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畜禽业》2017,(4)
<正>犬细小病毒是犬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犬只发病,临床上可与冠状病毒、犬瘟热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混合感染,治愈率与不仅与犬只感染情况和自身免疫力相关,还与犬种、年龄及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肠道寄生虫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卡他性炎,肠黏膜损伤、出血,虫体频繁活动可移行至胃、肺脏、胆管或胰管中,引发呕吐、腹痛等症状。大量虫体集结成团时可造成肠管阻塞,严重者导致死亡。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鲤浮肿病毒的感染方式及在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动态分布,在水温20~22℃,溶解氧7~8mg/L试验条件下,采用注射、浸泡、划伤后浸泡3种方式人工感染锦鲤,观察了试验鱼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检测了鲤浮肿病毒在感染鱼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存在情况,探讨了主要被感染组织的病理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注射、浸泡、划伤后浸泡3种方式均可导致健康锦鲤感染该病毒,病鱼出现昏睡、烂鳃、凹眼等症状,累积死亡率35%~88%。锦鲤感染该病毒后至少有3d的潜伏期,随后病毒在鳃组织中大量增殖,至7d达到高峰,病毒量314.8个/ng,之后病毒量开始逐渐下降,至12d在鳃组织中检测不出病毒。鲤浮肿病毒在肾、肝、脑、肌肉和脾中存在的时间较短且病毒量较低,在血液和肠道中未检出。结合鳃组织病理切片可知,鳃为该病毒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本研究结果为鲤浮肿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将上述芽孢杆菌以单一和3株复合的方式包裹在基础饲料表面,制成益生菌饲料;每日投喂对虾,3周后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测定对虾鳃组织内WSSV拷贝数,分析对虾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Caspase)和硫氧还原蛋白基因(Tr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实验结束时,A组(枯草芽孢杆菌)、B组(地衣芽孢杆菌)、C组(短小芽孢杆菌)和D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的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7.0)%、(63.3±5.5)%、(75.0±7.9)%和(50.0±5.3)%,显著低于对照组(PBS组)(100%);在整个感染阶段,各实验组的病毒拷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照组呈现一直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抗病基因表达结果显示,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相对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且在18 h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益生菌摄取和WSSV感染都能刺激Trx的表达,益生菌的刺激相对平缓,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Trx相对表达量在WSSV感染后的18 h时陡升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D组的激活能力最强。研究证实,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均可提高对虾抗WSSV感染能力,复合芽孢杆菌抗病毒能力最突出。对虾抗病力的提高可能与芽孢杆菌减缓了病毒在靶组织的增殖速率、提高了Caspase和Trx基因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排水样稀便、呕吐、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猪对本病都很敏感。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毒主要存在猪小肠和肠内容物中,随粪便、呕吐物、乳汁等排出体外。以呕吐、水样下痢、脱水为主要特征。1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管状病毒科,管状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椭圆形、多边形,直径约为80~120mm。为单股RNA型,对乙醚敏感。2流行特点本病只发生于猪,其他畜禽和人不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9):104-105
羔羊痢疾是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死亡率高,日龄越小发病越严重,成年羊有抵抗作用;该病病原有病毒类和细菌类2种,感染后可对肠黏膜造成损伤,形成痢疾;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肠道急性出血性炎症;预防该病需要加强母羊的管理,治疗可采用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和微生态治疗,治疗越早,损失越小。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患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鲤疱疹病毒(CyHV-2)粒子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发生过程,采集患病异育银鲫体肾、脾脏、头肾、肝胰脏、肠道、鳃各组织样本,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疱疹病毒和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学。在所采集器官组织中均观察到鲤疱疹病毒Ⅱ型的DNA内核、空衣壳、实心核衣壳、含包膜成熟病毒共4种不同成熟时期的病毒粒子,不同时期的病毒粒子直径分别为65~90nm、90~180nm、90~180nm、170~220nm;体肾和脾脏中含有大量的Cy HV-2病毒,而头肾、肝胰脏、肠道和鳃中病毒粒子较少;CyHV-2病毒主要感染体肾、头肾、脾脏的吞噬细胞,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改变;组织细胞病理学观察发现吞噬细胞核边缘化,核内染色质变性,核膜溶解,线粒体嵴断裂,出现空泡,个别细胞溶解坏死。通过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结构特征,确诊异育银鲫感染Cy HV-2病毒,主要器官组织细胞中均有CyHV-2病毒,且在细胞核中完成复制和组装,在细胞质中获得外膜。感染Cy HV-2病毒的异育银鲫主要器官组织均受到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杨玲  苏建国 《水产学报》2022,46(2):250-260
为了探究自然发病和人工注射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GCRV-Ⅱ型)草鱼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和病毒分布的区别,实验采用临床剖检、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开展实验,通过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注射感染草鱼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患病草鱼的眼眶、鳃盖、口腔、腹部、鳍条基部、肠道、肌肉出现明显的点状出血,且后者的出血情况比前者更为严重;比较组织病理切片,发现草鱼感染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红细胞充盈现象,其中,人工注射感染草鱼的肠道、肌肉和肝胰脏的病变程度更为严重,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组织内出血和病变,而自然发病草鱼的鳃和脾脏的病变程度更为严重,鳃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充血和炎症增生物,脾脏出现大面积含铁血黄素沉积块病灶。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CRV在不同的组织中均有分布,头肾在两种感染方式的患病草鱼中的病毒量都比较高,人工注射感染草鱼的肝胰脏、肠道和肌肉的病毒量较高,自然发病草鱼的中肾、鳃和脾脏的病毒量较高。因此,在人工注射感染时,肝胰脏、肠道和肌肉可能是GCRV入侵的主要靶...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1,(1)
<正>猪圆环病毒通常感染3周后发病,常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混合发生时,死亡率高达70%~80%。目前,疫苗免疫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10.
