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省棉花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年各主要棉区大都种上了岱字棉原种后代或新的良种。这对提高我省棉花产量与改进纤维品质会有显著的作用。人民公社生产队还应该在更新换种的基础上,认真搞好棉花种子田,通过种子田去杂去劣,并进行单株选择混合留种,保持良种的纯度和提高种性。 一、生产队为什么必须建立棉花种子田 棉花是常异交作物,自然过花串种(自然杂交)常在5%以上,杂交后代会发生分离现象。良种与劣种杂交,其后代分离出的类型坏的多好的少;就是一个良种与其它良种杂交,其后代也会分  相似文献   

2.
家蚕和中国野桑蚕远缘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个远缘杂交后代的选育结果表明,野桑蚕可用于培育细丝品种和龄期短品种等。由于野桑蚕茧丝表现较差,对家蚕亲本的茧丝质应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可回交家蚕亲本以改良远缘杂交后代的茧丝质。远缘杂交后代宜尽早根据形质性状的分离建立品系,实行蛾区育,但对茧丝性状(除纤度外)的选择宜延迟到F4代以后进行;另外利用性状间相关和选择隐性性状可克服远交后代分离复杂、分离时间长的缺点,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垦农四号是新育成的大豆优良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质优、抗性较好,可成为我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垦农四号品种的育成,使我们体会到:掌握好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生态型;选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为亲本,双亲缺点少,并能互补;后代保留较大的变异幅度,确定正确的选择标准和关键性状,提高选择效果;突出优良品系的鉴定工作等是培育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改进式猪瘟扎枪注射器,是今年我省大力推广的一种先进工具。它是阜新等县兽医人员,在清河门公社创造的扎枪注射器的基础上改进的。经去年实际使用,感到该扎枪注射器有缺点,不便于操作,消毒、吸取药液时装卸麻烦,容易损坏注射器。经过大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省繁殖核桃,主要采用实生播种法。此法存在结果晚、变异性大、产量低等缺点,远远满足不了国内人民生活和外贸出口的需要。但嫁接繁殖法可克服此缺点,应广泛提倡。核桃嫁接繁殖的好处:选用优种作接穗,可保持和固定优种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豫麦13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品种豫麦 13的品种特性及利用其所配制后代的表现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表明豫麦 13感白粉病的缺点在杂交后代易克服 ,以其为亲本配制组合搭配余地较大 ;配组的后代须设置白粉病诱发行 ;选用丰产性能好的抗病亲本与之配组 ,后代表现尤为突出 ;必须强化以其作为中心亲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农作物病虫害的图像诊断中,应用基于Hausdorff距离的边缘图像匹配算法可简便计算。但Haus-dorff距离缺点是不能处理目标被遮掩和外部点存在的情形,鲁棒性不足。针对传统Hausdorff距离匹配算法的缺点,引入一种改进的Hausdorff距离算法。改进的Hausdorff距离匹配算法可以对有噪声、遮掩、分辨率降低和水平角度旋转的图像进行很好的匹配。通过仿真,证明了改进的Hausdorff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能在有畸变的图像中估计出最佳的匹配位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东农四号大豆是1949—1959年以滿仓金为母本,紫花四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混合个体选择法选拔优良的杂交后代,再经过逐級产量鑑定对此试验选育而成。当时我省中南部生产上的主要品种是滿仓金。滿仓金籽粒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广,但具有莖杆细弱,易倒伏,耐肥性差,不适合机械化收获等缺点。在土壤肥力及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必須选育出耐肥力较强,适合机械化栽培,丰产性能更高的大豆品种,才能  相似文献   

9.
<正>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种绿肥牧草植物。1960年先后从广东和江苏引入我省,试种结果证明广东柽麻在我省不能繁衍后代,江苏柽麻开花结实良好。为解决柽麻种子产量低、用种不足的困难,于1964、1965、1979年在郑州、伊川、开封等地作了柽麻留种高产栽培试验。以确定我省留种柽麻的适宜播期和合理密度。一、试验处理:综合分析柽麻增产因素和栽培条件,作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10.
改良组群筛选法在优质稻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杂交后代处理方法组群筛选法中工作量大、投入人力物力较多的缺点进行有效改良,形成改良组群筛选法,并运用该方法育成多个优质常规稻品种和优质恢复系。  相似文献   

