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陕西农垦大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关中渭北地区强筋小麦丰德存麦5号优质高产技术示范:确定栽培目标,细化目标,目标与小麦生育动态结合,各个时期小麦生育动态量化管理与田间水肥气热量化管理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强筋小麦丰德存麦5号9000kg/hm~2的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培育抗旱节水、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则是突破这一瓶茎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优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的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性能、抗逆性能四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特性,探讨了今后旱地小麦育种目标及方向,期望为提高小麦抗逆育种水平和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克丰2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高、丰产、多抗优质等突出特点。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克丰2号为育种亲本,采用不同育种途径,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优质饼干麦克丰9号的育成谈专用小麦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质饼干麦克丰9号品种的产量、品质与系谱跟踪分析,得知克丰9号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背景,且产量、品质性状稳定;从而总结出专用小麦育种的途径和方法,为专用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克字号两个代表性优质专用品种的系谱、产量、品质、抗病性、稳定性,生长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丰10号与克丰9号两个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具有遗传背景广,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产量高而稳,品质潜力大,稳定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云麦52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92R149与963-11185杂交,按照育种目标要求从后代优良育穗中经过几年选育而成的高产、适应广、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品种,适宜在云南海拔1200~2400m的田麦和烟后地麦区种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0704号。该品种优质、高产、多抗,从而改变了云南省小麦在生产上"丰而不抗"或"抗而不丰"的局面,在保山市有较大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34豫麦34是郑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豫麦2号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早熟、适应性强等优点。199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3月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10月在全国...  相似文献   

8.
1品种选择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的耐密性强的紧凑型优良品种。第一积温区:推荐选用先玉335、郑单958等品种。第二积温区:推荐选用鑫鑫2号、哈丰2号、鑫鑫1号等品种。第三积温区:推荐选用哲单37、绥玉7、德美亚3号等品种。第四积温区:推荐选用久龙3号、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9.
王岩 《小麦研究》2010,31(1):14-16
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选育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克丰10号,该品种前期抗旱性和耐瘠性好,后期耐湿性强,栽培条件要求不严格,一般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种植均可,适应在黑龙江的麦区及内蒙东四盟的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方式,分阶段地把来自国内外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基因累加,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多抗、优质的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克丰2号在生产上累计种植200多万hm2,以它为亲本育成7个克字号小麦新品种。文中分析其遗传基础、育种策略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郑品优9号是以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为母本,以春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号为父本杂交,F0代种子经60Co-γ 射线(200GY)处理后按系谱选育成的半冬性、矮秆、早熟、高产、优质强筋国审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00080)。文章重点介绍了郑品优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克旱13优质麦克旱13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克丰3号为母本,克旱8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1994年累积种植4752078亩。1994年种植4500亩,平均亩产275公斤,其...  相似文献   

13.
陈新民 《种子科技》2001,19(5):276-277
我县为农业大县 ,常年种植小麦 80万亩。全县群众积极响应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号召 ,2 0 0 0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30 .2 8万亩 ,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 38% ,2 0 0 1年生产优质小麦 1.2亿千克 ,全县农民增收近亿元。在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工作中 ,我们的作法是 :1 搞好试验示范 ,选准对路品种1.1 引进、试验、筛选新品种。为了稳妥地发展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种子公司几年来引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5 8个 ,经过试验筛选和粮食企业的品质化验 ,小偃 5 4号、豫麦 34号、豫麦 4 7号、豫麦 68号等强筋小麦品种以较好的品质、较高的产量、综…  相似文献   

14.
豫麦34号(原名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82年以矮孟牛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性好,适宜在黄淮冬麦区中晚茬地种植,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小麦育种工作中"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为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是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技术跨越.在该品种的推广过程中,率先实施跨行业联合,实行订单农业,按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模式运作,累计推广超过400万hm2.2002年该品种作为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的主导品种之一,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天麦 178 是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郑麦 366/ 矮抗 58 的 F1 为母本、周麦 22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大穗、高产、优质、抗倒、广适。2016-2020 年参加河南省丰收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冬水组试验,2021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10065,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春小麦抗旱性品种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法,对20个在黑龙江省小麦生产上应用的新老品种抗旱性进行评价,以筛选出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系;同时按照小麦全生育期的抗旱性评价标准进行分类,以指导小麦生产上的品种布局。结果表明:抗旱性极强的品种为龙辐麦19号,抗旱性强的品种为克旱21号,抗旱性弱的品种为克丰3号、克丰9号、克07-1370、龙辐麦18号,其他品种抗旱性均为中等。克丰12号、龙麦33号、北麦4号虽然抗旱性中等,但是在自然降水较充足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量都较高,说明这些品种为喜肥水材料,应用时应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地区,以便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7.
神麦 1号 (原泛 3号 )是由黄泛区农场农科所与河南省同位素所合作、采用有性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该研究列入河南省丰收计划--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推广应用项目(项目编号 200041020103)的科技攻关课题.该品种 200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 2004012号.  相似文献   

18.
淮麦30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郑麦9023/淮86175(黔丰1号/78—4101//石81-424)采用轮回选择法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0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2年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及沿淮麦区多点生产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是适合于在淮北麦区晚播及沿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CP93-17等5个抗锈、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在清水的引种观察结果表明:CP93-17与冬丰1号2个优质型新品种具有早熟、抗锈、优质、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同时,还有子粒饱满、千粒重高、白粒、硬质、商品率高的优点。说明引种成功,对优化当地冬小麦品种结构,对优质、专用型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