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密度的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变化,评估吉富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下的适宜养殖密度,以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设计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放养密度5尾/m~2 (SD1组),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放养密度180尾/m~2 (SD2组)和270尾/m~2 (SD3组),比较各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经过120 d的养殖,SD2组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显著高于SD1和SD3组。SD2和SD3组存活率、体质量差异系数和饵料系数低于SD1组。SD2组血清皮质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溶菌酶水平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0 d时显著高于SD1组。SD3组血清皮质醇和葡萄糖水平在60 d后持续上升,120 d时显著高于SD1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溶菌酶水平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60、90 d时显著高于SD1组,甘油三酯在整个实验期显著低于SD1组。SD2组吉富罗非鱼在养殖前期受到环境胁迫,中后期适应环境;SD3组在养殖中后期受到环境胁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血清生理指标,池塘循环水槽养殖吉富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80尾/m~2,在该密度下罗非鱼能适应养殖环境,养殖效果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池塘接力养殖至6月份,定期检测大口黑鲈生长、性腺成熟系数、饵料系数等。结果表明:流水槽养殖大口黑鲈存活率高于池塘养殖组,流水槽养殖组水质指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均优于池塘养殖组;在养殖前期,池塘组保持了生长优势,11月份开始生长减缓,每隔2个月体重存在显著差异,而流水槽养殖组鲈鱼体重在各月份之间差异显著;在各个采样时间点,池塘养殖组鲈鱼体重离散系数高于流水槽养殖组,而水槽组中离散系数随鲈鱼生长呈现波动起伏;3-4月份是大口黑鲈性腺发育期,在此阶段流水槽中鲈鱼的性腺成熟系数为3-6月中的最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3-4月份日增量最低。综上所述,在养殖前期,池塘组鲈鱼的生长略占优势,但在存活率、水质、饵料系数、性腺发育等方面劣于流水槽组;养殖后期,流水槽组存在饵料系数升高、个体差异增大、生长速率减缓等问题,从生长和经济成本的考虑转入池塘养殖更有利,因此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月份是将大口黑鲈从流水槽转移至池塘进行接力养殖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水质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共生原理的鱼菜共生技术,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开展为期126 d的"罗非鱼-水蕹菜"共生调控池塘水质试验。结果表明:在共生模式下,养殖池塘水体pH值、总磷(TP)、硝酸盐氮(NO~-_3-N)含量下降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氮(T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含量升势趋缓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共生模式分别将氮、磷的利用率提高了13.5%和6.4%,显著降低了池塘排污系数(P0.05),将尾水中总氮、总磷含量由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提升为一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情况,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监测。采用2019年5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含量一直高于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且溶解氧低于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池塘循环水槽养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下的养殖效果,于2017年开展池塘循环水槽养殖试验。3条水槽分别投放吉富罗非鱼鱼种19 950尾、34 713尾和40 166尾,规格为(3.5±0.11)g;水槽外池塘投放鳙鱼鱼种700尾、罗氏沼虾苗13.3万尾;试验中对养殖系统的水质指标和养殖产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水温25.4~32.6℃,溶氧4.41~7.22 mg/L,p H 7.33~7.94,氨氮质量浓度0.11~2.07 mg/L,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0.004~0.107 mg/L,水质指标符合罗非鱼的生长要求;试验共持续165 d,3条水槽产量分别为4 481 kg、8 796 kg和10 632 kg,饲料系数分别为1.19、0.95和0.88,平均产量72.5 kg/m~2,水槽外池塘收获罗氏沼虾850 kg和鳙鱼1 300 kg;每公顷产值189 955.7元、利润40 454.7元,投入产出比为1∶1.2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罗非鱼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产量和增加养殖效益方面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一、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的试验原理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是一种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利用在池塘内建设水槽将池塘水面划分为流水槽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在养殖水槽一端设置的气提推流增氧设备,使池塘内养殖水体在流水槽区和水质净化区形成水流循环。气提水流的形成以及水槽底端增氧使养殖水槽始终处于高溶氧状态,养殖水槽可养殖高密度的吃食鱼类,同时可将水槽内高密度养殖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中鱼草不同配比对池塘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构建了相同池塘覆盖面积不同鱼腥草种植密度(350 g/m3、450 g/m3、600 g/m3和0 g/m3)(M1)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池塘覆盖面积占比(5%、10%、15%和0%)(M2)的两种养殖模式。通过在以上两种模式条件下,研究各组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以及水体和鱼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讨了罗非鱼-鱼腥草池塘共生系统中鱼草的相对最佳搭配比例。