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促进AM真菌在柑桔砧木容器苗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本研究以枳砧为供试植物,选取腐叶土、麦糠和菌渣为主要栽培基质,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和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为供试菌种,采用容器育苗方法,研究了7种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组合处理在三种基质下对枳砧木容器苗生长及其氮、磷吸收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枳砧木苗生长的菌根种类及基质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接种的侵染率不超过40%,而人工接种的侵染率可高达80%;混合接种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一接种;枳砧木苗以地表球囊霉(GV)接种和腐叶土或麦糠组合侵染率为最高,侵染率分别为80.7%和78.7%;以GV接种和麦糠组合促生效果最为显著,其菌根依赖性达到342.4%,生物量比对照高出278%;该组合促进植株氮素吸收效果也最为显著,其吸氮总量比对照高482%,而以GV接种和腐叶土组合促进枳砧苗磷素吸收效果最为显著,其吸磷总量比对照高466%。适合枳砧容器苗生长的最佳AM真菌和基质组合是GV和麦糠。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实生幼苗为材料,盆栽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从而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梨根系活力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有效地侵染川梨实生苗,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和GV,接种GI的菌根效应最佳,是侵染川梨根系的优势菌根真菌,菌根对根系最长侧根长、一级新根数和根体积都有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6.3%、6%和13.9%,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川梨根系活力,增加根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显著促进了幼苗植株的矿质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接种5种不同的AM真菌即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简称GV)、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简称G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简称GI)、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简称AL)和无梗囊霉(Acaulospora,简称PJ-1)及未接种处理(CK),比较了不同AM菌剂处理下对苜蓿菌根侵染率、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等生长指标和光合作用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菌剂均能与苜蓿根系形成菌根,GV、GM对苜蓿根侵染率最高,分别为53.7%、50.2%;5种AM真菌对苜蓿生长、光合作用均具有促进作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GM和GV对苜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光合作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GV提高了苜蓿株高14.35%;GM对苜蓿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45.4%,40.2%和43.1%;GM、GV可显著增大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_2浓度,较CK显著提高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159.6%、163.4%。不同的AM真菌对同一宿主的促生效应不尽相同,GV、GM对苜蓿植株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具有开发为苜蓿菌根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桑树菌根发育特征及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桑树在西南山区逆境中的生态重建潜能,对三峡库区海拔170~175 m区域自然生长桑树的根系与丛枝菌根(AM)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的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盆栽桑苗接种AM真菌研究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库区桑树根系82%左右的根尖不同程度被AM真菌侵染形成菌根,菌根内有菌丝、丛枝、泡囊、孢子等结构,菌根外菌丝上有辅助细胞。桑苗在光照培养箱和网室中培育都容易被AM真菌侵染,接种15 d左右就有菌丝附着在根上并形成附着胞,菌根侵染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光照培养箱中生长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为40.56%±3.61%,网室中生长70 d和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6.82%±4.10%和50.72%±5.32%。接种桑苗的株高、主根长、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单株叶片数量,以及第3真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等都显著高于对照,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和叶面积的相对增长量超过100%,极大地提高了桑苗的根系吸收能力和地上部分的光合面积。研究结果证实:桑树是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菌根有利于桑树在极端逆境中生长,接种AM真菌能显著地促进桑苗的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高寒草地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接种效应,本研究测定了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2种AM真菌在室内和大田环境下对‘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能显著增加‘阿坝’垂穗披碱草的地上生物量和‘川草2号’老芒麦的地下生物量(P < 0.05)。然而,在大田中接种GI和GM 3个月后,2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叶片数和节数等与不接种AM真菌的对照(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CK。施有机肥显著提高GI和GM对2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菌根侵染率。综上所述,接种AM真菌可能会促进高寒草地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短期内促生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枳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譸oncirus trifoliate (L.))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pH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柑橘砧木枳橙苗的生长及植株光合效应的影响。试验选定3个pH范围(pH 5.5~6.5, 6.5~7.5, 7.5~8.5)和接种摩西球囊霉为试验因子,共设6个处理组合,以不同pH条件下未接种摩西球囊霉为对照。采用单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重复10次。结果表明,接种摩西球囊霉能有效地侵染枳橙植株,菌根侵染率65%以上。试验还发现,处理植株的菌根侵染率和株高、生物量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同时,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处理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增强了宿主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均能显著提高柑橘的光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a)和副冠球囊霉(Glomus coronatum)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设立3种AM真菌单独或混合接种处理,评价不同接种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状况,明确AM真菌不同组合对紫花苜蓿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3种供试菌种都可与紫花苜蓿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菌种及其组合间的菌根侵染率存在差异,单接种副冠球囊霉和混合接种细凹无梗囊霉和脆无梗囊霉侵染率最高,分别为61.67%、58.33%;3种AM真菌均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物量提高,紫花苜蓿株高提高252%~368%,总生物量提高545%~941%;单接种和混合接种3种AM真菌都提高紫花苜蓿的氮磷含量,植株氮磷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34%~1156%,1167%~2292%。3种AM真菌单独接种时,副冠球囊霉效果最好,脆无梗囊霉次之,细凹无梗囊霉最差;混合接种以副冠球囊霉和脆无梗囊霉组合对紫花苜蓿促生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对葡萄扦插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正常水分(well-watered, WW)和干旱胁迫(drought stress, DS)下研究接种和不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夏黑”葡萄扦插苗地上部的生长、根系构型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葡萄扦插苗根系菌根侵染率,抑制了不定根的发生,阻碍了根系构型的建立,进而影响了葡萄扦插苗的生长。但无论是DS还是WW条件下,接种AMF都显著增加了葡萄扦插苗地上部的生物量,促进了不定根的发生,表现出更好的根系构型参数。此外,接种AMF后还显著提高了葡萄扦插苗叶片和根系矿质元素的含量。