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核基因ITS2片段研究四种鲇形目鱼类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鲇形目鱼鱼类通用引物扩增了鲇形目鱼类4种鱼,长吻(Leiocassi longirostris)、南方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核DNA的ITS2片段,并构建UPMG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显示:根据遗传距离,斑点叉尾和黄颡鱼的亲缘关系最近(D=0.0661),接下来是黄颡鱼和南方大口鲇(D=0.1100),南方大口鲇和长吻(D=0.1184),斑点叉尾和南方大口鲇(D=0.1266),黄颡鱼和长吻(D=0.1490),斑点叉尾和长吻的亲缘关系是最远的(D=0.1503)。结果表明:长吻最早分化,其次是南方南方大口鲇和黄颡鱼,而斑点叉尾分化最晚。  相似文献   

2.
每天采样观察3~60日龄人工养殖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性腺分化和发育的组织学。结果表明:在水温(20±4)℃下,黄颡鱼卵巢的分化明显早于精巢,性腺的分化型为雌性异体型。孵出后14d卵巢开始分化,原始性腺在横切面出现组织突起,逐步形成卵巢腔;雄性分化始于孵出后54d,主要标志是形成输精管原基,进而形成输精管。本研究成果为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子鲇脑型芳香化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了胡子鲇(Clarias fuscus)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前脑、下丘脑、脑垂体、肝、精巢和卵巢6种组织,以及性腺分化前后(出膜后12~30 d)全鱼中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Cyp19a1b cDNA全长2 347 bp,5′端非编码区219 bp,3′端[不包括poly(A)]596 bp,开放阅读框(ORF)1 503 bp,编码500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56.388 kD。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胡子鲇Cyp19a1b氨基酸序列与非洲鲇(Clarias gariepinus)Cyp19a1b同源性最高,达95.6%;与南方大口鲇(Silurusmeridiona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斑马鱼(Danio reri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及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Cyp19a1b同源性达75%以上,但与上述鱼类的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a)同源性低于62%,表明其为脑型芳香化酶,同源性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的结果相一致。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yp19a1b在胡子鲇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肝和精巢最低,在脑部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此外,在胡子鲇性腺分化前(出膜后12 d)Cyp19a1b即开始表达,但分化前后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暗示Cyp19a1b可能不是引起胡子鲇性腺分化的直接因素,但其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性腺分化过程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克隆了斑点叉尾鮰中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中5′非翻译区(5′-UTR)25 bp、3′非翻译区(3′-UTR) 860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 3 225bp,编码一条含有1 074个氨基酸的多肽链。与其他真核生物血浆铜蓝蛋白成员进行同源性比较,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本研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斑点叉尾鮰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正常组织和被不同病菌感染后的肝脏、肠、头肾及脾脏中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组织中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正常肝脏中表达最强烈。4种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海豚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血浆铜蓝蛋白基因的应答在不同组织中都有差异。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对海豚链球菌的应答最为显著,而对呼肠孤病毒的应答最不明显。而且不难发现,感染4种病原菌后,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头肾中的表达都出现明显的上调。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LRH-1基因的分离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受体类似物(Liver receptor homolog-1,LRH-1)是核受体家族Ftz-F1中一个亚家族成员,由于其在哺乳类卵巢中的高表达而被认为在卵巢类固醇合成的调控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使用RT-PCR、RACE法分离到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肝受体类似物基因(LRH-1)以及一个无活性的LRH-1' cDNA.LRH-1 cDNA全长1 945 bp,包括γ'非翻译区207bp,3'非翻译区238 bp,开放阅读框1 500 bp,编码500个氨基酸,推算的蛋白分子量为57.19 kD.LRH-1'全长1 663 bp,5'非翻译区283 bp,3'非翻译区330 bp,开放阅读框1 050 bp,编码350个氨基酸,推算的蛋白分子量为39.7 kD.与LRH-1相比,LRH-1'缺少存在于基因5'端的锌指结构和3'端起转录激活作用的AF-2基序.不同动物LRH-1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黄颡鱼LRH-1和其他动物的LRH-1相似性为79%~85%,和其他动物的类固醇生成因子(SF-1)相似性为59%~66%.