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先期筛选了4种陕北乡土植物黄花蒿、艾蒿、柠条和沙打旺,及植物根围匹配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菌种,通过盆栽试验测定AM真菌孢子密度、宿主植物根系菌丝侵染率、植物株高、干重和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旨在研究接种AM真菌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降解率以及对宿主植物生长的影响,验证菌根修复效果并筛选最佳宿主植物和菌种组合。结果表明,1)AM真菌孢子密度最大值出现在石油浓度0~5000mg/kg土壤,并随污染浓度加大而显著减少,40000mg/kg时达最小值。植物菌根侵染率在土壤被污染的情况下显著高于无污染对照,同时接种AM后孢子密度及菌根侵染率均显著高于未接种;2)植物株高和干重都随石油污染浓度加大而显著降低,接种处理后植物株高平均增加16.77%,植物鲜重平均增加了22.56%;3)植物接种AM真菌后对石油烃降解率明显提高,比不接种平均增加15.35%。其中,柠条-地球囊霉组合的石油烃降解率最高(平均为73.81%);4)相关分析表明,接种AM真菌后石油烃降解率与石油烃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植物株高、干重和真菌孢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郎庆龙  高伟 《北方蚕业》2005,26(2):31-32
菌根真菌能与柞树共生,其促进柞树生长、耐寒、耐干旱、耐瘠薄、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等报导屡见不鲜.而对这些菌种的培养方法报导较少,特别是对多种柞树菌根真菌三级种在不同配方上的生长状况,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丹参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性质及丹参生长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与不同AM真菌共生的丹参组培苗根际土为研究目标;设置单菌种处理组和混合菌种处理组,测定与AM真菌共培养后丹参药用部位的产量;取培养后的丹参根际土,测量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脲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均能成功侵染丹参组培苗形成菌根,但丹参与不同AM真菌的菌根依赖性不同,8种供试AM真菌均能与丹参组培苗共生形成菌根结构,菌根侵染率(54.83%~89.97%)普遍较高。丹参对光壁无梗囊霉(E)、荫性球囊霉(F)未表现出菌根依赖性。接种AM真菌后,大部分丹参根鲜重和干重均增加,表明接种AM真菌对丹参根部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多种处理组均能提高丹参的生物量,但不同处理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34号处理(G)效果最好;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丹参干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显著。不同AM真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荫性球囊霉组提高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效果最佳,福摩萨球囊霉组提高脲酶活性的效果最佳;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脲酶及蔗糖酶的活性提高最有利,17号处理(ABD)对磷酸酶的活性提高最有利。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35个处理组分为强促生、较强促生以及无促生作用三类。综合侵染率、菌根依赖性、产量及土壤酶活性考虑,第Ⅰ类处理具有强促生作用,可作为菌剂开发的首选,其中 20号处理为最佳组合,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丹参根际土肥力,改善土壤微环境,为缓解丹参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丹参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性质及丹参生长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与不同AM真菌共生的丹参组培苗根际土为研究目标;设置单菌种处理组和混合菌种处理组,测定与AM真菌共培养后丹参药用部位的产量;取培养后的丹参根际土,测量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脲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均能成功侵染丹参组培苗形成菌根,但丹参与不同AM真菌的菌根依赖性不同,8种供试AM真菌均能与丹参组培苗共生形成菌根结构,菌根侵染率(54.83%~89.97%)普遍较高。丹参对光壁无梗囊霉(E)、荫性球囊霉(F)未表现出菌根依赖性。接种AM真菌后,大部分丹参根鲜重和干重均增加,表明接种AM真菌对丹参根部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多种处理组均能提高丹参的生物量,但不同处理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34号处理(G)效果最好;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丹参干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显著。不同AM真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荫性球囊霉组提高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效果最佳,福摩萨球囊霉组提高脲酶活性的效果最佳;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脲酶及蔗糖酶的活性提高最有利,17号处理(ABD)对磷酸酶的活性提高最有利。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35个处理组分为强促生、较强促生以及无促生作用三类。综合侵染率、菌根依赖性、产量及土壤酶活性考虑,第Ⅰ类处理具有强促生作用,可作为菌剂开发的首选,其中20号处理为最佳组合,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丹参根际土肥力,改善土壤微环境,为缓解丹参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菌根化柞树叶片的化学成分检测和养蚕效果进行试验,表明菌根真菌与柞树根系共生,可提高柞树根系持水能力、促进柞树对磷元素的吸收及加强对淀粉等营养物质的积累,进而提高养蚕成绩,进而为防止柞树树势衰退、提高柞树补植成活率、增加柞树产叶量、建设生态型柞蚕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和隐类球囊霉)对白三叶生长、叶绿素含量、根际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以及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85 d后根系菌根侵染率为35%~75%。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地上部、地下部和植株总干物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其中白三叶对隐类球囊霉的依赖性高于地表球囊霉。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也增加了根际0.25~0.5 mm和0.5~1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1~2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但没有影响2~4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平均质量直径。菌根接种增加了白三叶根际土壤易提取GRSP、总GRSP、热水提取碳水化合物和水解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地促进GRSP的含量,GRSP主要对<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产生正效应,团聚体稳定性主要依赖总GRSP,不同组分的GRSP对土壤糖类物质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7.
