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观音乌龙茶(铁观音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以独特的“音韵”闻名于世。铁观音茶中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茶色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减肥等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铁观音乌龙茶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以期为促进人体健康和铁观音茶产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名茶——安溪铁观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名茶——安溪铁观音,是闽南青茶(又称闽南乌龙茶)的极品,它美如观音重如铁,香高韵长,浓醇甘鲜,独树一格。据国内外报道资料指出,铁观音具有较强的“提神、美容、健身、防癌”的功能。铁观音驰名中外,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日本、新加坡等地超级市场上的高档商品。它为我国——茶叶的祖国做出了新的贡献。铁观音原产于安溪县西坪的峣阳乡,相传在十八世纪初期,清朝乾隆初年间,峣阳一茶农在打石坑边发现一株野生茶树,芽肥而红,枝壮叶厚,浓绿有光,乃专采专制,发觉其品质优异,尤其有特殊的香气和滋味。就进行凡殖栽培。数年后,茶叶作为贡品进献皇  相似文献   

3.
王振康 《贵州茶叶》2007,35(2):F0003-F0003
近几年来,我所新选育的一些乌龙茶品种在茶区很受欢迎,特别是这一两年,漳州的华安县、南靖县和泉州的安溪县等地方大面积推广我所选育的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丹桂、金观音等。由于当地大都采取密植,每667m^28000~10000株,喜欢种植半年苗和一年苗(当地将夏插苗称半年苗,春插苗称一年苗,冬插苗称足龄苗)。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观音茶园施肥过量问题,于2018—2019年在安溪县布置4季田间试验,分析农民习惯、优化施肥以及乌龙茶专用肥对铁观音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环境代价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新梢氮磷钾的养分浓度和养分带走量以及茶叶品质无显著差异;乌龙茶专用肥处理较优化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芽密度。(2)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63.8%、112.4%、106.6%,乌龙茶专用肥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72.3%、123.3%、117.3%。(3)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表观盈余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减少了48.0%、58.0%、65.8%,乌龙茶专用肥处理的氮、磷、钾肥表观盈余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减少48.8%、58.0%、65.8%。(4)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单位产量的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酸化效应、富营养化效应的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37.6%、36.1%、37.5%、37.7%,乌龙茶专用肥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42.4%、41.0%、42.3%、42.5%。减肥情况下茶叶产量、芽密度和百芽重均未受到影响,且在保证茶叶养分吸收利用、品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磷钾养分的表观盈余和环境代价。此外,加镁显著提高茶芽密度,对实现铁观音茶叶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感受安溪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贤葆 《茶业通报》2004,26(3):102-104
2003年10月舒城县县委、县政府组织11个重点产茶乡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赴福建安溪县考察茶叶生产,笔者随行亲身感受了安溪茶业,亦有一些启示。1名不虚传的安溪茶业安溪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茶业是安溪最大的特色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走进安溪茶乡,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一层层梯式茶园犹如青翠的缎带尽收眼底,茶庄、茶楼、茶馆更是鳞次栉比。全县106万人口中,有半数以上农户吃茶叶饭,70万左右的人口以茶为生,或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安溪现有茶园总面积达2万hm2,茶叶总产量3万t,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铁观音清香型茶、铁观音浓香型茶、黄金桂清香型茶、黄金桂浓香型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将其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GC-MS法对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各香型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差异。同时将其应用于卷烟丝束当中,评价卷烟抽吸品质,探讨其在卷烟滤棒中应用时的增香效果。结果表明,黄金桂清香型茶超临界萃取物中致香成分最为丰富,特征成分含量较高,同时与卷烟烟气的谐调性较好,能显著改善卷烟的抽吸品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巩志 《茶业通报》1995,17(3):43-46
闽北乌龙茶史话巩志(武夷山市茶叶学会)茶叶界对乌龙茶起源,众说纷纭,各争其是。笔者在编撰《建茶志》中从地方史料中查证,仅以一得之见,与茶学界老前辈商榷。乌龙茶起源于古代建茶,创始于明末清初,脱胎于闻名中外的武夷岩茶。一、历史上的乌龙茶命名乌龙茶的命名...  相似文献   

