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资源环境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客观上要求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认真研究国内外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扩张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胁迫作用,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理性思考。同时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对城市快速扩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调控、引导和管制作用加强,严格对土地利用进行约束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国家加强了对环境的管制,加快了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进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产品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机制及其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提出实现农产品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一些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农业环境与发展》已走过了十八个春秋。在过去的十八年里,她始终默默地为我国的农业生态环保事业添砖加瓦,在宣传我国农业环保政策、介绍农业环保技术、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传播国内外农业环境信息等方面取得了一席之地,已成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跨入了新的阶段。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在成功地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之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我国加入WTO,绿色贸易壁垒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日益成为国际…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川农泡椒一号"和2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川农泡椒一号"和5个辣椒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农泡椒一号"染色体数为2n=24,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2n=24=22m+2sm,...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对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我国40多年来由于缺乏对环境的认识,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道路.人口膨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严重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使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改革开放以来,认真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强调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发展的目标是促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加快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中央做出的一项极为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们议论的热点都集中在从各自的专业出发如何能在这个伟大壮举的进行过程中为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提供新思路、新对策和新技术,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更为重要和先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于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确是人类发生发展的生命线,其中水为一切生命之源,土是一切生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水土相融,才能促使万物繁荣生长;其先进性在于它一反已往习惯于开发在前,治理在后的老传统,而先从建设自然生态系统入手.这主要是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确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摧残和破坏,且近年来也已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灾难. 看长江洪水,思黄河安危.二者无一不是源头失治,加剧了水土流失,使 "土壤水库"遭受破坏,失去了能使降水先行入渗涵蓄于大面积土壤之内的功能,不仅逼使人们修筑大坝、加固河堤,方能保障洪水平稳运行入海;同时洪水挟带的泥砂、石块,非但淹没临近良田,又堵塞河道抬高河床为害中下游地区.当今有识之士都认为洪水是一种生态灾害,目前依然坚持水土保持无用论者亦该尽早醒悟了! "治水之道在于治源",源在何处?如今看来应该就是"土壤水库",因为它好比陆地生态系统的"心脏".从研究微形生物在秃露的岩体上着生的原始成壤过程开始,到高等植物的着生,以及根据从地质地层中发现的森林土和生草土等的发展轨迹来跟踪整个成壤过程,大量事实证明,土壤形成过程和陆生生物的着生、演变进化相紧密联系,并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和相互促进.也可以说没有陆生生物的着生和进化,就没有土壤的发生发展;没有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也就谈不上陆生生物的演变和进化;当然也就没有陆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显然这一现象的全过程非但验证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同时恰和最近(1999年)国际联合科研小组认为"地球陆生植物有同一祖先的观点相一致.这样就不难看出陆生生物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其立地基础(土壤)中水肥的不断积累和及时协调供应.毫无疑问,随着土层的增厚,其蓄水容量必然也会不断增大,此即是土壤之所以被称为"土壤水库"的由来.由于林下"土壤水库"的作用很大,树木根系又下扎深入岩体,成为开劈"地下水库"的先锋动力和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人们常把某些天然林地美称为水源涵养林,这是水土相融的实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标志.就是这样的过程数亿年来不断地保持了地球上各处降水与地面径流的生态平衡,并不断地推动了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自第三纪以来,森林植被又为草本植物尤其禾本科植物创造和提供了立地条件,以禾本科为主的植物被须根能串联缠绕分割土体形成富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表层,在强化降水入渗性能的同时又大大加强了"土壤水库"的容量,这就更能消除超渗径流的发生,保证降水顺利下渗并不断形成地下径流而流入各级水系网络系统.一般只有在由草、灌、乔组成的保护良好的天然植被生态环境中,地面径流才能比较平稳而缓慢地流动而不致对水库、河道、堤岸等造成重大危害.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在黄河流域,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洪水事件愈演愈烈.针对其水少土多的特点,应使降水就地入渗,就地通过土壤水库,就地使用.由于黄土疏松多孔的性质,以及其巨大的厚度,其渗水、蓄水能力都很强,且能直通地下水,故应通过提高植被覆盖和路面水集蓄等措施,消除超渗径流,力争使全部降水安全就地入渗拦蓄.在长江流域,由于水多土少,主要是蓄满径流危害人类,应采取节节拦蓄,安全排水的对策,严防死守.国家各级政府乃至全人类都必须高度重视并不遗余力地支持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事业,通过大力营造水资源涵养林等措施,积极维护土壤水库的正常贮水功能和对其陆地水循环的调节功能,并通过土壤水库将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这三种天然水库连通起来,形成"三库"联防的稳定格局,大幅度减轻水土流失和洪旱等灾害,以确保中华大地永久山川秀美,中华民族世代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和地方生态环保"十三五"规划中土壤生态环保限制性指标为政策代理变量,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对贫困县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实施土壤生态环保政策的贫困县比未实施该政策的农业增加值有显著差别,土壤生态环保政策的出台提升了贫困县农业增加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贫困县脱贫进程中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后脱贫时代贫困...  相似文献   

8.
