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肉鸭屠宰方式(常规屠宰和新工艺屠宰)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试验对3种不同来源的鸭胴体采用国标法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验,同时测定样品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屠宰的鸭胴体表面和内腔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显著低于常规屠宰(P0.05);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外,其他均有检出,并且常规屠宰的检出率高于新工艺屠宰。说明新工艺屠宰对鸭肉胴体具有减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当前市场上臭氧消毒冲洗法对规模化养殖场水线消毒的效果,试验在潍坊地区随机选取一肉鸭养殖场进行臭氧消毒设备安装,在鸭子7,14,21,28日龄时采样,采用多管发酵法(MPN法)和平板计数法对养殖场深井水、舍前水、消毒前后水线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数、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沙门氏杆菌数和霉菌数进行研究,并分析臭氧消毒冲洗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该肉鸭养殖场各日龄采样样品的深井水总体合格,舍前水在28日龄时总大肠杆菌群数超标;消毒前水线水污染严重,总大肠杆菌群数及菌落总数均超标,并检出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经过臭氧消毒后的水线,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减少,总大肠杆菌群数和菌落总数超标率为0,其他未检出,水质均为合格。说明臭氧消毒冲洗法对规模化养殖场水线的消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臭氧对猪场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效果,试验采用板框式固液压滤机对猪场粪污进行固液分离-石英砂过滤罐过滤-臭氧净化消毒罐的处理工艺;以细菌菌落总数平皿法、大肠菌群最近似数多管发酵法、定性杀菌试验悬液定量法及染菌片法检测臭氧对猪场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效率。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为18.6 mg/L时对猪场污水作用10 min,猪场污水内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显著降低,三种定性试验菌的平均杀菌对数值均≥3.00。说明臭氧对猪场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消毒效率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新疆某屠宰场牛屠宰及分割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某规范化屠宰场的屠宰及分割过程中牛胴体表面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屠宰加工企业控制牛肉的微生物污染,提高卫生质量提供参考。对屠宰过程中牛胴体冲洗前后、分割加工各个部位的牛肉、操作工人的手、刀具、操作台、传送带进行采样。按照GB/T4789.2—2008和GB/T4789.3—2008分别进行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项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同时调查了各个车间不同位置空气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以NY 5044—2008《无公害食品牛肉》作为参考。结果表明,规范化屠宰场在牛的屠宰及分割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牛胴体冲洗前后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为3.10 log cfu/cm2和2.49 log cfu/cm2(P0.05),分割肉在剔骨处和一次包装处的菌落总数分别为3.92 log cfu/cm2和4.87 log cfu/cm2(P0.05)。规范化屠宰场在屠宰及分割生产线上胴体表面和分割肉微生物污染比较普遍,除去肉牛自身的污染外,刀具、工人的手、操作台和传送带及车间环境是胴体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要生产质量优良的牛肉制品,需要有严格的卫生管理、规范的生产操作和规范化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6,(6):119-123
为掌握贵阳市生猪屠宰过程中生猪胴体微生物污染状况,本试验选择贵阳市具有代表性的4个生猪屠宰场,分别在宰前、宰中和宰后采样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菌测定,结果显示:在宰前,待检间空气、地面及生猪表皮的菌落总数相应为1.857~4.512 log cfu、5.267~8.657 log cfu和4.364~5.184 log cfu,大肠菌群相应为0.986~1.124 log MPN、4.646~5.778 log MPN和2.665~3.886 log MPN,沙门菌检出率相应为6.886%~9.872%、24.852%~34.284%和8.483%~10.081%;在宰中,屠宰间空气、屠宰间地面、屠宰工人手部、屠宰刀具和胴体表面的菌落总数相应为2.761~3.684 log cfu、6.524~7.685 log cfu、3.895~4.824 log cfu、3.867~4.285 log cfu和4.284~4.855 log cfu,大肠菌群相应为1.368~2.112 log MPN、4.338~5.442 log MPN、1.686~3.185 log MPN、2.068~3.027 log MPN和1.264~3.285 log MPN,沙门菌检出率相应为3.582%~8.674%、29.547%~38.546%、6.550%~20.143%、25.671%~9.654%和2.794%~6.981%;在宰后,待运间空气、待运间地面、运输车辆地板、待售胴体表面和待售胴体肉样的菌落总数相应为2.587~3.684 log cfu、6.584~7.285 log cfu、6.851~7.538 log cfu、4.684~4.935 log cfu和0.748~1.929 log cfu,大肠菌群相应为0.957~2.068 log MPN、4.628~4.852 log MPN、4.446~5.164 log MPN、2.364~3.286 log MPN和0.884~1.212 log MPN,沙门菌检出率相应为6.251%~10.284%、22.683%~31.242%、28.665%~31.754%、5.486%~8.151%和0。