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糊精包合物超分子体系是将一种分子包嵌于环糊精(CD)分子空穴结构中形成的包合体,具有空穴结构的包合分子称为主体分子,被包嵌的分子称为客体分子,由于其无毒、高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食品、化妆品和药品领域应用广泛。天然环糊精通常被分为α、β和γ-CD,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药物制剂的中间体,主要用于增加溶解度、提高稳定性、液体药物固体化、降低刺激性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是一种热门的新制剂技术。论文对包合物超分子体系的制备与表征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伊维菌素因其广谱抗寄生虫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寄生虫病和人类河盲症的治疗。有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能。但伊维菌素因其水溶性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制成纳米给药系统、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和自乳化给药系统是提高伊维菌素水溶性的常见方法,并可作为潜在的药物载体。纳米给药系统包括纳米混悬液、微乳液、纳米颗粒和混合胶束,通常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或纳米载体来制备,主要是通过降低药物的粒径来提高其水溶性。环糊精包合物是用环糊精(主体分子)将药物(客体分子)包嵌形成,可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还具有控制药物释放的能力。固体分散体是通过保持药物的非晶态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但非晶态的药物处于高能状态,有聚集的倾向。自乳化给药系统属于各向同性系统,由油、乳化剂、助乳化剂和药物组成,在体外加水搅拌或者体内水性环境中蠕动的状态下可自发地进行乳化形成乳液。作者就近年来提高伊维菌素水溶性的方法研究展开阐述,以期为伊维菌素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临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青蒿素(Artemisinin)不仅是抗疟有效成分,而且还可用于其他原虫疾病的治疗,如抗血吸虫、弓形虫的感染,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抗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功能。青蒿素呈针状结晶,几乎不溶于水,且在光、氧的作用下易氧化、变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蒿素的临床使用。环糊精是由6-12个葡萄糖基构成的环状化合物,具有亲水的外围和疏水的内腔,可与多种物质形成包合物而改变物质的理化性质,将青蒿素制成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可以提高其水溶性从而改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维生素D2-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结率为指标,采用固液混合法制备维生素D2-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稳定性和水溶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维生素D2与β-环糊精投料比是1:15(重量比),搅拌时间是1.5h,搅拌温度是25℃。维生素D2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加入β-环糊精研磨,研磨时间为1.5h。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维生素D2-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维生素D2-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维生素D2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相似文献   

5.
青蒿素是我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于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含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物,其分子式为C15H22O5。国内外大量理化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不仅是抗疟有效成分,而且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有诱人的前景,但其水溶性差,几乎不溶于水,且在光、氧的作用下易氧化、变质,影响了青蒿素在临床上的使用。环糊精是由6~12个葡萄糖基构成的环状化合物,具有亲水的外围和疏水的内腔,可与多种物质形成包合物而改变物质的理化性质,现将青蒿素制成β-环糊精(β-CD)包合物,以期提高其水溶性,从而改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对包合条件进行筛选,优选出的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5 h、搅拌速度300 r/min;并以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验证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通过溶出速率法测定,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比氟苯尼考对照品的水溶性提高了6.67倍。  相似文献   

7.
为增加芬尼卡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采用共沉淀法以折光率控制包合工艺,制备芬尼卡的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性质。经紫外光谱法及相溶解度图法鉴定,表明芬尼卡与β-环糊精能形成中物,芬尼卡β-环糊精包合物 提高芬尼卡的溶解度2.84倍,30min的溶出度由7.37%提高到35.02%。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阿苯达唑-β-环糊精包合物,用正交设计法筛选最佳工艺,经相溶解度图研究、熔点测定、紫外光谱分析及溶解度测定等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检验。包合反应最佳条件为:阿苯达唑与β-环糊精(β-CD)与比率为1∶2,超声时间40 min,β-CD水溶液浓度8%,此工艺条件下包合物性质稳定,重现性好。结果证明,采用超声波法可制备阿苯达唑-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简便,工艺稳定,并可明显改善阿苯达唑水溶性。  相似文献   

