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猪卵巢后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通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褪黑素,探索褪黑素对卵母细胞体成熟的最佳浓度,为远距离运输卵巢最适温度和时间条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改善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本实验将卵巢分别在4、17、25、37℃保温杯内保存0、4、8、10 h,筛出最适温度与时间后,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5、10-7、10-9 mol/L浓度褪黑素,体外成熟44 h,采用孤雌激活的方式发育为胚胎,统计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囊胚率。结果显示:卵巢37℃保存10 h,4℃保存4 h后卵母细胞均未达到MII期;与37℃和4℃相比,17℃、25℃保存卵巢后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P<0.01);卵巢在2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卵母细胞成熟率无显著差异,囊胚率高于17℃(P<0.01),且25℃保存卵巢8 h与4 h囊胚率无显著差异;25℃保存8 h后培养液中添加褪黑素,发现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不受损伤,添加10-7 mol/L褪黑素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2.
<正>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是指在体外人工设定的条件下,卵母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具有受精能力的成熟卵母细胞的过程。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是胚胎体外生产的基础环节。1卵巢获取通常卵巢从屠宰场获取,用含双抗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运回实验室。卵巢的保存温度及贮存时间影响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E.M.Walters等[1]研究了不同保存温度及不同贮存时间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胚胎工程技术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对胚胎数量、质量要求都在增加。超数排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等增加了卵母细胞利用率,但卵巢内大腔卵泡非常有限。因此小腔卵泡作为一种巨大的卵母细胞来源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关注。研究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发育机制,有利于提高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力。  相似文献   

4.
实验 1,利用 9187枚荷斯坦母牛卵巢 ,进行 71批次的胚胎体外产业化生产 ,结果表明 ,母牛卵巢在离体后约 14 h的长时间运输保存条件下 ,控制其保存温度从最初的 30~ 35℃缓慢下降至到达实验室时的 15~ 2 0℃时胚胎体外生产效果最好 ,其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卵裂率 (75 .6 % )、囊胚率 (2 5 .0 % )和冻胚率 (10 .0 % )均显著地高于其他各组 (10~14℃ ,2 1~ 2 8℃ ,P<0 .0 1)。实验 2 ,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 ,保存 7h的肉牛卵巢产胚效果要显著地好于保存 14 h的奶牛卵巢组。结果说明 ,在当前牛胚胎产业化生产的条件下 ,牛卵巢在收集和运输期间的保存温度变化对其后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胚胎体外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母牛卵巢在适当的温度下保存 14 h后 ,仍可获得较好的体外产胚效果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卵巢内含有大量的原始卵泡,是当前科研上获取卵母细胞的重要原材料。随着转基因、克隆等胚胎工程技术日渐成熟,对卵母细胞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体内成熟技术( 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超数排卵技术所获得的卵母细胞数量有限,实际操作复杂且成本高。而屠宰场所提供的卵巢数量大、所获得卵母细胞充足且成本低廉。各研究所现在更趋向于选择屠宰场的废弃卵巢用来作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原材料。但因屠宰场和实验室之间距离以及工作时间因素的影响,卵巢从离体到实验对其进行处理使用的时间是不定的。导致采集卵母细胞的时间不可控,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为了合理安排实验的同时节省运输费用,需要对离体卵巢进行一定时间的保存。目前已有对常见家畜(猪、牛、绵羊、山羊等)以及一些特种动物(家猫、犬、野生梅花鹿、伊比利亚红鹿、羊驼、兔、鼠、牦牛、驴等)的相关报道。将卵巢从动物死亡那一刻起直至到实验人员取卵母细胞为止的保存条件是维持卵母细胞活力的重要因素,不适当的保存条件会对后续实验造成不利影响,可见如何在卵巢保存的过程中维持组织内卵泡的活力对于后续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胚胎移植、体外受精、核移植、转基因等胚胎工程技术在理论和生产应用上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所有这些技术是建立在具有完全发育能力的卵母细胞的基础之上的.大量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是这些技术的限速步骤之一.目前采用的有腔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超数排卵,不能提供充足的卵母细胞以支撑胚胎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绝大多数以无腔的形式存在于卵巢皮质内,有腔卵泡所占比例不到1%,屠宰场屠宰羊只后的卵巢内含有大量的腔前卵泡.