这些结果表明,屠宰场环境空气、地面以及屠宰人员手部、刀具、胴体表面等细菌污染严重,并随着屠宰的进程,生猪胴体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逐渐增加趋势,虽在生猪胴体深部肉样未检出沙门菌,但应注意生猪屠宰中微生物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山东部分地区肉鸡场饮用水细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部分地区肉鸡场鸡只的饮用水情况,试验采集寒亭区、平度市、莱西市、安丘市的肉鸡场饮用水,利用选择培养基对井水、水线水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沙门氏菌数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肉鸡场的井水样品中菌落总数均小于100 cfu/m L,大肠菌群数不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未检出;不同地区肉鸡场的水线水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说明肉鸡场水线水的污染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真空包装对马肉香肠理化特性及卫生状况的影响,笔者对乌鲁木齐市售真空包装的腌制马肉香肠食品安全卫生相关指标(酸价,亚硝酸盐,过氧化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真空包装马肉香肠的酸价为0.1309 mg/g,亚硝酸盐含量为8.75 mg/kg,过氧化值为2.87×10~(-4)g/100 g,菌落总数为2×10~3cfu/g,大肠菌群数28 MPN/100g,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大肠菌群数接近限量值30 MPN/100 g。对30份真空包装腌制马肉香肠样品应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分别进行了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的检测。从平板计数琼脂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中分离、纯化、测序后获得1株霍氏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结果 30份样品均未检出这4种致病菌。本次试验结果说明,市售真空包装腌制马肉香肠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未超过国家对于香肠的卫生要求,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省市场销售冷冻鸡胸肉的品质及卫生状况,从农贸市场和规模化超市抽取冷冻保存40~110d的鸡胸肉样品126份,进行沙门氏菌、大肠菌群、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以及挥发性盐基氮检验。结果显示:共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8份,阳性率为6.3%;大肠菌群阳性样品111份,阳性率为88.1%;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样品;菌落总数范围为1.1×104~4.0×105CFU/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范围为9.6~13.4 mg/100 g,均未超出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市场销售冷冻鸡胸肉在保存期110 d内品质良好,但大肠菌群污染较为普遍,也存在沙门氏菌污染风险。提示鸡屠宰、加工企业应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消费者应购买距生产日期较近的冷冻鸡胸肉产品,加工过程中注意防护,且须彻底煮熟食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消费者仍然习惯于购买"热鲜肉"或者"冻鲜肉",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安全、健康的冷鲜肉将成为肉类消费的主流。本文综述了冷却肉的研究进展,主要采用物理减菌结合乳酸减菌方法、并采用真空包装保鲜技术用于冷鲜羊肉的保鲜。并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p H、TVB-N等指标来判定冷鲜肉最终新鲜度。冷鲜肉是指对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禽胴体迅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伊宁市区生鲜牛乳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试验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沙门菌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伊宁市区生鲜牛乳来源不同,奶源质量有较大差别。散奶(户)牛乳中的菌落总数高于售奶亭牛乳的菌落总数,最高达到5.17×104cfu/mL,但是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2×106cfu/mL)。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国标法对某定点生猪屠宰场20份生猪胴体体表样品及20份胴体肉样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显示,生猪胴体体表菌落总数和大肠菌样的超标率分别为20%和5%,生猪胴体肉样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超标率分别为5%和0;生猪胴体体表样品和肉样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5%和0;胴体体表及肉样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表明,该屠宰场生猪的卫生质量达标率相对较高,但仍需进一步改善屠宰生产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商品肉鸡场不同养殖模式的优缺点,对山东省三个分别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的大型肉鸡场的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用选择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霉菌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消毒效果最好的是网上平养养殖模式,消毒后空气、料槽、墙面和地面均未检出,水线表面的菌落总数也很少;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霉菌消毒后网上平养养殖模式均未检出微生物的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网上平养和笼养养殖模式下的消毒效果都很好,消毒后菌落数量几乎都为零;笼养养殖模式下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要好于地面平养,但菌落总数和霉菌的消毒效果不如地面平养;沙门氏菌三种养殖模式下的样品几乎均未检出。说明养殖模式最好的是网上平养,其次是笼养,最后是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网上平养肉鸡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采用两种消毒模式(Ⅰ和Ⅱ)对山东某大型网上肉鸡场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用选择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消毒模式对空气中微生物消毒效果各有优缺点,消毒模式Ⅱ对菌落总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好,消毒模式Ⅰ对霉菌消毒效果好,且对物体表面微生物消毒效果比消毒模式Ⅱ好,消毒模式Ⅰ消毒后微生物数量除菌落总数外,其余均未检出。