因此,AMF能够通过促进葡萄不定根的发生、改善根系构型、促进养分吸收,进而作用于地上部的生长与形态构建,使扦插的葡萄幼苗生长更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退化高寒草地恢复中常用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2种AM真菌对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Qingmu No.1')、寒生羊茅(Festuca krylovian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huancao No 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株高、生物量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I和GM均能侵染6种禾本科牧草;接种AM真菌对6种禾本科牧草株高的影响不显著,却能显著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P<0.05);除了寒生羊茅和冷地早熟禾外,总根长均是GI和GM显著高于CK (P<0.05);GI和GM对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和分枝数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根平均直径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接种AM真菌对高寒草地6种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丹参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性质及丹参生长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与不同AM真菌共生的丹参组培苗根际土为研究目标;设置单菌种处理组和混合菌种处理组,测定与AM真菌共培养后丹参药用部位的产量;取培养后的丹参根际土,测量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脲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均能成功侵染丹参组培苗形成菌根,但丹参与不同AM真菌的菌根依赖性不同,8种供试AM真菌均能与丹参组培苗共生形成菌根结构,菌根侵染率(54.83%~89.97%)普遍较高。丹参对光壁无梗囊霉(E)、荫性球囊霉(F)未表现出菌根依赖性。接种AM真菌后,大部分丹参根鲜重和干重均增加,表明接种AM真菌对丹参根部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多种处理组均能提高丹参的生物量,但不同处理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34号处理(G)效果最好;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丹参干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显著。不同AM真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荫性球囊霉组提高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效果最佳,福摩萨球囊霉组提高脲酶活性的效果最佳;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脲酶及蔗糖酶的活性提高最有利,17号处理(ABD)对磷酸酶的活性提高最有利。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35个处理组分为强促生、较强促生以及无促生作用三类。综合侵染率、菌根依赖性、产量及土壤酶活性考虑,第Ⅰ类处理具有强促生作用,可作为菌剂开发的首选,其中 20号处理为最佳组合,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丹参根际土肥力,改善土壤微环境,为缓解丹参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中国大陆最早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缩写为SS株)和1998年大流行时期分离的H9N2亚型AIVA/Chicken/Shanghai/F/98(H9N2)(缩写为F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在SPF鸡体内的复制能力和传播途径特性比较后发现,F株在4周龄SPF鸡气管中的复制能力高于SS株,F株可以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SS株不能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取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得知,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96.6%和98.1%;HA基因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都是PARSSR↓GL,但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即166位N(F)→D(SS)、198位A(F)→V(SS)、217位V(F)→I(SS)、335位G(F)→R(SS)、504位L(F)→S(SS);2株病毒的NA基因在63~65位都存在氨基酸缺失,但在NA基因红细胞吸附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分别是IKKDSRSG(F)和IKEDLRSG(SS)。F株和SS株的传播特性差异是否与其表面基因序列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60年以来国内外乡土灌草青贮利用与牛羊健康饲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进行分析,结合饲草青贮技术领域、草食畜牧业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背景,将乡土灌草青贮与牛羊健康饲喂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期为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为缓慢增长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其次,根据研究内容从理论研究、监测评价、技术示范、技术研发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各分支领域的主要成果与关键问题,提出下阶段应重点研究的内容,应加强对乡土灌草饲料生产与牛羊健康饲喂的研究,综合提高饲料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率,尽可能改善牛羊的能氮平衡,促进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秦川牛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具有体躯高大、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和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是肉牛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猪葡萄球菌脱落毒素EXHC和SHETA基因结构并预测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本试验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猪葡萄球菌脱落毒素EXHC和SHET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猪葡萄球菌GDZC株中扩增获得EXHC和SHETA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007和971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XHC基因与猪葡萄球菌丹麦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F515455)及猪源松鼠葡萄球菌河北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JF755400)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0%,而与其他葡萄球菌脱落毒素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3.3%~53.9%和7.9%~44.2%。SHETA基因与日本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B03676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在保守区共有31个碱基发生突变。利用DNAStar软件对EXHC和SHETA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XHC基因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蛋白,SHETA基因编码蛋白为疏水性蛋白,抗原性较差。本研究从猪葡萄球菌GDZC株中成功扩增获得EXHC和SHETA基因片段并对其编码的蛋白结构进行了预测,证实了中国分离的猪葡萄球菌同时携带有EXHC和SHETA 2种毒素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猪葡萄球菌的致病机理及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胭脂虫开发利用的研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胭脂虫分类、生物生态特性、人工繁养、胭脂虫红色素的性质及加工利用、胭脂虫产业的发展等,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李长胜 《家畜生态》1998,19(3):13-15
通过观察狐貂自咬症疾病行为特点,分析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时诊断治疗,以提高狐,貉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典中使用的Covello—Merkhofer系统和由美国国家科学院(USNAS)设计的Codex Alimentarius食品法典采用的风险分析系统及其专用术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蟾蜍产品的医药价值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麟  长青 《四川畜牧兽医》2002,29(12):32-34
本文主要介绍蛤蟆(蟾蜍)的生物学特性,饲养蟾蜍取药材的技术要点及蟾蜍产品的医药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蓝舌病病毒是引起绵羊、牛蓝舌病的病原.该病毒是一种结构复杂的RNA病毒,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以阐明其致病机制和遗传学规律,有助于蓝舌病预防治疗的研究.国内对该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简述了蓝舌病病毒基因结构和蛋白特点及对其的利用,为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