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蛋白质除了以氨基酸的形式被消化和吸收外,小肽以一种特殊的吸收途径在动物体内发挥特殊的生理作用,某些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 BAP)会在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并与肠道内特殊的受体结合参与采食、消化和内分泌的调节。这一研究的发展对传统的营养学概念提出了挑战,并成为营养学研究领域中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近10多年的研究发现,蛋白质除了以氨基酸的形式被消化和吸收以外,小肽以一种特殊的吸收途径在动物体内发挥特殊的生理作用,某些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 BAP),他们在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并与肠道内特殊的受体结合参与消化和内分泌的调节。这一研究的发展对传统的营养学概念提出了挑战.并成为营养学研究领域的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蛋白质除了以氨基酸的形式被消化和吸收以外,小肽以一种特殊的呼吸途径在动物体内发挥特殊的生理作用,某些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 BAP)在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并与肠道内特殊的受体结合参与消化和内分泌的调节。这一研究的发展对传统的营养学概念提出了挑战,并成为营养学研究领域的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小肽转运蛋白(PepT1)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 ,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运系统 ,与游离氨基酸相比 ,小肽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 ,且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小肽转运机制的特点和小肽转运蛋白(PepT1)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PepT1分子结构特点 ,PepT1cDNA的克隆 ,不同动物之间PepT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PepT1mRNA在不同动物、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以及营养水平对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就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肽的营养及其酶法生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肽营养研究概况。1.1 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1.1.1 单胃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日粮中的蛋白质经动物消化道内一系列酶的作用。最终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关于小肽的转运机理,可能有以下3种形式:①具有pH依赖性的氢离子和钠离子转运体系,不消耗ATP:⑦依赖氢离子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③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6.
小肽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肽作为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运系统,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小肽在单胃和反刍动物体内的转运机制的特点,介绍了小肽转运载体(Peptidestransporter)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其转运肽的过程.分析了对小肽吸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乐能大豆肽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营养一直是动物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营养学理论认为,蛋白质在动物体内完全降解为氨基酸后再被吸收。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蛋白质在动物体内一部分完全降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而另一部分则以小肽(主要是二肽、三肽)的形式被完整吸收。众多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小肽在猪营养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方俊  李伟民 《中国饲料》2003,(22):20-21
随着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研究的深入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肽营养的重要性。Agar( 1 95 3)观察到 ,肠道能够完整转运双甘肽 ,其后Naey( 1 95 9)和Smith( 1 960 )首先提出肽可被完全转运的确切证据。最简单的肽是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二肽 ,其中含有 1个肽键。由 2~ 1 0个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的直键肽称为寡肽或小肽。近年来研究表明 ,猪在肠道内对蛋白质的利用并不局限于游离氨基酸的形式 ,而大部分是以 2~ 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形式吸收。1 猪体内小肽的吸收机制Drockcoopdeng等 ( 1 962 )在猪血浆中发现有特殊肽的存在 ,如含脯氨酸的肽。日粮…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寡肽分离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秀燕  计成 《中国饲料》2001,(20):25-27
传统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认为 :蛋白质在肠道中被水解为氨基酸 ,并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被肠粘膜吸收。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 ,饲料中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的水解终产物 ,大部分是2或 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 ,它们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与游离氨基酸相比 ,小肽吸收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 (Marraw ,1 972 )。小肽特殊的吸收特点 ,引起营养学家的关注 ,目前对寡肽营养的研究 ,已经成为动物营养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乐国伟( 1 995 )、王燕桃 ( 1 997)分别应用NucleosilC1 8ODS反相柱 ( 7…  相似文献   

10.
小肽营养理论是当前蛋白质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小肽可以在动物消化道完整吸收,已被相当多的试验所证实,并逐渐被动物营养学家认识和接受,而且根据肽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可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在体内发挥特定生理作用,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试验利用肉鸡为对象,采用回肠末端食糜法进行日粮中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率对比研究,了解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情况,以探讨相对于游离氨基酸。小肽促进肉鸡的生长是否因为在体内具有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11.
小肽营养理论是当前蛋白质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小肽可以在动物消化道完整吸收,已被相当多的试验所证实,并逐渐被动物营养学家认识和接受,而且根据肽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可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在体内发挥特定生理作用。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试验利用肉鸡为对象,采用回肠末端食糜法进行日粮中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率对比研究,了解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情况,以探讨相对于游离氨基酸,小肽促进肉鸡的生长是否因为在体内具有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12.
绿色饲料添加剂-生物活性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观点认为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营养,蛋白质必须被消化成为游离氨基酸之后才可被吸收利用。但最近研究表明,以氨基酸代替粗蛋白的量是有限的,直接吸收较大分子的肽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添加合成氨基酸很难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肽与氨基酸的吸收,存在两种独立的转运机制。小肽吸收具有转运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氨基酸则吸收慢、耗能高、载体易饱和,从而限制了其在肠道中的吸收量。目前普遍认为,动物从胃肠部位吸收二肽或三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且循环中相当数量的氨基酸是以寡肽形式被吸收的,因此,肽营  相似文献   