系统发育树显示,Ftz-F1分为两大支,一支包括鱼类SF-1;另一支又有2个分支,分别包含其他动物的SF-1和所有动物的LRH-1,在LRH-1分支中鱼类LRH-1单独为一小支.以β-actin为内标的荧光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LRH-1在雌、雄黄颡鱼脑、肝、肾、性腺均有表达,以肝脏的表达量为最高,雌鱼各组织的表达量均比雄鱼高,其中肝脏和性腺差异明显(P<0.05);在卵巢的不同发育阶段,该基因的表达量也不尽相同,Ⅲ期卵巢表达量最高,明显高于Ⅴ期(P<0.05),Ⅴ期又明显高于Ⅱ、Ⅳ和Ⅵ期(P<0.05);注射催产素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12 h后,LRH-1在脑的表达量没明显变化,在肝脏和肾脏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在卵巢的表达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云斑鮰,斑点叉尾鮰,黄颡鱼是我市养殖的主要名特优水产品,具有生长快,肉质鲜美,市场适销等特点,在我市池塘,网箱,稻田均有养殖,随着养殖面积及放养密度的不断扩大,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是JAK/STAT信号通路中细胞因子信号受体的重要抑制因子。为探究SOCS在鱼类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及其母本黄颡鱼和父本瓦氏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克隆了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3个免疫相关基因(SOCS1、SOCS2和SOCS3),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qRT-PCR技术研究了SOCS1、SOCS2和SOCS3基因分别在3种黄颡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氏菌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SOCS1、SOCS2和SOCS3基因的全长分别为561、735和672 bp,分别编码186、244和223个氨基酸,其预测的蛋白结构均含有保守的SH2结构域和SOCS盒。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SOCS1、SOCS2和SOCS3基因的表达在被检的8个不同组织中呈现组织特异性。在两种致病菌感染后,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及其双亲的SOCS1、SOCS2和SOCS3基因在肝、鳃和头肾组织的表达量均在前24 h显著升高,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鮰爱德华氏菌感染后,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 SOCS1、SOCS2和SOCS3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双亲,表现出较双亲更强的免疫调节能力且具有病原特异性。该结果为进一步解析黄颡鱼SOCS家族免疫防御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除斑点叉尾鮰、黄颡鱼养殖形成一定规模外,其它鲶鱼养殖种类呈现饲养面积小与产量少的特点。根据多年来人工养殖情况分析,鲶鱼的养殖规模与市场销售量和价格直接相关。今年3月至9月斑点叉尾鮰价格达到低谷期,10月份回升至2016年底的高水平,加工出口如果能正常运行,市场价格会大幅提高,总言之鲶鱼类养殖情况与市场形势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以及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黄颡鱼MyoG基因1346 bp全长cDNA序列,其中序列包括63 bp的5′非翻译区、521 bp的3′非翻译区和76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ORF编码25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含MRFs基因家族的Basic结构域和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不含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核内。氨基酸序列与蓝鲇(Ictalurus furcatus)同源性高达94.1%,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黄颡鱼MyoG基因与同属鲇科鱼类关系最近,表明MyoG基因在物种间比较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MyoG基因在雌雄个体心脏、肌肉等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在雄性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MyoG蛋白在雄性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性,推测其可能是造成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不仅为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和肌肉发育调控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黄颡鱼快速生长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会  姜浩文 《齐鲁渔业》2003,20(8):29-29
近年来,斑点叉尾鮰、黄颡鱼、南方大口鲶、乌鳢等新型优质经济鱼类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病害也成为养殖中的突出问题。由于这些鱼都属无鳞鱼,在病害的发生及防治上有—些共同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鱼粉中5种喹噁啉类药物及其2种主要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乙酸乙酯(1∶1,V∶V)和1 mol·L^–1盐酸分步提取,盐酸提取液进一步用乙酸乙酯反萃取,有机相经浓缩后,均用乙腈复溶,用PRiME HLB通过性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样品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经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梯度洗脱分离,质谱采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代谢物采用内标法定量,原药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在对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2种代谢产物检测限为2μg·kg–1,定量限为5μg·kg^–1;5种喹噁啉类药物检测限为1~10μg·kg^–1;定量限为2~20μg·kg^–1。