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4种天然植物精油(桉叶油、山苍子油、肉桂油和茴香油)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CH4)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60∶40,分别添加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桉叶油、山苍子油、肉桂油和茴香油,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24 h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产量以及瘤胃发酵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添加山苍子油、茴香油显著影响了体外瘤胃发酵液pH(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茴香油显著降低了总VFA浓度(P0.05),且随着山苍子油、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和茴香油均显著增加了乙酸比例(P0.05),且随着山苍子油和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趋势(P0.05);添加200 mg/L茴香油、400 mg/L桉叶油显著提高了丙酸比例(P0.05),而添加400 mg/L的山苍子油显著降低了丙酸比例(P0.05),且随着桉叶油、山苍子油、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添加400 mg/L桉叶油、200 mg/L茴香油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P0.05),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P0.05),且随着桉叶油、山苍子油、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茴香油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5),且随着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茴香油均显著降低了产气量(P0.05),且随则山苍子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趋势(P0.05),随着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茴香油显著降低了CH4产量(P0.05),且随着山苍子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趋势(P0.05),随着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由此可见,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植物精油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压力读取式体外产气法,研究了肉桂油、牛至油及其主要成分肉桂醛、香芹酚在0(对照组)、50、200、500、750 mg/L 5个水平下添加对瘤胃甲烷产量、氨氮浓度、各挥发酸浓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单体时,瘤胃甲烷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随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高浓度添加(500,750 mg/L)时,显著抑制瘤胃发酵。添加50 mg/L的牛至油和肉桂油可分别降低甲烷13.3%和21.2%,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影响较小。200 mg/L挥发油添加降低了氨氮浓度和乙丙酸比,但也显著降低了总挥发性脂肪酸。牛至油和肉桂油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与其主要成分肉桂醛、香芹酚具有相似趋势,但香芹酚和肉桂醛对瘤胃发酵的抑制作用强于牛至油和肉桂油;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的添加水平是影响其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外法研究无机磷添加浓度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无机磷在培养液中设0、30、60、90、120、150、200、250、300、350 mg/L 10个水平。体外培养发酵48 h后终止培养,测定培养液的pH、总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产量影响显著(P<0.05),无机磷添加水平为200 mg/L时,乙酸、丙酸、丁酸及总VFA产量最高,随后下降。瘤胃培养液pH随无机磷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无机磷添加水平为200 mg/L时达到最小值5.65,随后又上升。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无机磷明显促进瘤胃微生物对饲料养分的发酵,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mg/L。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肉桂醛(CA)对肉羊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特性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成年肉用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在每千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200 (200CA组)、300 (300CA组)、400 mg(400CA组)的CA,采用尼龙袋法测定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00CA、300CA、400CA组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P 0.05)。200CA、300CA组粗蛋白质(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0CA组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总产气量(72 h产气量)、pH及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CA、300CA、400CA组的甲烷(CH4)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各组之间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300CA组的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CA可以调控肉羊的瘤胃发酵,提高饲粮中DM、NDF、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以及饲粮氮在瘤胃中的存留率,降低CH4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千克饲粮中添加300 mg CA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利用长期人工瘤胃系统——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精粗比[30∶70(低精料饲粮)和70∶30(高精料饲粮)]和是否添加壳聚糖(0和1 500 mg/罐),共构成4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与低精料饲粮相比,高精料饲粮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和丙酸含量(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在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0、6 h发酵液氨氮浓度,0、12 h发酵液乙酸/丙酸上,2个因子存在互作(P<0.0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降解率、发酵液氨氮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低精料饲粮,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降低幅度小于低精料饲粮。