AM真菌对百合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娜  郭绍霞  李伟 《草业学报》2017,26(11):85-93
以冷藏处理的百合种球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及地表球囊霉(G. versiforme)和G. mosseae+G. versiforme的混合菌种对百合种球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混合接种真菌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菌种均促进百合的生长,百合株高、茎粗、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和叶表面积有明显增加,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接菌处理后,接种混合菌种的百合根系侵染率最高;与对照相比,接种混合菌种能够显著提高百合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含量。接菌百合的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30%,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5%和46%,表明AM真菌可减轻膜脂氧化的伤害,减少植株体内RNA降解酶,增强非酶促防御系统能力,增强植物细胞的保水能力。此外,接种AM菌对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百合生长量增加;对百合生长指标和生理特性各指标的影响均以混合菌种接种效果最佳,且接种混合菌种显著高于单一菌种,两菌种间差异不明显。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均是培育百合菌根苗优良备选菌株,而在条件允许下混合接种G. mosseae+G. versiforme对百合花卉生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用路线法在凤城地区柞蚕场、柞林定点调查柞树菌根真菌种类资源 ,并对部分种类的子实体生长期进行了观察。经百余次调查并采集标本请专家鉴定 ,初步查明该地区有 3 5种柞树菌根资源 ,初步掌握了 1 8种柞树菌根真菌子实体年内发生期及发生量。发现多数子实体发生期与气候关系密切 ,雨水调和 ,蚕场土壤保持湿润可连续发生 ;在蒙古柞、尖柞、辽东柞等柞树根际发生较多 ;柞树枝龄 2~ 5龄 ,郁闭度 0 .5~ 0 . 6的蚕场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草原几种葱属植物AM菌根侵染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不同生境中野生葱属植物的AM菌根侵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野生葱属植物均被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葱属植物侵染率有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葱类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野生的葱类植物具有疆南星型(Arum type)菌根。在室内用相同的葱属植物种所进行的接种试验,所有试验植物种均被AMF侵染并形成相同的Arum菌根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AM真菌在柑桔砧木容器苗生产的合理应用,更好地利用其优势AM真菌菌种资源,培育出优良的柑桔砧木菌根化容器苗,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以未接种AM真菌的植株为对照,研究了7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三种基质下对卡里佐枳橙容器苗生长及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接种剂对卡里佐丛枝菌根的形成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各处理影响作用差异很大;在7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中,GM和GV混合接种对卡里佐幼苗的生长、菌根侵染率和氮磷含量促进作用最强;在备选的3种基质中,腐叶土对幼苗的生长、菌根侵染率及含氮量促进作用最强。因此以GM和GV混合接种,并采用腐叶土的容器基质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土著菌种的采集培养及菌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本土环境条件下采集的土著菌能否替代商业菌作为发酵床养猪的适宜菌种。试验选择在不同区域采集菌种,并将其中生长较好的菌种进行扩繁,后与商业菌种分别接种在不同组成比例的垫料,对发酵后的垫料进行菌种分离培养,比较不同垫料接种不同菌种发酵后的菌群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菌种及垫料的组成对发酵后的菌群种类均有明显影响,但对总菌数无明显影响,商品菌种相似性(71.43%)高于本土菌种相似性(28.57%),表明商业菌种经特殊工艺纯化后,其发酵效果更稳定。由于土著菌在当地采集,不会对本地土壤微生物安全带来任何影响,因此,采集培养效果良好的土著菌种制作生物发酵床养猪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高寒草地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接种效应,本研究测定了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2种AM真菌在室内和大田环境下对‘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能显著增加‘阿坝’垂穗披碱草的地上生物量和‘川草2号’老芒麦的地下生物量(P < 0.05)。然而,在大田中接种GI和GM 3个月后,2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叶片数和节数等与不接种AM真菌的对照(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CK。施有机肥显著提高GI和GM对2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菌根侵染率。