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粪便发酵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选择1岁杂交公羊15只,单笼饲养,利用全收粪法连续收集5 d粪样,混匀,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不同环境温度范围(10~15℃、20~25℃、30~35℃),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 kg粪样,分别放入小型动物呼吸代谢室连续发酵5 d,测定代谢室内O_2、CO_2、NH_3和H_2S浓度。结果表明:随代谢室内温度的升高,粪便好氧发酵过程中耗O_2量和CO_2排放量先升高后降低,30~35℃时呼吸代谢室内耗O_2量和CO_2排放量显著高于10~15℃和20~25℃(P0.05),在48小时达峰值,分别为15 821,17 262 mg/m~3;30~35℃时代谢室内NH_3、H_2S排放量均极显著高于10~15℃和20~25℃(P0.01)。说明环境温度对粪便发酵过程中耗O_2量和CO_2、NH_3、H_2S排放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利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研究肉羊(公)营养物质代谢及能量需要参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5只出生日期相近、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羊),分别按自由采食(AL)、限饲70%(IR70)和限饲40%(IR40)3个饲喂水平投喂饲粮。分别在体重达到22和35 kg时进行试验,每期试验包括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5 d)和呼吸代谢试验(适应呼吸代谢室24 h,连续测定5 d)。结果表明:1)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IR40组末重极显著低于AL组(P0.01)。2)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干物质和氮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但是这2者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3)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IR40组均极显著低于AL组(P0.01)。4)肉羊绝食60 h,呼吸熵为0.71,第1期和第2期甲烷产生量分别为0.86和1.18 L/d,绝食产热量分别为0.211和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分别为0.252和0.312 MJ/kg W0.75。综合得出,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绝食状态下,甲烷产生量为0.86~1.18 L/d,绝食产热量为0.211~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为0.252~0.312 MJ/kg W0.7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对递增性偏热环境下肉鸡体热调节及下丘脑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影响。选取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8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温度20℃,RH 60%。正试期15 d,28日龄开始试验,将3组的RH分别调整到35%、60%和85%,温度仍为20℃;3 d为1周期,共分5个周期,从第2周期开始每周期的第1天将3组的温度均在10:00开始升高3℃并在0.5 h内达到稳定;5个周期的温度分别为20、23、26、29和32℃。结果表明:1)85%RH组肉鸡的呼吸频率极显著高于60%RH和35%RH组(P0.01),60%RH组的呼吸频率极显著高于35%RH组(P0.01);85%RH组肉鸡的体核温度显著高于60%RH组(P0.05);35%RH组肉鸡小腿和脚蹼的皮肤温度极显著高于60%RH和85%RH组(P0.01),35%RH和60%RH组肉鸡鸡冠、耳垂和眼睑的皮肤温度极显著高于85%RH组(P0.01)。2)85%RH组肉鸡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35%RH和60%RH组(P0.05);35%RH和85%RH组肉鸡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60%RH组(P0.05)。RH对递增性偏热环境下肉鸡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85%RH组肉鸡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高于35%RH组(P0.05);35%RH和85%RH组肉鸡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高于60%RH组(P0.05);60%RH和85%RH组肉鸡的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极显著高于35%RH组(P0.01)。4)35%RH组肉鸡下丘脑HSP70含量显著低于60%RH和85%RH组(P0.05)。综上所述,在为期15 d的20~32℃递增性偏热环境下,高湿(85%)和低湿(35%)调节28~42日龄肉鸡体热平衡的途径和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急性偏热处理(26和31℃)对肉仔鸡体热调节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0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24只,转入人工气候室验舱,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适应2 d,温度21℃,相对湿度60%。42日龄时,试验温度分别调整为21(对照)、26和31℃,相对湿度60%。温度转换在1 h内完成。保持处理条件2 h(急性热处理)后采集试验样品,并在2 h内完成。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1)26℃急性热处理后,肉仔鸡体核温度、皮肤温度极显著升高(P0.01),呼吸频率、血气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血液钠离子(Na~+)浓度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显著降低(P0.05)。