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个乌桕种源在广州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来自湖南省望城县、广东省连山县、江西省上犹县的3个乌桕种源进行早期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树高和胸径在种源间、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种子千粒重与苗高间,苗高与幼林树高、胸径间均表现为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湖南望城种源的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树高和胸径均最大;经综合评选,筛选出16个优良家系,其中湖南望城、广东连山、江西上犹种源入选家系个数分别为8,4,4个,优良家系树高和胸径的现实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1%和37.5%。  相似文献   

2.
乐东拟单性木兰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乐东拟单性木兰14个种源种子、苗期以及幼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千粒质量、苗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5个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造林保存率种源间差异显著,来自北部的种源,如浙江龙泉种源保存率较高,而来自南部的海南尖峰岭种源保存率较低;幼林期4年生树高、5年生树高和胸径、6年生树高和胸径等5个主要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生长性状广义遗传力为0.855~0.930,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主要生长性状的表型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乐东拟单性木兰苗高和地径与纬度负相关,表明随种源纬度的升高,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苗期生长有减小趋势;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树高和胸径与经度正相关,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幼林期试验结果,选择出浙江龙泉、福建顺昌和湖南新宁3个优良种源.通过聚类分析,把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初步划分为3个区:西部种源区、东部种源区和南部种源区.  相似文献   

3.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西南桦种源在广东省中部引种的苗期及幼林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西南桦的地径、苗高以及幼树高生长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内遗传变异大于种源间,家系遗传力高于种源。依据苗期地径选择出表现良好的5个种源,在其中选择出3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为14.59%;根据苗高在5个优良种源中选择20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21.27%。幼林阶段高生长与苗期略有变化,根据幼树高生长指标在5个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出2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10.03%。  相似文献   

4.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杉木种子性状间、发芽率与优良度、发芽率与发芽势为极显著相关,而优良度与千粒重为显著相关;千粒重与苗期、幼林的生长性状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同一家系年重复与千粒重之间虽显著线性相关,其它性状相关则不显著;同一家系同年份,苗高、侧枝数有较高的空间重复性,而地径、顶芽数空间的重复性较差;相同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不同的地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系数。树高与胸径生长的相关系数γ值为0.6—0.7;相同家系在不同年份重复中,胸径生长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6.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7.
福建永安光皮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采自南方5省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H.Winkl.)天然林的12个种源176个家系种子在福建永安进行了苗期测定,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1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据此对优良种源、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表明:光皮桦苗期高生长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1年生幼林各种源、家系、海拔间树高和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种源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树高影响极显著,而对地径影响不显著;种源遗传力高于家系,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以树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5个优良种源,并选择出适合不同海拔的优良家系各30个,其种源遗传增益达13.27%,家系遗传增益为12.84%,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广东从化石门、东莞银屏山、台山北峰山的3个红花荷种源早期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荷种源间的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家系间的种子千粒重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与各个生长性状以及各个生长性状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从化石门种源的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均最大。  相似文献   

9.
旱冬瓜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以及造林后18个月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旱冬瓜的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种源苗木在苗期及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在滇西南地区开展旱冬瓜优良种源选择十分必要;(2)旱冬瓜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和幼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基本一致,这表明旱冬瓜早期选择可为林木的后期良种选育提供参考;(3)表现较为稳定的优良种源为瑞丽、西盟、潞西、陇川种源。  相似文献   

