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蔚 《中国茶叶》2014,(7):37-37
正本刊讯6月27~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浙江省衢州市组织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夫红茶关键加工智能化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研制与示范"课题示范生产线现场观摩与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会。科技部、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科技厅农村处、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等部门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浙江、安徽、四川、福建、湖北、江苏、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茶饮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众喜爱。而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和一般的绿茶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以及方法,能够更好的区分不同工夫红茶的品质,为生产加工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对于我国的工夫红茶产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改善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沈其松 《中国茶叶》1995,17(4):38-39
云南茶厂是担负云南省自营出口红茶拼配加工任务的主要厂家,该厂1992年由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投资700余万元,建设了一条茶叶拼配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拼配原料来自云南省近30个县的近百个精制茶厂,拼配茶叶以红碎茶为主,兼顾工夫红茶.进厂原料的包装方式有麻袋、编织袋、纸板箱、木板箱等,拼配后成品包装使用纸板箱、纸袋、麻袋、木板箱等.现将该厂这条拼配生产线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配备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高香型坦洋工夫缸茶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发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就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鲜叶要求及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加工技术做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创新坦洋工夫红茶优质产品提供加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分析工夫红茶鲜叶萎凋、发酵等关键技术要求,总结工夫红茶萎凋、发酵等生产实践和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为提高工夫红茶品质、保证质量稳定、促进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茶是当今世界的主销茶类,全世界80%的饮茶之人喜欢红茶。而福安市是闽红“三大工夫”之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近几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带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高档工夫红茶的加工,根据工夫红茶加工的技术要求设计制造人性化的工夫红茶发酵机,并提出该发酵机在材料、元器件、装配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天志 《中国茶叶》2012,(12):16-17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独具风格的红茶产品,也是传统出口茶叶商品,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红茶市场。随着内销红茶比重连年上扬,工夫红茶内销市场也日趋火爆,工夫红茶的再次崛起,为闽中腹地-尤溪县茶业创造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主栽良种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借鉴名优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尤溪特色工夫红茶制作,探讨在烘干与造型工艺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眉形、螺形等各种特色外形的高档红茶,达到汤色橙红或红亮、香高味醇的新型高端特色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促进更多高档新产品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9.
宜红茶史略     
翁寿楠 《茶报》2004,(3):13-13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茶,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由于宜红茶系条形茶,加工精细又称为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品质特征 宁州工夫红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产于江西省的修水、武宁、铜鼓3县,修水是主产县,占宁红产量的80%。因修水在明代称为“宁州”,所以“宁州工夫红茶”简称为“宁红”。  相似文献   

11.
福建红茶的生产现状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福建“小种红茶”和三大“工夫红茶”的生产现状和在茶树品种、生态栽培、加工工艺、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并提出展望,旨在为红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坦洋金针”是在“坦洋工夫”基础上新近研制成的红茶新产品。近年来,由于受到工夫红茶市场疲软这一趋势的影响,历史上享誉国内外的“坦洋工夫”,生产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使这一历史名茶能够发扬光大,1991年我们在传统工夫红茶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2,(3):8-10,25
正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上曾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茶类。现对我国红茶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情况介绍如下。一、近几年我国工夫红茶加工机械研制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红茶生产下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云南、广东等品质良好的红  相似文献   

14.
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金针王”产自坦洋 工夫红茶原产地——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是福安市坦洋茶场创新配制的坦洋工夫红茶系列新产品之一,于年参加北京中国茶文化国际20002000研讨会暨展示会茶叶评比,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金将。其主要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净度良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叶亮红明。“金针王”的制作过程,我们注重保留其传统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经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以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15.
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坦洋工夫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随着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和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综述了茶树新品种在坦洋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和工艺创新进展,旨在为我国新型红茶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叶加工生产线种类繁多,但存在功能单一、使用时间短、设备利用率不高的缺点。本文通过对红茶和绿茶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有效整合两种茶叶加工原理相似的工序和功能通用的设备,开发出既适合红茶又适合绿茶加工的全自动生产线,制定出配套的工艺参数,并成功地进行了示范应用。生产线实现了一线两用,显著减少了设备投资的额度和占用的厂房面积,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茶叶产业结构变化,红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方式迫切需要加工工艺的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文章针对红茶加工的原料判定、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主要工序,解析其过程中特征品质的变化指标,综述了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智能算法等在各工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未来茶叶加工的智能化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智能化红茶生产线建设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抗10号、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三个品种的螺旋形红茶、针形红茶以及传统的工夫红茶三个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针形红茶品质最好、螺旋形红茶次之、传统工夫红茶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9.
工夫红茶加工中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对茶叶微生物和铅、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初制加工是微生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发酵工序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初制过程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与机具均可造成茶叶铅、铜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工夫红茶。本文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设置不同晒青、摇青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晒重摇或重晒轻摇有利于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提高,而且采用重晒轻摇比轻晒重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