因此推荐的消毒模式为:第一次,冲洗完鸡舍用0.5%复合酚(苯酚、醋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1∶100安灭杀(15%戊二醛+10%COCO专利季胺盐)全面喷洒;第二次,采用固体甲醛200 kg/舍熏蒸消毒24 h。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新疆某肉牛屠宰场肉牛的屠宰加工、排酸及分割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控制屠宰加工企业微生物污染,并提高牛肉及其产品的卫生质量,试验采用GB/T 4789.2—2008及GB/T 4789.3—2008的方法,分别选取屠宰过程中牛胴体排酸前后各部位的分割牛肉、操作工人的手、刀具、操作台、传送带、围裙、包装袋等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项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同时调查各车间空气的微生物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屠宰场在牛的屠宰及分割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合理的胴体排酸条件既可以提高肉品质又可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程度,牛胴体排酸前后大肠菌群数分别为(1.57±0.18)log MPN/cm2、(0.87±0.10)log MPN/cm2,且差异显著(P0.05)。对于倒吊排酸胴体而言,下部位分割肉微生物污染高于上部位分割肉。屠宰场在屠宰及分割生产线上胴体表面和分割肉微生物污染仍然比较普遍,除去肉牛自身的污染外,刀具、工人的手、操作台和传送带及车间环境是胴体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高档牛肉及制品的生产更加需要严格的卫生管理、规范的生产操作和规范化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无花果电商物流贮运期安全物理保鲜技术,以“玛斯义.陶芬” 无花果为试材,研究电解式臭氧水处理对电商物流包装方法下贮运期果实表面微生物数量与果实腐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式臭氧水处理有效降低了无花果表面微生物的增加与腐烂率的上升,至贮运结束时,处理组果实表面菌落总数较对照显著降低了84.56%(P<0.05),霉菌总数显著降低了57.17%(P<0.05),酵母菌总数显著降低了97.38%(P<0.05), 果实腐烂率增长幅度显著降低了0.43倍(P<0.05),大肠菌群数量也明显降低。表明电解式臭氧水物理防腐保鲜技术在无花果电商物流贮运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函,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蜂蜜》修订稿征求意见后,主要起草人对该标准稿又进行了修改。卫计委于2016年9月27日发出的征求意见稿中,对微生物指标提出了如下检验要求(见表1)。也就是说,对于菌落总数,需要每批抽检5个样品。其中,菌落数超过2000CFU/g的样品不能大于2个,且菌落最高不能超过20000CFU/g。同样,对于大肠菌群指标,也需要每批抽检5个样品。其中,菌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对牦牛发酵肉制品中肌肉蛋白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牦牛肉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对肌肉蛋白的降解作用,以青海大通牦牛肉为原料,嗜酸乳杆菌作为发酵剂,经1.5%食盐干腌后,进行发酵肉的制作。在发酵过程中分别对蛋白质水解指数、发酵肉的p H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总数、风味物质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牦牛肉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指数发酵第13d达到最大值;p H值第5d降到最低值,此后p H值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菌落总数先缓慢上升,后趋于稳定,在8.00lg(CFU/g)上下波动;大肠菌群数均在发酵第5d达到最大值,从发酵第5d开始均呈下降趋势;乳酸菌总数变化菌落总数变化保持一致;风味物质发酵组与未发酵组相比,烃类物质种类减少了,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芳香族类的种类都增加了。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养禽场入场车辆消毒效率以及阐明消毒后细菌未灭活的原因,研究了常用消毒剂对入场车辆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消毒池内消毒剂存放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以及未灭活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情况,对消毒前后轮胎和车身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霉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沙门菌数,测定未杀灭细菌对消毒剂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养禽场入场车辆消毒效果明显,通过消毒池和车辆消毒通道消毒后,轮胎和车身的微生物含量均显著下降;消毒池内消毒剂使用1 d后消毒效果显著降低;未杀灭分离菌大部分对消毒剂耐药。结果提示:对养禽场入场车辆进行消毒很有必要,为保证消毒效果,入场车辆应预先彻底冲洗后再进行消毒,并且每天更换消毒剂,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19.
鸡蛋夏天保存过程中微生物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了鸡蛋在盛夏室内自然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对鸡蛋微生物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蛋外壳和内容物菌落总数随着存放时间(0~25d)延长呈上升趋势,变化范围分别在1.70×104~4.69×105CFU/g和0~9.5×107CFU/mL之间。鸡蛋外壳大肠菌群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不断增加,在第15d检测时数目明显减少,第25d减少更加明显。鸡蛋蛋清和蛋黄混合物的大肠菌群总数在贮藏第1d至第4d并未检测出明显大肠菌群,从第8d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但增幅不大,第25d鸡蛋已完全变质,细菌菌落总数增幅较之前异常明显,多不可计。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种鹅笼养的可行性,以菌落总数、乳酸菌数、肠杆菌数及沙门菌数为主要检测指标,分别对笼养和平养条件下种鹅所产鲜鹅蛋表面微生物进行测定,以评价种鹅笼养和平养条件下种蛋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表明:笼养组和平养组的菌落总数、乳酸菌数、肠杆菌数及沙门菌数差异不显著。两组鹅蛋表面微生物的污染率均为100%,污染程度均为8个数量级,其中约40%左右为乳酸菌;肠杆菌的污染程度为6个数量级,两组肠杆菌的带菌率分别为92%和96%,占总菌落数的0.3%左右;在两组中均未检测到沙门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