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麦34为河南省郑州市农科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其系谱为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豫麦2号。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早熟、抗逆。经多年试验,其产量稳定在7500kg/hm2左右;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优质小麦标准;生育期仅224d;抗倒、抗干热风、抗条锈、白粉、根腐等多种病害。本文还介绍了豫麦34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豫农416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05366E.  相似文献   

3.
杨兆生  闫素红 《麦类作物》2008,28(1):175-175
1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4.
豫麦34为河南省郑州市农科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其系谱为矮丰3号//豫麦2号。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早熟,抗逆。经多年试验,其产量稳定在7500kg/hm^2左右;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优质小麦标准,生育期仅224d,抗倒、抗干热风,抗条锈,白粉、根腐等多种病害。本文还介绍了豫麦34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5.
漯麦9号是漯河市农科院小麦品种利用研究室以抗倒性强的周麦13为母本、遗传基础丰富抗逆性强的百农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8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定名为漯麦9号,审定号为:"国审麦2008007".  相似文献   

6.
王宏礼  谢惠民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3):F0002-F0002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农79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教授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  相似文献   

7.
宛麦20(区试、生试代号为宛黑064)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院2000年以漯珍1号作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黑粒),为了增加黑色性状的遗传力,第2年又用漯珍1号作父本与F1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12号。适宜河南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8.
04中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8年用百农64与周麦11杂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基本上保留了双亲丰产、抗病的主要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双亲各自的缺点.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豫审麦2006019.已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050496.7.  相似文献   

9.
王宏礼  谢惠民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F0003-F0003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农7971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教授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  相似文献   

10.
豫农035由河南农业大学杂交选育而成.其组合母本为豫麦52号变异株,父本为豫麦18号变异株。2007年12月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农业部第943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7006号,证书编号:2007—3—6.该品种植物新品种公告号为:CNA003422E。  相似文献   

11.
宛麦18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采用常规育种法,于2001年培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8号。  相似文献   

12.
绵农6号是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以85—42为母本、巴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原代号为9309—3)。该品种1997-1999年参加国家小麦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定名为绵农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2)。  相似文献   

13.
阜麦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93年采用复合杂交(皖麦20/冀麦5418//内乡184),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1999年出圃。2002-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2004-2005年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1。  相似文献   

14.
远丰175是以抗条锈,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与大穗材料咸87(30)的杂种F1代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No.2005006),2005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403E)。  相似文献   

15.
优质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远丰17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丰175是以抗条锈、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与大穗材料咸87(30)的杂种F,代为母本.小僵6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NO2005006),2005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ONA002403E)。  相似文献   

16.
平麦02-16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农科院等单位于2002年以引进的小麦新品种西农278作母本,以自己选育的品种平麦999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在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系谱法处理,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11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31。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农4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代  尹钧  张文杰 《作物研究》2009,23(4):242-243,248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7846.5和7987.5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成穗多,千粒重高.超高产,广适的优点,区试混合样籽粒品质指标达国家强筋优质麦标准,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加工优质馒头的小麦品种,将36个我国北方主栽小麦品种集中种植.对其理化、流变学特性以及馒头加工品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6个小麦品种中,评分在80分以上、适宜制作优质馒头的有11个。分别是豫麦18、豫麦47、郑优6号、偃展4110、小偃22、郑农7号、郑农16、温6、百农64、中优9507、皖麦38等。馒头总评分与面粉白度、弱化度、衰减值呈正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淮麦区21个小麦品种中春化基因VRN1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春化基因组成,采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分析了21个小麦品种春化基因VRN1的显隐性组成特性.结果表明,所检测品种中没有发现VRN1在A基因组为显性(Vrn-A1)的基因型;偃展1号中VRN1在B和D基因组均为显性;周麦19、豫农949、郑麦004、洛麦21、豫麦18、矮抗59和偃展4110 中,春化基因VRN1在D基因组中为显性;豫麦49、豫麦70、小偃81、郑麦366、豫麦70-36、温麦8号、洛旱2号、温麦19、豫农301、周麦16、平安3号、众麦1号和阜麦936中,春化基因VRN1在A、B和D基因组均为隐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于河南省北部和中部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运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方法对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高肥水地冬水Ⅱ组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号、04中70、豫农416、洛麦22号和豫教050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于在河南省中、北部种植。同时表明,与传统的方差分析方法相比较,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分析方法更科学、合理,可作为小麦新品种评价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