<正> 1993年唐山市养殖对虾的病毒病暴发流行始于5月中旬,死亡高峰期在7月中旬,对这场灾害发生的病原学研究,我们于5月底总结1991年以来的研究结果,排除了细菌、真菌原发感染后,以寻找病毒为目标展开工作,至6月中旬基本确定是一种以侵害肝胰腺、肠道为主的流行性病毒疾病,并伴有弧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的烈性传染病。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LvRab5B蛋白在凡纳滨对虾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实验分别构建了LvRab5B蛋白在昆虫和酵母细胞中的融合表达载体,将不同的载体导入不同的细胞中,利用免疫荧光和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研究了Lv Rab5B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以及Lv Rab5B蛋白与病毒IHHNV之间的互作关系;通过qRT-PCR方法研究了该蛋白在健康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凡纳滨对虾分别感染IHHNV和WSSV后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Lv Rab5B基因融合蛋白能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Lv Rab5B蛋白与IHHNV病毒衣壳蛋白CP无相互作用,而与非结构蛋白NS1相互作用明显,与非结构蛋白NS2作用较弱。qRT-PCR结果显示,LvRab5B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心脏、鳃腺、肠道、胃、肝胰脏和肌肉中都表达,在肠道中表达量最高,肝胰脏次之;Lv Rab5B蛋白在凡纳滨对虾机体感染病毒前后的表达情况不同,感染初期表达降低,随后迅速上升,末期下降。研究表明,LvRab5B基因参与凡纳滨对虾抵抗IHHNV和WSSV病毒的先天免疫过程,为进一步研究Lv Rab5B蛋白在对虾机体中的免疫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3)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的一种以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临床特征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1]。TGEV只感染猪,其他动物均无易感性,能引起不同年龄的猪腹泻和呕吐,TGEV对首次感染的猪群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2周龄以内仔猪死亡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12)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感染鸡肠道后发生的一种以肠道坏死为特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能产生坏死毒素,对肠道细胞有破坏作用;高温高湿的环境易暴发该病,临床表现以肠道症状为主,病理变化也集中在肠道;口服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能起到预防作用,但二者不可同时使用;治疗该病时需在疾病发生的前期治疗,后期因肠道发生不可恢复性损伤,治疗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8)
猪蛔虫病是猪感染蛔虫引起,临床较为常见,常发生于卫生条件较差及管理不当的猪场;虫体只有猪一个宿主,感染后可造成肠道、肝脏和肺等器官的病变,引发采食量下降和营养不良,严重的可引发黄疸和肠道阻塞;加强管理和定期药物驱虫是预防该病的最佳方案,治疗该病时除了使用驱虫药外,还应配合抗感染药和电解多维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5,(6)
<正>今年以来,禽流感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禽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一般3~5天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最高可达100%,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禽流感病毒经过变异之后,一些病毒能够传染给人,人感染禽流感后,一周左右发病,病死率高达50%,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悉,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6月10日通报,上海市报告1例感染H7N9病毒确诊病例。专家提醒:在年前年后没有发病的鸡群进入高温高湿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RV)3种病毒是目前引起猪腹泻病的主要的肠道病原。这3种病原有类似的传染途径和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能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区别,对此3种腹泻病的确诊更多地还依赖于实验室诊断。作者在多年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主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虽然不同年龄的猪对这种病毒均易感染,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11)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鸡感染魏氏梭菌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肠毒血症;病原进入肠道后能产生大量的毒素和致病因子,对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致死性的毒性作用,还能吸收入血引发全身症状;病理变化以肠道黏膜坏死、充血、出血为特征;对肠道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可诊断该病;加强鸡群管理、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预防该病,鸡群中若发现该病务必第一时间投放敏感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9.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造成我国草鱼养殖风险的主要疾病之一。I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是草鱼出血病的主要致病毒株,为了研究其流行规律,本文基于稀有鮈鲫感染GCRV-JX02的研究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RT-qPCR定量等方法开展GCRV-II水平和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显示,水平传播中浸泡感染和共培养感染都能使稀有鮈鲫成为GCRV-II的无症状携带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和80%;其中共培养感染直接导致8%的稀有鮈鲫死亡。感染后无症状的稀有鮈鲫经热休克处理,浸泡感染与共培养感染组的死亡率分别为57.14%和100%,总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95%和100%。腹腔注射感染GCRV-JX02后存活的无症状稀有鮈鲫每0.01克精巢与卵巢中病毒拷贝数分别为3.64×106和6.84×106。垂直传播实验中稀有鮈鲫单个的卵子、未受精卵、受精卵和幼鱼的平均病毒拷贝数为1.98×103、1.15×104、4.75×103和6.74×104,幼鱼中病毒的拷贝数显著高于卵子与受精卵时期,表明GCRV-JX02不仅能够在稀有鮈鲫中垂直传播,还能伴随幼鱼的发育不断扩增。本研究阐明了不同传播途径下GCRV-Ⅱ的传播潜力,有助于评估草鱼出血病的流行风险,且为筛选阻断草鱼呼肠孤病毒传播的药物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7)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猪肠道传染病。近几年来,张甸镇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较快,但每年都有一些猪场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仔猪和成年猪都会感染发病,尤其是仔猪发病率较高,并出现死亡现象,给养猪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通过多年的实践,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该病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