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伟  董元华  王辉 《土壤学报》2011,48(2):445-451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氮、磷、钾)平衡的科学。目前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我国,有关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学近年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农业生态学研究领域非常活跃,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 生物多样性,农业与全球变化,作物与杂草的生态适应性,作物与杂草的遗传生态学及化学生态学,无公害食品生产,畜禽粪便处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中广泛应用了系统分析方法和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基因算法、有限元分析等新方法。中型实验系统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生态学正从系统描述转到系统自组织的理解,从预测生态危机转到主动调控其变化。农业生态学将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研究方法、农业施肥、农业种植制度、生态防治及应用展望等方面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加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在农作物生长和调控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学近年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农业生态学研究领域非常活跃,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与全球变化,作物与杂草的生态适应性,作物与杂草的遗传生态学及化学生态学,无公害食品生产,畜禽粪便处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中广泛应用了系统分析方法和人工智嗵、人工神经网络、基因算法、有限元分析等新方法。中型实验系统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生态学正从系统描述转到系统自组织的理解,从预测生态危机转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应用方向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阐述了进入 2 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 ,农业生产中化学生态学的应用 ,传统和新型营养资源的开发应用 ,农业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模式构建 ,节水、覆盖和免耕技术生态效应研究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替代农业的研究等。并提出未来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土壤生态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林章  律兆松  董元华 《土壤》1991,23(4):202-205
文章认为,土壤生态学应以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并重。前者包括新理论、新方法、物质与能量转换机理及生态建模及其应用研究;后者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演替、生态系统网络的建立、资源生态与环境生态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及物质循环、演替规律及稳定性以及土壤、施肥与植物营养、水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理生态、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抗性生理生态、抗性育种、病虫害防治、资源优化配置及其效益分析、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典型模式与典型经验等。  相似文献   

8.
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及物质循环、演替规律及稳定性以及土壤、施肥与植物营养、水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理生态、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抗性生理生态、抗性育种、病虫害防治、资源优化配置及其效益分析、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典型模式与典型经验等。  相似文献   

9.
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及物质循环、演替规律及稳定性以及土壤、施肥与植物营养、水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理生态、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抗性生理生态、抗性育种、病虫害防治、资源优化配置及其效益分析、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典型模式与典型经验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研究》2009,17(4):F0003-F0003
1 主要刊载内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及物质循环、演替规律及稳定性以及土壤、施肥与植物营养、水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理生态、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抗性生理生态、抗性育种、病虫害防治、资源优化配置及其效益分析、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典型模式与典型经验等。  相似文献   

11.
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在揭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生态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生态退化导致土壤动物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 而土壤动物丧失使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通过利用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改变来指示生态退化进程和凭借土壤动物强大的修复能力对退化土壤进行治理将是有益的探索。退化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
生态退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回顾植被动态研究的历史,简要概述了植被动态的发展。综述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历年来植被动态的研究现状。研究指出植被动态变化与农牧交错带内气候、自然环境演变、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及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根据农牧交错带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从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其受损及恢复机理,为农牧交错带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XIII ICSZ “Biodiversity of soil organisms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the question is raised what contribution soil ecology has made to general ecology. Although the appearance of soil ecological papers in general ecological journals is limited, soil ecologists have had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especially functional aspects of ecology like nutrient release and energy turnover mechanisms, perhaps partly due to the applied character of soil ecology. As a way forward it is suggested to unify further work and scientific discussions according to five research themes: 1. Combined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2. Scaling up from individual mobility via distribution patterns to bio-geography; 3.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iodiversity: from gene- to ecosystem level; 4. Nutrient cycling/energy transfer at the micro- to macro-level; 5. Adaptability from bacteria to ecosystems: is there a mutual mechanism connecting genetic variation with ecosystemś adaptive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5.
低丘岗地改造是对景观单元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以湖北省红安县盐店河村为例,在完成生态调查和景观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景观设计方案,并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稳定性评价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测算,对两个景观生态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增加耕地为目标的土地整理设计思路制定的方案,虽然采用了各种农田水利和护坡工程措施,但由于加大了对荒草地的开发,进一步减少了景观组分,降低了景观生态的稳定性,由原来的0.546下降为0.340,而生态服务价值为109.85万元/a,略有提高;以生态补偿为目标制定的方案,引进了新的景观组分,坡旱地改造为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因而景观生态稳定性得到较大提升,达到0.66,生态服务价值也得到较大提高,达到139.65万元/a。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安市农业生态安全预警(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所控制和管理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预测对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和控制农业系统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预测区域生态安全能够为农业生态安全提供借鉴和预警,从而可以尽早提出警报,采取措施有效地抑制、减轻、控制和规范农业生态系统的恶化,最终使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武安市1997年至2008年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输入输出,采用灰色预测系统模型,建立了河北省武安市农田的预警系统,为农田的正确使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河北省武安市农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非再生资源的输入和高排放的环境压力,从而使武安市农田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它从1997年的安全降低到2008年的预警,而且在2015年,2020年仍将处于预警的农业生态安全。此外,各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对策,为土地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是目前国内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确定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本是测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机会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并从理论补偿标准入手,引入生态补偿系数,以闽江流域为例,对2005—2014年流域上游地区保护成本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测算,测算了闽江流域下游城市应该对上游地区给予生态补偿的补偿量。结果表明:下游必须给上游补偿的资金下限值为1.477 42~3.242 50亿元。针对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即建立多元化的补偿资金筹措渠道,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的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娟  陈英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1):215-220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生态系统管理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区域生态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为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SR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相符,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处于较健康状态,健康状况不断上升。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环境整体良好,同时为其他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红  沈仁芳 《土壤》2005,37(5):487-491
总结了转基因棉花在生态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在土壤中的富集;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对土壤生物的影响:外源基因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水平转移。认为目前对转基因棉花的土壤生态学过程的研究较少,尚难以确定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由此介绍了Biolog系统和DNA指纹技术在土壤生态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进行定量估算,为生态资源利用的有效补偿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了16 a来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参考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进行修正,制定了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1992-2008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呈加大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区域差异与流向变化显著,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由林地、水域与农业用地等生态系统支撑,系统结构较简单;1992-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5.429亿元增加到38.833亿元,增加了3.403亿元,变化率为9.605%;2000-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到40.705亿元,增加了1.872亿元,增长率达4.82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差别很大,1992年、2000年、2008年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59.684%、70.929%和67.125%,其次为水域和耕地;1992-2008年间土地利用转化导致生态服务价值流向变化,耕地、林地、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移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负流向。这一研究结果,对加强对耕地、林地、水体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严格控制农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