8.
陈学道 《茶业通报》1989,11(3):13-15
目前安溪乌龙茶大部分用于外销,内销仅限于广东、福建等部分地区。为了扩大乌龙茶销售市场,安溪县科委1985年开始试制“乌龙茉莉花茶”,1986年安溪县政府决定在蓬莱镇筹建乌龙花茶厂并承担泉州市科委乌龙茉莉花茶研制课题,将初制低档乌龙茶经拣剔、整形后用茉莉花窨制,窨制后的乌龙茉莉花茶,滋味醇和、香气清高,也减低了茶汤的苦涩味,因而提高了成品茶档次。适合我国北方广大群众饮茶的习惯,为乌龙茶销售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1985与1986年两年,安溪县科委与蓬莱茶厂试制乌龙茉莉花茶近300担,在京、沪与东北等地试销与展销,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京展销时获福建省乡镇企业展销会“优秀产品奖”。  相似文献   

9.
六、安溪乌龙茶的发展据史载:安溪乌龙茶至清光绪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全县乌龙茶产量达1250吨。进人民国,安溪乌龙茶逐渐走下坡路。·民国25年(1936年)全县茶叶产量降为550吨。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外销中断,安溪乌龙茶受到严重破坏,大片茶园荒芜,不少茶厂倒闭,产量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安溪乌龙茶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较快的发展。48年来,经历过恢复、受挫、发展三个时期。(一)、恢复时期(1949-1965年)1949年安溪广大茶农垦复荒芜茶园,改造低产茶园,恢复到29953亩,茶叶产量恢复…  相似文献   

10.
1关于安徽茶叶在全国位次下滑的反思安徽茶叶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仅是名茶在全国闻名遐迩(十大名茶占其四),总量在全国也排名3~4位。但时至今日已风光不再,总量位次已下滑至第7位;名茶的知名度也远远不如“铁观音”、建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产量排在浙江、湖南、四川(含重庆)后位居第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徽茶叶曾在全国老三、老四的位子。  相似文献   

11.
《茶业通报》2009,(1):40-40
第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9年5月31日以前送样,6月底前组织专家评比。第二阶段:2009年10月10日以前送样,10月底前组织专家评比。征集范围:六大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茶制品、特种茶等。  相似文献   

12.
茗丁 《茶业通报》2002,24(2):36-36
如所周知,茶是一种保健饮料,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人们日益重视回归自然的今天,茶又被称之为“纯天然饮料”。茶不仅可以止渴生津、提神益思、清心悦性、健美强身,而且可以健心灵。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角度来说,它是人类的良知和财富。正因为如此,饮茶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嗜好。然而世界各国各地的物质文化基础、饮食结构及地理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别。据本世纪末(1998~2000年)的统计,人均年消费茶叶在1kg以上国家地区有12个,即爱尔兰(2.69kg)、土耳其(2.56kg)、科威特(2.43kg)、英国(2…  相似文献   

13.
张其生  张易 《贵州茶叶》2005,33(4):26-27
张天福先生是我国近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是我国近代茶业的开拓者,尤其对乌龙茶的研究和开发,已作出了杰出贡献,不愧为“福建茶皇”、“乌龙茶王”。在张老从茶一生中,却很少人知道他对古老神秘的贵州茶业还有一段神奇的情结。张天福先生在贵州的时间并不长,进出才二年:即1939年春开始到贵州各地茶区考察选址,直至1940年湄潭实验茶场成立,  相似文献   

