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的控病作用及其抗菌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初步筛选出的10株番茄青枯病菌的内生拮抗细菌,通过平板拮抗和盆栽控病试验进一步筛选具有较好防效的菌株。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其中5株内生拮抗细菌(01-144,01-189,TR 03-081,TR 03-108,TR 03-124)对番茄青枯病有良好防效。对上述5株内生拮抗细菌进行盆栽控病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拮抗菌的去菌发酵液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菌悬液;再利用这5株内生拮抗细菌的无菌发酵液作平板拮抗试验,得到对青枯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TR 03-081菌株,而且研究发现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烟草赤星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的病原菌也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明该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对初步筛选出的10株番茄青枯病菌的内生拮抗细菌,通过平板拮抗和盆栽控病试验进一步筛选具有较好防效的菌株.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其中5株内生拮抗细菌(01-144,01-189,TR 03-081,TR 03-108,TR 03-124)对番茄青枯病有良好防效.对上述5株内生拮抗细菌进行盆栽控病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拮抗菌的去菌发酵液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菌悬液;再利用这5株内生拮抗细菌的无菌发酵液作平板拮抗试验,得到对青枯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TR 03-081菌株,而且研究发现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烟草赤星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的病原菌也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明该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植物内生细菌MY1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多种植株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MY1,采用生长速率法对MY1菌株代谢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室内盆栽对其防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多株植物中分离到67株内生细菌,其中,从曼陀罗叶片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MY1(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菌株MY1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高于76.65%,其中,对谷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和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分别达到92.65%和98.95%;发酵液经高温处理后抑菌作用明显减弱;MY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发酵液稀释5~50倍预防和治疗效果均高于60%,其中,发酵液稀释5倍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较高,防效分别达到86.4%、80.2%和88.9%、82.6%,且与对照试剂腐霉利防效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可为生防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索枸杞根腐病发生地根际土壤生防细菌资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枸杞根腐致病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再利用平板对峙法,以分离出的病原菌为靶标,筛选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要栽培枸杞林中分离鉴定出4种致病菌,分别为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经筛选,有8株生防细菌对4种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效果,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QH-588菌株,其抑制率在36.09%~51.79%;经形态学和16S rDNA/Gyr B基因分析鉴定,其中1株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5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2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三线镰刀菌为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筛选出的生防细菌在室内对枸杞根腐病的4种病原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防治青海省枸杞根腐病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3株植物内生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草药透骨草、白鲜皮和番茄植株体内筛选出3株对灰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拮抗细菌,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治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先接种拮抗内生细菌24 h后再接种灰霉菌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的防效;拮抗菌株T15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菌株B2和F8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3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细菌FC12-05,经鉴定FC12-05为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FC12-05菌株无菌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2%和92.43%,EC50分别为10.14和10.78 mL/L;对抑制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60%和92.45%,EC50分别为2.09和2.53 mL/L;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高达93.50%。在硫酸铵饱和度为10%~25%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20%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19.33 mm;硫酸铵饱和度≥30%时,无沉淀析出,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抑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拮抗细菌FC12-05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采用常规组织表面消毒法对槟榔进行内生细菌分离,共获得16株内生细菌。经筛选发现,菌株BLG1抑菌谱较广,尤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皿内抑菌率可达95.00%。进一步研究该菌株胞内及胞外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发现,该菌株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胞外正丁醇相中。