结果表明,在M1实验模式下,不同密度组鱼腥草浮床均能显著改善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氮、硝酸氮、总氮、总磷、磷酸盐等水质因子,且在三个月养殖周期内,初始种植密度为450 g/m3的鱼腥草浮床组与350 g/m3和600 g/m3实验组相比,效果相对更加稳定。16S rRNA V4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M1模式下各组鱼腥草均能显著优化鱼体肠道和水体的菌群结构,并增加菌群多样性,且养殖时间越长,优化效果越明显;相同月份下,实验组450 g/m3和350 g/m3(p > 0.05)比实验组600 g/m3优化效果相对更稳定(p< 0.05);在不同月份下,环境变化对罗非鱼肠道及水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鱼腥草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影响。在M2实验模式中,各组鱼腥草浮床均能显著净化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其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氮、硝酸氮、磷酸盐等均呈曲线变化,总体分析来看,在该养殖周期内,鱼腥草覆盖面积为10%的实验组对养殖水体NH4+-N,NO3-N,TN,TP以及PO43-P等指标的净化效率要相对稳定于实验组5%和15%。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面积鱼腥草浮床均能增加养殖水体和鱼体肠道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而言,10%覆盖面积组的效果更稳定。此结果为完善罗非鱼-鱼腥草共生养殖模式的鱼草配比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 g,养殖期为122 d;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54尾·m-2和215尾·m~(-2),放养规格为(185.2±15.8) g,养殖期为100 d;外池塘套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养殖结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83.38%,饵料系数1.12,养殖产量24 107 kg;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93.35%,饵料系数1.17,养殖产量25 730 kg;外池塘罗氏沼虾2 012 kg,鲢1 789 kg,鳙801 kg;每公顷投入452 566元,收入655 099元,利润202 533元,投资回报率44.7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开展吉富罗非鱼一年两造养殖,降低了链球菌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池塘养殖水异位生态治理技术工艺,比较处理工艺不同环节水质指标,分析了治理工艺对池塘养殖水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其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与原养殖池相比,生态处理工艺中的沉淀池、曝气氧化池以及生态净化池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余氯、总氮、总磷等质量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解氧呈上升趋势,池塘养殖水生态处理...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构建了一套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选用了双排污通道养殖池、竖流式固液分离器、转鼓式微滤机、紫外线灭菌器、沸腾式移动床生物滤器、CO_2脱气池、加压溶解氧气等先进水处理设施设备,以期研究养殖过程中的鱼类生长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应用推广价值。养殖富吉罗非鱼139 d,初始密度34.86 kg/m~3,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生长情况良好,最终密度达108.97 kg/m~3,存活率97.57%,饵料系数1.55。系统的水质良好,氨氮平均浓度0.32~0.42 mg/L,亚硝酸盐平均浓度0.02~0.03 mg/L,溶解氧平均浓度5.81~8.69 mg/L,水温平均24.23~24.95℃,pH值保持在7.6。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罗非鱼品质高,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且该系统节水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调控高密度海水养殖池塘的水环境状况,构建了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鱼-虾-贝-草"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比较人工湿地连续流与间歇流,以及种植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时的净化效率,研究适用于海水池塘养殖系统的人工湿地运行方式及植物种类。通过比较不同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及养殖对象生长情况,分析人工湿地对养殖池塘水体的调控效果,探讨循环养殖模式对池塘产量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人工湿地间歇运行时(水力负荷为300 mm/d),其净化效率相比于连续运行有显著提升;盐角草湿地出水中的氮、磷质量浓度显著低于互花米草湿地;虽然排、换水频率有较大差异,循环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水体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采用基于湿地循环水处理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分池组合混养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脊尾白虾的单位面积产量,并有效控制养殖废水排放。研究表明:基于人工湿地的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较强的环境效益,可为江苏地区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吉富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其养殖适宜水温在15~38℃,在江浙沪地区不能自然越冬,秋末初冬时分必须及时干池起捕,吉富罗非鱼养殖池一年中只利用了半年(5-10月)。青虾适宜养殖水温为0~40℃,青虾苗种可在8-10月份放养,翌年四五月份即可养成上市。吉富罗非鱼与青虾轮作养殖,可最大限度挖掘池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2011年至2012年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池塘水质的影响,对山塘、精养和鱼菜共生三种草鱼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测定了水温、pH、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非离子氨、溶解氧、总磷、总氮和COD等参数,采用单项污染物指数对监测参数进行单项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体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草鱼3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氮磷营养物质污染最为突出,其次是COD。由综合污染指数判定,草鱼3种养殖模式的池塘水体污染程度均为污染,超出警戒水平。草鱼精养池塘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15.
