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桑树毛状根再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桑树毛状根的再生体系,以桑树毛状根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BA和NAA配比对桑树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桑树毛状根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2mg/L 6-BA+2.0mg/L NAA,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NAA,3周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为16.7%。应用该不定芽获得再生植株的根系生长旺盛,叶片提取的基因组中含有rolB生根基因。  相似文献   

2.
以小盐芥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与不同浓度组合对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 6-BA 2,4-D组合能诱导出愈伤,诱导率为100%。MS 6-BA NAA组合既能诱导出愈伤又能分化不定芽,愈伤诱导率为100%,激素不同浓度不定芽分化率不同,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2.5mg/L 6-BA 0.1mg/L NAA,不定芽分化率为43%。生根培养基为1/2MS,生根率为74%。  相似文献   

3.
为加速翠菊新品种的培育和扩繁,研究利用种子消毒接种获得的无菌苗作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依次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生根。结果表明:茎段为再生体系的最佳外植体,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0mg·L-1 6-BA+0.2mg·L-1 NAA,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1 6-BA+0.1mg·L-1 NAA,不定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叶片、叶柄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MS+4.0mg·L-1 6-BA+0.2mg·L-1 NAA,愈伤分化培养基只分化不定根。  相似文献   

4.
以红掌"骄阳"幼嫩叶片为材料,筛选出红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及激素配比。结果表明:红掌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2.4-D0.5 mg/L,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IBA 0.6 mg/L+IBA 0.3 mg/L,生根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5.
虎刺梅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修岭  相洪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72-4573
以虎刺梅不同部位为试验材料,不同浓度6-BA、NAA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MS培养基附加6-BA 0.5 mg/L+NAA 1.0 mg/L的激素组合对花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将产生的愈伤组织团转入分化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其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附加6-BA 3.0 mg/L+NAA 0.2 mg/L;再生苗在附加6-BA 2.5 mg/L+NAA 0.5 mg/L的MS培养基上生根培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圣女樱桃番茄为试材,通过对其子叶和下胚轴的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及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诱导的影响,以筛选最佳再生体系,并研究VC对番茄组培过程中褐化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圣女樱桃番茄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0.4)mg/L IAA+2.0mg/L6-BA,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mg/L IAA+(1.0~3.0)mg/L 6-BA,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1mg/L NAA;子叶为最佳外植体,其不定芽的分化速度、分化率及生长情况均优于下胚轴;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mg/L VC,能有效抑制褐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过路黄的组织培养及叶片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过路黄嫩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在附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对其进行增殖、生根培养,诱导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叶片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形成,建立其叶片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过路黄最适分化培养基是MS 6-BA 0.5 mg/L NAA 1.0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是不附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诱导叶片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是MS 6-BA 0.3 mg/L NAA 0.1mg/L,诱导叶片愈伤组织不定芽形成最适培养基是MS 6-BA 0.3 mg/L NAA 0.1 mg/L.  相似文献   

8.
为给马铃薯野生种的开发利用和遗传转化提供参考,以二倍体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um 的茎、叶为材料,进行了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和MS+6-BA 2.0 mg/L+ 2,4-D 1.5 mg/L,诱导率分别达97.75%和100%;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6-BA 3.0 mg/L+NAA 0.1 mg/L+GA3 2.5 mg/L 和MS+6-BA 3.0 mg/L+NAA 0.2 mg/L+GA3 5.0 mg/L,不定芽分化率分别达75%和100%;生根培养基以MS+NAA 0.3 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徐萌  孙丽  相元萍  李素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249-13250
[目的]建立红掌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方法]以红掌幼嫩叶柄为材料,筛选红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生根时的最佳激素配比。[结果]红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2,4-D,此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0.0%;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2 mg/L 2,4-D+1.5 mg/L KT,此时分化率可达96.7%;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IBA,此时生根率可达86.7%。[结论]为红掌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西盟魔芋芽鞘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2 mg/L+NAA 0.2 mg/L,壮苗及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 mg/L。  相似文献   