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可达67.05%,与对照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效果(66.47%)相当。因此,BLG1菌株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病原菌,本实验从承德市感病北苍术块茎中分离病原微生物,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进行回接验证。研究分离获得的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健康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4株根际微生物,通过平板拮抗筛选获得2株生防菌,分别为菌株SFJ-27和菌株SFJ-41,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抑菌率均在50%以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2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FJ-27与菌株SFJ-41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明显的生防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52.27%和68.19%。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以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筛选,明确生防木霉菌的防病效果,为草莓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不同连作地块的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株75株,采用传统平板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几丁质酶产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产酶活性和重寄生能力,对木霉菌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复筛,并将筛选出的优势木霉菌菌株组合,研究混合菌剂对草莓根腐病标靶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初筛有19株木霉菌株对标靶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40%,并通过复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生防优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拟康宁木霉、哈茨木霉和刺孢木霉,"菌株组合后,复合菌发酵液对标靶病原菌抑制率高达57.9%,显著高于任意单株木霉菌处理;对3株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属于拟康宁木霉属、哈茨木霉属和棘孢木霉属;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加复合菌的植株发病率为10.2%,防效达66.8%,且对草莓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三七根际具有拮抗促生活性的耐皂苷木霉菌,通过收集一年生健康三七根际土壤进行木霉菌株的分离,并测定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木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皂苷对木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获得耐皂苷的菌株,进一步对其分类鉴定后进行拮抗根腐病病原菌活性测定以及盆栽促生效果、根际定殖能力及其对连作障碍缓解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到6株木霉菌株,其中2株对三七根系分泌物敏感性较低,经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比对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3和渐绿木霉(T. viridescens)T20。T3和T20菌株对三七主要根腐病病原菌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雪腐镰刀菌(Monographella cucumerina)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对恶疫霉菌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1.76%和70.59%;T3和T20菌株能促进三七植株的生长,将其接种于三七连作土中,在接种20 d后能够在根际较好的定殖,增加三七植株的存苗率,降低根腐病发病率。该研究结果为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12.
健康魔芋根表土壤优势细菌鉴定及其抗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健康魔芋根表土壤优势细菌有无抗病促生作用,采用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优势细菌B18和B17的分类地位;通过皿内拮抗和甜瓜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优势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拮抗和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优势细菌对魔芋软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结果表明:(1)经鉴定,2株优势细菌B18和B17分别为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其无细胞发酵滤液对4种软腐病菌均有皿内拮抗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促生活性。其中,放射型根瘤菌104倍、苏云金芽孢杆菌10倍无细胞发酵滤液稀释液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2)放射型根瘤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单接或与软腐病菌混接对盆栽魔芋软腐病的相对防效为17.0%~60.0%。(3)2株优势细菌分别单接或与软腐病菌混接能显著提高盆栽魔芋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枝长和地径增加,亦能提高盆栽魔芋球茎鲜质量和根茎数量。由此可知,放射型根瘤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促生、抗魔芋软腐病能力;通过作物健株与病株根际微生物区系比较确定健株优势微生物,可快速筛选具有实际效果的防病促生菌。  相似文献   

13.
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对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Scholtan)防治效果优良的菌株,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1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3株拮抗性良好的拮抗细菌,生长速率法对经过滤和灭菌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测定,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人参植株促生效果。SZ-2菌悬液对毁灭柱孢菌的抑制率达88.80%,同时具有广谱抑菌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Z-2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8.50%;其对人参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经其处理后的人参平均植株高度、整株鲜质量、整株干质量、根长、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整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根长增长量高达79.39%、131.51%和86.90%;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及gyrB基因测序等分析,确定菌株SZ-2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在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为KC511107。  相似文献   

14.
