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与品质性状。[方法]对河北省自1975年以来审定的40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北省夏大豆产量从1975年的2250 kg/hm2上升至2007年的2940 kg/hm2,增产幅度为30.7%。品种的农艺性状为:株高70~100 cm,生育期90~105 d,分枝数1个以上,紫花、圆叶,亚有限或有限型结荚习性;圆粒、黄或褐脐、百粒重高于18 g的品种占总数的72.5%。蛋白质含量≥44%的品种有4个,占总数的10.0%;蛋白质含量在41%~44%的品种有22个,占总数的55.0%。脂肪含量≥21%的品种为9个,占总数的22.5%;脂肪含量在18%~20%的品种为25个,占总数的62.5%。蛋白质+脂肪含量≥63%及脂肪含量≥20%的品种有6个,占总数的15.0%。[结论]该研究为夏大豆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6,(6):45-49
为明确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对吉林省1923~2015年育成的368个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75年来育成的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育成品种达238个。在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百粒重、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每年0.92%、0.07%和0.03%;蛋白质含量、蛋脂总量及生育期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每年0.04%、0.05%和0.02%。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由1923年的1 743.1 kg/hm2增至2015年的2 951.7 kg/hm2,其中脂肪含量≥22%的有69个,蛋白质含量≥44%的有23个,特用型品种37个。通过对这些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其演变趋势,解析品种更替的原因,为今后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石豆4号为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0.02%,脂肪含量22.11%。2007~2008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282.8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63.3kg/hm^2。该品种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大豆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对1999~2005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审定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在37%~44.5%之间的占总数的94%;脂肪含量在18%~22.5%之间的占总数的83.2%;播种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有40个,占总数的48.2%,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9.9%,脂肪含量平均为20.97%;并对品质与生物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播期、氮磷钾用量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大豆一般6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可兼顾大豆产量和品质;氮磷钾配施肥可提高大豆产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适量少施氮可增产大豆126.5kg/hm^2.增加脂肪含量0.82个百分点,增施磷钾肥,大豆产量增加154.5~273.8kg/hm^2,蛋白质含量增加0.10-1.17个百分点,脂肪含量增加0.74~1.10个百分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大豆产量增产312.7kg/hm^2,品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彭琳  季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9-6402
[目的] 探索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的生物学效应,为大豆诱变育种提供依据。[方法]14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4×10^16、6×10^16和8×10^16N^+/cm^2 3个剂量和能量30 Kev氮离子束注入,35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100、150和200 Gy 3个剂量和剂量率1.6 Gy/Min钴60伽玛辐射,以未处理作对照,考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大豆籽粒品质。[结果]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150 Gy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农艺性状的突变效果明显。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诱变蛋白质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57.1%-78.6%,但6×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的蛋白质突变频率大于其余两个剂量,而钴60伽玛辐射剂量间差异不大;诱变脂肪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34.3%-40.0%,且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200 Gy钴60伽玛辐射的脂肪突变频率分别大于其余两个剂量。[结论]选择适宜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可以改善大豆农艺性状,增加产量,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因而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是两种行之有效的大豆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河北省近年审定的18个夏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生育期〉脂肪含量〉株高〉倒伏〉病毒级〉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2003—2014年),对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审定的25个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其产量、单株荚数和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产量和品质表现极其显著,2011—201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达219.3 kg,较2003—2006年增长15.8%,品种的脂肪含量同比对应增长1.29%,期间审定高脂肪品种数占审定品种总数的48.0%,但是没有高蛋白品种审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37;而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6,(5):11-16
分析不同年份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的变化规律,可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本文根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将审定品种按时间顺序,分为2000~2004、2005~2009和2010~2014年三个阶段,分析了北方春大豆审定品种的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进展,结果表明,北方春大豆自1999年恢复试验以来共审定90个大豆品种,其产量总体趋势一直在提升,尤其是2010年以后产量潜力增加很大,2010~2014年的平均产量达198.4 kg/666.7 m2,较2000~2004年增长11.8%。平均脂肪含量表现增加趋势,15年来共审定37个高脂肪品种,占审定品种总数的41.1%,多集中在2009~2014年,但是没有高蛋白品种,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单株荚数随着年代的推移总体呈增高趋势,产量与株高、单株荚数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62和0.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肇庆地区种植的春大豆品种。[方法]以大豆品种华春2号(CK)、华春6号、华春8号、泉豆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比较。[结果]4个大豆品种都能正常成熟,平均产量在2 700.00 kg/hm~2以上,均适合在肇庆市各县春播种植。其中华春8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 643.50 kg/hm~2,蛋白质含量45.1%,脂肪含量20.0%,百粒重24.2 g,平均生育期96 d。[结论]华春8号可在肇庆地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05年进行的冀黄12和中黄19两个大豆品种的打顶试验结果表明, 冀黄12在苗高27.5 cm、中黄19在苗高30.0 cm时打顶4 cm,大豆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生育期可缩短3~4 d,单株结荚数增加11.30~11.58个,单株粒数增加31.04~36.73粒,折合产量最高,分别为3 683.33、3 800.00 kg/hm2,分别较CK1、CK2(不打顶)增产38.4%、40.3%,且与CK1、CK2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打顶过长(6 cm)会减少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和单产.  相似文献   

12.