《土壤通报》2020,(3):725-732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但日本通过科技和政策的带动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农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也同样由于过度追求产量,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而后出台的一系列农业环境政策极大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如日本政府于1992年提出了"环境保全型农业"理念,并颁布许多法案和措施来推动其发展进程,成立了"环境保全型农业对策室"专门负责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的实施和相关技术的试验与论证。此后颁布的环境三法,《家畜排泄物法》、《肥料管理法》以及《持续农业法》,使化肥及有机肥的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及施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下来,为日本的节肥增效奠定了法律基础。技术层面,日本通过推广优质品种,采用土壤复壮、机械深施和缓控释肥料等技术实现了农产品高品质和低投入,其中日本农协对技术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有机食品和生态农户的认证制度使得环保型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大规模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日本存在相似之处,解决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可以借鉴日本在节肥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经验,如化肥和有机肥的规范化管理,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以及环保生产认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和实现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技术模式和系统工程,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但仍有许多理论和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与回答。本文阐述了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认为与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相比,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更注重绿色和发展的协同,强调以发展带动绿色、用绿色促进发展,因此农业绿色发展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本文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科学的10大要素,即着眼1个食物系统,坚持绿色和发展2个主题,牢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大支柱,聚焦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等之间4个界面,协调好政府、农民、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5个利益主体的关系,遵循投入控制、循环增效、综合挖潜、减排环保、融合增值、优膳减压、机制保障和区域落地8项原则,依据食物系统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等流动规律,通过绿色政策、资本、服务、技术、产品、知识、工程7种调控措施的创新,实施基于绿色阈值的生态环境管控机制、全产业链政策激励机制和技术落地、食物供应与需求结构优化与调控的"转绿、促发、协同"3条路径及9种途径,实现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生产力、生态、环境、资源等6类目标协同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建议国家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技术和战略研究,尽快实施"创建一套基础数据库、创制一批技术装备、搭建一组科技平台、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和凝练一系列智库成果"等五个"一"的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工程,助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政策经历了从单向性到综合性渐趋完善的变迁过程。在水土流失防治的历史沿革中,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区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采用相应的政策执行手段,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体系。以分析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大政策变迁为基础,运用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专家调查等方法,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政策实施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水土流失防治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与预期政策目标对比分析,对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任务确定、要素配置、组织方法、运行效率进行判断。同时,总结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实施的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尺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地区正在施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无疑是西部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就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本底条件来看,我们认为有必要确认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尺度范围,对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有一个共识,以确保国家以有限的投资获取西部地区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粤东山区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山区的土壤侵蚀,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分析了粤东山区土壤侵蚀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防治土壤侵蚀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关键。同时提出了防治粤东山区土壤侵蚀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典型县入户调查的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对中国8大经济区的典型县的1 440个家庭进行了派员式入户调查。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有很大差异,8县年人均能源消费平均为26.7 GJ,最低10.4 GJ(上杭县),最高86.6 GJ(舒兰县)。在能源消费中秸秆、沼气、薪柴、电力所占比例8县平均分别为44.33%、23.13%、12.79%、9.61%。收入较高的农村家庭使用着更多的电力、液化石油气等商品能源,较少使用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从总体上,传统生物质能仍然是中国农村家庭的主要能源。该研究为掌握中国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和未来发展,制定相关能源、环境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与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景观格局对水环境质量、水资源调配的影响及其优化方法与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总体来看,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尺度、对单一景观组分的静态研究,而基于大尺度和多景观组分的动态研究相对不足,国内模型研究多停留在对现有成熟模型的参数修正和简单耦合阶段,不同景观组分空间配置格局对水环境影响及其情景模拟研究少有报道。农村景观格局对水环境效应的生态、水文作用机理、基于流域尺度的模型耦合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及其情景预测和服务于决策管理的应用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5.
控制中国非点源污染的生物经济学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hile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udying the causal biophysical process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non-point pollution in China or the policy options that could be employed to combat it. In this work a sustainable strategy to control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crop production, which involved taxing excessive inputs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 was proposed. The approach taken to assess these measures combined biophysical and economic models,having a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returns and an improved environment. A proven and practical spatially referenced water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mod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quantities of excessive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 for specific soil and land use. Also, a set of indicators were propose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output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影响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燃油消耗的因素,有利于减少农业机械化生产环节的燃油消耗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南方双季稻区120份有效入户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燃油消耗量平均为95.08L/hm2,单位面积的燃油消耗量比北方稻区(黑龙江)高11.80%,比稻麦轮作区(江苏)高9.12%,比日本高59.21%;燃油消耗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机具作业环境、机具配置合理度、机具性能、机械化技术和机手受教育年限。研究对于降低该区域的燃油消耗量,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快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快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以水土保持为核心 ;坚持按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选择和配置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坚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性。在 3个坚持的基础上还必须有正确与连续政策和科学技术等支撑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华南蔬菜产区的环境问题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华南蔬菜产区的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菜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认为菜区面临的地力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可通过发展无公害蔬菜、推广复种轮作或猪—沼气—菜等生态模式,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西部开发的需要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综合治理 ,进一步优化措施结构 ,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坝系工程建设 ,稳定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变分散治理为集中治理 ,按照基建程序 ,推行三项制度 ,建好管好水保工程。西部开发必然要加快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为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要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措施。  相似文献   

20.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指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内水资源本来总体就不足,加之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这一地区内陆河的补给水源——冰川雪线上升,使水的问题在干旱区显得更为重要。而水资源利用上的过度和不当不仅对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内陆河中游农灌区盐渍化与下游荒漠化。以期人们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能加以重视,从而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