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火龙果溃疡病为火龙果多发病害,为有效开展该病害的绿色防控,从火龙果不同生境进行了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从11个不同生境中共分离到103株细菌,应用对峙培养法进行了拮抗活性评价,筛选出15株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其中强拮抗性菌株5株,中等拮抗性菌株4株,弱拮抗性菌株6株。进一步对这些菌株进行生防物质分析,赋值≥10分的菌株有8株。综合以上结果,优选10个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测定,连续观察20 d,7-6-1和10-4-6两个菌株的平均防效较高,分别为50.41%、48.85%。  相似文献   

2.
以香蕉炭疽病拮抗菌C71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06株拮抗活性增强的菌株;通过遗传稳定性测试、培养滤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防效测定,获得了4株比出发菌株C71拮抗性能、防病能力、稳定性更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几种拮抗细菌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5种拮抗细菌B - 916、H - 91、G - 32 9、P - 6 85 4、JND的室内拮抗性能测定 ,发现拮抗菌对番茄早疫病的抑制率都在 6 0 %以上 ,其中H - 91对病菌的抑制率达 85 .78%。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 ,上述 5种拮抗菌能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 ,药后 7d防效为 6 4 .83%~ 80 .6 0 % ,药后 14d防效为 6 1.75 %~ 74 .4 7%。  相似文献   

4.
从苹果树皮中分离出1株对苹果腐烂病病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B5014。该菌株对腐烂病病菌的抑菌率达55.59%,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对菌株B5014发酵滤液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发现,随着浓度的不断降低,菌株B5014发酵滤液对腐烂病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不断下降;田间试验表明,在接种时间较短(10 d)时,B5014细菌悬浮液原液处理可以与生产中常规使用的80%代森锰锌800倍液防效基本持平,但到接种20 d时,防效低于常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皿内对峙试验从17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株中筛选具有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然后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生防菌的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皿内对峙试验共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放线菌株26株;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49.7%,接种番茄叶霉菌前和接种后喷施BAR1-5发酵上清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2.6%和50.6%;BAR1-5菌株发酵液原液和5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5%和33.1%。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1株很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放线菌株。  相似文献   

6.
从莱芜市不同生姜产区采集生姜根际土壤及根围土样14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不同放线菌66株、细菌118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姜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9株、细菌14株.将其中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JT-9防效最好,盆栽防病效果高达74.2%,其余防效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7.
从土壤中分离出的29个细菌分离物,经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对番木瓜疫病病原菌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3个土壤采样点的菌株对番木瓜疫病病原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效果最明显为黄埔菌株,其中菌株H1、H4、H6和H9 4个菌株对棕榈疫霉的抑菌率为100%,而菌株H1、H2、H4、H6、H7和H9对辣椒疫霉的抑菌率为100%,在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对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9个菌株(H1、H2、H4、H6、H7、H9、P1、P2和P4)进行二次筛选,筛选出2个菌株(黄埔菌株H1和H4)进行番木瓜疫病室内盆栽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H1对辣椒疫霉的防效为15.15%,对棕榈疫霉的防效为16.67%;H4对辣椒疫霉的防效为27.27%,对棕榈疫霉的防效为38.89%。  相似文献   

8.
生防菌株MT-06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及定殖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MT-06是从草莓炭疽病标样上分离获得的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菌株,草莓繁苗期田间试验表明:菌株MT-06的10倍稀释、100倍稀释菌液的防效分别为78.3%和71.3%,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防效(63.9%);测定了菌株MT-06在草莓苗上的定殖力,结果表明:菌株MT-06在草莓匍匐茎上的定殖力最强,达100%.  相似文献   

9.
孙磊  邵红  刘莹  徐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45-7146,7154
[目的]鉴定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内生拮抗细菌gt19-1并研究其防效。[方法]从春兰内生细菌中筛选到一株可拮抗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菌株gt19-1,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并通过温室盆栽生防试验研究了其对辣椒炭疽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菌株gt19-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菌株gt19-1发酵液对胶孢炭疽菌导致的辣椒炭疽病有一定抑制作用,防效达到22%。[结论]为辣椒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诱变(波长260nm,功率15w)对一株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059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辐照时间为50s时,诱变效果较好。从正突变菌株中反复筛选,得到两株产酶量较高的菌株BS059-15和BS059-22,比原出发菌株的酶活分别提高了107.62%和162.25%。经过连续传代试验,证明其遗传性状稳定,为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
以枯草芽胞杆菌高效生防野生菌株BS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低温生防菌BS303,并验证了它的拮抗效果。20℃时BS303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玉米小斑病原菌、黄瓜枯萎病原菌、番茄叶霉病原菌4种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防治指数达到0.767,野生型菌株BS5只有0.557,两者差异显著;常温条件下菌株BS5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的防治指数为0.667,BS303为0.701,差异不显著。通过稀释涂平板和荧光定量PCR监测生防菌和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诱变菌株BS303比野生型BS5能更好地在土壤中生存,常温和低温下对西瓜枯萎病都有很强的拮抗能力,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相似文献   