14.
陈以义 《茶业通报》1989,11(1):23-25
近年来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掀起了“乌龙茶热”,对乌龙茶的历史作一番研究,还是有意义的。乌龙作为一种茶名包含三种茶类——绿茶、红茶、青茶,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研究它,对茶业发展史是个补充。乌龙作茶最早出现在北宋十一世纪,刘弇写的《龙云集》中有这么一段话,“今日第茶者,取郝源为止。至如日注、实峰、闵坑、双港、乌龙、雁荡、顾渚、双井、鸦山、(?)麓、天柱之产。虽雀舌枪旗号品中胜绝,殆不得与郝源方驾而驰也”。这里乌龙指的是产茶山名,因为古代名茶都是以产茶地名命名的。这里所列十一种名茶的名称都是地名。查《中  相似文献   

15.
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揭示乌龙茶适制性品种(品系)的香气物质基础,为选育乌龙茶适制性品种以及加工高香型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鲜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组分,分析比较14 个乌龙茶品种(品系)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GC-M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140 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5 种。各品种(品系)均以醇类含量最多(14 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39.92%),其次为脂肪酸类(22.71%)、醛类(15.67%)、酮类(5.74%)、脂类(4.00%)、杂氧化合物(2.83%)、碳氢化合物(2.27%),含量最少的是含氮化合物(0.20%)。可见,醇类、脂肪酸类和醛类对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铁观音秋茶鲜叶为原料加工安溪铁观音,比较不同杀青程度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合品质成分分析表明,中度杀青处理的清香型铁观音感官审评总分最高为92.1分,与其它两种杀青方式相比,茶多酚、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最低,分别为17.15%、1.61%和1.43%,游离氨基酸和茶黄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57%和0.08%。轻度杀青处理的浓香型铁观音感官审评总分最高为94.4分;与其它两种杀青相比,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5.52%、3.69%和43.57%。重度杀青处理的整体表现较差。为此,制作清香型铁观音秋茶时选择中度杀青处理为宜,制作浓香型铁观音时选择轻度杀青处理为宜,这样能使茶叶品质达到最佳。研究结果可为铁观音杀青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茄子Pn日变化及光合“午休”的生理生态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两个品种圆茄(二苠茄和快圆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其光合速率(Pn)日变化及影响光合“午休”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茄子晴天Pn日变化无论品种是否相同(二苠茄和快圆茄)、生育期是否相同(苗期、初花期和盛果期)、叶位是否相同(上部叶片、中部叶片和底部叶片),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双峰”曲线,即有光合“午休”现象存在,只是“午休”的时间和程度上有差异;光合“午休”时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均下降,而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温度(TL)此时几乎处于最大值,茄子光合“午休”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茶以地为名,六安之产谓六安莱,又称六安贡茶、六安州茶。明代陈霆《两山墨淡》(1539年)记载;“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债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玉堂联句有云(明·万历12年六安州志称艺文为《咏六安茶》)。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人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沦水,重试君谟小凤团。”说卢全七碗茶两腋清风之佳兴来自六安茶,道陆羽茶经遗漏了可与君漠小凤团比美的六安茶,幽默浪漫,妙趣横生。明代许次纤《茶疏》(1597年)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  相似文献   

19.
高香型涌溪火青茶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涌溪火青茶的加工香气品质,根据涌溪火青茶的加工工艺特点及乌龙茶加工所形成的品质风格,设计了高香型涌溪火青茶的加工方法。将鲜叶分开,一部分按乌龙茶加工工艺进行做青,另一部分鲜叶阴凉处摊放,按一定的比例与做青叶混匀,根据涌溪火青茶工艺完成后面的加工。结果表明:采用该加工方法,将14%~20%的鲜叶进行做青,制成的涌溪火青茶,有24种香气成分(共检出43种)相对含量差异达20%以上,其中15种占香气总量的5~6成;主要生化成分也有所变动,致使感官品质,特别是香气品质明显提升。3号样(做青叶比重1/7)综合评分高于传统工艺涌溪火青茶0.9和1.4分。  相似文献   

20.
七十五团地处的昭苏垦区,素有“紫皮蒜之乡”的美誉,海拔1720-1860m,无霜期80—110d,属高寒半湿润冷凉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的共性和山区气候的特点。“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种植紫皮大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现将紫皮六瓣蒜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