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钦州市郊区水牛大片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广西钦州市郊区水牛大片吸虫感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从钦州市屠宰场随机抽样采集的70份水牛血清样品。结果表明,70份水牛血清样品中有27份血清大片吸虫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38.57%;各年龄段水牛均有大片吸虫感染,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为12岁,但主要集中在2~8岁的水牛群体;雄性水牛阳性感染率为14.29%,雌性水牛阳性感染率为24.29%。说明广西钦州市郊区水牛受大片形吸虫危害较严重,这与当地水牛多以散养方式进行饲养有关。最后提出今后防制该病的相关措施及工作重点,以期为当地水牛产业的科学饲养管理及优质奶水牛养殖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或大片形吸虫引起的一种侵袭病,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等),协诊症状主要是营养障碍和中毒所引起的慢性消瘦和衰竭;病理特征是慢性胆管炎及肝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续牛和绵羊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或大片形吸虫引起的一种侵袭病,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等),协诊症状主要是营养障碍和中毒所引起的慢性消瘦和衰竭;病理特征是慢性胆管炎及肝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续牛和绵羊的大批死亡。1病原本病病原有两种,即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1.1肝片形吸虫虫体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为棕红色,固定后呈  相似文献   

4.
水牛慢性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对安替比林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头健康雄性去势水牛(2~3岁、体重300~500kg),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每头每天口服60个肝片吸虫囊蚴,连续20d,共感染1200个囊蚴,用以研究水牛慢性感染(少量多次感染)肝片吸虫对安替比林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每周定时由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酶水平变化。于感染前、感染后急性期及慢性期进行安替比林动力学试验。由颈静脉瘘管收集血样,用尿液收集器收集尿样,用HPLC法分析血浆安替比林动力学参数及尿安替比林清除率。结果表明:水牛慢性实验性感染肝片吸虫呈亚临床状态,AP的血浆及尿代谢物清除率在急性期分别下降了48%和61.91%,慢性期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5.
<正>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或大片形吸虫引起的一种侵袭病,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等),协诊症状主要是营养障碍和中毒所引起的慢性消瘦和衰竭;病理特征是慢性胆管炎及肝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续牛和绵羊的大批死亡。1病原本病病原有两种,即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1.1肝片形吸虫虫体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为棕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其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基部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许多小刺。  相似文献   

6.
片形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所引起。猪、马属动物及野生动物也可寄生,并且可寄生于人。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犊牛和绵羊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水牛抗肝片吸虫的免疫反应机制,选择8头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 Dot-ELISA 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经2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成感染(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水牛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坳,连续20天,共接种1200个囊蚴。每周颈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的 T、B 淋巴细胞的比例、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组分比例以及抗体(IgG)水平。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在感染肝片吸虫后第2周开始,T 淋  相似文献   

8.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所引起。马属动物及野生动物也可寄生,并且可寄生于人,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幼畜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9.
采用沉淀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全血PCR等方法检测广西13个市县的散养水牛新鲜粪样1120头份、全血508头份;圈养奶水牛新鲜粪样和全血各54头份;11个黑白花奶牛规模场奶牛新鲜粪样1832头份、全血628头份。结果发现,感染广西水牛和奶牛的主要寄生虫种类有前后盘吸虫、肝片形吸虫、线虫、艾美耳球虫和安氏隐孢子虫。调查未发现牛巴贝斯虫和伊氏锥虫的感染。表明防控吸虫病的传播和发生是广西牛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0.
片形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所引起。猪、马属动物及野生动物也可寄生,并且可寄生于人。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续牛和绵羊的大批死亡。1病原本病病原有两种,即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1.1肝片形吸虫虫体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为棕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其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基部扩展变宽,形成肩部,  相似文献   

