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养猪业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猪场普遍采用高密度地接种猪瘟疫苗来预防猪瘟。但是,由于疫苗保护率低及免疫抑制等因素,猪瘟疫苗免疫失败时有发生,经常出现猪瘟散发病例甚至群发。研究证实,免疫增强剂可以有效解决畜禽免疫失败的问题,提高动物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奥奶净(OmniGen-AF誖)是一种新型免疫增强剂,为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Forsberg和Puntenney多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各地当前流行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型差异、出现的时间、致病性及其今后流行趋势。【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PCV2核苷酸全序列设计1对引物,从广西不同市(县)采集的猪组织样本(脾脏、肺脏、淋巴结、流产胎儿)中成功克隆获得34株PCV2 ORF2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获得的34株PCV2中有9株ORF2基因全长为705bp,1株为696bp,其余的为702bp;经遗传进化分析,发现PCV2可以分为PCV2a、PCV2b、PCV2c、PCV2d、PCV2e5个基因型,在34株PCV2ORF2基因中,有7株属于PCV2d型,1株属于PCV2e型,25株属于PCV2b型,未发现PCV2a和PCV2c型,而新发现的GXHP-2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基因型。【结论】广西目前流行的PCV2有PCV2b、PCV2d、PCV2e3个基因型,其中以PCV2b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凡纳滨对虾抗菌肽crunstinA(LvcrustinA)在毕赤酵母菌中的表达情况,为研发出一种基于重组蛋白crustinA的新型水产药物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法(PAS)合成LvcrustinA基因,然后将LvcrustinA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YE-GAPα,所得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TOP10,以质粒提取试验盒提取的重组质粒pYE-GAPα-LvcrustinA电转至毕赤酵母菌GS115;以SDS-PAGE电泳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析融合蛋白Lvcrustin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保护试验验证融合蛋白LvcrustinA对副溶血弧菌的抵抗作用.[结果]以构建的重组质粒pYE-GAPα-LvcrustinA电转毕赤酵母菌GS115,获得的重组菌株在30℃下摇床(220 r/min)培养24 h即可获得融合蛋白LvcrustinA,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增多.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纯化的融合蛋白LvcrustinA能被抗His抗体识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LvcrustinA对副溶血弧菌具有良好的抵抗力.[结论]利用表达质粒pYE-GAPα和酵母菌GS115可成功重组表达获得LvcrustinA,且获得的LvcrustinA具有促进凡纳滨对虾抵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凡纳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对其核苷酸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的编码区查找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果显示:本研究克隆获得了凡纳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的4个可变剪切体,其编码的蛋白质均具有Troponin超家族结构域特征,同源性比对发现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节肢动物中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凡纳滨对虾Tn-Ⅰ3和Tn-Ⅰ4与中国对虾和小龙虾的Tn-Ⅰ遗传距离较近,而Tn-Ⅰ1和Tn-Ⅰ2单独聚为一支,且与其他物种Tn-Ⅰ遗传距离较远;通过测序比较不同个体凡纳滨对虾Tn-Ⅰ基因序列发现在Tn-Ⅰ的4种不同剪切体编码区共同序列区第302位和472位碱基分别存在2个(A/G) SNP位点,其中位于第302位碱基的(A/G)错义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了谷氨酸(G/E)。凡纳滨对虾Tn-Ⅰ基因不同剪切体及编码区错义突变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哈氏弧菌HSP60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条件,特异性及敏感性检测,建立了一套哈氏弧菌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PCR检测方法可使分离自患病南美白对虾的哈氏弧菌扩增出238 bp的HSP60基因片段,其他五种对照病原弧菌未扩增出任何条带;检测方法最低能检测出2.1 pg的哈氏弧菌基因组DNA.表明建立的哈氏弧菌PCR检测方法可用于该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LvRab5B蛋白在凡纳滨对虾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实验分别构建了LvRab5B蛋白在昆虫和酵母细胞中的融合表达载体,将不同的载体导入不同的细胞中,利用免疫荧光和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研究了Lv Rab5B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以及Lv Rab5B蛋白与病毒IHHNV之间的互作关系;通过qRT-PCR方法研究了该蛋白在健康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凡纳滨对虾分别感染IHHNV和WSSV后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Lv Rab5B基因融合蛋白能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Lv Rab5B蛋白与IHHNV病毒衣壳蛋白CP无相互作用,而与非结构蛋白NS1相互作用明显,与非结构蛋白NS2作用较弱。qRT-PCR结果显示,LvRab5B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心脏、鳃腺、肠道、胃、肝胰脏和肌肉中都表达,在肠道中表达量最高,肝胰脏次之;Lv Rab5B蛋白在凡纳滨对虾机体感染病毒前后的表达情况不同,感染初期表达降低,随后迅速上升,末期下降。