在高、中、低3种添加浓度下7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4.4%~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3.2%~10.2%。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同时测定鱼粉中的喹噁啉类药物及其主要代谢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Real-timePCR分析和比较sox9与amh基因在雄、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及及其伪雄鱼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ox9基因在这三种鱼性腺、脑、脾、肝以及脑垂体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性腺组织中,sox9基因在雄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伪雄鱼(P<0.01),而在伪雄鱼中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普通雌鱼(P<0.01)。脑组织中,雌鱼sox9的表达显著高于雄鱼和伪雄鱼(P<0.05)。Amh基因在性腺和脑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该基因在伪雄鱼性腺和脑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雄鱼和雌鱼(P<0.05)。结果表明,外源雄激素的诱导可导致伪雄虹鳟性腺和脑组织中sox9和amh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雌性虹鳟,促进其性腺的雄性化发育。本研究可为全雌性虹鳟制种技术研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龄性早熟是目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全面了解中华绒螯蟹 1龄性早熟性状对其子代相关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 1 龄性早熟自交家系(PI)和 1 龄性早熟与 2 龄正常成熟杂交家系(PHN),综合评估其养殖性能和可食率。结果表明:(1)在扣蟹养殖阶段, PI 组 F1扣蟹平均体重始终大于 PHN 组;PI组 F1雌体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早熟率均高于 PHN组,雄体则较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I组 F1雌体成活率显著低于 PHN 组(P<0.05),雄体略低于 PHN 组;PHN 组总产量较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扣蟹终体重呈正态分布, 3.00~8.99 g 终体重扣蟹比例较高。(2)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前期(3 5 月)PI 组平均体重低于PHN 组,生长后期(7 9 月)则以 PI 组为高;3 5 月和 7 9 月 PHN 组 F1WGR 和 SGR 均高于 PI 组,而 5 7 月则以 PI组为高;PI组 F1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略早于 PH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看, PI组 F1成活率和产量均高于 PHN组,但饵料系数显著低于 PHN组(P<0.05);PHN组 F1体重<125.00 g和≥250.00 g的成蟹百分比较高,两组体重<125.00 g 的成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就总可食率(TEY)而言, PI 组 F1TEY 高于 PHN 组;就肥满度(CF)而言, PI组 F1雌体高于 PHN组,雄体则较低,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 1龄早熟自交组 F1具有扣蟹平均体重大、早熟率略高,成蟹生殖蜕壳较早、成活率和产量高的特点;而 1 龄早熟与 2 龄正常成熟杂交组F1则具有扣蟹成活率和产量高,成蟹生殖蜕壳略晚、饵料系数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螺旋藻可显著提高花鲈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螺旋藻可以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对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T3、T4和T5组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T4和T5组的红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4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和T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和T5组的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花鲈饲料中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4%~5%。  相似文献   

15.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近年来引起斑点叉尾鮰暴发高致死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对防治该病提供技术储备,本研究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XH.SM.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形态特征。电镜观察显示,XH.SM.1为两端钝圆的短杆状细菌,菌体平均长度(1.73±0.35)μm,平均直径(0.43±0.04)μm。全基因组测序得到XH.SM.1基因组大小为4.56 Mb,GC含量为66.60%,编码4087个基因。将基因组序列上传NCBI,得到登录号:PYBO01000001.1。通过与VFDB数据库比对,预测得到3个可信度较高的毒力基因。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XH.SM.1与10株完成图水平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较好的共线性。ARDB数据库预测和基因组岛分析,共同发现XH.SM.1基因组中含有许多耐药基因。