12.
沼液还田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学博  樊剑波  周静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6):3201-3210
【目的】通过沼液还田试验,探明沼液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沼液合理应用及培肥旱地红壤肥力,提升土壤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红壤旱地2013-2014年沼液还田定位试验,按照不同沼液全氮还田比例设6个等氮量(N-P2O5-K2O量均为120-90-135 kg·hm-2,对照除外)处理:对照(不施肥,CK)、100%化学氮(NPK)、85%化学氮+15%沼液N(BS15)、70%化学氮+30%沼液N(BS30)、55%化学氮+45%沼液N(BS45)和100%沼液N(BS100),分析各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OM)、>0.25 mm机械稳定性(DR0.25)和水稳定性(WR0.25)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稳定率(AR,%)和分形维数(D)等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结果】沼液化肥配施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OM)较CK、NPK、BS100处理分别增加16.21%-21.34%、2.94%-7.49%、7.69%-12.45%,而且随着沼液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显著提高土壤DR0.25和WR0.25团聚体含量,DR0.25较CK、NPK、BS100处理分别增加1.34%-6.66%、0.26%-5.52%、1.32%-5.25%,WR0.25较CK、NPK、BS100处理分别增加5.17%-10.37%、3.75%-8.88%、1.97%-4.94%,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是土壤>0.25 mm机械稳定性(DR0.25)和水稳定性(WR0.25)团聚体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升高,而水稳定性MWD和GMD无显著差异,同时,团聚体稳定率(AR,%)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较CK和NPK处理显著降低,而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无显著差异。【结论】沼液化肥配施还田对提高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0.25 mm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沼液全氮还田比例在30%-45%范围,适宜在红壤旱地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不同黑芝麻品种在红壤旱地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高产黑芝麻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进贤县地方品种金黄麻为对照,对7个黑芝麻品种(系)从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S0532-3和BS57的生长势、整齐度和耐旱性优于CK,抗病性强,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显著〉CK,产量分别为668.93 kg/hm^2和659.43 kg/hm^2,较CK(549.95 kg/hm^2)增产21.64%和19.91%;赣芝6号和sp01-2综合表现也较优良,产量分别为610.23和585.95 kg/hm^2,较CK增产10.96%和6.41%。本研究条件下,BS0532-3、BS57、赣芝6号和sp01-2的产量显著〉CK,表明这4个品种(系)均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其中,BS0532-3和BS57综合表现较好,其次是赣芝6号和sp01-2。  相似文献   

14.
苯酚在BS-Tw80复配修饰膨润土和高岭土上吸附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不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膨润土和高岭土为基质,采用两性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非离子表面修饰剂吐温80(Tw80,T)进行复配修饰,以批处理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修饰比例、温度、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两性复配修饰膨润土和高岭土对苯酚吸附的效果,并从吸附等温线、温度效应和热力学角度探讨比较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土样CEC是影响复配修饰土样对苯酚吸附的关键因素,相同比例两性复配修饰的膨润土对苯酚吸附量均高于高岭土.不同因素对于复配修饰膨润土和高岭土吸附苯酚的影响总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复配修饰均显著增强了膨润土和高岭土对苯酚的吸附能力,两种不同基质的50倍CEC的BS-12修饰基础上不同碳碳比例 Tw80(50BS+T)修饰土样随Tw80修饰比例加大对苯酚吸附量增大,100倍CEC的BS-12修饰基础上不同碳碳比例 Tw80(100BS+T)修饰土样随Tw80修饰比例加大对苯酚吸附量降低,复配修饰两种吸附基质对苯酚吸附量均随着温度、pH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升高.Henry模型适用于描述苯酚在各供试土样的吸附.BS+T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决定于焓减和熵增,是多种吸附形式并重的吸附机制,而BS+T复配修饰高岭土是焓减决定的以疏水分配吸附为主的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凡纳滨对虾对低温持续胁迫的耐受力,为评估低温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可能造成的风险及有效应对寒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7、8、9、10和11℃5个低温持续胁迫试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室内自然水温20℃),通过观察凡纳滨对虾对不同低温胁迫的行为反应并分别记录死亡历时,应用统计学方法拟合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模型。【结果】试验期间对照组凡纳滨对虾未出现死亡,存活率为100%。凡纳滨对虾在低温持续胁迫下,首尾死亡及100%死亡历时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延长,7和11℃低温胁迫时,首尾死亡及100%死亡历时分别为2.6和13_3h、27.0和158.4h。凡纳滨对虾对低温反应敏感,7-11℃的持续胁迫均能导致其死亡,但死亡历时时域不一,7和11℃持续胁迫下,其死亡历时时域分别为24.4和145.1h,即死亡历时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缩短。5个低温持续期内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与死亡历时回归方程R:的置信度均高于0.9500,在7、9、1ICE持续胁迫下,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方程,其幂函数指数分别为1.2751、1.0508和1.1173;而8和10℃持续胁迫下,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曲线更符合多项式。【结论】凡纳滨对虾不耐低温,低温胁迫致死过程有一定持续期,但死亡速度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加快,因此养殖过程遇低温季节应加强应急管理,最大限度规避寒害风险:胁迫温度较低(7℃)时,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管理,最长应急处理时间为1d;胁迫温度较高(11℃)时,可适当延长应急管理,但最长应急处理时间不宜超过6d。  相似文献   