11.
鹿茸作为哺乳动物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附属器官,近年来对它的研究发展迅速,由于鹿茸生长与肢体发育过程非常相似,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鹿茸再生作为肢体再生研究的模型。介绍了器官再生的研究现状,综述了鹿茸再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鹿茸作为医学模型应用于肢体再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柑桔高效离体再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植物激素、刻伤、放置方式等因子对广柑子叶和上胚轴切段离体再生的影响 ,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再生系统 .该系统的最佳条件是 :采用实生苗子叶和上胚轴茎段作为外植体 ,MS无机盐 B5维生素 5%蔗糖 0 .8%琼脂 7.5mg/ L BA 1mg/ L NAA(p H5.7)作为不定梢诱导培养基 ;子叶沿中间纵切为二 ,同时在非切面部分横向刻伤 ,切面朝下与培养基表面接触放置 ;上胚轴则切成 0 .5~0 .8cm长的切段 ,横放于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为恒温 (2 6± 1)℃ ,首先在黑暗下培养 15d,而后转移至16 / 8h光 /暗周期下 ,共经过 70 d培养 ,95%子叶外植体均能发生不定梢 ,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发生不定梢数为 11.11个 ,96 %的上胚轴切段能发生不定梢 ,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发生不定梢数为 5个 .这一系统再生频率高 ,操作简便 ,适用于广柑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3.
玉米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促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来源于13个基因型的玉米幼胚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愈伤组织经震荡洗脱、吸湿干燥处理后进行植株再生和直接进行植株再生3种处理在植株再生率、再生进程和愈伤组织生根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前经过48h震荡洗脱加48h吸湿干燥处理、或仅进行48h吸湿干燥处理均可以普遍提高植株再生苗率,加快植株再生进程,但易发生愈伤组织先生根现象.震荡洗脱加干燥处理可以更快促进植株再生.各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率、植株再生进度和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Malus prunifolia Borkh. ‘Fupingqiuzi’ has significa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value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germplasm development and resistance research.  However, its long juvenile phase and high heterozygosity are barrier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Fupingqiuzi’ progeny with excellent traits.  In-vitro regeneration techniques and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s can efficiently produce complete plants and thus enable studies of gene function.  However, optimal regeneration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s for ‘Fupingqiuzi’ have not yet been developed.  Here, we evaluat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vitro re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upingqiuzi’.  The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transverse leaf sections were used as explants, and they were grown in dark culture for three weeks with their adaxial sides contacting the culture medium (MS basal salts, 30 g L−1 sucrose, 8 g L−1 agar, 5 mg L−1  6-benzylaminopurine (6-BA), 2 mg L−1 thidiazuron (TDZ), and 1 mg L−1 1-naphthlcetic acid (NAA), pH 5.8).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is regeneration system was optimized: after inoculation with A. tumefaciens solution for 8 min, 4 days of co-culture, and 3 days of delayed culture, the cultures were screened with cefotaxime (150 mg L−1) and kanamycin (15 mg L−1).  We thus established an efficient regeneration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Fupingqiuzi’, enabling the rapid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material.  These findings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apple biolog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以5个切花月季品种的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叶片直接和间接再生2种途径,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叶片再生能力相差较大,直接再生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卡罗拉(56.1%)、沃蒂(55.6%)、坦尼克(51.6%)、维西利亚(45.0%)、巴比伦(35.2%);愈伤组织诱导率、间接分化率的排列顺序与直接再生率基本相同.上述研究可得出基因型对再生能力具有如下调控效应及特点:不同基因型对培养基种类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要求,对脱分化与再分化能力的调控,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的调控均具有同一性;但不同基因型、甚至同一基因型的不同组织、器官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云杉林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高山林区人工与天然更新在森林恢复过程中各机能,寻求有效技术措施,缩短森林恢复的时间,对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色齐拉山森林采伐迹地上的云杉人工与天然更新成活率,生长状况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为西藏大面积采伐尽快恢复森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砂种群自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恢复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年7~10月,选择黄土丘陵区荒漠草原地带两个相似生境、5个不同干扰特征的中幼龄红砂种群更新恢复类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取样法或样行法,开展了干扰条件下的红砂种群种子更新与恢复机理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砂种子更新恢复能力与干扰水平呈正相关;干扰因子的特征不同,则更新恢复能力不同;尤其水分因子参与对红砂种群的自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恢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更新密度作为参数,其数值依次为:灌溉+整地+自然更新最大,平均为13.04丛/m2,变化在3~28丛/m2之间;无灌溉+整地+人工种植恢复平均为1.66丛/m2,变化在1~20丛/m2之间;无灌溉+整地+自然更新恢复平均为1.11丛/m2,变化在0.5~17丛/m2之间;无灌溉+破土+自然更新平均为0.255丛/m2,变化在0.1~3.0丛/m2之间;无干扰自然更新平均为0.012丛/m2。  相似文献   

18.
以籼稻Kra Dang Ngah成熟胚为材料,探讨了培养基、植物凝胶质量浓度、激素配比、碳水化合物等因素对其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稻Kra Dang Ngah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ARDA培养基,植物凝胶为3.0 g/L,细胞分裂素(6 BA、KT)与生长素(NAA)配比为6∶1,碳水化合物为山梨醇15 g/L、水解酪蛋白1 g/L,在此条件下再生芽获得频率较高,为75.0%。将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再生芽转移到生根培养基(MS培养基+0.1 mg/L IAA+30 g/L蔗糖)中可获得100%具有完全根系的再生植株,移栽炼苗7 d后生长1个月,再生植株的成活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组培条件快速优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鲁马一号为实验材料,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最少量的典型试验资料研究了再生系统主要因子对马铃薯外植体(叶园片)再生率的影响,并且利用改进的单纯形法对再生系统进行优化,得到了良好的组织培养条件和优化的再生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大大缩短优化再生条件的筛选周期,可靠性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大麦、油菜茬上种植再生稻.经3年研究。初步明确了再生稻的生育期45—60天、出叶数4张左右,同时还明确了再生稻的发根,幼穗分化进程、再生蘖发生规律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特点,并初步得到了每亩250kg以上再生稻高产群体和产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