以上结果表明,改变饲粮的精粗比和添加壳聚糖均能够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壳聚糖在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中添加效果优于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外法研究无机磷添加浓度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培养液中设0mg/L、30mg/L、60mg/L、90mg/L、120mg/L、150mg/L、200mg/L、250mg/L、300mg/L、350mg/L共10个无机磷水平。体外发酵48h后终止培养,测定培养液的产气量、pH值、挥发性脂肪酸、干物质降解率、NDF降解率。结果表明:无机磷添加水平对48h总产气量和DM降解率影响显著(P0.05),随着无机磷添加水平的提高,48h总产气量和DM降解率显著提高,添加水平为20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30mL和54.80%,随后下降。瘤胃培养液pH值随无机磷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无机磷添加水平为200mg/L时达到最小值6.35,随后又上升。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产量影响显著(P0.05),无机磷添加水平为200mg/L时,乙酸、丙酸、丁酸及总VFA产量最高,随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牛至油、肉桂油及大蒜素3种植物提取物对生长肥育猪粪样微生物发酵特性及甲烷(CH_(4))生成的影响。采用Menke体外产气法,在含饲粮底物和生长肥育猪鲜粪滤液的产气瓶中分别添加0(对照)、200、400和800 mg/L的牛至油、肉桂油或大蒜素,在39℃下培养48 h,测定不同时间点(0、2、6、12、24和48 h)的产气量、CH_(4)产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及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种植物提取物均显著降低了48 h累积产气量(P<0.05),其中800 mg/L牛至油组下降幅度最大。2)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牛至油组和800 mg/L肉桂油组产气动力学参数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除200 mg/L牛至油组外,各植物提取物组48 h累积CH_(4)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各800 mg/L植物提取物组发酵2 h后各时间点所产生的气体中CH_(4)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4)200 mg/L植物提取物组乙酸和总SCFA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蒜素组>牛至油>肉桂油组;与对照组相比,各800 mg/L植物提取物组乙酸、丙酸和总SCFA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各大蒜素组丁酸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400 mg/L大蒜素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不同植物提取物均会影响生长肥育猪粪样微生物发酵特性,降低体外发酵累积产气量和CH_(4)产量,其中各植物提取物浓度为800 mg/L时对体外发酵与CH_(4)生成的抑制效果最强,大蒜素浓度为200 mg/L时能够在投入更低的成本抑制CH_(4)产生的同时表现出更好的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定不同组分植物甾醇(甾醇A~E)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在含60 mL瘤胃培养液及600 mg全混合日粮的120 mL发酵瓶中分别添加0、2、6、12μg植物甾醇,39℃恒温培养24 h,于3、6、9、12、24 h读取产气量,发酵终止时测定产气量、底物降解率、氨态氮、微生物蛋白、pH值及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结果显示:添加的植物甾醇组分、浓度对体外发酵干物质降解率和乙酸/丙酸均有显著影响(P0.05),组分对氨态氮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甾醇浓度对乳酸、菌体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以及pH值、总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组分与浓度在体外发酵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菌体蛋白和乙酸/丙酸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浓度为0.03μg/mL的B甾醇组累积产气量与丙酸浓度最高,乳酸浓度最低,B组平均氨态氮含量最低,浓度为0.03μg/mL分组的平均干物质降解率、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最高。提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植物甾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改善瘤胃功能,添加甾醇B,添加浓度为0.03μg/mL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葡多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3只健康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在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400、600、800 mg/kg葡多酚作为发酵底物,体外发酵48 h后测定发酵参数、产气量、甲烷产量、微生物区系,每个添加量设置6个平行。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600 mg/kg葡多酚组发酵液pH显著提高(P0.05),发酵液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随着葡多酚添加量的增加有线性下降的趋势(P=0.052、P=0.050),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葡多酚组甲烷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添加量达到400 mg/kg及以上时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葡多酚均显著降低丁酸比例(P0.05),且添加200 mg/kg葡多酚有提高乙酸比例的趋势(P=0.053),添加400 mg/kg葡多酚显著提高异丁酸比例(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葡多酚线性降低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原虫和甲烷菌数量(P0.001、P=0.041、P0.001、P0.001),添加200 mg/kg葡多酚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800 mg/kg葡多酚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葡多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具有调控作用,显著影响微生物区系,降低甲烷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水稻秸秆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产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处理分别以干秸秆(对照)、青贮秸秆、氨化秸秆和碱化秸秆为发酵底物,通过体外产气量法,测定培养72 h内的产气量、甲烷产量、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贮、氨化和碱化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秸秆体外培养72 h的产气量和24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碱化处理显著增加了72 h的甲烷产量(P0.05),青贮和氨化处理显著增加了24 h的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P0.05)。