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32例胸部CT检查有病变的病例中使用双窗技术,分别阅读肺窗、纵隔窗以及双窗位片,比较使用双窗前后的诊断结果。发现使用双窗前,有6例误诊,应用双窗后只有1例误诊。对CCT双窗技术的原理以及其优点与限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SARS)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对我院22名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医护人员及2例非典型肺炎住院病人(已死亡)的HRCT动态观察.结果:早期病灶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病灶,双上肺及双下肺背段为主.病灶较小,密度较高,边界比较清楚,可实变,10%左右病人(4例)局限在早期发现的病灶范围.5d后开始吸收、好转;80%以上的病人,肺内病灶进展较快、较广,呈跳跃性播散,易实变、纤维化,严重病人可合并有胸膜增厚,胸膜腔积液;肺内病灶大部分完全吸收,小部分病人肺内残留一些条索状阴影.个别病人因双肺广泛病变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SARS的肺部CT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表现,CT检查对于SARS的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湿肺症的CT征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临床诊断新生儿湿肺症15例的CT资料,测量其肺平均密度值。结果:新生儿湿肺症的CT影像特点主要有:双肺血管影增粗、模糊,伴小片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500~-400Hu(轻度,8例));肺野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399~-300Hu(中度,5例;)全肺完全变白而呈“白肺”;肺平均密度值大于-300Hu(重度,2例)。结论:新生儿湿肺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同时评估疗效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双窗技术的原理以及其优点与限度。方法:在30例胸部CT检查发现病变的病例常规扫描后,分别在纵隔窗(窗位0-50Hu,窗宽500Hu),肺窗(窗位-500至-800Hu)和双窗下(第1窗位-800Hu,第1窗宽1200,第2窗位5Hu,第2窗宽500)摄片。采用双盲法分别阅读肺窗、纵隔窗和双窗位像,比较使用双窗前后的诊断结果。结果:使用双窗前,有5例(16.7%)误诊或诊断不确定。应用双窗后,诊断完全正确(误诊0%),二组结果相差显著(P<0.01)。设置双窗后,二个窗的交界处形成明亮的交界线,如肺的边缘,支气管管壁与管腔。正常情况下这种交界线光滑锐利。当有病时,也可见到这种交界线,其光滑程度受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的影响,一般肺内病变与正常的肺组织间的交界线较模糊,毛糙。相反单纯的肺外病变(胸壁、胸膜、纵隔),只要不侵犯肺,由于脏层胸膜的缘故,肺内和肺外的CT值相差很大,病变与肺的交界线光滑、锐利。另外使用双窗可以在一张图像上同时显示肺组织和胸壁、纵隔软组织,显示病变比较直观。双窗的限度在于不能根据灰度来估计CT值。结论:应用双窗使病变显示更直观,有利于胸部疾病的定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对定性诊断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对肺内病灶行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3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7例经皮肺穿活检中,经病理证实恶性肿瘤166例,炎性病变120例,结核101例,10例未作出诊断,诊断率96.6%。结论:CT导向经皮活检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也是安全实用的技术,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药瘾并发肺部感染者是一种病情重笃、治疗棘手的并发症 ,我科于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共收治海洛因药瘾并发肺部感染 9例 ,现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8± 5 .9)岁 ,吸食毒品时间 (34.8±13.2 )个月 ,每日量为 (0 .7± 0 .4 ) g。吸食方式 :开始时多为烫吸 ,后均为静脉注射。起病时间 :已戒毒 1例 (戒毒 4个月 ) ,正接受戒毒 4例 ,未戒毒 4例。1.2 临床表现9例均有咳嗽 ,咳痰及发热 ,4例有明显气促 ,3例有单侧胸痛。体格检查 3例有右肺罗音 ,6例有双肺罗音 ,3例有明显肝区叩痛 ,2例有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CT反晕轮征(RHS)在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胸部CT有反晕轮征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征和最后诊断。结果:非感染性肺部疾病21例:肺腺癌9例,机化性肺炎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4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后机化性肺炎1例),肺栓塞2例,韦氏肉芽肿1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肺癌射频治疗后1例,肺癌放疗后1例,干燥综合征1例。感染性肺部疾病11例:肺结核7例,肺侵袭性真菌病4例。单个肺部病灶的9例(28.1%),多发性肺部病灶23例(71.9%)。结论:RHS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诊断、X线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PAP的X线表现,全部病例都作了胸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作了全肺体层。结果:15例中9例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状阴影,3例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向外放射的蝶冀状阴影,3例表现为双下肺野大片状致密阴影。结论:PAP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多发小结节型、类肺水肿型和类炎症型,分别应与肺泡细胞癌、肺水肿及肺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0日-2月30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核酸检测确诊的82例NCP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发生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肌肉酸痛、腹痛等)1周内或无症状初次就诊,且所有患者未经治疗,并在初次就诊时进行了胸部CT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分析患者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特征,并试图发现临床各型NCP患者发病早期CT阳性病灶在各肺叶分布数量有无差异.结果:82例NCP患者中,男性38例,平均年龄(45.13±14.28)岁;女性44例,平均年龄(48.33±15.24)岁.首次胸部CT有6例NCP患者呈阴性表现,有76例胸部CT为阳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70例(92.11%),分布于胸膜下及肺野外带58例(58/70, 82.86%),同时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64/70, 91.4%),阳性病灶累及各肺叶总数共224个,其中位于右下肺(70/224, 31.25%)及左下肺叶(68/224, 30.36%);斑片模糊影及其他6例(7.9%).轻型、普通型、重症及危重患者发病早期阳性病灶在各肺叶分布数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05).结论:武汉地区NCP患者发病早期CT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合并血管束增粗,部位以双肺、胸膜下及肺野外带多见.对于部分患者首次胸部CT呈阴性表现,应及时近期复查.轻型、普通型、重症及危重患者发病早期阳性病灶累及肺叶的数量与后期病情轻重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类病人行手术时的麻醉有其特殊之处 ,如果处理不当 ,往往出现许多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本文就此类病人的麻醉处理作一综述。