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一、全国蚕业形势回暖转机 2007年以来,由于全国性的桑蚕茧供大于求,再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导致蚕茧价格大幅度下跌,挫伤了农民养蚕积极性,不少地区出现桑园弃养、挖桑毁园现象,致使去年秋季以来全国养蚕量减少、蚕茧产量严重减产,特别是今春蚕茧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些养蚕的老蚕区,常年因蚕病而减少蚕茧15%左右,夏、秋季节严重发病地区有时高达50%,个别养蚕户甚至失收.因此,老蚕区养蚕场(户)要提高蚕茧产量,必须进行蚕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罗田县东冲畈大队是我省养蚕数量较多蚕茧单产最高的一个大队。从1955年开始饲养改良蚕十年以来,前后养蚕共达30多次,次次都获得了丰收。历年蚕茧平均单产,春蚕一直稳定在60斤以上,秋蚕稳定在40斤以上,比一般生产队茧量高出50%到一倍。全年养蚕数量,1957年为108张,到1964年则增至228张;蚕茧总产,1964年比1957年增加67.8%。  相似文献   

4.
夏季常出现高温多湿闷热天气,是一年中养蚕环境最恶劣的季节。其间养蚕,会导致蚕茧的质量下降。对此应按下法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5.
蚕病是养蚕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蚕茧收购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许多蚕农今春准备扩大养蚕规模。养蚕效益的高低取决于蚕茧的收购价格以及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要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除选用良种、加强饲养管理外,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至关重要。眼下春蚕生产即将展开,为了帮助广大蚕农做好蚕病防治工作,本报本期推出"蚕病防治专版",供养蚕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增立 《新农业》2007,(3):57-57
近期辽宁省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涌现一批新兴桑蚕区,但在养蚕技术方面缺少经验,影响了蚕茧产量和栽桑养蚕效益的提高。一些蚕农往往忽略养蚕完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其实该技术环节直接影响来年养蚕成绩的好坏,特别是在上年蚕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在养蚕闲季的冬季,应重视并做好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确保来年高产。  相似文献   

8.
论述长江流域蚕业带的重要性,分析桑蚕茧产量的分布,蚕业生产现状与优势,桑蚕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提出合理布局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养蚕不消毒,养蚕养得哭",蚕病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夏秋高温季节,正是蚕病爆发的高峰期,更要抓好消毒防病工作,确保蚕茧丰收.  相似文献   

10.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蚕茧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桑叶质量的优劣、饲育管理水平的高低、蚕病的发生与防治等,其中蚕病的发生多是当前影响蚕茧生产的主要因素。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越来越难养了,特别是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为此,笔者就浙江省兰溪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治蚕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韩兆国 《新农业》2006,(12):34-35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自然状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占有林面积的29%。全市有40万农户,其中2万户从事柞蚕放养,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20%,占辽宁省的30%,是全国最大的柞蚕饲养市(县),年农民养蚕收入超亿元,蚕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17%。山区农民“吃粮靠种田,花钱靠养蚕”。全市22家缫丝加工企业,年工业产值3亿多元,创利税800多万元。在养蚕农民和加工企业之间活跃着1000余名蚕茧经纪人。2003年以前,全市的柞蚕生产、流通、加工三个领域间泾渭分明,各自为战。尤其是养蚕农民,由于缺少新技术、新品种、信息、交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收入很不稳定,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广大蚕民迫切需要联合起来,组建蚕业协会并通过协会得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实惠。2003年12月,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农民高庆年牵头组建了凤城市蚕业协会。运行2年来,协会得到市县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养蚕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带动了近2万养蚕农民共同致富。经纪人增加了收入,加工企业增加了效益,真正形成了蚕业协会带动蚕业产业化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河北省蚕茧产量及桑树种植面积的年际变化折线趋势是一致的。桑树种植面积的变化靠蚕茧价格及蚕茧产量驱动,但桑树种植面积的变化滞后于蚕茧产量变化1~3年,养蚕的积极性来自于蚕茧及丝绸产品的出路。目前本省的蚕业发展,一是要把栽桑养蚕与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及京津周边生态环境建设紧紧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大蚕业产品开发力度,三是进一步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的桑蚕茧重点县之一。1984年以来,在抓好桑园建设的同时,研究和推广了小蚕共育技术,促进了全县蚕桑事业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共有238处共育室,拥有共育人员2500人,一期共育蚕种达17000张,占总发种量的90.2%。桑园面积1989年6314亩,1992年达到2万亩,蚕茧量由58万公斤增加到158万公斤,生产上茧率由83.72%提高到85%。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全县增产蚕茧50万公斤,蚕农、茧站和国家分别增加收入500万元、1000万元和18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抽奖公告     
“蚕茧协会给俺担保贷了款,俺才敢在这大棚里养上了蚕。”秋蚕上山时节,满脸喜悦的山东省郯城县红花乡后壮口村蚕妇乔继兰一边采摘丰硕的秋茧,一边激动地说。按照“普及科技,风险共担”的原则,今年当地妇联进村创办了养蚕信用协会,请信用社为216户养蚕会员集体授信,协会集体担保,不但解决了“蚕农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还有效普及了小蚕共育、条桑剪育、地面蚕台繁育等养蚕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宽甸县是辽宁省养蚕的重点县之一,蚕业生产是一项传统的特色产业。目前年放养柞蚕10000把左右,产茧4500吨,产值4500万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重点地区长甸镇年养柞蚕2000多把,蚕业收入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号称"全国柞蚕第一镇"。几年来,我们从抓好蚕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使宽甸县柞蚕放养把数和产量趋于稳定,柞蚕茧质量明显提高,缫丝企业和蚕茧经营大户迅猛发展,为提高和壮大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广西宜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历史机遇,把桑蚕茧丝绸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把宜州市建设成辐射力强、带动面广、产业链长、综合效益好的桑蚕茧丝绸示范基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201 1年宜州市桑园面积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0200 hm2,全年养蚕量134.9万张,鲜茧产量达到5.04万t,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8.1%,2006年实施“东桑西移”以来,宜州市连续7年成为全国种桑养蚕规模和蚕茧产量第一大县(市),为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栽桑养蚕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养蚕成本中,劳力成本占60%,其中用工占养蚕用工的一半,而大蚕条桑育技术就是采用带叶枝条喂蚕的一种省力化养蚕技术。大蚕期劳力紧张,采用条桑喂蚕,叶长在枝条上保鲜时间长,可减少给桑次数,节省采叶劳力70%和减轻劳动强度;又由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蚕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蚕病的发生。蚕病发生的轻重直接影响养蚕的收益。基于此,分析几种蚕病发生的病症、病源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宗加美 《农技服务》2014,(11):118-118
<正>自养蚕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不同的蚕病出现,由于近年来,开始成片植桑建园,规模越来越大,加之蚕桑的增加,蚕病在蚕桑生产中也随之增加,某些蚕病不仅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也影响了蚕茧的产量以及质量。因此,本次主要探讨蚕桑生产中常见的蚕病,以及对于蚕病的预防对策,希望消毒防病工作受到重视,从而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一、常见病毒性蚕病蚕病疫情调查不但能够全面掌握常见的蚕病,并且能够进一步了解影响蚕茧产量的因素,因此一下为常见传染性蚕病调  相似文献   

20.
魏勇  张杰 《农业与技术》2013,(8):148-148
蚕种催青是养蚕的开始,催青期间能否合理保护好蚕种,是关系到孵化齐一、蚁体强健、蚕茧优质高产、农民获得高效益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