如果建立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体系,获得大量的具有成熟和受精能力的卵母细胞,一方面将会最大限度地挖掘保存卵巢上遗传资源;另一方面将极大的促进胚胎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有利于研究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屠宰场绒山羊卵巢为材料,采用抽吸法收集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研究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回收效果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泡直径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回收效果及随后的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卵母细胞的回收率和可用卵的比率及成熟率与卵泡直径呈正相关;直径2.1~5 mm卵泡的卵母细胞由于处于生长旺盛期,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59.15%和42.50%,显著高于直径5 mm卵泡和≤2 mm卵泡,适合体外胚胎的生产,而直径≤2 mm卵泡的卵母细胞因未发育充分体外发育潜能最差;直径5 mm卵泡的卵母细胞可能因体外培养成熟过度而老化导致受精率和卵裂率降低,缩短其体外成熟时间可能会提高其体外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驴在繁殖与非繁殖季节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孤雌激活胚胎发育情况,试验以3—9月份为繁殖季节,其他月份为难繁殖季节,从屠宰场采集驴卵巢,统计分析不同繁殖季节卵巢形状的差异,采用抽吸法和切割法获取卵母细胞,并对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诱导,对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分析激活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卵巢形状差异明显。在繁殖季节,卵巢内卵泡液增多且卵泡体积变大,导致卵巢体积增大,总卵泡、中卵泡、小卵泡数量显著多于非繁殖季节(P0.05);繁殖季节卵母细胞回收率为85.38%,非繁殖季节卵母细胞回收率为72.18%,两者差异显著(P0.05);繁殖季节驴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率为50.10%,非繁殖季节时成熟率为34.74%,两者差异显著(P0.05);繁殖季节卵裂率为31.0%,非繁殖季节卵裂率为29.0%,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繁殖季节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情况优于非繁殖季节,非繁殖季节较难获得成熟卵母细胞,但是获得成熟卵母细胞激活发育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卵巢中绝大多数卵母细胞以无腔形式存在,有腔卵泡所占比例很少。通过建立腔前卵泡的培养体系,获取大量的具有成熟和受精能力的卵母细胞,将极大地促进体外受精、核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的发展,并有利于研究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刘海军 《猪业科学》2001,18(1):30-31
哺乳动物卵巢中绝大多数卵母细胞以无腔形式存在,有腔卵泡所占比例很少。通过建立腔前卵泡的培养体系,获取大量的具有成熟和受精能力的卵母细胞,将极大地促进体外受精、核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的发展,并有利于研究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克隆与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成熟卵母细胞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获得形态完整、功能正常的卵母细胞是科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卵泡是卵巢上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卵母细胞的生存载体。卵泡的正常发育是获取成熟卵母细胞的关键。尽管哺乳动物卵巢中含有大量的卵泡,但大部分卵泡会随着卵泡发育而闭锁退化,仅有极少部分成熟排卵,因此只能获得极少量的成熟卵母细胞。为了了解牛卵泡的体外发育进展,文章对牛卵泡发育的基本过程、体外培养发展简史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拟为牛卵泡体外发育的研究提供全面视野。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11):61-63
为了进一步探索陕北白绒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方法,试验以屠宰场陕北绒山羊卵巢为材料,采用抽吸法收集直径大于2 mm卵泡的卵母细胞,研究卵泡数量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发育的影响。根据卵泡数目的差异分为3组,其中卵泡数目大于15个的设为Ⅰ组,卵泡数目在8~14个之间的和卵泡数目在1~7个之间的分别设为Ⅱ组和Ⅲ组。对山羊卵母细胞及孤雌激活后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后,进而根据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孤雌激活胚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来分析卵泡数量对其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卵泡数目在8~14个之间的Ⅱ组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这3组间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山羊卵泡数目的过多或过少降低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且对孤雌激活胚的发育能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娟  魏锁成 《兽医导刊》2020,(6):211-211
哺乳动物卵巢内含有数量庞大的腔前卵泡,然而在生理条件下,这些卵泡只有大约1%能发育到成熟的排卵阶段,其余都由于闭锁而退化,这是对雌性繁殖潜力的极大浪费。通过在体外培养复苏这些卵泡的生长,可以为体外受精,克隆和转基因等生物工程技术提供潜在的同种质卵母细胞来源[1]。特别是随着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将来对卵母细胞的需要越来越大,只靠回收窦腔卵泡中的卵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通过体外培养卵巢组织或者卵泡,复苏卵巢中占主导地位的腔前卵泡的生长,可以加强我们对卵泡颗粒细胞生存、发育的生理调节机制的了解,对于提高高遗传和经济价值的家畜以及在科研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动物的繁殖潜力,珍稀或濒危动物的保护以及人类生育能力的保存和辅助受孕具有重大意义[2]。  相似文献   

14.
