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五讲高潮区小文蛤大批死亡原因及防治技术江苏南部沿海高潮区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连年发生高潮区小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专题调查和海区实地考察表明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文蛤体质虚弱,被费尼斯弧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1高潮区小文蛤发生大批死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流行性特点1.1季节性文蛤大批死亡主要发生在每年的高温季节,8~9月的小潮汛期比较盛行,大潮汛期出现大批死亡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只有在台风、狂浪冲击后高潮区的小文蛤露滩堆积,不能及时疏散,才有发生小面积死亡的现…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弧菌对文蛤的致病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亚林  于业绍 《水产学报》1993,17(3):249-252
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南部沿海屡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使文蛤资源量急剧下降,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研究,目前已有几篇报道。郑国兴等[1991]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溶藻弧菌并证实其致病性。王广和等(1991)研究证实弗尼斯弧菌是引起文蛤大批死亡的病原菌。杨美桂等(1978)报道了1977年引起台湾新竹区养殖丽文蛤大量死亡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但有关文蛤病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江苏南部沿海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使生产单位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我们于1989~1990年在自然海区文蛤发生死亡的季节对文蛤死亡的重灾区——如东县的北渔、新港、东凌等海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对如东、启东、海安等县(市)某些海区近年来文蛤死亡情况也作了专题调查发现:近几年自然海区文蛤的大批死亡具有  相似文献   

4.
正文蛤在我国是一种天然资源丰富的滩涂贝类,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此次试验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措施,进一步指导生产。主要开展了文蛤防逃、半人工采苗、苗种底播密度生长等试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文蛤防逃试验(1)场地的选择:选择高潮区下缘至中潮区之间  相似文献   

5.
文蛤(Merertrix merctrix Linnaeus)为蛤中上品,肉味清鲜,俗称天下第一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文蛤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沙质海滩中,含沙率50%~90%,以60%-80%为最好。幼贝多分布在高潮区下部,随着生长逐渐向中低潮区移动,成贝分布于中潮区下部,直至低潮线以下水深5~6米处。为解决本地区文蛤苗种短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文蛤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池养文蛤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是舟山市池塘混养的主要品种之一,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去年5~7月,舟山市定海区出现了池养文蛤大批死亡的现象,笔者接到过无数的求治电话,要求对池养文蛤死亡现象进行防治。现对这次池养文蛤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一、池养文蛤死亡的特点1郾池养文蛤死亡往往是大批的,传染速度很快,一般10天左右能引起整塘文蛤都死亡。排干文蛤大批死亡的池塘,整塘发臭,几十米外都能闻到。也有的池塘,文蛤死亡率在20%~60%之间,死亡的都是大文蛤,小文蛤一般不死亡。2郾濒临死亡的文蛤不能…  相似文献   

7.
文蛤,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贝壳近于心脏形,表面平滑。文蛤多分布在较平坦的砂质海滩中。幼贝多分布于高潮区下部,成贝分布于中潮区下部、至低潮线以下水深5-6米处。文蛤为广温性半咸水贝类,最适水温在15-25℃,适应海水比重在1.0140-1.0240,地理分布较广。文蛤具有随着生长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 文蛤为高经济价值贝类,我县规模开发也只有近两年。1999年4月份引进北方文蛤7200公斤,规格为160颗/公斤,分别放入5口海水围塘(总面积为15.3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沿海连续多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给沿海贝类养殖带来了深重灾难。1998年4~5月份,广西文蛤再次暴发大批死亡现象,这是继1992年广西首次暴发文蛤大批死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损失最严重的一次。这次暴发的时间与往年一样,均在春夏之交,文蛤产卵排精之后,但是又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即该年的死亡现象首发于蛤亩产区(南流江入海口),最先是主苗场的蛤苗发生死亡,然后才是沿海成品蛤的大批死亡,而以往的文蛤大批死亡现象尚未波及到苗场,因而这次危害更烈,损失更惨!以至于沿海各镇的财政都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9.
第七讲文蛤弗尼斯弧菌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洋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跟着发生,发病的情况越来越重,受灾的面积越来越大,损失惨重,仅1989年,江苏南部沿海文蛤死亡数量高达6000多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人民币。通过广泛调查,实地考察,数百次室内的对比试验,证实:江苏南部沿海多年来文蛤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致病菌是一种海洋弧菌,学名叫弗尼斯弧菌(V凡rnjksii)。文蛤患上弗尼斯弧菌病,一般的症状为:钻出滩面,闭壳肌松驰,出水管喷水无力,贝壳光泽暗淡,不吃食、瘦弱…  相似文献   

