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近年来分离到的鸽Ⅰ型副黏病毒ND32株进行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生物制品通则的要求,对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抗体产生及免疫持续期、与同类产品的交叉攻毒保护对比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15 mL/只,疫苗以0.3 mL/只免疫剂量进行一次免疫,免疫持续期为3个月,以0.3 mL/只免疫剂量进行二次免疫,免疫持续期可达6个月.交叉攻毒保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对鸽Ⅰ型副黏病毒ND32株和鸡新城疫病毒北京株(CVCC AV1611)的攻毒保护效果均优于鸡新城疫(La Sota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2.
鸽副黏病毒Ⅰ型(PPMV-Ⅰ)是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变异株,它不同于典型的NDV,它与NDV是两个不同宿主的适应株。具有NDV相似的特性,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红细胞,这种凝集作用可被特异性的血清所抑制。这种特异性被应用于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效价,以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或疾病的诊断。虽然PPMV-Ⅰ与NDV存在极高的交叉反应,有生产场使用新城疫疫苗预防PPMV-Ⅰ感染,但在生产实践中证实这种免疫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比较两种疫苗对未免疫鸽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室进行了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与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城疫疫苗预防鸭副粘病毒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城疫疫苗对鸭副粘病毒病的预防效果,应用鸡新城疫活疫苗(I系和Lasota株)免疫2日龄雏番鸭,分别于免疫后7 d攻毒,并采血测定HI抗体。结果显示鸡新城疫I系活疫苗和Lasota疫苗对番鸭均安全,单独或混合应用均能有效抵抗鸭副粘病毒和新城疫标准毒(F48E8)的攻击;同时番鸭免疫后7 d I系疫苗诱导的HI抗体水平显明高于Lasota疫苗,而攻毒后35 d的HI抗体水平则以Lasota疫苗组高于I系疫苗组。上述结果表明新城疫I系和Lasota疫苗均可用于预防鸭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4.
鸡新城疫疫苗对鹅副粘病毒病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几种常规鸡新城疫(ND)疫苗进行了鹅副粘病毒病的免疫效果试验。240只20日龄ND抗体检测阴性的小鹅分为8组,每组30只。第1~3组鹅用2~5羽份(相对于鸡,下同)Ⅳ系苗首免,2周后用2或5羽份NDI系疫苗二免;第5和6组鹅用2羽份禽流感.鸡新城疫(AI-ND)二联活疫苗(rL-H5株)首免,3周后再用2或5羽份同种疫苗二免;第4和7组鹅分别用2羽份灭活油乳剂苗和2羽份Ⅳ系疫苗单免;第8组鹅为非免疫对照组。定期采血检测各组NDHI抗体水平,分别于单免或二免后第21d和140d每组抽5只鹅用鹅源副粘病毒强毒株JG97进行攻毒试验,攻毒剂量为400LD50/只。试验结果表明,第1~3组鹅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免疫保护期也较长。到二免后140d,这三组鹅的平均HI抗体水平仍维持在4log2矿左右,而且可完全抵抗强毒攻击。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生产上采用2羽份NDIV系苗首免、2周~3周后以2~5羽份NDI系苗二免的免疫程序预防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5.
钱晨  顾艳  陈清 《中国家禽》2012,34(18):53+55
鹅副黏病毒病自1997年流行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已传播到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不但南方和中部多个省、市有此病的发生,东北和西北许多鹅群也暴发流行,该病已成为养鹅业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由于鹅副黏病毒和鸡新疫病毒均属于禽副黏病毒Ⅰ型,被认为是鹅的新城疫,部分地区养殖户采用鸡新城疫Ⅰ系活苗和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效果不太理想,用新城疫Ⅰ系活苗免疫鹅群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病和死亡.本研究在成功研制鹅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YG97株)的基础上,进行了鹅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YG97株)与新城疫灭活苗(La Sota株)免疫保护效果的交叉比较试验,旨在为临床上该病的免疫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为探讨新城疫疫苗对鸭副粘病毒病的预防效果,应用鸡新城疫活疫苗(Ⅰ系和Lasota株)免疫2日龄雏番鸭,分别于免疫后7天攻毒,并采血测定HI抗体。结果显示,鸡新城疫Ⅰ系和Lasota疫苗对番鸭均安全,单独或混合应用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使用鸡新城疫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联合免疫乳鸽(30日龄以内)及成鸽,免疫后依据抗体水平不同将乳鸽、成年鸽分成不同抗体组水平,分别用鸡源新城疫强毒和鸽副黏病毒颈部皮下攻毒,观察乳鸽与成鸽的存活率。同时在攻毒后第3d、6d、9d、12d和15d分别采集喉头、肛门拭子,接种SPF鸡胚,测定排毒情况。试验结果显示乳鸽针对鸡源NDV和鸽源NDV的临界抗体值分别为:1∶32、1∶16;成鸽针对鸡源NDV和鸽源NDV的临界抗体值分别为:1∶32、1∶16;临界抗体值组鸽未出现排毒现象。该结果表明鸡新城疫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联合免疫控制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既可以抵抗鸡源NDV病毒的攻击,也可以抵抗鸽源NDV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8.