11.
杂种一代的优势与亲本的相关性,前人对冬小麦的研究居多,对春小麦的研究较少。有人认为F_1综合性状缺点较多的组合,在后代出现优良单株的机率很小,在多做组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欧李果实品质的遗传规律并为欧李育种提供参考,研究选用欧李品系DS-1与99-02亲本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并对其后代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正反交后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均高于100%,遗传稳定,表现为杂种优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传递力低于100%,表现为衰退变异。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20%,后代出现广泛分离,其他性状均低于20%。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含量受父本影响较大,其他指标均不受正、反交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创新杂交方法,选育适合中国产业化发展的紫甘薯新品种。我们创新利用改进杂交法,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改良或直接利用。结果表明:改进杂交法的单株平均结实率比人工定向授粉和辅助授粉分别提高20.8% ̄32.3%和14.6% ̄28.9%,后代紫心品系入选率分别提高7% ̄14.6%和30.4% ̄62.2%。利用该方法创新选育出优良亲本烟164、80、194。选育出优良新品系烟紫薯653、176、323、优良后备材料烟紫薯18、20,选育出优良新品种烟紫薯337。并初步探明:紫甘薯后代产量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后代紫心品系入选率的遗传部分受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省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收入可以说是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省的经济社会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有的财政税收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结合我省自身国情和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省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一、目前我省农村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创建新型的小麦基因体系,并为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利用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和电离辐射三结合的育种方法,进行了37 a的小麦超亲遗传及新种质创育工作。结果表明,三结合育种后代品系的染色体数量变异和结构变异幅度大,趋向双亲性状类型的分离较少而超亲遗传突出,后代种质分离持续时间长,不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较常规育种后代显著提高。研究证明,三结合育种方法既克服了单纯的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或辐射育种方法的缺点,又综合了它们的优点,为丰富小麦种质资源和提高小麦育种效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肉羊目前有三种配种方法,即自然交配、人工辅助交配和人丁授精。 1.自然交配:也称本交,在配种季节,按公羊、母羊1:20的比例,将公羊放入母羊群,混群饲养或放牧,公母羊自由交配。这种方法简单省事,受胎率较高,适于分散的小群体。其缺点是公羊消耗太大,后代血统不明,易造成近交,无法确定预产期,可在非配种季节分开饲养公母羊,每到配种季节有计划地调换公羊,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肉羊产业出现了新的增长势头。大面积推广了国外专门化肉羊品种,广泛的与地方品种实行了经济杂交,生产出大量的肉羊及杂交后代,为使这些良种及改良后代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提高饲养效益,配套推广现代肉用羔羊培育技术,成为当前肉羊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我国已繁育出了一种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生猪新品种——特种野猪,这是选用优良山林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家猪多元杂交,经人工驯化改良后的一个新品种,其基因稳定,后代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据黑龙江省肇东县招宝公司野猪繁育场养殖证明,特种野猪改变了纯种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和不易饲养等缺点;同时保持了野猪瘦肉率  相似文献   

19.
植物分子育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作物遗传育种,在多种作物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分子育种可引起后代的多种变异,在对后代进行选择时,应根据具体品种、具体目标性状,不仅对后代进行形态上的选择,还应对内在的品质及生理特性进行选择,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后代进行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常规育种工作中,最棘手的两大难题:一是后代性状“高度分离”;二是后代”结实率低”。 本研究认为:形成籼粳杂交后代“结实率低”的原因有二:1.花粉的可育率低;2.柱头对自花花粉的不亲和性。 形成籼粳杂交后代性状“高度分离”的原因有四:1.子房的可育率接近常值,但花粉的可育率较低,尤以低世代子房的可育率极显著地高于自花花纷的可育率;2,柱头对异花花粉的亲和性;3.同花期不同基因型外界花粉的介入,即天然异交;4.误选。 本研究旨在为籼粳亚种间杂交后代性状的快速稳定,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