10.
文蛤是沿海渔民开发滩涂、发展贝类增养殖的理想对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中经常出现大批文蛤集中死亡的现象,死亡时间大多出现在高温季节的7月~8月,而此时恰逢文蛤繁殖期刚过,其体质瘦弱,抵抗力差。分析文蛤死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l.溶藻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潜伏期约3天~4天,然后病症暴发,文蛤肠道腐烂而死亡。气味,说明底质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所以,要采取换滩轮养措施,避免养殖区域内滩涂底质老化,最好每隔3年~4年换用一次新的养殖场地,或者收捕后用拖拉机或铁耙对底质进行全面翻耙,将下层的底质翻到上…  相似文献   

11.
江苏海域滩涂底泥中硫化物含量与文蛤死亡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碘量法对江苏海域四个文蛤增养殖区底泥中硫化物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5~8月,硫化物含量吕四海域持续在100mg/kg以上,东凌、新港在80mg/kg以上,东沙相对较低在50~70mg/kg。东凌、新港海域分别在6月上旬和9~10月发生文蛤幼苗和种苗的集中死亡,吕四和东沙区域8~9月发生文蛤大批集中死亡。结果显示,文蛤幼苗对硫化物的忍受限度小于大规格种苗和成品文蛤;硫化物对文蛤具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并可能与文蛤大批死亡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文蛤的增养殖技术目前文蛤的增养殖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管理,保护增殖资源建立文蛤自然保护区,实行定期封滩养殖,促进文蛤自然增殖。封滩养殖的主要做法是:在文蛤繁殖季节,严格执行禁捕期和禁捕规格,以保护亲贝繁殖衍生。划定苗区和养殖区,加强管理,即根据贝苗栖息在偏高潮位的特点,将高潮区下部和中潮区上部划定为苗区,实行封滩护养,严禁人畜踩踏破坏;又依据文蛤生长及其活动规律,将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划定为养殖区,并采取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等措施。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由于采取了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新港滩涂的幼贝密集,每平方米达到8,000个,即使在贫瘠的环港滩涂上,每平方米也有1,000个以上。1983年江苏省水产部门对封滩养殖区进行检测,文蛤资源增殖率较未封滩保护的海区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13.
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是一种栖息在中低潮线及浅海区域、以沙为主的沙泥底质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适宜含沙量为70%左右的滩涂中生长,也是我国传统滩涂养殖的主要贝类之一,养殖范围较广,但近几年文蛤养殖却出现大范围死亡。一、死亡案例1.2003年6月中、下旬,启东市和如东县相继发生养殖文蛤大规模死亡。从6月上旬开始,上述地区已发现少量文蛤死亡现象;6月中旬至下旬,从启东寅阳、东海、近海、东元、天汾到如东的掘东、大豫、腰沙直至拼茶养殖场都有发生,造成文蛤成贝和苗种近万吨死亡,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文蛤死亡的区…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南岸文蛤半人工采苗增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是渤海湾滩涂的主要经济贝类资源 ,由于近几年乱采滥捕的现象比较严重 ,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了探索文蛤苗种生产技术 ,达到文蛤资源增殖的目的 ,我们对渤海湾南岸———大口河以东至套尔河东侧的滩涂文蛤资源 ,进行了半人工采苗增殖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文蛤半人工采苗场地的条件滩面平坦而稳定 ,附近有大量产卵群体 ,饵料生物量丰富 ,自然苗附苗率较高 ,水质未受到污染。潮流畅通平缓 ,在含沙量最好为 70 %以上高潮区下部和中潮区之间 ,进行文蛤半人工采苗 ,便于看护管理和采捕作业。2 …  相似文献   