草莓根腐病拮抗真菌筛选鉴定及其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其无菌发酵滤液对7种供试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培养96 h时,HF3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抑菌率均为100.0%。HF3菌丝对大双孢柱孢(Cylindrocarpon macrodidyma CF9)菌丝具有溶解作用,使病菌菌丝出现扭曲、变细、断裂及原生质浓缩等畸变现象;HF3和HF7 103和104倍稀释无菌发酵滤液可促进甜瓜种子萌发及胚根、胚芽生长。HF7 104倍稀释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及胚芽、胚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HF3和HF7对盆栽草莓根腐病的防效分别达53.0%和46.9%,同时可促进盆栽草莓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菌株HF3和HF7在草莓根表定殖数量分别为2.23×105、1.02×105 CFU•g-1干土,同时减少了大双孢柱孢数量;接种HF3和HF7可有效调整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促进土壤微生态恢复平衡。【结论】通过植物病、健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可以快速筛选到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的生防真菌;HF3和HF7对草莓根腐病防治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健康辣椒根际土壤筛选具防病促生功能的菌种并应用于生物障碍土壤,可为辣椒提质增产和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优质的菌剂资源。本研究以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优良生防菌株,对其固氮、溶磷、解钾、分泌3-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利用酚酸类连作障碍物质等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检测其生防和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设施连作抗病辣椒根际土中获得6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放线菌,通过定性、定量测试发现菌株G-1拮抗效果最强,其对设施蔬菜5种常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抗菌谱广,且具有分泌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溶解有机磷、利用酚酸类化感物质等特性。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进化树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显示,G-1菌剂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可显著降低根腐病的病情指数,促进辣椒根系生长,且可使辣椒增产31.04%。研究表明,弗氏链霉菌G-1具有优良的防病促生功能,其固体菌剂的田间应用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可作为辣椒益生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获得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紫花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以青藏高原的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紫花苜蓿根腐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利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菌株对5种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拮抗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共分离纯化出92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6株对供试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LJ3-1的抑菌效果最强,且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菌株LJ3-1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发酵滤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为44.9%~77.4%。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LJ3-1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LJ3-1的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其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为3%葡萄糖、 1%酵母浸粉和0.5% NaC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5~7.0、培养温度35 ℃、 25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接种量3%、培养时间36 h、转速180 r/min。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下,菌株LJ3-1对燕麦镰刀菌 (Fusarium avenaceum)的抑菌活性由76.5%提高至89.3%。【结论】菌株LJ3-1对紫花苜蓿根腐病5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可作为研制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菌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观察MR-97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拮抗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检验MR-97对防风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株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效果为64.44%的拮抗菌株MR-97,其对木贼镰刀菌、灰葡萄孢等8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鉴定菌株MR-9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MR-97与尖孢镰刀菌对峙培养可使病原菌菌丝产生膨大、畸形、菌丝破损、内含物凝集等现象;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土壤含菌量最高为9.8×106 CFU/g。盆栽试验中,MR-97对防风枯萎病防效为67.86%,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土曲霉MR-97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可在土壤中较快定殖并发挥生防效力。作为优质的生防菌源,MR-97具有一定的开发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平板对峙法,从表面消毒的西瓜根中筛选到一株能够高效抑制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3种生理小种的内生细菌YGRE24。菌株YGRE24对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3种生理小种的抑制率分别为54.76%、55.95%和55.24%,且其除菌后的培养液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该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也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此外,菌株YGRE24还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产铁载体的促生特性。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在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促进西瓜苗的生长,使地上部分的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44.75%和30.32%,可以缓解病害对西瓜苗生长的影响。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YGRE2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9.
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致病性和毒素化学型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致病性差异和致病机制,本研究对分离自河北省黄骅市和张家口市宣化区部分苜蓿种植地苜蓿根腐病样品的150株镰孢菌(Fusariumspp.)(2015年分离获得72株,2016年分离获得78株),采用平皿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获得的镰孢菌菌株是否具有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的潜力进行了检测,并对获得的粗毒素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镰孢菌对萌发的苜蓿种子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性强弱存在差别,除三线镰孢(F.tricinctum)和大部分木贼镰孢(F.equiseti)菌株致病性较弱外,大多数镰孢菌菌株表现出较强致病性;在所获得镰孢菌菌株中,菌株KD3(F.oxysporum)、菌株QD3-2(F.oxysporum)、菌株N6-1(F.equiseti)、菌株N9-2(F.acuminatum)、菌株NT1-1(F.acuminatum)和菌株QD10-1(F.acuminatum)共6株镰孢菌具有产NIV毒素潜力,未发现具有产DON毒素潜力的菌株;将NIV毒素化学型菌株QD3-2发酵培养后经有机溶剂萃取获得粗毒素,对其进行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粗毒素对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苜蓿镰孢菌根腐病致病机理、有效防治苜蓿根腐病和保障苜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