进行阿留申病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水貂阿留申病平均阳性率为32.8%,说明潍坊地区水貂阿留申病的感染比较严重。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平均阳性率为33.3%,散养户阳性率为32.3%,二者差异不显著;来自诸城市的269个血清检样阳性率为48.7%,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说明诸城市为水貂阿留申病的主要流行地区;对幼龄水貂和成年水貂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水貂阿留申病的感染率未见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浙江宁波地区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应用PCR方法对2004~2008年采自宁波地区对虾养殖场的1201份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WSSV检测。结果表明,1201份样品中有364份样品呈阳性,总阳性率为30.31%;2004~2008年的WSSV年平均阳性检出率均较高,且呈不规律变化,其中以2006年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发病最严重,阳性感染率达42.66%,但2006~2008年WSSV的年平均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毛皮动物养殖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因此毛皮动物养殖场消毒工作尤为重要。彻底消毒能阻断细菌、病毒的传播,关乎毛皮动物的生存安全和养殖场的成败。消毒对象包括养殖场地、毛皮动物、设备、房屋以及往来人员及车辆,对养殖毛皮动物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垫草、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本文主要阐述了毛皮动物养殖场地的消毒措施,对防止传染病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家禽密切接触人群感染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分别采集21份规模化养禽场和20份从事禽产品加工的屠宰场工作人员血清样品,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人血清样品中新城疫和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结果发现,养禽场工作人员新城疫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3.3%,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均为阴性;屠宰场工作人员新城疫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能够感染人,而目前国内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群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由于禽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和持续进化,有必要对家禽密切接触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8.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败血型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OIE将其列入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入为一类动物疫病。一、当前猪瘟的发病特点猪瘟的发病特点从原来的频繁大流行发展为现在的周期性、波浪式、区域性、散发性流行。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疫点增多、疫区缩小,疫点多局限于猪瘟预防不稳定地区。非典型猪瘟增多。表现为: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隐性感  相似文献   

9.
<正>毛皮动物养殖业前些年由于皮毛市场活跃,养殖毛皮动物效益很高,人们养殖皮毛动物的积极性很大,诸城市形成了以密州街道为中心辐射全市的毛皮动物养殖地,建立了毛皮动物养殖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一些散养户,由于毛皮行情上涨,养殖利润高,诸城市同全国一样毛皮动物养殖数量迅速增加,人民纷纷建场,动物疫病已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引发猪场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2016—2017年云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主要病原的混合感染状况。【方法】通过PCR或RT-PCR对送检病料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肺炎支原体(MH)、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和副猪嗜血杆菌(HPS) 7种主要病毒性或细菌性病原进行检测。【结果】406份送检样品中,359份为阳性,检出率为88.42%。所检样品中,既有单一携带的,又有混合感染的,PCV2阳性率最高(59.00%);APP阳性率最低(9.09%)。而混合感染以PCV2+PRRSV感染率最高(9.19%),其次为CSFV+PRRSV,感染率为4.46%,PRRSV+PRV和PCV2+MH感染率最低,二者都为0.56%;发现有三重和五重混合感染,以PCV2+CSFV+PRRSV三重感染率最高(2.51%),PCV2+PRRSV+PRV感染率最低(0.28%),CSFV+PRRSV+PCV2+APP+HPS五重感染率为0.28%;未发现四重感染。【结论】PRDC感染情况在云南省广泛存在,且致病病原复杂,所以应加强PRDC感染情况的监测以更有效地防控地方猪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技术简介本研究利用动物营养学、动物医学、繁殖和遗传学、病理学、养殖场管理及产品加工等技术原理,从毛皮动物养殖所必需的四方面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毛皮动物营养和饲料配方的合理配制、主要疫病的检测防治、养殖场规范管理以及毛皮产品的初加工。目的是使毛皮动物获得合理营养,提高生产力,节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毛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 ,规模化、密集化饲养程度越来越高 ,随之而带来的环境微生物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有害微生物增多 ,病原的污染空间加大 ,导致流行疫病的种类日趋增多。每年由于多种疑难病症导致的死亡率平均可达 10 %~ 2 0 %。这是当前毛皮动物养殖的一大障碍 ,也是生产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因素。1 毛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1 1 某些疫病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发生变化由于动物宿主与病原体长期受到诸如免疫接种、应激反应、环境因素、饲养方式、免疫缺陷、免疫不应答、个体健康状态及化学药物等的影响 ,导致某些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  相似文献   