综上所述,接种AM真菌可能会促进高寒草地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短期内促生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Sufer软件对滴灌AM真菌孢子前后土壤的水、盐分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进行等值线图的绘制,分析滴灌前后的运移状态;在苜蓿的生长期进行定期滴灌菌肥AMF孢子,在50 d后测定苜蓿植株菌根侵染率、根瘤数、产孢性能和生物量等指标,分析不同AMF的滴灌效果,对苜蓿进行关于滴灌AMF孢子水溶液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AMF孢子在水溶液中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滴灌前土壤含水量呈现出表层低而深层高的总体特点。土层的电导率分布范围较均匀。AM真菌孢子主要集中在土层10~25 cm处。滴灌后,水分大部分集中在距离滴头30 cm左右的土层,含水量较滴灌前升高。在滴头附近盐分向四周扩散,在30~45 cm处形成盐分高值区。孢子主要集中在距滴头0~25 cm左右,对于远距离的湿润区,其孢子数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滴灌不同AM菌种孢子水溶液及滴灌距离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近距离滴灌的植株地上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高于远距离滴灌的植株(P<0.05);2)滴灌菌种根内球囊霉(Gi)的苜蓿植株干物质(地上、地下)显著高于对照6.59%和13.29%(P<0.05)。菌种摩西球囊霉(Gm)、内球囊霉(Gi)和幼套球囊霉(Ge)处理的地下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9.05%,13.29%和9.96%(P<0.05),地表球囊霉(Gv)处理的地下干重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Gi处理苜蓿的分枝数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9.73%(P<0.05),其他菌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Gi和Ge处理的苜蓿植株的根瘤数、孢子数和侵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滴灌菌种间菌根侵染率和根瘤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滴灌距离对植株地下部干重、株高、孢子数有显著性影响(P<0.05)。滴灌距离和滴灌菌种的互作除了对菌根侵染率、根瘤数和根长具有显著地影响外(P<0.05),对其余的各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分析Gi菌种的滴灌应用对苜蓿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桑树菌根发育特征及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桑树在西南山区逆境中的生态重建潜能,对三峡库区海拔170~175 m区域自然生长桑树的根系与丛枝菌根(AM)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的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盆栽桑苗接种AM真菌研究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库区桑树根系82%左右的根尖不同程度被AM真菌侵染形成菌根,菌根内有菌丝、丛枝、泡囊、孢子等结构,菌根外菌丝上有辅助细胞。桑苗在光照培养箱和网室中培育都容易被AM真菌侵染,接种15 d左右就有菌丝附着在根上并形成附着胞,菌根侵染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光照培养箱中生长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为40.56%±3.61%,网室中生长70 d和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6.82%±4.10%和50.72%±5.32%。接种桑苗的株高、主根长、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单株叶片数量,以及第3真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等都显著高于对照,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和叶面积的相对增长量超过100%,极大地提高了桑苗的根系吸收能力和地上部分的光合面积。研究结果证实:桑树是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菌根有利于桑树在极端逆境中生长,接种AM真菌能显著地促进桑苗的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几种葱属植物AM菌根侵染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玉英  闫伟 《中国草地》2005,27(2):43-49
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不同生境中野生葱属植物的AM菌根侵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野生葱属植物均被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葱属植物侵染率有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葱类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野生的葱类植物具有疆南星型(Arum-type)菌根。