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下养鸡对林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下养鸡为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探讨林下养鸡的可持续性,在荔枝、芒果及速生桉林下设置养鸡区和未养鸡区,研究了林下养鸡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3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养鸡模式使林地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变大,非毛细管孔隙度与毛细管孔隙度的比例变大;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而pH值降低;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在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细菌及真菌数量上,3种树种的养鸡区与未养鸡区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林下养鸡对林地产生了良性影响,不仅改善了林地土壤性质,而且还提高了土壤肥力,对林木的生长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金花茶林下养鸡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也能最大化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背景下,要大力发展和推广扁平化、多元化的新型养殖模式,这种有机绿色的新型鸡类养殖模式必将成为养殖大趋势。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广西防城港市为案例,深入分析了鸡禽在广西防城港市金花茶林下养殖的可行性,从多方面探讨了金花茶林下养鸡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以期为防城港市林下养鸡行业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促进防城港市林下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树人工林下种草养鸡生态循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地内种植优质牧草,饲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土鸡,开展"林下种草—牧草养鸡—鸡粪肥土—促进林地土质的改善—促进林木生长"的立体开发模式,可改良林地,提升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耕地,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林下种养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对油茶林下养鸡、林下种草、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4种林下种养模式下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油茶林地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显著提高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其中间种大豆的效果最显著;林下养鸡和林下种草显著提高油茶林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全磷含量,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对其影响不显著;不同模式下Al-P和Fe-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O-P和Ca-P,其中林下种草能显著提高根际Ca-P含量。  相似文献   

5.
杨树林和景观树种林下养鸡明显促进了林木的生长量,分别增加12.07%和5.8%,说明林下养鸡有效促进了林木生长、鸡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对杨树林和景观树种草履蚧控制效果均在92%以上,控制效果明显,有效保障和促进了林木和景观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林下养禽(鸡、鸭、鹅等)是一种林地资源利用率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和收益的同时,也显著影响着土壤性状。合理的林下养禽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变土壤动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但是过度养殖也会对土壤造成板结、养分流失、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林—鸡、林—鹅、林—鸭等林下养禽模式的研究进展,分析林下养禽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影响,阐述林下养禽对土壤性状的综合作用,探讨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1)加强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协同研究;2)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机理性研究;3)加强林下养禽的长期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7.
金秋时节,笔者在宁县早胜、瓦斜、盘克等乡镇的农村采访时,强烈感受到了"林下经济"的魅力。"林地养鸡真是好模式,综合效益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宁县早胜镇南北村的养鸡户刘兴平这样评价林下养鸡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在成年油茶林下进行养鸡和种植灵芝。在调查种、养对油茶林影响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年油茶林下养鸡或种植灵芝对油茶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养鸡对油茶春梢的伸长、花芽分化和座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种植灵芝对油茶座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油茶林下养鸡每公顷年收入可增29 250元,种植灵芝每年收入可增17 250元,在油茶林下进行养鸡或灵芝种植的复合经营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青铜峡市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果农在果园内发展鸡、鸭、鹅等禽类养殖,走实现树上、树下"双丰收"立体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在树新林场王旭东的果园里,4000多只鸡鹅正在果园中悠闲觅食。这些被当地人称为"溜达鸡"的生态鸡,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为周边地区餐馆饭店的抢手货。"树林中散养的鸡,吃的是害虫、杂草和落果,节省饲料,鸡粪还成了树苗的有机肥料,形成了零排污、循环利用、生态立体的养殖链。散养也使鸡鸭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近年来林下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该发展模式对于缓解林农利益和林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桉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在我国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桉树前期产出低,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我国南方地区试验了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其中林药模式可以提高桉树产量和中药材生长量、提高林分生物量等。结合惠州市惠城区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药材种植的实际,对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下经济是林业产业中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利用林下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使林地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为明显.介绍了河津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模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特点、操作便利性、副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近年国内几种主要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劣。林药模式基本上没有种间矛盾,但不适合大规模经营;林菌模式适应种类多且地域广,但对栽培区水源条件、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林禽模式宜根据不同禽种生态习性择地饲养和轮养,应特别注意解决污染和疫病问题;林草、畜模式宜将林下种草和动物圈养结合起来,防患面源污染和疫病,防止对林地土壤扰动太大;林虫(蜂)模式中适合发展的经济昆虫较多,应根据各地传统习惯和加工能力,分项发展;林花模式中,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和荫生植物较多,这一模式相对而言,对林地的干扰较少,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类群落结构,合理性较好。以上各种经济模式各有特点,各见其长,均可供林权主发展林下经济时甄别选择。林下经济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意群落种问关系的协调。林下经济物种不可生硬拼凑,本木倒置。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市场等地域特点。文章还介绍了一种菌根性食用菌模式。菌根性食用菌与多种树木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且多是市场俏销的种类。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栽培技术提高林下菌根性食用菌栽培集约化程度,可实现多年持续高产、高效益,且对林地的人为干预最少,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这是其它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认为菌根性食用菌模式是目前最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前景良好的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林下草地散养、户外放养和笼养模式)对清远麻鸡的肉质性状和肌纤维特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期能够提供良好的清远麻鸡养殖模式,并能为清远麻鸡的肉质评定标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随机抽取三种养殖模式下30只120日龄清远麻鸡进行了肉品质检测(嫩度、系水力、色度、pH值)和肌肉组织学特性,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了清远麻鸡在3种养殖模式下的肉质和肌纤维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林下草地散养的清远麻鸡肉质和肌纤维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毛竹林下养鸡对土壤质量及竹林生长的影响,为发展竹林生态养殖及其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分别对林下养鸡和普通栽培管理毛竹林(对照)表层(0~20 cm)和底层(20~40 cm)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养分及林分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下养鸡与对照林地相比,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P0.05),但明显增大了土壤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P0.05),表明土壤蓄水能力增强;表层土壤p H值、有机质和全钾显著增大(P0.05),但在底层土壤中无显著差异,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在表层和底层土壤中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地(P0.05);林下养鸡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度和平均枝下高较对照林分相比较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均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因此,适度开展林下养鸡可明显改善土壤性质,有助于增强土壤的供肥性能,从而间接地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缩短林业生产周期;有利于增加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少、见效快、产出高,农民群众易于  相似文献   

16.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下种花、种草,在林下养鸡、养猪……依靠森林,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还可以充分发挥科技才能,把种养做大、做活,实现林、农、牧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在广西,已初步形成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等四大类型,以及林药、林茵、林花、林草、林禽、林蜂、藤芒加工、林下休...  相似文献   

17.
发展林下经济的五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后,各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经济效益。目前发展的林下经济大致有五种模式:林草模式在一些相对高大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公斤,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8.
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所属的林地养鸡基地在当地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节能高效、综合利用的林地养鸡模式,2011年,公司组织开展了二期林地养鸡技术试验,力争通过试验研究,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探索出一套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城县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有近24万亩林地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针对这一现状,大城县提出了以发展林下经济为支撑点、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林业建设内涵,为广大林农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林下参生产方式一般仅限于天然林,其发展面积受到限制,为了研究能否利用落叶松林地发展林下参,进行了该项对比试验。在本溪县山区选择树龄15~20 a的落叶松林地和临近区域以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进行人参播种试验,2007年对天然林下与落叶松林下人参的保苗数量、参籽产量、人参根产量等项目进行调查对比,结果表明:667 m2落叶松林与天然林比较,林下参平均保苗数量增加559株;平均产参籽增加1.55 kg;人参根产量增加6.3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