各处理中以碱化秸秆的产气量(220.3 m L)和甲烷产量(43.23 m L)最高。与未处理的干秸秆相比,氨化和碱化处理显著提高了体外培养24 h培养液中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数量(P0.05),氨化处理显著降低了甲烷菌的相对数量(P0.05),而各处理对培养液中的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和原虫的相对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对水稻秸秆进行青贮、氨化和碱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体外瘤胃的发酵模式、甲烷生成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从甲烷减排角度考虑,可选择青贮和氨化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硝酸钠调控水牛瘤胃甲烷生成对脂肪酸生物氢化途径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设计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0∶60,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硝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1、2、3 mg/mL。分别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结束后测定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培养液24 h的总产气量、甲烷(CH_4)含量和甲烷/总产气量的比例(P0.05),添加1、2和3 mg/mL硝酸钠后瘤胃液甲烷含量分别降低了89.62%、91.20%、91.75%。②添加硝酸钠组瘤胃培养液的pH和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3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 cis-9,trans-11、C18∶2 trans-10,cis-12、C2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及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n6c、C18∶1n9t、C20∶5n3(EPA)和C22∶6n3(DH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 mg/mL硝酸钠组含量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3n3、C18∶2n6c和C18∶1n9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体外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pH和NH_3-N含量显著升高,TVFA含量降低,通过显著减少丙酸含量而升高乙酸/丙酸;添加1 mg/mL硝酸钠可显著提高瘤胃液共轭亚油酸(CLA)和UFA含量,且在抑制甲烷产生的同时能够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氢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从瘤胃氢代谢生物化学过程的角度出发,研究硝酸钠和2-溴乙烷磺酸钠(BES)对瘤胃甲烷生成的抑制机制。选用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设对照组、硝酸钠组(添加剂量分别为0.10、0.20和0.40 mg/m L)和BES组(添加剂量分别为0.63、1.26和2.52 mg/L),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进行24 h体外瘤胃发酵试验,测定产气量、氢气和甲烷的产量和含量、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硝酸钠和BES后,甲烷产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添加剂量增加,呈现线性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低剂量硝酸钠(≤0.20 mg/m L)对产气量、起始底物降解速率、乙酸、丙酸产量和乙丙比无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硝酸钠(0.40 mg/m L)显著提高了氢气产量及含量,显著降低了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含量、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P0.05);添加BES对产气量、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氢气产量及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乙丙比(P0.05),发酵类型向丙酸型转变。由此可见,硝酸钠减少甲烷生成依靠其氢池和瘤胃微生物毒性作用,而BES减少甲烷生成依靠抑制甲烷产生,对气体生成和饲料的降解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包被γ-氨基丁酸(GAB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各处理组分别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对照组)、30、60、90和120 mg的GABA(干物质基础),每处理3个重复,39℃条件下分别厌氧培养0、1、3、6、9和12 h。结果表明:试验组乙酸(6和12 h)和试验组丙酸(6 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0 mg组(1和3 h)乙酸/丙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0 mg组(3和6 h)产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0 mg组(1和6 h)氢气(H2)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3和9 h)、90和120 mg组(3、6、9和12 h)甲烷(CH4)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12 h)、90(3、6、9和12 h)和120 mg组CO2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包被GABA对瘤胃体外发酵特性有以下影响:提高体外发酵的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降低总产气量;降低CO2和CH4产量。试验条件下,添加90 mg包被GABA,比较有利于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15.
周瑞  刘立山  吴建平  韦胜  郎侠  王彩莲 《草业学报》2019,28(11):168-176