研究表明,LvRab5B基因参与凡纳滨对虾抵抗IHHNV和WSSV病毒的先天免疫过程,为进一步研究Lv Rab5B蛋白在对虾机体中的免疫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为筛选出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打下理论基础,也为繁育优质香港牡蛎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比较人工繁育(人工组)和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天然组) 2种模式获得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闭壳肌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及相关分析探究生长指标(壳高、壳长、壳宽、鲜重和软体重)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人工组和天然组香港牡蛎在试验期间(4月龄~12月龄)的壳高、壳长、壳宽、鲜重和软体重等生长指标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人工组香港牡蛎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天然组香港牡蛎(P<0.05,下同),但天然组香港牡蛎生长指标的整体增幅高于人工组香港牡蛎。天然组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闭壳肌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高于人工组香港牡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组和天然组香港牡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与生长性状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外套膜和闭壳肌的IGF1基因表达总量与壳高呈负相关,与壳宽呈正相关; AMPKα基因表达总量与壳高、鲜重和软体重等生长指标呈正相关,与壳宽呈负相关; FoxO1基因表达总量与壳宽呈负相关。【结论】无论是人工繁育还是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获得的香港牡蛎,在生长性状及相关基因表达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参与调控香港牡蛎的生长发育,且对不同生长指标有不同的指示作用,因此开展人工繁育时可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以改变香港牡蛎生长指标的增幅。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香港牡蛎幼虫的运动速度、耗氧率、摄食率及趋光性等关键参数,为指导牡蛎人工育苗的集约化、精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莱卡显微镜和显微数码测量分析系统记录不同发育时期的香港牡蛎幼虫面盘直径和运动速度。通过静水系统试验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香港牡蛎幼虫单个个体的耗氧率和摄食率。通过不同光色诱集效果试验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牡蛎幼虫的趋光效应。最后分析上述参数与生长性状 (即壳高)的相关性。【结果】香港牡蛎幼虫的运动速度为550~7500 μm/s,幼虫运动速度随壳高增高而增加,但当接近变态时,幼虫的运动速度则下降,幼虫壳高与运动速度相关方程为y=-0.0043x2+27.992x-1002.6, R2=0.9892。随着幼虫壳高增高,面盘直径也逐渐增大。幼虫壳高与面盘直径的线性关系为y=0.7867x-11.412, R2=0.9519。随着幼虫壳高增高,其耗氧率逐渐增加,单个幼虫的耗氧率为0.67~6.45 ng/h。香港牡蛎幼虫摄食率随着幼虫壳高增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个幼虫的摄食率范围为35~660 cells/h。不同发育阶段的牡蛎幼虫趋光性存在明显差异, D形幼虫趋向于白光[(29.47±5.75) %]、蓝光[(20.24±7.21) %]和紫光[(19.94±3.90) %],壳顶幼虫趋向于白光[(24.88±7.54) %]、绿光[(24.10±8.31) %]和蓝光[(22.05±4.26) %],眼点幼虫则趋向于蓝光[(37.80±4.59) %]、白光[(19.95±5.33) %]和绿光[(15.85±2.17) %],但不同发育时期的牡蛎幼虫趋向于红光的比例最低。【结论】香港牡蛎幼虫的运动速度、耗氧率、摄食率与生长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白光、蓝光和绿光对香港牡蛎幼虫有一定的吸引作用,红光具有诱导香港牡蛎幼虫沉降的作用,为其人工育苗过程中幼虫的精准化培育管理、确定幼虫最优饵料投喂量提供依据,也为设施化高密度育苗设施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2型广西流行株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考GenBank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向PCR技术,从广西部分市区疑似"高热病"病猪的组织中,扩增9株PCV-2流行株的全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9个PCV-2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1 767 bp或1 768 bp.同源性比较发现,9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6%~99.9%,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国外分离株比较,同源性为94.4%~100%;9个分离株ORF2之间的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7%~99.4%和93.6%~99.1%;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中7个分离株与法国株、新西兰株关系较近,与美国株和加拿大株关系较远;另外2个分离株与澳大利亚株、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自然弱毒N株(PPV-N)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PPV-NVP2蛋白基因的同源性、遗传进化、密码子偏爱性、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B细胞抗原表位及其二、三级结构。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包含VP2基因完整目的片段(1901bp),构建了VP2基因的克隆重组质粒pMD18-T-VP2,测序获取VP2基因序列(1740bp)并将该序列登录到GenBank(HM355807)。PPVVP2基因属高度保守的基因;PPV-N株与PPV弱毒代表毒株NADL-2株亲缘性近,推测PPV-N株属于弱毒株;PPV-N株VP2基因氨基酸密码子偏爱以A结尾的密码子;PPV-N株VP2蛋白可能存在7个糖基化位点,其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可能分别有9、7、8个磷酸化位点,可能存在24个B细胞抗原表位;PPV-N株VP2蛋白二级结构预测,α-螺旋占11.74%,β-折叠占22.97%,无规则卷曲占65.28%,而三维结构预测VP2蛋白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多个螺旋和折叠区域。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PPV-N株自然弱毒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并为PPV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