在体外受精过程中,绵羊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率.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卵泡大小、卵巢的发育阶段、培养基、激素生长因子等.试验从屠宰场采集屠宰后的绵羊卵巢,抽取卵巢表面卵泡中的卵母细胞,选择一级和二级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试验证明,绵羊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以24h为佳,FCS浓度以20%最适宜.试验还发现无菌条件、温度、湿度以及在体外对卵母细胞的操作时间对试验的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试验初步探明了适宜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一些基本条件,为全面掌握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以至整个体外受精技术的完善和规范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小卵泡液、放线菌酮(CHX)对卵母细胞预成熟、囊胚滋养层细胞囊泡(TVS来源于体外受精培养14 d的滋养层细胞)、维生素对牛体外胚胎质量的影响。在B超仪下进行牛活体取卵(OPU),从牛活体卵巢采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0%小卵泡液及8%CHX的卵母细胞预成熟4 h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培养液CR1aa中添加10μg/m L维生素C组与TVS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体外胚胎与TVS共移植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活体采集的卵母细胞经体外预成熟处理,可以达到核质同期化的目的,早期胚胎的培育过程中加入TVS、抗氧化剂等可以克服早期胚胎的发育阻滞,提高体外胚胎的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卵泡卵母细胞,提高绒山羊体外胚胎生产的效率,试验采用切割法和抽吸法采集卵泡卵母细胞,并对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结果表明:采用切割法可以得到较多的可用卵母细胞,用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数明显增加;39.0℃条件下10%胎牛血清(FCS)的M199培养液成熟率为78.57%,而10 mg/mL牛血清白蛋白(BSA)的M199培养液成熟率为74.07%,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集的屠宰绵羊卵母细胞分两批。一批分别以10~15℃,20~25℃,30~35℃运输;另一批分别采用16~18h,20~22h,24~26h,28~30h的体外成熟时间进行实验。卵母细胞由长距离运输运回实验室,经体外受精观察其体外培养发育情况,从而为确立长途运输卵巢体外培养的条件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运输温度的卵母细胞中,温度为20~25℃时卵母细胞能够进行较好的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64.86%,囊胚率为34.58%;在不同体外成熟时间的卵母细胞中,时间为20~22h时卵母细胞能够较好的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62.79%,囊胚率为31.70%。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体外受精早期胚胎的最佳体外培养体系,将从屠宰牛卵巢上获取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后获取的早期胚胎,分别用TCM199和mSOFaa与牛卵泡颗粒细胞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结果表明:TCM199和mSOFaa均能使体外受精胚胎突破8~16细胞期的发育阻断,但是囊胚发育率仅为14.3%和15.5%,差异不显著;胚胎与牛卵泡颗粒细胞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能够使胚胎的囊胚发育率达到30.2%和33.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体内,卵母细胞是在卵泡内发育成熟的,卵泡大小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受精后发育潜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精后卵体外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体外胚胎生产技术作为胚胎工程技术的基础,在提高繁殖潜力、加速良种繁育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卵母细胞采集、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等技术。文章主要介绍羊体外胚胎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羊卵泡的预测标记、卵母细胞新型质检手段、模拟羊体内环境的培养体系,以期为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在胚胎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