9.
头孢噻呋是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的兽医专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显著效果,可用于防治鸡苗的早期死亡和牲畜的肠道、呼吸道感染。但由于该药难溶于水且稳定性较差使得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其钠盐和盐酸盐虽然性质有所改善,但钠盐稳定性较差,盐酸盐水溶性也不理想[1],因此需要寻求改善其溶解度的新方法。β-环糊精(-βCD)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增溶剂,其具有疏水性空腔和亲水性外壁,因此可以作为主体与药物客体结合形成包合物或超分子配合物,从而改变药物原有的物理性质,起到增加其溶解性和稳定性的作用[2]。已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恩诺沙星水溶性,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恩诺沙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利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优处方为恩诺沙星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2,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3h,溶解度增大了165倍。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羟丙基-β-环糊精可提高恩诺沙星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1.
氯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环糊精 ( Cyclodextrin)具有特殊的环状中空圆筒结构 (内径 0 .7~ 0 .8nm) ,故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客分子 (如药物 )形成包合物。有研究证实 ,药物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 ,可显著增加难溶解性药物的溶解度 [1]和生物利用度 [2 ] [3 ] ,促进药物稳定化 [4] ,减少药物的刺激性[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拓宽青蒿素在动物中的应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临床兽医实验室制备了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技术对该包合物的表征进行了鉴定。XRD谱图中包合物特征峰的变化和^1 HNMR中包合物的青蒿素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向高场,确认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应用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预防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青蒿素抗球虫指数均低于160,说明其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一般毒性,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定小白鼠肌肉注射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LD50。以剂量递增染毒法测定小白鼠蓄积毒性和耐受性,按股四头肌法进行局部刺激试验。结果证明小白鼠肌注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含物的LD50为242.49mg/kg,本药对小白鼠无明显蓄积毒性、耐受性和局部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氟苯尼考在水中的溶解度,探讨氟苯尼考包合物批量生产工艺,采用胶体磨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以包合率和得率为判断指标,得到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摩尔投料比是1∶1,包合时间为1h,氟苯尼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的药物浓度为6mg/mL。所得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进行分析鉴定,表明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其包合率可达到83.74%,得率达98.48%,氟苯尼考溶解度由原来的1.25 mg/mL提高到了40.76mg/mL。表明该工艺能够用于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批量制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难溶性兽药芬苯达唑(fenbendazole, FBZ)的水溶性和溶出度,提高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恒温磁力搅拌法,配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芬苯达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FBZ-Me-β-CD)。通过设计单因素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产率为指标,研究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相溶解度试验,根据5种不同环糊精对药物的增溶效果,确定最佳包合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包合物的溶解度、包合率及体外溶出度进行检测;最后,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搅拌时间3 h、转速600 r/min、主客摩尔比1∶3,温度50℃,最佳包合材料为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02 mg/mL,是芬苯达唑原药(0.3μg/mL)的4万倍。包合物的体外溶出度是芬苯达唑原药的7倍。包合物的平均产率、包合率分别为89.50%和29.20%,经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鉴定,芬苯达唑和环糊精处于非晶体结构的包合状态。【结论】本研究通过制备芬苯达唑环糊精包合物,提高了难溶性药物芬...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莫能菌素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莫能菌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以包合率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IR结果表明,药物与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当投料比为3∶1,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1.5h时,该制备工艺最佳,包合率为57.54%。该制备工艺可行,扩大了莫能菌素的应用,为莫能菌素的剂型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皮挥发油具有行气、祛痰、平喘等作用,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具有理气、消炎、抗菌、镇咳、止痛、溶解胆固醇结石等作用。因陈皮挥发油易挥发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常影响制剂质量[1-2]。试验以β-环糊精为主体,陈皮挥发油为客体,采用经典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在此工艺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备沙拉沙星的新剂型,评价其体外释放度,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制备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C)进行表征试验,对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粒径和释放度进行评价。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参数为沙拉沙星和β-环糊精混合液以300 r/min转速在50℃下搅拌4 h,粒径试验表明包合物粒径平均值为1.0μm。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SAR/β-CD包合物在60 min后累积溶出度达到97%左右并保持稳定,物理混合物60 min后累积溶出度仅63%左右,SAR粉剂在60 min后累积溶出率仅74.4%左右。将沙拉沙星成功制备成一种新型包合物制剂,提高了药物的释放性质,对沙拉沙星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及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洛芬 ( ibuprofen,BF)又名异丁苯丙酸 ,自1 967年美国 Bouts公司创制以来 ,作为一种药理作用确切 ,疗效可靠 ,安全性高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已在人医临床广泛应用 ,截止至 2 0 0 0年国外上市的非甾体类新兽药共有 8种 ,BF是其重要代表品种 [1] ,说明其在兽医临床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 ,BF不溶于水 ,溶出度低 ,生物利用度亦低。β-环糊精 (β- Cyclodextrin,β- CD)是一种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具有特殊的环状中空圆筒型结构 ,内径 0 .7~0 .8nm,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客分子 (如药物 )形成包合物。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 ,药物与β- CD…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鉴定,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以白屈菜红碱包合率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包合过程中包合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3个因素,确定最佳包合条件;对β-环糊精甲醇溶液、白屈菜红碱甲醇溶液、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甲醇溶液及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混合物甲醇溶液进行紫外扫描,鉴定。结果表明: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包合比6∶1,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30 min;经该工艺制备的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不同于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及其混合物。说明可用该工艺制备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