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SF)是由病毒(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家猪感染后出现发热、高病毒血症和出血性病变等典型特征,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因感染毒株和猪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5%到100%不等。通常将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类型,最急性和急性型病死率高,解剖病变与古典猪瘟  相似文献   

2.
猪瘟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主要抗原编码基因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7个省市1200多份可疑猪瘟病料中分离出9个猪瘟病毒(HCV)野毒株,编号分别为HCV-01-09。将9株野毒分别通过PK15细胞分别通过PK15细胞传6代,测其毒价,并提纯做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毒价范围在10^2-10^7TCID50,电镜观察均可清晰地见到直径为25-70nm,略呈圆形的病毒颗粒,具有较完整的囊膜和纤突结构。从9株野毒中选取5株经猪瘟阴性猪各传3-4代,测其毒力、病原性、致死性,结果表明:各毒株在传代中其上述生物学特性上有变化和差别。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分别对这5株野毒做免疫保护相关性试验,结果证明:攻毒后的疫苗接种猪100%保护,而攻毒对照猪100%死亡,且对照猪在攻毒1周后便出现猪瘟野毒感染,而免疫猪在整个观察期均未见到野毒感染。用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表明猪瘟兔化弱毒不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将猪瘟野毒株、石门系强毒株、兔化弱毒株及1982年分离的郑州野毒等毒株进行主要抗原编码基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猪瘟病毒可分2个基因组6个基因亚组,HCV-02、03、06、07等4个野毒株与国内的C株、石门强毒株、国外的C株、日本GPE株、ALD株、意大利Brescia株均属同一基困组,而HCV-08株及郑州株等2个野毒与法国的Alfor株同属另一个基因组。  相似文献   

3.
对猪瘟几个特有病变认识的体会陈磊张鲁安(新疆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830063)猪瘟是猪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毒株及猪个体差异在临床表现上也不尽相同,常易与其它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变混淆而误诊。下面就工作中所见的猪瘟常见的病...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ASF)是由病毒(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家猪感染后出现发热、高病毒血症和出血性病变等典型特征,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因感染毒株和猪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5%到100%不等。通常将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类型,最急性和急性型病死率高,解剖病变与古典猪瘟类似,(但病程更短,盲肠结肠见不到溃疡,脾脏见不到梗死)。不同种类的野猪感染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5.
<正>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猪场猪瘟防控必须从免疫做起。1猪瘟发生原因分析1.1猪场存在猪瘟野毒株据资料报道,有些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毒力减弱的猪瘟弱病毒株和强毒株,存在慢性猪瘟病猪、亚临床感染猪和免疫耐受性的持续感染猪。有些猪场受条件限制,对猪瘟病毒和带毒病猪不  相似文献   

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的唯一自然宿主,主要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以及小血管壁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病变。猪瘟病毒野毒株毒力有差异,强毒株引起死亡率高的急性猪瘟,而温和毒株一般产生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症状较轻。从有关报道来看,猪瘟疫情在我国大范围内已基本被控制,成年猪已经很少发病,但是已免疫过的猪群,尤其是初生仔猪仍有此病发生,而且死亡率较高。郑州郊区某猪场,出现仔猪死亡病例,经诊断为温和性猪瘟引起的死亡。1发病情况及剖检变化养殖场介绍,仔…  相似文献   

7.
《中国猪业》2012,(8):71-71
有许多典型猪瘟病毒(CSFV)毒株,它们的毒力不同,低毒力和温和型猪瘟病毒导致温和、慢性型猪瘟,而高毒力的毒株导致急性型猪瘟(有严重出血热的症状)。ALD强毒株多次在猪、牛和天竺鼠细胞上传代获得减毒疫苗株GPE(-)。  相似文献   

8.
猪瘟野毒混合毒实验室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本所近年来所分离的高、中、低三株不同毒力(HeNXH3.98、JL1.94和FJFQ1.99)的猪瘟野毒混合毒对敏感猪进行实验室感染试验,利用HCFA、RT-PCR及序列测定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头试验猪均在感染后2周发病死亡,表现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1周及2周2头实验感染猪所分离的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完全一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5;与感染毒株序列比较,2头试验感染猪所分离的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与JL1.94株序列完全一致,核苷酸及 在酸同源性均为100%,且基因分群在同一群;而与HeNXH3.98和FJFQ1.99株序列则有一定的差异,且不在同一基因群或基因亚群,说明在多个猪瘟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敏感猪存在对猪间病毒的优势选择。本试验的条件下3株不同和的猪瘟野毒混合感染以中等毒力毒株JL1.94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9.
1流行特点由于自然界中存在不同毒力的猪瘟野毒株,猪群免疫水平的差异,不良应激因素影响,环境条件、防控措施、诊断水平的不同,猪瘟流行呈现发病日龄小、流行范围广、非典型化、混合感染严重、持续性感染普遍、胎盘感染率高等特点。因全国猪瘟流行呈现这些新特点再加上环境条件,疫苗质量及疫苗使用,猪群自身健康状况及疫病复杂方面的原因,很多科  相似文献   

10.
猪瘟(Hogcholera,HC)是猪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它对全世界的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我国目前发生的猪病中,仍以猪瘟流行最广、发病最多、危害最大。近些年,因猪瘟而死亡的猪数约占我国病猪死亡总数的1/3。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株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已近50年,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猪瘟的危  相似文献   

11.
正1猪瘟的病原及流行特点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强毒株引起急性发病,死亡率高,中等毒力的毒株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低毒力的毒株引起慢性或隐形感染。猪瘟病毒经病猪的口腔、鼻腔、眼分泌物及粪便和尿液排出,病猪的内脏、血液、猪肉及副产品均能较长时间带毒。一个猪场爆发猪瘟的主要原因是引进或购  相似文献   