2)31℃急性热处理后,肉仔鸡体核温度、皮肤温度及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血液p H极显著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CO_2)、碳酸根离子(CO~(2-)_3)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氧分压(PO_2)有升高趋势(0.05P0.10);血液钾离子(K~+)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Na~+浓度有下降趋势(0.05P0.10);血液T_3浓度显著下降(P0.05),皮质酮(CORT)浓度有上升趋势(0.05P0.10)。结论,与21℃相比,急性偏热处理(26和31℃)不同程度影响肉仔鸡体热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饲粮纤维对福建黄兔盲肠发酵参数及菌群数量的影响。选取2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35±2)日龄断奶福建黄兔,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以苜蓿干草、甜菜渣、燕麦草、大麦糠为粗饲料原料,以25%的添加比例配制成的4种等能等粗蛋白质的配合饲粮,即高可溶性纤维(HSDF)饲粮(包括2种纤维源,分别为苜蓿干草和甜菜渣)、高不溶性纤维(HIDF)饲粮(纤维源为大麦糠)和对照(CK)饲粮(纤维源为燕麦草),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53 d。在试验期末,测定盲肠内容物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及盲肠菌群数量。结果表明:1)HSDF组的pH、NH3-N含量极显著低于HIDF组(P0.01);同时HSDF组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IDF组(P0.01)。2) HSDF组的乳酸杆菌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IDF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的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高于苜蓿干草组(P0.01)。HSDF组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最高,极显著高于HIDF组和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HSDF(苜蓿干草、甜菜渣)对福建黄兔盲肠发酵及菌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高效鸡囊胚细胞(Blastodermal cells,BCs)冷冻保存技术,为利用BCs保存禽类雌性遗传资源以及胚胎干细胞研究奠定基础。采用解冻后二乙酰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染色以及培养24h后细胞贴壁率双重检测BCs活力方法,比较二甲基亚砜(DMSO)不同浓度、不同冷冻与解冻速率等对BCs的冷冻保存效果。结果表明:(1)DMSO不同浓度,20%组解冻后活力最高(0.58),与1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5%、10%和25%组差异极显著(P0.01);细胞复苏后贴壁率,20%组最高(30.5%),与1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25%组差异显著(P0.05),与5%和10%组差异极显著(P0.01)。(2)冷冻速率,使用三步法冷冻,以-1℃·min-1的速率降温至-7℃,保持10min,继续降温分别至-15、-35、-55、-75℃后,投入液氮中保存,-75℃组解冻后活力最高(0.53),但与-35℃、-55℃组差异不显著(P0.05);贴壁率,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35℃组最高(36.6%)。(3)37℃水浴解冻,10s、1min、2min、3min解冻后,各组间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10s组最高(0.60),解冻后贴壁率,37℃水浴1min组结果最好(43.9%),与水浴2min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水浴10s组差异显著(P0.05),与水浴3min组差异极显著(P0.01)。50℃水浴5s、20s、40s、1min解冻,5s组活力最高(0.70),与20s组差异显著(P0.05),与40s、1min组差异极显著(P0.01),解冻后贴壁率,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其中50℃水浴5s组最高(36.9%),50℃水浴1min组最低(5.6%)。综上表明,鸡BCs使用DMSO浓度为20%的冷冻保护剂进行细管冷冻,以-1℃·min-1的速率降温至-7℃保持10min,继续以此速率降温至-35℃后,投入液氮保存,37℃水浴1~2min解冻,BCs通过FDA染色与体外培养贴壁率双重检测均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使用新型12室并联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测定不同鸡品种维持净能的需要量,以期探究不同鸡品种能量代谢的差异。试验共选用35周龄海兰褐蛋鸡、32周龄吉林芦花鸡、25~28日龄罗斯(Ross)308肉鸡各24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个品种试验鸡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每种试验鸡在不同鸡舍内饲养,饲喂满足各自营养需要的全价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正式试验分3期完成,每期9 d,每期从每种试验鸡中随机选择8只,称重后每2只放入1个呼吸测热装置的代谢室内,每4个代谢室对应1种鸡。代谢室内测定气体交换9 d,其中适应期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结果表明:海兰褐蛋鸡和吉林芦花鸡的代谢体重产热量显著低于Ross 308肉鸡(P0.05)。吉林芦花鸡和Ross 308肉鸡的代谢体重绝食产热量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3种鸡之间代谢体重热增耗、采食呼吸熵、绝食呼吸熵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中,35周龄海兰褐蛋鸡、32周龄吉林芦花鸡、25~28日龄Ross308肉鸡的维持净能需要量分别为368.79、449.24、450.75 kJ/(kg BW0.75·d)。  相似文献   

8.
