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种植年限保护菜地土壤质量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保护地蔬菜栽培中氮肥的大量施用引起土壤氮素累积现象非常严重[1-3 ],并出现盐分累积和次生盐渍化的发生[4-5 ];而且保护地蔬菜栽培多年后还造成土壤pH降低,施肥量越大,pH降低幅度越大[6].伴随着土壤理化性状变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区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细菌数量显著下降,真菌数量增加,微生物活性降低[7-8].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绿洲稻田土壤硝态氮动态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氮肥的利用率一般只有30%左右,氮素损失约占30%~50%[1].其中,土壤硝态氮的淋洗是重要的损失途径,一直受到广泛关注[2-4].硝态氮在土壤中很少被土壤颗粒所吸持,主要以溶质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溶液中,从而成为评价地下水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载体尿素的研制及其释放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据统计,我国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对环境的污染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课题。缓释/控释肥料的研制已成为肥料研究的热点[1],研制出了一些尿素二次加工产品[2]。但是由于工艺较复杂,成本太高;而且许多添加物在土壤中难生物降解,对土壤和作物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4.
利用膜进样质谱法测定不同氮肥用量下反硝化氮素损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书伟  颜晓元  单军  夏永秋  汤权  林静慧 《土壤》2018,50(4):664-673
利用膜进样质谱仪(MIMS)测定了太湖流域典型稻田不同氮肥施用梯度下,土壤反硝化氮素损失量,同时也对氨挥发通量进行了观测。根据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得到:在常规施氮处理(N300)下,每年平均有54.8 kg/hm~2 N通过反硝化损失,有约54.0 kg/hm~2 N通过氨挥发损失,分别占肥料施用量的18.3%和18.0%,两者损失量相当。通过反硝化和氨挥发损失的氮素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田面水的NH_4~+-N、NO_3~–-N、DOC和pH浓度影响稻田土壤反硝化速率。在保产增效施氮处理(N_270)下,氮肥施用量比常规减少10%,水稻产量增加了5.5%,而通过反硝化和氨挥发损失的氮素量分别下降了1.1%和3.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约5.5%。在增施氮肥处理(N375)下,因作物产量增加使得氮肥利用率比N300增加,但通过氨挥发和反硝化的氮素损失量也最大。因此,通过综合集约优化田间管理措施,降低氮肥用量,可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氮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烤烟吸收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1,2].长期以来,关于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国内外作了大量的研究[3~7],但由于供试土壤及气候条件不同,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对产脲酶菌生长和脲酶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尿素施入土壤后受土壤脲酶作用易导致氨的挥发和氮素损失[1,2].脲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脲酶活性,减缓尿素水解,是提高尿素肥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脲酶抑制剂的寻找和应用倍受关注[3,4].国内外已开发出品种繁多的脲酶抑制剂,但多数脲酶抑制剂还存在应用效果不稳定和对环境污染问题,制约了其应用[5].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配施的理论与技术,阐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 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9~2011年,以水稻南粳46为材料,在江苏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原状土柱模拟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全量还田(S)和无秸秆还田(S0); 副区为氮肥用量(N),设置N 120、 180、 240和300 kg/hm2 4个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了水稻基肥期、 分蘖期、 穗肥期的氨挥发量和土壤80 cm处渗漏水全氮含量,土壤0—15 cm全氮含量,水稻产量,以及水稻籽粒和秸秆氮含量,计算水稻生育期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 淋溶损失率、 土壤残留率以及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水稻产量随氮肥适宜用量增加而增加,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下水稻平均增产6.3%,其中N 240 kg/hm2 处理产量最高; 水稻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单施氮肥分别提高1.4~3.4 kg/kg和1.8%~4.2%; 水稻田氨挥发损失量、 氮肥淋溶损失量和土壤残留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 240 kg/hm2水平下,秸秆还田氨挥发损失量增加18.2%、 土壤残留氮量增加10.1 kg/hm2,减少氮素淋溶损失量30.9%,氮肥总损失率降低6.0%。【结论】在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同时减少氮肥损失。本试验中,以麦秸全量还田配施N 240 kg/hm2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8.
土壤酶素有生物催化剂之称[1-2],既参与包括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3-4].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状况的关系历来为各国学者所关注[5-8],应用通径分析研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也有一些报道[9-10].  相似文献   

9.
矿质养分中以氮素的供应对根系生长、形态、以及根系在介质中的分布影响最为明显[1-3]。增施氮肥可以提高根系的干重、根系的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4]。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氮素供应可以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但往往对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根系,导致随施氮量的增加根/冠比降低。但此时根系变得纤细根表面积增加[1]。在春小麦上的试验表明[5],适量施氮(尿素600 kg/hm2)可以增加总根重和深层土壤中的根重,过量施氮(尿素1500 kg/hm2)可以增加上层土壤中的根重。但也有研究认为增加氮素供应对根系的影响可能表现为促进,也可能表现为抑制的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硅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硅素和氮素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两大营养元素.水稻氮肥的施用技术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1-5].结果表明,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和施肥时期,可以提高抽穗期群体源库质量和群体成穗率,形成高势粒比群体而高产;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的品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品种对氮素施用量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