选取500对健康杂交王鸽,随机均分为5组(各组存栏蛋数、乳鸽数量及日龄一致),进行接产鸽新城疫疫苗和鸽Ⅰ型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对产鸽生产性能影响及免疫效果试验。第一组:每只产鸽羽下肌注鸡新城疫I系活疫苗1头份;第二组:每只产鸽羽下肌注鸡新城疫I系活疫苗2头份;第三组:每只产鸽颈中部皮下注射鸽Ⅰ型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0.5mL(1头份);第四组:每只产鸽颈中部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苗1.0mL(2头份)。第五组:对照组,不注射疫苗。注射疫苗后三个月内,统计各组的产蛋、生产乳鸽、无精蛋、死胚及乳鸽死亡数。结…  相似文献   

9.
(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 该病病原为鸽Ⅰ型副黏病毒,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很相似,故浴称鸽新城疫,是危害养鸽业主要的疾病之一。各龄期鸽子均有易感性,以乳鸽敏感性最高,主要是水样下痢和神经症状,剖检以颈部皮下、消化道、腺胃乳头和脑部充血、出血为特征。预防:每6个月颈部皮下注时1次鸽Ⅰ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如无肉鸽专用疫苗,可用鸡新城疫油孔剂灭活苗代替。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鸭副黏病毒GSFY株(来源于番鸭)和GSBY株(来源于樱桃谷鸭)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NH株)油乳剂灭活疫苗对7d、14d和21d的仙湖肉鸭分别以不同剂量和不同免疫次数进行免疫,检测各试验组鸭的HI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免疫仙湖肉鸭的HI抗体达到4.0log2以上的时间为28d左右,维持时间至45d左右;3次免疫的效果明显要好于1次和2次免疫,且抗体维持在4.0log2以上水平的时间较长;对仙湖肉鸭作I型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尤以3次免疫为佳,3个不同来源毒株的灭活疫苗以GSBY株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我市一鸽场发生一种以产鸽下痢、生产性能下降、0~10天龄乳鸽大量死亡,但特征性症状及病变不明显的疾病,后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鸽新城疫,现报道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该场存栏产鸽4000对,分4幢栏舍饲养。1998年9月有1幢鸽舍的鸽发生鸽Ⅰ型副粘病毒病,鸽场紧急接种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1999年9月下旬,台风过后,全场产鸽出现下痢,该场技术员认为是台风应激造成,投喂一些常规抗菌药物治疗。一周后,鸽群下痢更为严重,并出现黄绿色粪便,乳鸽出现死亡,又怀疑是饲料霉变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的保存期,对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3批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冷藏(2~8℃)保存12个月、室温(25℃左右)保存6个月,其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无明显变化,均能达到《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质量标准》的要求。因此,在《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中规定该疫苗的保存期为:冷藏(2~8℃)保存,保存期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13.