16.
长期粪肥还田条件下稻米品质及氮肥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等氮量粪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与氮肥利用率的长期累积效应,本文基于长期定位田间试验,于第8~9a采用2种粪肥(猪粪、沼液)和2个氮替代比例(50%、100%)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与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猪粪、沼液和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化肥相比,等氮量猪粪、沼液处理提高了整精米率和稻米食味值,有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等氮量猪粪处理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利于改善稻米外观品质;沼液处理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较小。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NUE)整体呈现等氮量沼液 > 化肥 > 猪粪处理的规律,并与氮肥生理利用率、稻米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沼液处理年均NUE为41.9%~44.0%,高于化肥处理(40.7%),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稻草氮含量。但与化肥相比,50%沼液、100%沼液和50%猪粪处理NUE差异均不显著,而100%猪粪处理显著降低了NUE。等氮量猪粪、沼液替代化肥有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等量沼液、半量猪粪氮替代对水稻产量及NUE影响较小,而全量猪粪氮替代会显著降低水稻NUE。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凡纳滨对虾对低温持续胁迫的耐受力,为评估低温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可能造成的风险及有效应对寒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7、8、9、10和11℃ 5个低温持续胁迫试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室内自然水温20℃),通过观察凡纳滨对虾对不同低温胁迫的行为反应并分别记录死亡历时,应用统计学方法拟合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模型。【结果】试验期间对照组凡纳滨对虾未出现死亡,存活率为100%。凡纳滨对虾在低温持续胁迫下,首尾死亡及100%死亡历时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延长,7和11℃低温胁迫时,首尾死亡及100%死亡历时分别为2.6和13.3 h、27.0和158.4 h。凡纳滨对虾对低温反应敏感,7~11℃的持续胁迫均能导致其死亡,但死亡历时时域不一,7和11℃持续胁迫下,其死亡历时时域分别为24.4和145.1 h,即死亡历时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缩短。5个低温持续期内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与死亡历时回归方程R2的置信度均高于0.9500,在7、9、11℃持续胁迫下,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方程,其幂函数指数分别为1.2751、1.0508和1.1173;而8和10℃持续胁迫下,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曲线更符合多项式。【结论】凡纳滨对虾不耐低温,低温胁迫致死过程有一定持续期,但死亡速度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加快,因此养殖过程遇低温季节应加强应急管理,最大限度规避寒害风险:胁迫温度较低(7℃)时,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管理,最长应急处理时间为1 d;胁迫温度较高(11℃)时,可适当延长应急管理,但最长应急处理时间不宜超过6 d。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探究和比较两性+阳离子复配修饰膨润土对不同类型重金属离子[Cr(Ⅵ)和Cd~(2+)]的吸附效应及影响机制,采用阳离子型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或DT)复配修饰两性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或BS)修饰膨润土,批处理法研究各复配修饰土样对Cr(Ⅵ)和Cd~(2+)的等温吸附的异同,并对比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复配修饰膨润土对Cr(Ⅵ)和Cd~(2+)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供试土样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呈现BS+150DT(150%CEC的DTAB复配修饰膨润土)BS+100DTBS+50DTBS+25DTBSCK(膨润土)的趋势,且最大吸附量(qm)为205.67 mmol·kg-1(BS+150DT)。土样对Cd~(2+)的平衡吸附量表现为BSCKBS+25DTBS+50DTBS+100DTBS+150DT,其qm值为232.38 mmol·kg-1(100BS)。10~40℃范围内,CK、BS修饰土对Cr(Ⅵ)吸附量为增温正效应,而BS+DT复配修饰土对Cr(Ⅵ)吸附呈现自发、焓减和熵增的特征;各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均表现为自发、焓增和熵增的特征。随着pH值的升高,各修饰土样对Cr(Ⅵ)的吸附量均逐渐降低,而对Cd~(2+)的吸附量逐渐增加。离子强度增加不利于供试土样对Cr(Ⅵ)和Cd~(2+)的吸附。BS+DT复配修饰膨润土表面的电荷类型、电荷数量是决定Cr(Ⅵ)和Cd~(2+)吸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杂交稻低播种量下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PS)育秧提高机插群体均匀度和产量的效应,创建杂交稻毯苗稀播少本机插理论与技术.[方法]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在余杭区崇化村和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以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BS)育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