白粒亚麻新品种张亚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粒亚麻新品种张亚2号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白粒油用型亚麻品系8158-1为母本、红粒兼用型亚麻766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7-1998年张掖地区亚麻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935.35 kg/hm^2,较对照品种7511、陇亚7号分别增产28.28%、17.94%。在2005-2006年甘肃省亚麻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1 956.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8号减产3.71%。该品种籽粒白色,含油率42.32%,亚麻酸含量57.93%~60.48%,适宜河西走廊2 100 m以下的山川地,甘肃中东部水旱地,以及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来自7个省的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不同氮肥处理,分析其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量在0-225kg范围内,产量随施氟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225kg/hm^2,产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济麦20产量最高。不同品种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均表现随施氮量脚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不同氮肥处理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黑河18为母本,绥97-7049为父本进行杂交,1999年用60Co-γ射线0.14 kGy辐照大豆F2风干种子,经多代按系谱法进行选择,选育成早熟、高产和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黑河52。于2010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秆强、不炸荚、适应性广和适宜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和优化施肥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播期和优化施肥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大豆品质和增加产量;优化施肥,即适量少施氮、增施磷钾锌硼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适量少施氮,可增加大豆产量136.5 kg/hm2,增加油分0.25个百分点;增施磷钾肥,大豆产量增加148.5~277.5 kg/hm2,油分增加0.11~0.54个百分点;增施锌硼肥,大豆产量增加184.5~216.0 kg/hm2,油分增加0.34~0.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密1号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18 291.0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4.4%,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1%;强盛19号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16 351.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0.1%,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3%。而且高密1号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适宜密植,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产量居第5位的强盛29号,无论是产量还是综合性状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7.
会宁县旱地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会宁县旱地条件下,进行了10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05052-14-6-7、05044-12-8生育期均为115 d,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表现早熟;出苗率分别为86%、89%;折合产量分别为2702.25、2828.5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0.45%和5.54%。且综合性状好、抗旱性强、抗倒伏,小麦熟性好、色泽好,建议推荐进入区域试验。05152-6-1-8生育期为117 d,出苗率84%,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建议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现状及今后新品种选育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河北省近30 a来育成的冬小麦品种及目前育种现状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品种产量水平在6 750~8 250 kg/hm2,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品种属中筋类型,近52.8%的品种存在品质不稳和不协调问题,优质强筋品种仅占3.8%;35.85~54.72%的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反应型为中感~高感,品种抗病性筛选与鉴定、评价方法有待改进;节水抗旱、优质高产、多抗类型品种短缺。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金凯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凯2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Z22—1为母本、齐319为父本配制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区试中,2006、2007年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12226.5、13048.5kg/hm^2,较对照品种酒试20号分别增产1.7%、2.3%。高抗红叶病,中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籽粒含粗蛋白9.46%、赖氨酸0.32%、灰分1.21%、粗脂肪4.00%,淀粉76.66%、水分10.84%,容重704.8g/L。适宜在≥10℃有效积温27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