1 术前处理[1 ]术前慢阻肺病人主要是对症处理及对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慢阻肺病人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气短、喘息 ,桶状胸 ,双肺底或肺野可有湿性罗音及 (或 )干性罗音等。术前的对症处理一方面可解除病人的痛苦 ,另一方面可改善呼吸功能 ,提高肺的代偿能力。术前处理包括 :停止吸烟 ,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 ,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25例行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4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 2组 ,对照组 2 6例给予常规抗炎平喘祛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 ,及每日给予可拉明 0 .375 g× 5支加入输液中静滴 ;治疗组 2 8例在上述基础上每日给予纳络酮 2 .0 mg/次加入输液中以 1 5~ 2 0滴 / min静滴 ,每日 1次。结果 :纳络酮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 c=1 2 .72 9,P<0 .0 1 ) ;意识障碍改善和消失时间以治疗组为短 (P<0 .0 1 ) ;血气分析多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效果明显 ,有迅速改善症状 ,改善血气 ,促进肺性脑病患者意识恢复等优点 ,为肺性脑病治疗开拓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肺肉瘤临床少见,本院曾收治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例1,男,6O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胸痛4个多月入院。查体:神情.生命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涌状胸,气管右们,左胸叩诊偏实,左肺呼吸音减弱,右胸叩诊过清音,右肺呼吸音稍粗,双肺未闻干、湿性罗青,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左侧中央型肺癌;MRI示:左侧中央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职部B超示: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拟“左侧中央型脑地”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中发现左肺肺门部有一肿块,约4cmX3cmXZCm,左侧支气管壁增厚、变硬,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临床、病理学及PCR诊断技术,对兰州某羊场疑似绵羊肺腺瘤病的4例病羊进行了检测诊断和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病羊表现为临诊咳嗽,呼吸困难."手推车试验"时,有大量稀薄鼻液从鼻腔流出.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表面散布在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肺切面有大量泡沫状液体流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大量增生使肺泡呈不规则腺泡状,并有增生的突起突入肺泡腔;病变区附近肺泡腔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充塞;特异性PCR检测扩增出531bp的特异性片段,与已知绵羊肺腺瘤病特异性片段大小一致;4例病羊确诊为绵羊肺腺瘤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表现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实验室检测ANCA均为阳性的12例患者的肺部表现的诊断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患者均确诊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其肺部损害临床以发热、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野弥漫性点片状或斑片状阴影。结论肺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最常累及的脏器之一,其肺部影像学表现并无特异性改变,对有肺受累的多系统损害的患者,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1病例 例1:男,20岁。胸痛伴声音嘶哑2d入院。查体:颈部、上胸部皮下可触及捻发感。胸部X线和CT示:纵隔两旁有透明带,颈部软组织有积气影,双肺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自发性纵隔气肿。经卧床休息、吸氧、抗感染对症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示:颈胸部、纵隔积气完全吸收,痊愈出院。随访8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双侧肺大疱施行同期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18例双侧肺大疱患者 ,经气管插双腔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 ,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同期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1例因肺与壁层胸膜粘连严重需延长切口完成手术 ,1例因术中出血改大切口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 12 5 min,平均出血量 180 m L,平均住院时间 (7± 0 .5 ) d,全组病例无死亡 ,随访半年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双侧肺大疱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行小切口同期切除手术 ,安全可靠 ,创伤小 ,疼痛轻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 ,切口美观 ,复发率低 ,出现特殊情况时可迅速开胸。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47岁 ,于 1 999年 3月 30日因“双腰疼痛 1 0α,尿少、四肢乏力 2周”入住泌尿外科。外院腹部 B超示 :双侧多囊肾、多囊肝。既往体健 ,否认有慢性咳嗽、咯痰及肝炎、肺结核病史。入院体查 :生命体征平稳 ,呈慢性病容 ,贫血貌 ,心、肺体查未见异常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双肾可于肋下触及 ,表面欠光滑 ,微压痛 ,双肾区叩击痛可疑阳性 ,双输尿管行程无压痛 ,膀胱区无胀 ,无压痛 ,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时血尿素氮 (BUN)34.1 2 mmol/ L,血肌酐 (Scr) 1 2 1 .2 6μ mol/ L。 4月 1日上午行血液透析术。于当天 1 9时送手术室在持续…  相似文献   

19.
肺内巨大神经鞘瘤1例胡荣敏(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湛江524002)1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因反复咳嗽、胸痛2年,加重并气紧1月余于1993年4月5日入院。体查: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右下胸廓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双肺未闻及湿罗音。各项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藻酸双脂钠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 1例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口服辛伐他汀10 mg,每晚顿服,藻酸双脂钠0 .1g每天3次,连用4周。结果:疗程结束时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升高(P<0 .0 5 )。本组显效2 1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83.6 % ,无效10例(16 .4 % ) ,无恶化病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2 % ,程度轻微。结论:辛伐他汀与藻酸双脂钠合用降脂疗效肯定,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