15.
最近据了解,产量占全国50%以上的江苏沿海文蛤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目前采捕量已由每亩40公斤下跌到15公斤,文蛤滩面也正在日益萎缩,不少以文蛤为生的渔村竞因资源枯竭而全村转业。连成江苏文蛤资源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渠道混乱,文蛤采捕量过大。1987年以前,江苏外贸每年可出口文蛤8000吨左右,但没有资源的上海,1989~1990年出口的江苏文蛤每年竞达8000多吨,目前文蛤资源已逐渐萎缩,符合出口规格的文蛤锐减,今年春天,竞有大量幼蛤流入日本市场。二是野蛮采捕,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文蛤苗种生产技术和文蛤资源增殖技术,1998年至2001年,我们在山东省滨州市旺子岛滩涂进行了半人工采苗增殖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区的条件 试验区选择在滨州市旺子岛滩涂高潮区下部和中潮区之间,滩面平坦而稳定,附近有大量产卵群体,饲料生物量丰富,水质未受到污染。潮流畅通平缓,含沙量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合浦沿海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合浦沿海文蛤大批死亡情况 自2001年4月中旬开始,广西合浦县沿海各镇养殖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陆续出现死亡,最初西场、沙岗镇沿海养殖文蛤出现少量死亡,接着蔓延至党江镇。进入5月份,廉州、党江镇沿海养殖文蛤出现大面积死亡。据调查,全县文蛤死亡涉及4个沿海镇,死亡总面积1713hm2,占全县文蛤养殖面积的23.3%,死亡率达79.5%,较往年一般死亡率10%~20%严重得多。文蛤死亡有4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温州市龙湾区养殖文蛤发生死亡的特点进行了病原调查和组织病理分析。通过定期采集样品,运用显微镜检、超微结构分析等方法,探讨造成文蛤死亡的原因。调查发现龙湾区文蛤病害爆发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流行性。患病文蛤无寄生虫及病毒的存在,超微病理观察发现,肝胰腺、肌肉、鳃等组织均出现了细胞核染色质边聚,内质网肿胀,排列稀疏无序,线粒体大量凋裂,形成较多空泡等现象。分析表明,引起文蛤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应激性病原体侵入有关,同时与文蛤本身品质,养殖密度,养殖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凯  王国良 《中国水产》2013,(12):66-68
近些年,随着高密度放养、过度施肥、滥用药物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上养殖水域受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导致文蛤种质性状退化,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对全市主要文蛤养殖地区进行病害监测据和实验室分析,发现温州龙湾、瑞安等地养殖文蛤频繁出现了大批死亡的现象,影响面积大,涉及养殖户近百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对池塘养殖文蛤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控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1暂养区文给大批死亡的情况我国南方地区文蛤出口主要集中在10月至翌年5月。这一期间温度偏低,尤其是冬季气温可达到零度以下,潮间带分布的文蛤在寒冷的冬季潜居深,采捕相当困难,生产单位和经营部门一般在高温期将商品文蛤收购来集中暂养,需要时可以在短期内捕得一定数量的文蛤,按期完成出口任务。商品文蛤暂养期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常发生文蛤的突然大批死亡。暂养场文蛤大批死亡季节往往发生在9~10月份,而春、冬两季一般无这种突然大批死亡现象。但在冬天,大风浪后,文蛤被打出滩面,积聚成堆在围网四周,又未及时疏散,也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