1 影响养殖池塘水质的主要因素 影响养殖水质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盐度、悬浮物、各种营养盐、微量元素以及养殖生物本身等等.其中,溶解氧是养殖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摄食和生长,同时对调节水环境中众多物质的氧化分解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当溶解氧不足时还会助长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并加大其毒性,因此养殖池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是决定水质好坏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水净化的目标。为准确了解该套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现就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系统建设、生产情况、养成收获及经济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不同养殖系统对产出效果及异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鱼菜共生系统、底排污系统、底排污+鱼菜共生3种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和罗非鱼产出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微波蒸馏-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各系统水体中和罗非鱼肌肉中异味物质的含量变化。经过12周的养殖实验,对终重、生物量、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增重率等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发现,罗非鱼的产出效果从优到差依次为:鱼菜共生组、底排污+鱼菜共生组、底排污组、对照组;底排污+鱼菜共生系统水体中溶解氧在各时期均最高,其亚硝氮、氨氮含量在各时期均最低;底排污或鱼菜共生系统均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异味物质2-MIB和GSM含量;对照组罗非鱼肌肉中异味物质含量最高,2-MIB和GSM分别达到(0.67±0.02)μg/kg和(0.870±0.018)μg/kg,而底排污+鱼菜共生组罗非鱼肌肉中异味物质含量在各时期最低,2-MIB和GSM分别为(0.31±0.02)μg/kg和(0.53±0.042)μg/kg。结果表明,在罗非鱼精养池塘中,可通过底排污和鱼菜共生结合,降低水体中和罗非鱼体内异味物质的累积,提高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绿色环保的罗非鱼越冬新模式,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与生物絮凝养殖系统(bio-floc technology,BFT)比较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越冬期间的生长情况、水质变化与养殖成本。结果显示,罗非鱼越冬期在RAS组中的存活率达到了96.9%±2.23%,显著高于BFT组的65.82%±3.22%;BFT组的饲料系数为1.31±0.03显著低于RAS组的1.43±0.03;越冬期间RAS与BFT氨氮分别为(1.56±0.76)、(1.58±0.56)mg/L,平均浓度无显著差异;RAS组亚硝酸盐平均浓度为(0.47±0.29)mg/L,显著高于BFT组的(0.09±0.04)mg/L,但两者都维持在1 mg/L以下;两组硝酸盐均持续积累,RAS组最终达到了(118.4±0.92)mg/L,BFT为(336.91±21.44)mg/L;在总成本方面,RAS系统在用电量、用水量和投喂量方面都高于BFT系统。结果表明,BFT能够实现罗非鱼的越冬并维持稳定的水质,初步估算成本低于RAS。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了"新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试验.在面积为1241 m2的池塘中,放养3000尾"新吉富"罗非鱼夏花鱼种,采取接种硅藻,加换水和微流儿,合理投喂等措施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经过159 d养殖,产量为儿64 kg,平均规格为412.8g,试验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20.
小体积网箱高密度养殖红尼罗罗非鱼是泉州市科委立项的试验项目,1995~1996年在南安的养殖试验中,平均每立方米网箱产量160公斤,纯利润19562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养殖水域的选择小网箱高密度养殖红尼罗罗非鱼宜选择于湖泊、水库、流缓的江河以及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池塘等水域。水域内水量、溶氧充足,无污染,深度20米以上。水域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透明度30厘米以上。2网箱的设置21网箱设置水区选择池塘设置网箱一般以设在池塘中央为宜,一般每亩池塘设置网箱2~3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