泛基因组分析显示XH.SM.1呈现开放性(open)结果,这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环境常在的条件致病菌的表型相吻合,说明其适应环境和与外界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曝气是否会促进池塘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水华的发生,于夏季在温室内用玻璃缸进行了实验。实验设1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均不添加沉积物,各组3个重复。对照组不曝气,处理组进行水产养殖池塘中常见强度的曝气,对照组和处理组均添加2次相同的无机氮(N)、磷(P)营养盐。初始时浮游植物以绿藻为优势,随后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均逐渐形成微囊藻属优势,其在实验后期成为优势最大的种类(平均湿质量浓度为36.28~75.81 mg·L-1)。对照组的溶解氧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叶绿素a、浮游植物总湿质量浓度、蓝藻湿质量浓度、绿藻湿质量浓度、微囊藻占藻类总湿质量的比例以及浮游动物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曝气对浮游植物由绿藻门优势向微囊藻优势的转变,即微囊藻水华的形成过程无直接影响;曝气是否存在均可以形成微囊藻优势;曝气主要改变了微囊藻在水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海洋环境变化对鱼类繁殖的影响,深入了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补充机制,本研究基于2015 年、2017 年、2018 年 5 月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可加模型(two-stag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研究了小黄鱼鱼卵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小黄鱼鱼卵丰度的年际变化较大,鱼卵高丰度区集中分布在 33.5°N^34.5°N、水深 10~20 m 的近岸河口区。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小黄鱼鱼卵分布重要的因素。鱼卵集中分布区表层温度为 17℃,表层盐度为 29.5~30.5;底层温度为 16~18℃,底层盐度为 29。水温的年际变动也影响了小黄鱼鱼卵丰度,在水温较高的年份鱼卵丰度明显较高。本研究揭示了小黄鱼鱼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小黄鱼产卵场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溶解氧对金乌贼精子能量代谢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金乌贼(Sepiaesculenta)精子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存活机制,分析测定了不同温度(16℃、20℃、24℃)和不同溶解氧(1 mg/L、3 mg/L、6 mg/L)条件下保存36 h后精荚能量物质含量、糖脂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精子激活后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和溶氧处理36h后精荚糖原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但蛋白质含量与未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当温度从16℃升高至24℃时,精荚糖原含量逐渐下降,甘油三酯的含量则先降后稳;己糖激酶(HK)、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脱氢酶(P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脂肪酶(LIP)活性先升后稳;精子激活初期运动速度和不运动率随温度升高无显著变化,而快速运动率则先稳后降。当海水溶解氧从1 mg/L升至6 mg/L时,精荚糖原含量逐渐下降,甘油三酯含量先稳后降; HK、PDH、SDH活性随溶解氧上升呈逐渐上升趋势, LDH先升后降, LIP则先稳后升;精子激活初期运动速度和快速运动率随溶解氧升高呈先升后稳的变化趋势,而不运动率则呈先降后稳趋势。上述结果表明,精荚中的糖原和甘油三酯是精子的主要供能物质,精子较低的能量物质消耗为其长期存活提供了保障,低温和低氧环境可抑制精子的耗能,更利于其在精荚中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近年舟山渔场及长江口渔场附近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放流的合理性,基于该海域2006-2014年间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通过构建Ecopath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估算了其三疣梭子蟹的增殖容量。结果显示,该海域生态系统主要以底栖生物为主,虾、带鱼(Trichiurus leptures)、三疣梭子蟹食物利用率较高,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等食物利用率较低;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可划分为4个营养级,三疣梭子蟹属于中营养级生物;该海域总渔获量为1.614 t·km^–2 (三疣梭子蟹渔获量为0.057 8 t·km^–2),总消耗量为280.744 t·km^–2,总输出量为790.396 t·km^–2,总生产量为959.3 t·km^–2。三疣梭子蟹生物量密度为0.125 t·km^–2,生态容量为1.125 t·km^–2,增殖容量为1 t·km^–2。结果表明该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海洋生物多分布在第二、第三营养级范围内,生态系统成熟度较低,三疣梭子蟹在该海域内仍有一定的放流空间。  相似文献   

20.
模拟和预测水质参数的变化趋势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十分重要,水质模型是利用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预测水质变化的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水质模型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依据不同标准对水质模型进行分类,详细分析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水质模型系列和发展现状,展望未来水质模型和信息及与卫星技术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