13.
为扎实做好南通市羊小反刍兽疫监测工作,科学评估小反刍兽疫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按照《关于印发2019年南通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对南通市7个县(市)区的435份血清样品和125份拭子样品用阻断ELISA和荧光RT-PCR试验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抗体阳性率为98.16%,所有县(市)区的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阳性率均高于95%,且平均阻断率也达到89.32%,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样品,说明南通市的羊小反刍兽疫在动物疫病防控系统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逐步消灭羊小反刍兽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导致各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急剧增加,尤其是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为了解山东省肉鸡养殖场大肠杆菌的抗药性情况,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从山东省3个规模化养鸡场采集123份新鲜粪便样品,对其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123份新鲜粪便样品中共分离到123株大肠杆菌;全部分离株对多西环素耐药,对美罗培南敏感。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率为99.2%,对9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多达34株。本研究结果可为养鸡场中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38株西藏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亚型流行及耐药性情况。利用药敏试验、PCR检测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研究。ESBLs检测结果显示,在初筛以及确认试验中,有21株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检测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5.3%。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有34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U,检出率为89.5%;13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1,检出率为34.2%;4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9,检出率为10.5%;30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TEM,检出率为78.9%;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XA及SHV基因型。药敏检测结果显示,38株牦牛源肠产毒素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等均表现为高度耐药,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达100%;对氯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2%、50.0%、86.8%、73.7%;仅对链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等表现为敏感。说明目前西藏地区产ESBLs菌株的确存在,且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以CTX型为主,TEM型次之。ESBLs的产生能明显增加菌株的耐药性,提示我们在临床用药中,不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而且还要注意结合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某地区口蹄疫(FMD)、猪瘟(CSF)、蓝耳病(PRRS)、伪狂犬病(PR)、圆环病毒病2型(PCV2)等5种主要影响生猪生产的疫病病原感染情况,该研究于2016年对某地区9个生猪疫病定点监测场初步进行了2个季度的采样监测和问卷调查,共采集血清样品180份。通过对样品进行以上5种疫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口蹄疫(FMD)、蓝耳病(PRRS)、猪瘟(CSF)、圆环病毒病2型(PCV2)在该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场阳性率最高为11.1%、33.3%、22.2%、44.4%。  相似文献   

17.
水貂养殖业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合作社养殖,建立优良品种养殖场,降低农民养殖风险,推动毛皮动物养殖业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畜牧业经济增长。目前影响毛皮动物产业的几类疫病如水貂阿留申病、犬瘟热、布鲁氏杆菌病、伪狂犬病、寄生虫病等严重影响着水貂产业的发展和人身身体健康,应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提高动物疫病的预防和监控能力,增加毛皮动物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一旦流行很难治疗,虽有个别有效治疗的病例,但需7~10天才可勉强控制死亡,也不能阻止产蛋量下降,在水禽、蛋禽、白羽肉鸡等不同鸡群都存在此问题;笔者通过临床调研,发现病原不单是H9型禽流感病毒,还包括其他多种致病毒株,多数与新城疫、大肠杆菌混合感染。1.免疫接种虽然禽流感灭活疫苗不能对禽群100%防护,但可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率,防止禽群出现毁灭性疫病。根据目前流行的毒株,参照农业部《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对各种家禽按要求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了解和监控云南省勐腊县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感染情况,应用PCR方法对2019年采集自该地区部分猪场的86份(血液样品59份,粪便样品27份)样品进行PCV2、PCV3抗原检测。结果表明:PCV2阳性检出率为36.05%,PCV3阳性检出率17.44%,二者混合感染率为15.12%。PCV2和PCV3在勐腊县呈一定的流行趋势,且混合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养殖群体扩大及养殖密度提高,众多养殖场因为没有完善控制疾病措施,导致养殖动物发病频繁,死淘率增加,用药成本增加,生产效益降低。因此,为了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动物健康必须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目前,在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毛皮动物的犬瘟热、犬细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