37 ℃持续热应激肉鸡血气改变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只25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 ℃±0.5 ℃,相对湿度70%±5%),自由采食和饮水.在12 d的试验期间,动态检测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暴露初期呈现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其特点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2±0.36)降低,pH(7.48±0.04)升高;中期呈现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为血浆HCO-3浓度(19.00±2.55)降低,pH(7.37±0.06)显著下降(P<0.05);后期酸碱平衡趋于正常.热应激后,肉鸡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极显著下降(P<0.01)、料肉比极显著升高(P<0.01);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热暴露第1、5、7、9和12天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氧饱和度与体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37 ℃持续热应激的肉鸡呈现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转变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最后趋于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讨低温环境对生长猪气体能量代谢的影响。选用12头(30±0.5)kg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23℃)和试验组(13℃),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预试期3d,试验期19d。在预试期,对照组和试验组猪舍温度由18℃以每小时1℃缓慢调至23℃和13℃。试验利用间接呼吸测热法与消化代谢试验相结合对生长猪进行气体能量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CO_2产生量和O_2消耗量分别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加23.25%和26.23%(P0.01);试验组代谢体重CO_2产生量和代谢体重O_2消耗量较对照组分别极显著增加28.66%和31.67%(P0.01);试验组平均每天产热量和代谢产热量较对照组分别极显著增加25.52%和31.08%(P0.01)。综上所述,生长猪在低温环境的气体能量代谢显著增加,CO_2产生量和O_2消耗量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产蛋量和环境温度对四川白鹅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3析因设计[产蛋量分为一般产蛋量A_1(60~79枚)、中等产蛋量A_2(80~99枚)和高产蛋量A_3(100~120枚),环境温度分为B_1(35℃)、B_2(30℃)和B_3(25℃)],将2年龄、体况大致相同的四川白鹅540只根据产蛋量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只鹅,测定其外在指标(蛋重、横径、纵径、蛋形指数、蛋壳表面积、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内在指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指数等),并对各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蛋量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哈氏单位影响不显著(P0.05),A_2蛋壳强度显著高于A_1和A_3(P0.05);与B_1和B_2相比,B_3蛋重、横径、纵径、蛋壳表面积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高度显著增加(P0.05);B_3纵径极显著高于B_2(P0.01),显著高于B_1(P0.05);B_3蛋黄宽度显著高于B_2(P0.05),与B_1无显著差异(P0.05);A_2B_3蛋黄高度显著高于A_2B_2(P0.05),蛋黄指数显著高于A_1B_3(P0.05)。产蛋量和环境温度的互作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影响。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产蛋量对四川白鹅蛋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环境温度对四川白鹅蛋品质影响显著,综合来看当环境温度为25℃时,鹅蛋品质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不同性别和年龄肉羊采食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银川市某肉羊养殖场健康同龄公羊、同期产羔母羊、同期断奶育肥羔羊和同期出生哺乳羔羊各10只,分为公羊组、母羊组、育肥羊组和羔羊组。除哺乳羔羊外,各组试验羊采食饲料营养成分均完全一致。试验期28 d,平均分为4个阶段,试验第1、8、15、22天记录环境温度。试验采用常规测量、ELISA等方法对试验羊采食量、生理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第1、8天相比,第22天母羊采食量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羊生理指标温度由试验开始时的31.6℃降至试验结束的29.11℃,与第1、15天相比,第22天母羊呼吸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第1、8天相比,第15、22天母羊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15、22天母羊体温极显著降低(P<0.01);第8、15、22天羔羊呼吸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第8、15、22天羔羊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1天相比,第15、22天母羊反刍频率显著降低(P<0.05),第1天相比,第15天母羊血清尿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境温度和维生素A(VA)对育成期(12~17周龄)笼养公鸭睾丸发育及相关激素的影响.选取12周龄金定公鸭144只,采用2×3两因素交互试验设计,随机分配到适宜舍温[(18±1)℃]和较低舍温[(2±1)℃]下的3个VA水平组(4 000、10 000和15 000 IU/kg)中,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试鸭.结果表明:(1)环境温度对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影响极显著(P<0.01),对胰岛素影响不显著(P>0.05);VA水平对T3影响不显著(P>0.05),对T4影响极显著(P<0.01),对胰岛素影响不显著(P>0.05);环境温度和VA水平对胰岛素有交互作用(P<0.05);(2)环境温度对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血清睾酮(T)影响极显著(P<0.01),VA水平对FSH和T影响不显著(P>0.05),对LH影响显著(P<0.05);(3)环境温度对睾丸相对重量和睾丸相对长度影响显著(P<0.05);VA水平对睾丸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条件下,15 000 IU/kg的VA能有效地调节较低舍温对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使其与正常生理水平相接近,10 000 IU/kg的VA能降低较低舍温对睾丸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抗菌肽对饲喂不同精料饲粮山羊瘤胃发酵和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8只4月龄雄性山羊,随机分3组,每组6只。