11.
将8头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雄性去势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蚴,连续20d。结果表明:水牛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CR1花环率从感染后第2周即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显著升高;白细胞数的总体水平在19周前高于对照组,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而淋巴细胞则有所下降;在淋巴细胞中可见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并引起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降低和抗肝片吸虫的IgG含量的显著升高。激素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在感染初期升高,胰岛素在高于对照组的水平上波动,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未见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提示水牛在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机体主要依靠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和产生特异性的IgG抗感染,某些内分泌激素可能参与抗感染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间接法检测了山羊和水牛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后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NK)活性和分泌白细胞介质-2(IL-2)的水平,结果表明两组山羊(分别一次感染200或500个囊蚴)感染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或P<0.01),水牛(每头慢性感染1200个囊蚴)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未感染水牛的NK活性比山羊的高,感染水牛的NK活性无显著的变化,感染山羊的NK活性有两次高峰,未感染水牛的IL-2水平比山羊高,感染水牛和山羊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水平都有所升高(P<0.05;或P<0.01),而感染水牛和山羊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对重组牛IL-2(r-IL-2)的增殖反应降低,这表明还存在某些因素影响着IL-2参与到TH1细胞群保护性免疫中来,总之,水牛比山羊对肝片吸虫的天然免疫力强,肝片吸虫的感染导致出山羊细胞免疫呈抑制状态,而水牛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丙硫苯咪唑是我国合成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广谱驱虫药。经不少单位试验证明,此药对黄牛、羊、猪、禽等的多种寄生蠕虫均有良好的驱除作用。本试验对仪征县朴席公社部分大队的18头肝片形吸虫阳性水牛,用丙硫苯咪唑以每公斤体重25毫克的剂量治疗13头,每公斤体重35毫克的剂量治疗5头,并同时对4头肝片形吸虫阳性水牛用硫双二氯酸以每公斤体重60毫克的剂量投服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粪便检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斑点杂交试验(Dot-hybridization),检测苏皖两个省10县市302农户的307头水牛的粪便、血清及中间宿主小土蜗(Galba pervia),进行水牛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感染的调查分析。粪便虫卵呈阳性43头,阳性率为14.01%,安徽为13.61%(18/155),江苏为16.48%(25/152);感染水牛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为16岁,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母水牛阳  相似文献   

15.
5头健康雄性去势水牛(2~3岁、体重300~500kg),经粪便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每头水牛一次经口感染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研究急性感染(一次大剂量)肝片吸虫对水牛安替比林代谢动力学影响。用HPLC法测定血浆安替比林(AP)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分析其动力学参数。每周定时采血测定血清酶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水牛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急性期安替比林静脉给药后的动力学参数没有显著变化.在慢性期,血浆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41.42%,总消除率CL下降60.10%,表观分布容积Vdss减小43.61%,平均保留时间MRT上升41.16%,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150.61%。AP给药后48h内各代谢物的形成比率及尿清除率与对照期相比在急性期无显著差异,而慢性期极显著降低,AP试验结果与血浆酶水平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20头健康、2~3岁、体重300~400kg 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 Dot-ELISA 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形吸虫感染。分二系列进行实验。第1系列8头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5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每天每头口服60个囊蚴,连续20天,共感染1200个囊蚴,从开始感染至实验结束历时26周,研究慢性感染的效果;第2系列12头水牛,分成感染组(9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1次每头经口感染1600个囊蚴,历时  相似文献   

17.
水牛感染肝片吸虫后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粪便和Dot-ELIA检查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的20头雄性去势水牛,分两系列试验。系列Ⅰ实验中8头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5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每头每天口服60个肝片吸虫囊蚴,连续20d;系列Ⅱ实验中12头水牛分成感染组(9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每头一次口服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在感染前及感染后每周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在系列Ⅱ实验中,MDA在感染后15周内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下降,至19~2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SOD和CAT均表现在感染初期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后呈波动性变化,至感染后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系列Ⅰ实验中,MDA仅在感染后第7和第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则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牛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细胞免疫反应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牛感染后.WBC的总体水平在整个感染期高于对照组;DC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在第 2周即显著高于对照组直到 19周.以后下降并接近对照组;嗜中性粒细胞(%)在第5~16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后两组接近;淋巴细胞(%)在感染后的第2~5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后接近.至第14周又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直至21周;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实验期无显著差异;T-淋巴细胞(%)从第1周起显著下降,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11周后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CR1花环率在2~16周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后逐渐恢复接近对照组,而RBC-IC花环率在2~18周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细胞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变化剧烈,共同参与抗肝片吸虫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症状的疾病。该病可引起绵羊大批死亡,在其慢性病程中致使动物发育障碍、体质瘦弱、生产性能降低,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1病原肝片吸虫外观呈扁平叶状,活体为棕红色,固定  相似文献   

20.
常德地区滨湖水牛消化道内寄生虫区系调查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7~10月,在常德市丹洲镇、河茯镇、东郊乡的三湖村、桑场、石灰村、和平村取点,调查滨湖水牛体内寄生虫区系,确定寄生虫的种类、优势虫种及防治方法。结果:检出滨湖水牛感染寄生虫分属11科、13种,其中吸虫4种、绦虫2种、线虫7种;优势虫种是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扩展莫尼茨绦虫(M.expansa)和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用0.2 mg/kg阿维菌素口服,7 d后再口服15 mg/kg丙硫苯咪唑,联合驱虫,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