13.
在动物的日粮中,蛋白质是一种较重要的营养物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不仅会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会减少氮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对蛋白质的吸收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营养学观点认为,蛋白质营养就是氨基酸的营养,蛋白质必须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然而,最近报道小肽可直接被动物机体吸收并在细胞内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底物.Yang X D等报道,大鼠肺泡的巨噬细胞具有PepT1样的转运载体,能直接吸收小肽,含有精氨酸的小肽在被该转运载体转运之后,能被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直接用做底物来产生一氧化氮(NO),而且用这些小肽作底物产生的NO数量是用精氨酸作底物的二倍.这表明小肽转运载体不仅在蛋白质的吸收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也起作用.哺乳动物和鸡的载体基因已被克隆,小肽转运载体将会成为蛋白质营养学上研究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胡瑞江 《猪业科学》2001,18(2):43-45
过去一直认为蛋白质必须水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其实,大量寡肽可 逃脱被消化成游离氨基酸的命运,而直接以肽的形式吸收进入体循环。 最近一二十年来,对肽的营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寡肽的吸收机制,寡肽与游离氨基酸 吸收的关系,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寡肽的释放规律,寡肽的转运和代谢规律,寡肽对内分泌 、氮沉积、组织蛋白质周转代谢的作用和影响,肽的生理活性作用。通过研究,对肽的代谢 特点和营养作用已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1 寡肽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 血液循环中肽类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消化道吸收;②机体合成;③体蛋 白分解;④肠外营养方式,如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含二肽的氨基酸溶液;⑤服用具有肽类 结构的药物。其中第一种是血液循环获得肽类最主要的方式(Adibi,1997)。 寡肽的吸收机制与游离氨基酸完全不同。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靠Na + 泵的主动转运过程,而寡肽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赖H+或Ca2+离子浓度电导而进 行的消 耗能量的转运过程。大多数寡肽的吸收和转运需要一个酸性环境,1分子肽需2个H+ 。肠粘膜上存在肽的转运载体。 Daniel(1994)认为,肽载体转运能力可能高于各种 氨基酸载体转运能力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张晓驷  冯静波 《猪业科学》2004,21(3):49-51,48
1前言随着动物营养科学在蛋白质与氨基酸领域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蛋白短肽作为一种生命活性物质的诸多功能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完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活性蛋白短肽在动物营养与动物领域中会表现出更大的作用,将改变对饲料蛋白质质量的评价体系。1.1小肽的营养吸收现代营养研究表明: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的作用下,水解终产物为游离氨基酸和肽,而由数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肽可以以完整的形式被吸收利用,而非以前人们所认为的以游离氨基酸形式被吸收。小肽逆浓度梯度,依据H 浓度或Ca2 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Na …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小肽的生理特征与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后被吸收。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并且其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对小肽生理特征及营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 ,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的认识 ,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发现 ,肽吸收的特点与氨基酸混合物的吸收特点有很大的不同 ,小肠粘膜对以肽形式存在的氨基酸 ,其吸收速度比以混合游离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吸收速度更快 ,肽的吸收与氨基酸的吸收之间不存在竞争 ,而存在两种相互独立的转运机制。此外对反刍动物而言 ,瘤胃和瓣胃是其肽吸收的主要位点。本文就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肽对动物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肽吸收的特点Newey和Smyth (1 959,1 960 )首次提出了肽可被完整吸收的观点 ,证实了完整双甘肽的转运。以后一…  相似文献   

18.
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是日粮蛋白在小肠中主要的消化产物,目前尚不明确这两种物质间的转运干扰。本试验用Caco-2细胞来研究PEPT1转运的二肽吸收是否会改变游离酸性、中性氨基酸的吸收。L-[~3H]Arg转运到Caco-2细胞是非依赖Na+,而主要是受b~(0,+)转运系统的调节。10mmol/l二肽培养的细胞能将L-Arg流速提高到4倍。本试验首次证明,小肠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吸收相互影响,并能改变氨基酸吸收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在乳猪教槽料中应用不同类型小肽对乳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蛋白质代谢深入研究,人们对蛋白质营养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研究表明,肽在动物体内有着独立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机制,肽可被动物胃肠道完整的吸收转运,被动物组织所利用(Hara等,1984);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不仅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且可以消除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竞争(Silk等1980),当蛋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经典蛋白质营养理论即氨基酸营养理论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被动物直接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但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发现,用纯合日粮或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日粮饲喂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Agao等(1953)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地吸收转运双甘肽。Neway等(1960)的研究为小肽能被完整吸收提供了证据。Hara等(1984)在小肠黏膜上发现了小肽载体。Garder(1984)研究也表明,大量小肽能直接被吸收,进入体循环。Webba(1989)研究表明,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