对照组(Ⅰ组)、高精料组(Ⅱ组)、高精料抗菌肽组(Ⅲ组)分别饲喂300、600和600 g/(只·d)精料,同时Ⅲ组在精料中添加3.0 g/(只·d)复合抗菌肽。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组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甲烷(CH4)、氨态氮(NH3-N)、尿素氮、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脂肪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丙酸、丁酸浓度及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2)与Ⅱ组相比,Ⅲ组瘤胃液丙酸、丁酸、NH3-N浓度及CMCase、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乙酸、T-VFA、CH4、尿素氮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MCP浓度及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由此说明,复合抗菌肽可调节山羊瘤胃发酵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是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不同温度(21、26和31℃)处理对肉鸡生长性能、生理指标、采食量和饮水量及相关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水料比(W/F)能否作为肉鸡热舒适评价的指标。试验选取144只22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4只)。适应期7 d,温度21℃,相对湿度60%。29日龄时,试验温度分别调整到21、26和31℃,相对湿度60%。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降低(P0.01),料重比(F/G)极显著升高(P0.01),其中21和26℃组肉鸡F/G无显著差异(P0.05);肉鸡平均日饮水量(ADWC)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全期W/F、水重比(W/G)极显著升高(P0.01)。2)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肉鸡体核温度、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相比21℃,31℃组肉鸡血清瘦素(LEP)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利尿激素(ADH)含量显著降低(P0.05);26℃组与21、31℃组肉鸡血清LEP、AD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肉鸡血清胆囊收缩素(CCK)、醛固酮(AL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第1天、前3 d、前7 d及全期14 d肉鸡W/F与肉鸡ADG、ADF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1天、前3 d肉鸡W/F与肉鸡F/G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7 d、全期14 d肉鸡W/F与肉鸡F/G呈显著正相关(P0.05)。4)肉鸡每日W/F与环境温度、肉鸡体核温度、呼吸频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本试验条件下,肉鸡W/F反映出不同温度下肉鸡的冷热程度,可作为偏热环境下肉鸡热舒适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热应激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25头健康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各组分别饲喂5种不同能量水平的等氮饲粮,泌乳净能(干物质基础)分别为6.15(组1)、6.36(组2)、6.64(组3)、6.95(组4)和7.36 MJ/kg(组5)。试验期共4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提高饲粮能量水平降低了呼吸频率,组4、5极显著低于组1、2(P0.01),与组3差异不显著(P0.05)。2)试牛干物质采食量与饲粮能量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983 3,P=0.017),组5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产奶量最高的组4与最低的组1比较,提高了9.0%,差异极显著(P0.01)。3)除钙、磷和总能外,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均以组1最高,组5最低,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4)组4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组1、2、5(P0.05或P0.01),血清内毒素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组1和5(P0.05);组1、4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大于组2、3、5(P0.05或P0.01),其中组4与组2、3相比分别提高了32.87%和25.40%;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为组1组2组4组3组5。综合考虑饲粮能量水平对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热应激条件下泌乳奶牛的饲粮适宜泌乳净能水平为6.95 MJ/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甘草片对家兔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影响,试验将15只家兔随机分为甘草片低、中、高浓度组,采用Med Lab-U/4C501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家兔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幅度及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浓度组的甘草片对家兔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幅度、呼吸频率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对家兔收缩压、舒张压的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低、中浓度组对收缩压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但对舒张压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高、中浓度组对家兔呼吸幅度、呼吸频率的抑制作用均极显著(P0.01);低浓度组对呼吸幅度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对呼吸频率的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3个浓度组对家兔心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且无规律可寻。