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字竹象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字竹象(Otidognathus davidis Faimlaire),主要危害毛竹、桂竹、淡竹、刚竹等竹笋,是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发生年份竹笋受害率高达90%以上。成虫、幼虫均在笋上取食,幼虫钻蛀危害,导致笋成竹后折枝断梢,秆部虫孔累累。节间缩短,竹材变脆。  相似文献   

2.
竹林丰产培育措施对竹子主要害虫的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劈山和垦复是竹林丰产培育技术的基本措施,不但能提高竹林生产力达到高产高效,而且对竹子的主要害虫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人工除草防治笋夜蛾效果达95.3%,垦复防治竹螟、一字竹象虫、竹卵圆蝽效果分别灰91.0%,68.3%,62.5%。  相似文献   

3.
《广西林业》编辑部: 竹笋的天敌是“竹象虫”,每年盛夏竹笋破土拔尖的季节,活动最猖獗。这种害虫用嘴把嫩笋尖钻成洞眼,然后往洞里下卵,不久卵变虫往外钻,竹笋一旦被这种虫钻寄卵就不能再长。一只竹象虫一个早上飞来飞去能钻坏好几枝笋,每逢这个季节竹农防不胜防。采取老办法给笋戴竹帽又编不了那么多,而且笋帽只用一年便烂坏。田阳五村乡是竹乡,这里仅大路村就有竹子3960亩,人均3.5亩  相似文献   

4.
一字竹象虫回归预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字竹象虫是竹子重要的笋期害虫,主要为害毛竹、篌竹、刚竹、红竹、淡竹等竹笋、嫩竹。该虫在安吉县毛竹林内二年一代,篌竹等小杂竹林内一年一代。为给一字竹象虫的综合防治提供测报依据,笔者于1984年至1991年定点对一字竹象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认为:一字竹象虫成虫出土高峰日与当年3月份的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预测式为(?)=25.8479-2.217(?);一字竹象虫的幼虫为害株率与上一年的幼虫为害株率呈正相关,其预测式为:(?)=17.6676+0.9049x((?),X均为被害株率的反正弦代换值)。  相似文献   

5.
竹笋象甲是竹笋的主要害虫.为害竹笋的象甲有:竹横锥大象、竹直锥大象、竹小象、一字竹象等,均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以幼虫蛀食笋肉,嫩竹,其雌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可将笋咬成很多小孔.粉丹竹、青皮竹、吊丝竹、毛竹、刚竹、甜竹等均可受害.  相似文献   

6.
一字竹象虫防治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荣  蒋平 《浙江林业科技》1992,12(1):23-26,56
一字竹象虫成虫期(篌竹林内),用2.5%溴氰菊酯乳剂每亩5~10ml,喷雾二次(二次间隔为5~7天),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用40%SN—851每亩100ml或25%菊乐合酯每亩150ml喷雾,24小时平均药效达100%。一字竹象虫幼虫期(毛竹林内),在笋高1.5~2m时,用50%甲胺磷乳油原液,每株0.5ml,进行竹腔注射,平均防效97.2%。经大面积推广应用,防治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字竹象甲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字竹象甲又称竹笋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成虫以笋为补充营养,将笋喙成许多小孔;幼虫吃食笋肉,使笋在成竹前易被风吹成断头竹,即使成竹,被害处生长畸形,竹材硬脆,不堪利用。近几年来,浙江省庆元县毛竹普遍遭受一字竹象危害,给广大林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重庆万州区引种笋用竹病虫种类主要有36种,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有竹绒野螟、竹织叶野螟、一字竹象,长足大竹象,大竹象。山竹缘蝽、煤污病呈零星小块分布。结合抚育措施,冬季深翻土壤,可使越冬茧数量下降38%~55%,保护林间鸟类、猎蝽等天敌,可降低虫口密度。对虫口密度较大的虫源地,喷施1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80%。  相似文献   

9.
一字竹象(Otidognathus davidisF.)在江苏主要为害桂竹,故名桂竹象.幼虫蛀食笋秆,成虫补充营养取食笋肉,致使95%以上的桂竹被害、断头烂梢,竹材僵硬多孔,人称“烂头桂”,严重影响生长,降低使用价值.此虫在江苏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地下8—20厘米的土室中越冬,次年5月下旬桂竹出笋时,成虫出上(成虫有假死习性和较强的飞翔能力,24小时累计飞行距离523—613米),经补充营养、交尾后产卵于高121.55±43.95厘米的笋内.幼虫共5龄,3龄后食量增大,被害部位逐渐扩大,竹梢多沿受害部折断.幼虫在笋中历朝5—13天,由于发生期不整齐.为害期可延续一个半月.  相似文献   

10.
竹类在生长和利用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导致减少和降低竹材的产量和质量。常见的竹类害虫种类较多,现分为蛀笋、食叶、吸液汁、竹材等害虫,分别介绍。一、笋期害虫危害竹笋的害虫主要是竹笋夜蛾、竹笋蝇、竹象等,以幼虫蛀食笋肉,被害竹笋不能成竹,影响竹林产量。1.竹笋夜蛾:分布各竹产区。成虫灰褐色,长20毫米,前翅基部及顶部有三角形深色斑,后翅黄褐色。幼虫头部橙红色,体紫褐色,体背有淡色纵线(图1)。幼虫蛀竹笋,  相似文献   