在室内用相同的葱属植物种所进行的接种试验,所有试验植物种均被AMF侵染并形成相同的Arum菌根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施磷水平(20,40,100 mg/kg)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菌种摩西球囊霉和聚丛球囊霉对刈割后狗牙根生长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狗牙根根系能与摩西球囊霉和聚丛球囊霉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其中单一接种聚丛球囊霉菌种处理的侵染率最高。2)狗牙根地上部氮、磷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暗示着氮、磷积累可能存在协同效应。3)4次刈割条件下,与AMF共生的狗牙根具有较高的再生速度和较大的生物量,表明菌根化有利于增强刈割后狗牙根的再生能力。4)施磷水平对狗牙根的生长与再生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土壤施磷量40 mg/kg比20或100 mg/kg更能显著增加刈割后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并加快再生生长的速度。因此,建议在日常养护管理中,可根据狗牙根再生特性和养分吸收情况来接种AMF菌剂并进行适当施肥,以保证狗牙根的生长和增强其刈割后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北虫草菌种和蒙山九州虫草菌种接种人工饲料育的家蚕,进行蚕虫草的人工栽培技术试验,调查了菌种、接种时间、方法、接种量以及接种后的感染、死亡、硬化及出草情况,结果表明:菌种是决定人工栽培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以5龄第2~5天的家蚕幼虫为接种最佳时期,采用1—1液体菌种,接种量以0.050~0.100mL为宜,接种后2d开始明显出现感染症状,3d开始大批蚕死亡并硬化,接种后7d蚕虫草出草率达85.33%。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实生幼苗为材料,盆栽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从而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梨根系活力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有效地侵染川梨实生苗,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和GV,接种GI的菌根效应最佳,是侵染川梨根系的优势菌根真菌,菌根对根系最长侧根长、一级新根数和根体积都有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6.3%、6%和13.9%,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川梨根系活力,增加根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显著促进了幼苗植株的矿质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不同生育期牧草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4种牧草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刈割后拔节期进行取样,测定植物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相比,接种AMF显著提高了无芒雀麦和羊草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但对刈割后拔节期冰草和草地早熟禾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4种牧草在不同生育期下菌根响应均为正效应,但是刈割后拔节期冰草、羊草和早熟禾菌根生长响应显著降低;4种牧草根系的菌根侵染率随生育期均呈增加趋势;刈割后拔节期土壤菌丝密度达到最高。因此,AMF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具有物种特异性,共生作用随着生育期发生改变,随着生育期根内和根外AMF丰度增加,但菌根生长响应下降,说明AMF对植物幼苗有更强的促生作用,而这种促生作用与AMF丰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亓琳  杨莹博  张博  赵威  王晓凌  刘玉华 《草业学报》2018,27(12):103-112
研究选用高粱为修复植物开展锶污染土壤治理,通过添加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包括地球囊霉、地表球囊霉、摩西球囊霉、透光球囊霉,比较不同AMF对幼苗期高粱修复锶污染土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non-AMF)相比,AMF处理组的菌根侵染率均高于50%。与未接种AMF相比,接种AMF的高粱的生物量、株高和根长都显著增加(P<0.05),地球囊霉侵染高粱的地上和根生物量分别增加54.72%和53.26%,摩西球囊霉分别增加49.82%和37.92%。接种AMF的高粱都表现出显著的菌根依赖性(P<0.05),说明丛枝菌根真菌促进高粱生长。其中最显著的是地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菌根依赖性分别为154.44%和147.61%。AMF处理的高粱,其叶片和根中的锶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转运系数都高于1。地球囊霉侵染后高粱的地上部分和根中的锶含量分别增加了86.05%和30.18%。接种地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后,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磷减少了15.89%20.32%,速效磷减少了12.98%18.49%。接种AMF显著增加了土壤磷酸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1.43%30.36%。地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接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转化酶活性,增加了25.77%28.87%。综上所述,AMF能够促进高粱幼苗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性,其中,接种地球囊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