费强 《兽医导刊》2015,(7):46-48
<正>新城疫免疫接种是防控鸡新城疫的重要措施。临床上用于新城疫免疫的疫苗主要有活疫苗与油乳剂灭活疫苗,其中活疫苗包括新城疫Ⅳ系弱毒活疫苗、clone-30弱毒活疫苗、Ⅰ系中等毒力活疫苗等,油乳剂灭活疫苗应用最多的是Lasota株。无论是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影响新城疫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实践中应对疫苗种类的选择、防疫程序的制订、接种途径、操作方法等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尽量减少免疫失败或不良反应。下面就新城疫疫苗的正确使用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鸽禽I型副黏病毒病(PA/PMV-I)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各类鸽中均可发生,各龄期鸽有易感性,发病率可为20%~50%,死淘率可为10%~80%[1].许多鸽场应用鸡新城疫疫苗防制,未获得满意效果 [1].为更好地防制本病,课题组根据中兽医学理论,按辨证施治原则,结合前人经验,研制出防治本病中药制剂"抗囊疫"(以下简称"KNY")[2-4].为了解其防治效果,进行了动物发病防治试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一种由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1986年前后,在我国鸽群中发现了该病。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是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变异株,它不同于典型的NDV,它与NDV是两个不同宿主的适应株。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本病的流行,已经给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Ⅰ,PPMV-Ⅰ)(S-1株)灭活疫苗的免疫剂量。本试验采用3批PPMV-Ⅰ(S-1株)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以不同剂量肌肉注射免疫30日龄低抗体幼龄鸽(HI抗体≤2)和120日龄低抗体青年鸽(HI抗体≤2),分别在免疫后第14,28天对试验鸽进行攻毒,对试验鸽进行临床症状、抗体检测和攻毒保护测定。结果显示,该疫苗对低抗体鸽有保护作用,对30日龄幼龄鸽和120日龄青年鸽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0.05,0.2mL/只。因此,为了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PPMV-Ⅰ(S-1株)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中疫苗用法用量规定:幼龄鸽肌肉注射,0.2mL/只;青年鸽和种鸽肌肉注射,0.5mL/只。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新城疫(ND)疫苗对贵州三穗麻鸭的免疫效果,选用NDⅠ系活疫苗(CS2株)、Ⅳ系灭活疫苗(LaSota株)和重组基因Ⅶ型NDV灭活疫苗(A-Ⅶ株)分别对三穗麻鸭进行免疫实验,检测疫苗最小免疫剂量、免疫鸭的抗体滴度和消长规律,以及病毒感染免疫鸭后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活疫苗CS2株、灭活疫苗LaSota株、灭活疫苗A-Ⅶ株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1.0 mL/只、0.5 mL/只和0.2 mL/只;3种疫苗2次免疫要高于1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滴度,但各免疫组不同免疫次数鸭的抗体滴度均在第60天达到高峰,其中以灭活疫苗A-Ⅶ株1次或2次免疫诱发的抗体滴度最高(分别为7.5log2和8.1log2),并且抗体持续期长,在免疫后第150天抗体水平仍能达到免疫保护要求;对免疫鸭的排毒检测发现,活疫苗CS2株免疫后的鸭持续排毒,灭活疫苗LaSota株免疫后的鸭排毒量少且时间短,而灭活疫苗A-Ⅶ株免疫后的鸭未检测到排毒。试验结果表明,重组基因Ⅶ型NDV灭活疫苗(A-Ⅶ株)在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鸭的抗体滴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抑制免疫鸭排毒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ND疫苗。  相似文献   

18.
王彬  孙伟 《中国家禽》2012,34(10):61-62,65
2011年,江苏某鸽场饲养的美国白羽王鸽,4倍剂量饮水免疫新城疫La Sota株活疫苗,2个月后部分鸽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水样腹泻、颈部歪斜、瘫痪以及颈翅颤抖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鸽群整体发病率在40%左右,死亡率达到30%.采集肺脏、脾脏、肝脏等组织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最终确认该病毒为Ⅰ型鸽副黏病毒(PPMV-1).  相似文献   

19.
应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对20日龄雏鸡免疫效果的试验田德才,田华文,龙黔苹,李俊伟,潘贵毅,王春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养禽场,161000)我场自1991年改革了25日龄以内的雏鸡两次接种Ⅳ系疫苗,为一次Ⅳ系疫苗和一次Ⅰ系疫苗的接种免疫试验,并对大群雏鸡...  相似文献   

20.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I)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危害肉鸽养殖业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多年来,虽然人们对本病高度重视,采用鸡用新城疫疫苗或一些研究单位研制的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专用疫苗对本病进行预防,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时有疫情发生,给养鸽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中草药复方制剂防治病毒病在医学临床成果丰硕,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发病特点、临诊表现和病变特征,对多种中草药筛选、组合,研制成"鸽瘟净"口服液,现将实验条件下防治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