说明甘草片对家兔的血压、呼吸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择9只18月龄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重庆黑山羊羯羊,随机分成A、B、C 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百事美脂肪粉、4%菜籽油、0%脂肪饲喂,研究不同形式脂肪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B组DM降解率极显著高于A、C组(P0.01);但其CP降解率极显著低于A、C组(P0.01),A组极显著低于C组(P0.01)。B组NDF、ADF、ADL降解率极显著低于A、C组(P0.01),A组ADF降解率极显著低于C组(P0.01)。B组pH极显著高于A、C组(P0.01),A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B组瘤胃液NH3-N浓度极显著低于A、C组(P0.01)。B组血糖浓度极显著高于A、C组(P0.01);B组血清胆固醇浓度极显著低于A、C组(P0.01)。从以上指标来看,在重庆黑山羊日粮中添加百事美脂肪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猪肠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机制。用含不同浓度精氨酸(Arg)(100、350μmol/L)和雷帕霉素(RAP)(0、10 nmol/L)的DMEM-H培养基培养猪肠上皮细胞72 h后,采用Searhorse XF Analyzers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代谢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能量代谢相关酶的mRNA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的百分含量以及代谢组学检测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与仅含100μmol/LArg的培养基相比,添加10 nmol/L RAP至含100或350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后,细胞线粒体呼吸代谢指标基础呼吸、质子渗漏、最大呼吸、储备呼吸率和ATP生成的耗氧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培养基中Arg浓度由100μmol/L提高到350μmol/L,除极显著提高ATP生成耗氧率(P0.01)以外,对细胞线粒体呼吸代谢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 0. 05)。2)与仅含100μmol/L Arg的培养基相比,在含100或350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添加10 nmol/L RAP极显著降低了糖酵解过程中相关酶的mRNA相对表达量,包括己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柠檬酸合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P0.01),同时显著降低了脂肪酸代谢过程中脂肪酸合成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的mRNA相对表达量(P 0. 05)。培养基中Arg浓度由100μmol/L提高到350μmol/L对上述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 0. 05)。3)与仅含100μmol/LArg的培养基相比,在含100或350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添加10 nmol/L RAP极显著降低了细胞内ROS的百分含量(P0.01),而不同浓度Arg之间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4)与仅含100μmol/L Arg的培养基相比,在含100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添加10 nmol/L RAP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细胞提取物中丙氨酸、琥珀酸、柠檬酸、胆碱、肌醇和苏氨酸的相对含量(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细胞提取物中亮氨酸、β-羟基异丁酸、Arg、赖氨酸、醋酸、糖蛋白和甲酸的相对含量(P0.05或P0.01)。综合上述结果可知,抑制mTOR信号通路显著抑制细胞呼吸代谢,即使增加Arg浓度也无法得到缓解,因此mTOR信号通路是Arg调控猪肠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通路。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添加0、15、25和35 g/(d·头)RPMet。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瘤胃MCP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10%、20.45%、16.23%。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12%、13.32%、10.32%;RPMet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乳体细胞数(P0.05或P0.01),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总排出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55%、17.49%、13.2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RPMet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MCP产量,减少氮排泄,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综合各项试验指标,RPMet的最适添加量为25 g/(d·头)。  相似文献   

20.
小黑麦干草在肉羊日粮中适宜添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2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一代羯羊,随机分成3组,研究日粮中不同小黑麦干草添加水平(10%、25%、40%)对肉羊消化代谢和粗饲料瘤胃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40%组日粮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沉积氮量、沉积氮/进食氮各组间虽差异不显著(P>0.05),但10%组绝对值最低。25%组进食氮和可消化氮量最高,且分别与10%组达极显著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粗饲料瘤胃降解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羊日粮中小黑麦干草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