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探究分蘖肥减量施用对机直播水稻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分蘖肥减量、减次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不施分蘖肥,水稻总叶片数减少,每穗总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明显降低;分蘖肥减量并一次性施用处理的水稻总叶片数与常规施肥无明显差异,成穗率和结实率有一定提高,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略有下降,最终产量较常规施肥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7,(5):15-19
氮肥运筹管理是水稻生长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置4种生育前后期不同比例的氮肥用量,对比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前氮后移施肥方式(N1处理∶基蘖肥∶调节穗肥=6∶4),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率、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N1处理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所以产量高达10.66 t/hm2,比N4处理高出11.35%,差异达显著水平,促进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氮素调控对杂交稻京福8优77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旨在为京福8优77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常规施氮(200kg·hm-2)和减量施氮(150kg·hm-2)2个水平,以及不同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不同氮素调控方式对杂交稻京福8优7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在减量施氮水平下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4.5∶1.5∶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产量为7 384.4kg·hm-2,比其他处理增产2.4%~13.6%。常规施氮水平下,水稻成穗率较高,分蘖数增加,但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小,产量较低。减量施氮水平下基、蘖、穗肥比例合理调节,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数发生,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水稻后期干物质积累,提高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氮肥调减施氮量及施肥时期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调减施氮量,减少基蘖肥比例和推迟分蘖肥施用时期,能有效地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施氮和密度对寒地水稻分蘖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寒地水稻肥密因子对水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多元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方法,研究粳稻'垦鉴稻10号'在不同时期的施氮量、调节肥施用时期及穴距对其分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分蘖状况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期氮肥用量,其次是穴距和调节肥施用时期,再者是前期用氮量与其他因子的互作;与此同时,对分蘖状况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有效蘖率>蘖穗率>最高蘖数>有效蘖率与群体成穗率互作>最高茎数与群体成穗率互作.因此,根据生产实际,尤其在低温地凉年份,适当加大前期氮肥用量并配合适当的密度以及其他农艺措施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是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早籼新品种浙40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浙40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华红壤稻区进行浙408全程不同纯氮施用水平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比例的氮肥运筹试验,明确浙408对氮肥的需求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浙408的始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全程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前期施氮量较大处理的始蘖期早,有效分蘖期短。基肥、蘖肥、穗肥按6∶3∶1施用时,浙408的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按4∶4∶2和5∶3∶2施用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结论]浙408全程纯氮总量为172.5~210.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按5∶3∶2或6∶3∶1施用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肥料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表明,小麦一生氮肥适宜运筹比例为基蘖肥占一生总施肥量的60%左右,拔节孕穗肥占40%左右,磷、钾肥宜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二次施用。前期施氮肥过多易使群体发育不协调,分蘖成穗率降低,粒叶比小,产量低;后期适量施氮并配合磷、钾肥施用,能有效地增加孕穗后光合物质生产,粒叶比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氮肥施用量,以绥粳27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不施氮肥和几种不同聚脲甲醛施用量处理,研究聚脲甲醛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减少种植后土壤碱解氮含量也呈下降趋势,等量施肥情况下,施用全量聚脲甲醛的处理碱解氮含量高于减量施肥,且MU70处理碱解氮含量高于MU50处理;减量施肥下氮肥利用率低于常规施肥,全量施肥氮肥利用率较减量配合尿素处理高;各聚脲甲醛减氮处理的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数均低于常规施肥,施用全量MU50、MU70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常规处理;各减施氮肥处理的产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全量聚脲甲醛下,MU50处理比常规施肥产量高,MU70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低。说明施用全量MU50可以保证水稻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且氮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11.
冷浸田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水稻田,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以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肥用量和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冷浸田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设5个氮肥施用水平:0(N0),90(N90),120(N120),150(N150),180(N180) kg/hm~2, 3个氮肥运筹方式,即底肥:分蘖肥:穗粒肥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40∶0(T1),40∶60∶0(T2)和40∶20∶40(T3),以及控释氮肥1次施用处理(T4).结果表明, N120,N150和N180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N0和N90处理,其中以N150处理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 466.65 kg/hm~2和30.75%,氮肥的回收利用率比N120和N180处理高2.37,3.54个百分点,且N15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显著高于N120和N180处理. 3种氮肥运筹方式及控释氮肥处理间水稻产量、生物量及籽粒氮素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氮肥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60∶40∶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结实率、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余氮肥运筹及控释氮肥处理.鉴于西南地区的冷浸田氮素水平和基础地力较高,施氮量宜为120~150 kg/hm~2;氮肥运筹以普通尿素按底肥∶分蘖肥∶穗肥=60∶40∶0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基蘖肥纯氮总用量固定的情况下,开展了基肥、分蘖肥不同用量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基蘖肥会明显加深水稻叶色;在本试验条件下,基蘖肥中不同的纯氮用量分配比例,对高峰苗数和分蘖率的影响不大,但基蘖肥纯氮总用量作基肥施用较多时,秧苗素质明显较好,最终分蘖率、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际产量等均较不施基肥只施分蘖肥的CK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肥运筹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寒地粳稻松粳6号和寒地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有效穗数、分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两品种分蘖数到达峰值时间延迟,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比例过大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反而下降;适当减少基肥施氮量,增加后期穗粒肥施氮量可以显著的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两品种产量均表现为M2处理最高,与M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合理比例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配比失衡对产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4.
肥料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肥料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表明,小麦一生氮肥适宜运筹比例为基蘖肥占一生总施肥量的60%左右,拔节孕穗肥占40%,磷、钾肥宜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二次施用。前期施氮肥过多易使群体发育不协调,分蘖成穗率降低,粒叶比小,产是低;后期适量施氮并配合磷、钾肥施用,能有效地增加孕穗后光合物擀生产,粒叶比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区对比与小区对比的最终产量结果上看,三大肥基肥侧深施用同奥宝肥基肥侧深施用的肥料及产量上看,三大肥平均产量好于奥宝肥;在基肥减量中的产量结果中,最适宜的基肥侧施减量20%;在蘖肥减量大区对比中,所有蘖肥减量的处理和不施用蘖肥的处理中,穴穗数和结实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hm~(-2),减量施氮:150 kg·hm~(-2))、水稻季150 kg·hm~(-2)施氮量基础上3种氮肥运筹模式[M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2∶2∶6,M2—m(基肥)∶m(分蘖肥)∶m(穗肥)=3∶3∶4,M3—m(基肥)∶m(分蘖肥)∶m(穗肥)=4∶4∶2]对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施氮,油菜季减量施氮影响了杂交稻齐穗期光合特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齐穗后15 d的光合生产力均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模式杂交稻的光合速率增幅最大。油菜季减量施氮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质量、转化率和产量均增加;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茎鞘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干物质积累增幅最大。【结论】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可增强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杂交稻叶面积指数,增加杂交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从而提高杂交稻产量,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而人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浦优22大穗型杂粳新组合的高产潜力,探索该品种的最佳施肥模式,从而为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不同施氮总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基蘖肥与穗肥的配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浦优22施氮量在315 kg/hm~2时产量最佳,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在8∶2条件下有助于提高穗总粒数,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和稻谷产量有较大影响。为探讨不同的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相关生长性状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率,晚稻氮肥运筹试验,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氮肥在基肥、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提出最佳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追施穗粒肥比全部作基肥的"一餐饱"施肥方法,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氮肥分配在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中的比例按5:2:2:1来施用与全部作基肥比,每667m2增产稻谷113.47kg,增收287.5元,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