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单季稻病害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在450~600 mL/hm2剂量下对水稻安全,对纹枯病、稻曲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可以作为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药剂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0 mL/hm2的防治效果高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50 mL/hm2和30%苯甲·丙环唑225 g/hm2,建议农户在田间没有发现纹枯病时推荐剂量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50 mL/hm2,如出现症状或者在破口期前7~10 d用药时建议使用600 mL/hm2,疗效为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适宜药剂,明确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2015年在浙江省嘉善县进行了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0mL/hm~2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兼具速效性和持效性,持效期长达20d以上,在生产上建议在水稻分蘖末期、纹枯病发生初期应用。15%氯啶·戊唑醇悬浮剂900mL/hm~2速效性不佳,但持效性与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0mL/hm~2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2相当,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4种杀菌剂防治水稻中后期病害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5%嘧菌·己唑醇悬浮剂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中后期病害防效最佳,可以在固始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西瓜生长期病害防治的有效药剂,开展了生长前期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剂+益施帮氨基酸水溶肥灌根,结合抽蔓期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叶面喷雾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前期灌根对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增加,节数变少、节间缩短;益施帮氨基酸水溶肥对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能够部分抵消3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的抑制作用;3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每隔10 d叶面喷雾1次对叶枯病防效较好;前期药剂组合浇根处理对中后期的根腐病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嘧菌酯类、噻呋酰胺类复配成分的新型国产药剂防治纹枯病的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国产75%戊唑醇·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25 g·hm~(-2)、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0 m L·hm~(-2)、30%噻呋·戊唑醇悬浮剂450 m L·hm~(-2)与进口的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0 m L·h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均较接近,具有防效好,持效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亩防效最好,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克/亩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也高于25%嘧菌酯悬浮剂60毫升/亩,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较安全。生产上推荐使用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亩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防治2次,每次间隔7-10天。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佳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曲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88.97%、82.41%,建议在池州市贵池区使用这2种药剂,并进行合理轮换,配合优良抗病品种,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增强水稻抗病性,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及应用技术。[方法]共调查3次,具体方法为每小区定点5丛,分别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以后同点考查病情),按病指增长率计算校正防效,并用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提高,其中450 ml/hm2在水稻破口前5 d喷施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理想(校正防效达95.14%),仅比对照药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的校正防效高2.06个百分点。[结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50ml/hm2处理后,水稻上面叶片青秀、中下部植株黄叶少,增产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因此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新型杀菌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用量750 g/hm~2的效果较好,防效达82.15%。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试验药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氟环唑悬浮剂、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4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初期,选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0 m 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40%氟环唑悬浮剂150 m L/hm~2、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300 m L/hm~2药效最佳,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对单季稻纹枯病的防效和增产作用,进行了该药剂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667 m2喷施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m L,在分蘖中期和破口前5 d进行2次,防效为92.8%,与当前理想药剂32.5%苯甲·嘧菌酯防效接近,无显著差异;比空白对照增产19.0%;在分蘖中期防治1次的防效为79.6%,也与苯甲·嘧菌酯防效无显著差异,比空白对照增产15.4%。根据防效和药成本综合衡量,建议该药剂在纹枯病中等发生田块防治1次,偏重发生田块防治2次。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穗部病害,近年来稻曲病发生加重,并上升为水稻主要传染病害。因此要于水稻破口前9天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这两种效果好且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效均优异,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水稻破口前不同时间施用几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选择在破口前5-14天,该时间段内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这两个高效药剂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比较稳定,是理想的稻曲病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4.
3种药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进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种药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效,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71.4 g a.i./hm2处理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效明显高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49.6 g a.i./hm2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95.0 g a.i./hm2处理,且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2013、2014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结果]2013年,花生收获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开封地区叶斑病的防效达24.25%,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在播后65、80 d进行初次喷药的情况下,花生收获前叶斑病防效分别达43.63%、49.7%,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产量具有较好效果,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章守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52+2955-2952,2955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32.5%阿米妙收悬浮剂、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2%井·腊芽(纹曲清)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5种试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63.86%~85.22%,对水稻穗颈瘟的病指防效在为36.60%~81.88%,对水稻稻曲病的病指防效在48.91%~73.48%。[结论]32.5%阿米妙收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有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单季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和盛发期用3种药剂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L在单季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的用药效果好于发病盛期的用药效果,在分蘖中期和孕穗中期2次用药平均防效达91.3%。建议在单季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和破口抽穗期选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L进行2次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单季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是中后期的主要病害,通过对碧叶以及目前市场上较新的杀菌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使用试验,比较几种药剂的效果和应用技术。结果表明:50%嘧酯·噻唑锌225~375g·ai/hm2、32.5%苯甲·嘧菌酯195g·ai/hm2,分蘖期、破口前2次使用,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好,可达80%以上。32.5%苯甲·嘧菌酯195g·ai/hm2、30%戊唑·噻唑锌315g·ai/hm2、30%苯甲·丙环唑67.5g·ai/hm2、75%肟酯·戊唑醇112.5g·ai/hm2,破口前使用对稻曲病病穗防效65%、病粒率防效75%以上。50%嘧酯·噻唑锌225g·ai/hm2破口前、齐穗期2次用药比仅在破口前用药1次,对稻曲病防效可提高70%以上;50%嘧酯·噻唑锌、32.5%苯甲·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好;32.5%苯甲·嘧菌酯、30%戊唑·噻唑锌、30%苯甲·丙环唑、75%肟酯·戊唑醇等对稻曲病病穗防效好;破口前、齐穗期2次用药比仅在破口前用药1次,可明显提高对稻曲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化学防控一直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为明确5种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6%稻瘟·福美双悬浮剂、45%三环·嘧菌酯悬浮剂、40%稻瘟灵乳油、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和9.5%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5种杀菌剂均对稻瘟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36%稻瘟·福美双悬浮剂和45%三环·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稻瘟病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又胜)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生长发育安全,剂量为600 g/hm~2时药后7、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98%、76.44%,可作为防治纹枯病的新药剂推广使用,于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高峰期各用药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