10.
乐昌含笑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对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乐昌含笑的14个种源与广东的15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乐昌含笑平均种子千粒重143.9 g,乐两16家系千粒重最大,达202 g,千粒重在家系间差异较在种源间差异大。平均始发天数57 d,种源间的差异较家系间差异大。平均播种总天数为155 d,总平均发芽期为100 d,广东乐昌大源种源、乐两12与乐两16家系的平均发芽期在种源、家系中均为最短,家系间播种总天数和平均发芽期总体上比种源间短。场圃平均发芽率为48.05%,种源为24.85%~73.70%,家系为17.93%~88.44%,其中乐两16家系最高,达88.44%,场圃发芽率种源间及家系间的差异均很明显,以家系间的差异尤其明显。1年生苗木平均高48.6 cm,平均地径0.71 cm,广东乐昌九峰种源的苗高和湖南醴陵王仙种源的地径在种源中分居首位,乐两14家系的苗高和乐两4家系的地径在家系中分居第一位。场圃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平均发芽期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平均发芽期与播种总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地径、始发天数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29个种源与家系分为5类,综合评价以乐大1、乐两16、乐两12、乐两15家系种子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1.
对4.5 a生巨桉种源/家系3个试验点共13个种源175个家系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观测性状在地点、区组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胸径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树高、干形、分枝和冠幅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在地点间差异不大,冠幅表型变异系数为45%~60%,江西南康的分枝变异系数高达34%,广东连山的分枝变异系数仅15%,总体上广东连山试验点各性状变异系数略低于江西南康和云南景谷,冠幅遗传变异系数胸径树高干形分枝,景谷点参试性状遗传力连山点南康点;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生长性状与冠幅、生长性状与部分形质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筛选1号(昆士兰州N W Townsille)、2号(昆士兰州Copperlode)和12号(四川乐山)为优良种源,2号(昆士兰州Copperlode)、21号(昆士兰州Baron Gorge National Park)、40号(昆士兰州Koombooloomba)、51号(昆士兰州Tinaroo)、125号(昆士兰州Bambaroo)、127号(昆士兰州Bambaroo)、137号(昆士兰州Bambaroo)和144号(昆士兰州Tully Gorge National Park)等家系在两个试验点中同时表现优良,但没有家系同时在3个试验点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2.
对4.5 a 生巨桉种源/家系3个试验点共13个种源175个家系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观测性状在地点、区组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1),胸径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 <0.01),树高、干形、分枝和冠幅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在地点间差异不大,冠幅表型变异系数为45%~60%,江西南康的分枝变异系数高达34%,广东连山的分枝变异系数仅15%,总体上广东连山试验点各性状变异系数略低于江西南康和云南景谷,冠幅遗传变异系数>胸径>树高>干形>分枝,景谷点参试性状遗传力>连山点>南康点;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生长性状与冠幅、生长性状与部分形质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筛选1号(昆士兰州 NW Townsille)、2号(昆士兰州 Copperlode)和12号(四川乐山)为优良种源,2号(昆士兰州 Copperlode)、21号(昆士兰州 Barron Gorge National Park)、40号(昆士兰州 Koombooloomba)、51号(昆士兰州 Tinaroo)、125号(昆士兰州 Bambaroo)、127号(昆士兰州 Bambaroo)、137号(昆士兰州 Bambaroo)和144号(昆士兰州Tully Gorge National Park)等家系在两个试验点中同时表现优良,但没有家系同时在3个试验点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利用7 a生的生长数据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的日本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分析。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213个家系之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天然林产家系、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和中国产混合种子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别是中国产混合种子的1.05,1.03,1.13倍,是日本天然林产家系的1.25,1.18,1.80倍。根据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选择前50个优良家系所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7.8%、18.6%和18.7%。  相似文献   

14.
对思茅松12个种源、27个家系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思茅松林木的生长差异显著,由此初步评选出思茅松的2个种源及其相关的6个优良家系。所评选出的思茅松6个优良家系其幼林3.5年生时林木的生长量与最差家系相比,平均树高增加11.7%~23.3%,平均胸径增加19.9%~32.6%,平均单株材积增加50%~101.6%。  相似文献   

15.
枫香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对25个枫香种源种子千粒重、出苗率和1a生苗高生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种子千粒重、播种出苗率和苗高生长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与出苗率极显著正相关,与苗高相关不显著,以苗高为选择指标,初步选择广西岑溪、云南富宁、广东翁源和海南霸王岭4个种源为优良种源,以2倍标准差法选择翁源09、富宁16等11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6.
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的早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建立在广西玉林市林科所和广西钦廉林场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2个试验点大花序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无论在种源间,还是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树高生长与地点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而胸径、单株材积与地点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家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与地点的交互作用显著;种源的生长表现与原产地地理位置无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初步选择了各自表现好的优良种源与家系。  相似文献   

17.
对辽宁省清源和黑龙江省塔河两个种源地5年生白桦子代测定林4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性状进行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的结果表明:两个种源地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极显著,其中清源种源的Q3号为最优家系,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7.467%,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10.87%,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1.317%;塔河种源的T19为最优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较平均值增加27.88%、51.89%和85.18%。  相似文献   

18.
对桤木中龄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生长性状优良的桤木种源/家系,以及桤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7年生的桤木18个种源98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显示,除胸径外,桤木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75~0.303和0.033~0.369。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75~0.836和0.828~0.867。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性状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8个。优良种源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60%、7.23%、5.28%和14.87%,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1%、13.73%、18.24%和28.75%。桤木中龄林在种源/家系间选择潜力较大,选择增益较大,筛选出的优良的种源或家系为培育桤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遗传改良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极佳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9.
比较广东省乳源县天井山林场、鹤山市宅梧镇、梅州市径南镇3个黄樟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生长,为黄樟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中黄樟的树高、地径在种源间和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种源、家系选择有效;地点、种源/家系、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互作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宅梧试验林生长最好,径南次之,天井山最差。在3个试验点上,树高、地径种源遗传力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遗传力。不同试验点的树高、地径与经纬度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根据幼林长势及种源加性效应值和家系育种值,分别从3个试验点上初步选择出表现优良的种源和家系,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均大于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从广西、广东和湖南3个省份收集湿地松优良家系种子,采用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培育实生苗,对不同种源种子质量及苗期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广东种子千粒重变异程度最低,发芽率最高;(2)不同种源间1a生大田苗和1a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均无显著性差异,相比较而言,广西种源的苗木生长最好;(3)1a生大田苗的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容器苗,二者之间达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的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