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体外养分降解率、发酵特性及CH4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CON)、100(EO1)、400(EO2)、700(EO3)和1000 mg·L-1(EO4)牛至精油,每组4个重复。发酵48 h后测定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不同时间总产气量和CH4产量。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干物质降解率、粗蛋白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在EO1组中均显著升高(P<0.05),在EO4组中均显著降低(P<0.05),EO2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降解率在EO3组中显著降低(P<0.05),添加牛至精油对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无显著影响(P>0.05);2)EO1组pH最低,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浓度最高,且乙酸浓度显著高于EO2、EO3和EO4(P<0.05),但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EO3、EO4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牛至精油组丁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发酵36 h后,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均随牛至精油的添加而逐渐降低,与CON组相比,EO1组发酵18~48 h总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EO2、EO3和EO4组总产气量、CH4产量在发酵18 h后均显著降低(P<0.05),EO4组甲烷百分比在发酵12~36 h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绵羊瘤胃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牛至精油能够提高饲粮养分降解率,调控瘤胃发酵,降低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体外条件下添加量不应高于100 mg·L-1。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7∶3,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11个组,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精料中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50%、60%、70%、80%、90%、100%,每组3个重复。发酵48 h后,测定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培养液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精料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24和48 h总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有上升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瘤胃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培养液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A/P)、NH_3-N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pH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甲烷产量均有下降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蒸汽压片玉米100%替代精料中玉米可显著降低甲烷产量,提高瘤胃液TVFA含量,降低A/P,具有较好的瘤胃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Rusitec-S型人工瘤胃模拟装置,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8%、1.6%和2.4%的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测定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养分降解率及培养液pH、总氮、氨氮、尿素氮、蛋白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比例的变化,分析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共两期,每期9d(预试期7d,采样期2d),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表明,添加甘露寡糖对体外培养液pH、总氮、氨氮、尿素氮、蛋白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各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养分降解率及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在人工瘤胃试验中不会影响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碘酸钙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碘酸钙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发酵48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mg/kg,NH_3-N浓度、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脂肪酶(LPS)活力、胰蛋白酶(TYS)活力、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267 mg/100mL、4.619g/L、0.462U/mL、65.463U/mL、69.527U/mL,碘含量为0.3mg/kg时,乙酸(aceticacid)、丙酸(propionicacid)、总酸(TVFA)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42mmol/L、30.877mmol/L、87.460mmol/L,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例达到最小值1.819,显著低于其它所有组乙酸与丙酸的比例(P<0.05);在底物碘含量为0.5mg/kg时,淀粉酶(AMS)活力与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32U/mL、69.527U/mL;在底物碘含量为0.7mg/kg时,总产气量与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8mL、11.88mL。综合以上结果,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mg/kg时,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草料降解。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了奶牛日粮添加不同种类红藻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采用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瘤胃液与缓冲液混合物(1:2,15mL)在6个处理中孵育72h,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添加5%的不同种类红藻提取物)。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红藻提取物组提高了发酵6、9、12和72h的pH(P 0.05),处理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瘤胃体外发酵3和6h气体产量(P 0.05)。红藻提取物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瘤胃体外发酵12和24h甲烷排放量(P 0.05),红藻提取物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9h氨氮排放量(P 0.05)。红藻提取物组改善了12和24h瘤胃发酵乙酸产量(P 0.05)。瘤胃体外发酵12h后红藻提取物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丙酸产量(P 0.05),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乙酸和丙酸比值(P 0.05)。与对照组相比,红藻提取物组显著降低了6h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速度(P 0.05)。结论 :红藻提取物是一种可行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瘤胃发酵产气量,降低乙酸和丙酸比值,减少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