12.
时刻要警惕猪病毒性腹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猪的BVDV(猪病毒性腹泻)感染及其危害 国外专家在1973年从自然感染发病的猪体内分离到BVDV,从而首次在病原学上证实BVDV可自然感染猪。在1992年专家对英国发生的一起临床及病理学诊断为猪瘟的仔猪进行了血清血检查.结果证明发生这起“猪瘟”是由BVDV自然感染猪引起,而不是南猪瘟病毒引起,检查同窝其他仔猪及附近的牛。均为BVDV病毒血症.德国的专家在1994年多次观察到一种母猪不孕,仔猪生长迟缓。类似猪瘟的疾病.利用猪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不是猪瘟病毒.将分离物人工感染猪可产生较高BVDV中和抗体.进而证实这种疾病由BVDV感染所致。1996年王新平等人通过实验在国内首次证实BVDV可自然感染猪并引起类似猪瘟的症状与病变.  相似文献   

13.
1饲养过程中防控猪瘟的几个难题 (1)猪瘟病毒毒力不断增强,典型猪瘟有抬头趋势。当前猪瘟病毒毒株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毒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致使典型猪瘟有所抬头,死亡率高。(2)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造成免疫抑制危害临床上常见猪瘟与蓝耳病或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等混合感染,现在继发感染最严重的细菌病是猪副嗜血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正>生猪感染非洲猪瘟后基本都会死亡,非洲猪瘟病毒发病率、死亡率极高,传播迅速,因此,要做好非洲猪瘟流行与防控研究,才能尽量降低损失。1非洲猪瘟简谈1.1病原学研究非洲猪瘟病毒仅仅会感染猪,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后会在猪体内快速扩散,直至猪死亡。该病毒主要利用空气、粪便进行传播,而且大量的非洲猪瘟毒株能通过猪白细胞、骨髓细胞、肾细  相似文献   

15.
猪瘟(The hog cholera或The classical swinefever)简称(HC或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传染病。张掖市是猪瘟受害严重的地市之一,没有间断地使用猪瘟弱毒疫苗开展“春、秋”两季免疫工作来防治猪瘟,在疫苗接种量越来越大,防疫注射密度越来越高,免疫次数增加的情况下.未能完全控制猪瘟的发生.不但没有消灭猪瘟,而且发病范围由一县扩大到全市六县(区)。猪瘟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品种无关;一年四季都发生,但初春和秋末呈现两个发病高峰期;流行形式,由频发的大流行变为周期性的区域散发流行;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猪瘟的症状表现多样化,由急性转为温和型,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复杂的多样化非典型猪瘟.病理变化由典型病变发展为不典型病变;死亡数与急性比较降低.但与其它猪传染病相比死亡率比较高.居于各类猪传染病之首;由单一的猪瘟感染发展为猪瘟与仔猪副伤寒等猪病的混合感染。张掖市猪瘟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不重视猪瘟防疫工作;一年只进行春秋两次免疫,政幕性造成一大批猪空免;野毒株的流行;未开展免疫抗体或仔猪母源抗体的监测,没有制定适合当地的科学免疫程序;猪瘟病猪、死猪、病猪肉无害化处理不彻底.而是继续流向社会,形成恶性循环。不规范的防疫;不到位的检疫:不严格的消毒等原因造成猪瘟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接种猪瘟疫苗时如何消除母源抗体干扰和仔猪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Hogcholera,HC)是猪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它对全世界的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我国目前发生的猪病中,仍以猪瘟流行最广、发病最多、危害最大。近些年,因猪瘟而死的猪数约占我国病猪死亡总数的1/3。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株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已近50年,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猪瘟的危害仍然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病原、流行病学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外,还由于对猪瘟疫苗的性能、疫苗生产等某些方面发生的改变不了解,或存在某些误解,尤其是不能正确使用疫苗,不能适时免疫以及疫苗中含有过多的过敏原所致。1当前的猪瘟疫苗的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因免疫失败、饲养管理、疫病净化、猪瘟流行毒株发生变异等方面的原因,猪群在受到猪瘟病毒感染后屡屡会发生非典型猪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和隔离工作及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搞好免疫监测、清除持续感染带毒猪、培育健康无猪瘟带毒猪的种猪和后备种猪群、净化染疫猪场等环节以达到有效防制非典型性猪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猪瘟,又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持续性和潜伏感染等形式。这些不同的感染形式既与毒株的不同有关,也与宿主有关。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非免疫猪可发病于任何季节。主要通过舐食病猪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具和地面经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猪瘟给畜牧业带来的影响日渐严重,特别是非典型猪瘟时有发现。除一部分系因防疫程序不健全而诱导发病外,很大一部分是因母猪带毒而感染,使所生乳猪产生免疫耐受性,分别于产后20-50日龄表现临床症状而死亡,耐过者变为僵猪或猪瘟带毒猪,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一、带毒者的诱发病机制猪瘟病毒可经子宫感染胚胎,妊娠不同时期感染与发病关系十分密切。40日龄以前感染者多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人工接种猪瘟石门系强毒,发现感染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与文献记载的猪瘟有明显的不同,为探讨其原因,先后接种健康猪9批56头,连续通过五代(继代猪未包括在内),病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仍不够明显,但取其含毒组织(脾脏、淋巴结、胰脏)用实验室方法却检出猪瘟病毒,提示了我们,非典型猪瘟及不显猪瘟病变的病猪是猪瘟病毒的携带者,与当前猪瘟的持续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