11.
一字竹象虫(Otidognalhus davidis)在我省主要危害桂竹(Phyllostachys bomb-usoides),故通称桂竹象鼻虫。镇扬山区和太湖地区的桂竹被害率达95%以上,被害竹材质僵硬、烂头断梢,因此群众称桂竹为“烂头桂”,为害之重,可以想见。此虫在本省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林地下8—20厘米深处土室内越冬,翌年五月下旬出土,成虫用管状喙刺入竹笋啮食作为补充营养,然后交尾,产卵于笋内,卵期3—5天。幼虫孵化后即在原产卵穴内吃食笋肉,幼虫共五龄,三龄后幼虫食量增大,一般不转移,仍在原处取食,故使笋被咬食面积较大,风吹后,易断头拆梢。幼虫期15—20天,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咬破笋箨入土筑土室化蛹,蛹期10—20天,7月下旬成虫羽化后,即在原土室内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有名的竹乡,现有竹子面积80万亩,然而成材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却不高,竹象危害严重是主要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所进行了防治竹象提高保笋率的研究。竹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成虫具坚硬的外壳,嘴嚼式口器成象鼻状延伸,飞翔力强,飞行  相似文献   

13.
据观察竹笋夜蛾在湖北阳新 1a发生 1代 ,以卵于禾本科杂草下部枯草上或竹基部笋箨上越冬 ,4月中下旬以 2龄幼虫从杂草上转主蛀入把竹笋危害 ;一字竹象和小竹象 1年 1代 ,以成虫于土下 8~1 5cm深的土茧中越冬 ,4月下旬成虫出土上把竹笋吸食笋肉 ,进行补充营养 ,随后进行交尾、咬产卵孔产卵 ,幼虫孵化后取食笋肉危害 ;江苏泉蝇每年 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3月下旬为雄虫羽化高峰 ,雌虫的出现高峰在 4月中旬 ,上把竹笋取食、交尾、产卵 ,幼虫危害竹笋 ,发生腐烂 ,造成退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应用冬季砍杂垦复、笋期药饵诱杀和自制烟剂熏杀等关键技术综合防治把竹主要害虫竹笋夜蛾、一字竹象、小竹象和江苏泉蝇 ,两年来共示范和推广防治 2 74hm2 ,防效达92 %~ 99%。防治区新竹平均眉径比对照提高 1 34~ 2 68cm ,新竹平均高比对照提高 2 45~ 2 91m。经核算 ,防治区比对照区每hm2 均增收 2 70 0元 ,增收总额为 73 98万元 ,新增利税为 69 0 4 8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 1∶1 5 ,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寿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寿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寿竹出笋从5月初开始,出笋盛期为5月8日到5月21日,盛期出笋数量占84.7%,出笋全部持续时间约30天。寿竹的高生长持续60天左右,高生长符合Logistic模型。引起寿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虫害,占退笋的比例74.7%,造成退笋的主要害虫是竹笋泉蝇。该地区寿竹整个出笋期平均成竹率仅为11.7%。  相似文献   

16.
在极度濒危物种毛环方竹的天然分布区(中国贵州斗蓬山),对毛环方竹的出笋规律、退笋数量分布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环方竹的出笋期从9月初—9月底,历时25 d;出笋的数量呈少—多—少的动态变化规律,9月13—21日为出笋盛期。对于整个出笋期而言,退笋数量占出笋总数量的83.3%,盛期退笋最多,其数量达总出笋数的58.5%。在出笋盛期当期出笋数量有85.7%退笋,初期和末期当期的退笋率分别为77.8%、75.0%。人为因素是退笋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引起退笋的高度均在40 cm以下,主要分布范围为10~19 cm;人为因素引起退笋的高度在7个高度级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40~99 cm。竹笋幼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的高生长规律,Logistic方程的拟合度为0.9959。  相似文献   

17.
毛竹退笋的营养分析及不同时期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是我国的主要竹种之一,毛竹笋是南方地区主要的林源蔬菜,然而毛竹退笋是影响竹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仅有部分退笋用来加工笋干,大量的退笋没有得到利用.试验利用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对毛竹退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以期开拓退笋的利用.结果是,毛竹退笋的总糖及还原糖含量低于健壮笋;退笋的蛋白含量为6.03%~6.97%,高于健壮笋;退笋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健壮笋,尤其是Asp、Ser、Tyr3种氨基酸;退笋中草酸明显积累;退笋富含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结论是:毛竹退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可加工成竹笋食品.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澜沧县境内分布的云南方竹出笋成竹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方竹出笋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历时约40 d;初期笋的成竹率最高(达91.67%),末期笋的成竹率最低;新竹秆高、胸径分别集中在3.51~5.00 m和1.51~2.50 cm;末期笋退笋较多,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40 cm以下;引起云南方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养分供给不足,其退笋数占退笋总数的73.33%;云南方竹的高生长持续70 d左右,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可为云南方竹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与丰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栽培成活率达94 5%,当年出笋率31%,次年出笋率87%,第3a出笋率98%。并介绍了雷竹丰产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定点观测法,对金明竹在泰州市海陵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发笋和成竹规律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显示:金明竹在泰州的出笋期开始于5月15日,结束于6月11日,出笋盛期约在5月23日~6月1日,盛期出笋量占笋期总出笋量的68.03%,出笋总时间约28 d。笋体高生长遵循慢—快—慢规律,早期出的笋所需时间较长,其高生长时间持续时间较长,晚期出的笋所需时间相对较短。金明竹退笋与出笋时间及笋体高度有关,随出笋时间推迟退笋率呈增大趋势,平均退笋率为45.15%;其中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40 cm以下,以30 cm以下占比最多,达到77.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