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采茶的茶园条件、机械选配、栽培管理、树冠培养、茶叶采摘、机械保养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大宗茶类。 2.术语 2.1 机采茶园 使用采茶机采摘茶叶的茶园。 2.2 大叶种茶区 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3 中小叶种茶区 适宜中小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4 机采机剪 机器采茶和机器修剪的简称。 2.5 整形修剪 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在定型修剪之后,为使树冠符合机采要求而采取的整理树冠的修剪。  相似文献   

2.
谈谈茶树修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剪是茶树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茶叶优质、高产,保持树势健壮,延长茶树经济寿命关系很大。同时,也为茶园管理,实行机器采茶,提高采茶工效提供了条件。茶树修剪方法,按修剪程度及作用,可分为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和定型修剪五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1.轻修剪和深修剪主要用于成年投产茶树,其目的是促进茶树芽叶发得多,长得好,并进一步调整采摘面,提高采茶工效。轻修剪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如果茶叶采摘及时,茶树蓬面整齐的,也可以隔年进行一次,每次修剪高度一般应比上次提高3~5厘米。当茶树由于多年采摘和轻修剪的刺激,树冠面上分枝过于密集,且多结节  相似文献   

3.
轻修剪是采摘茶园常用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了控制茶丛高度,人为地更新生产枝,延缓树势衰弱,提高采茶效率和鲜叶质量。轻修剪的刺激作用,虽远不如定型修剪、重修剪或台刈那么强烈,但仍然能引起茶树生物学上的一些变化,从新近试验结果看,轻修剪主要有以下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有关研究已证实:茶树修剪可以促进合轴分枝,加速达到离心作用;也可降低枝条的发育阶段,使茶树“返老还童”,更新复壮。它是茶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是使茶树由低产变高产的有效手段。而且,所有茶树(除部分老茶园外)都是要进行各种修剪的;要推广使用采茶机也必须借助修剪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采摘蓬面,可是,茶园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的我国,目前全国的茶树修剪仅有一千台左右(包括进口样机在内)。本文简列部分日本、东非、印度、苏联和我国江南、广东等的有关研究资料,以陈述当前加快实现茶树修剪机械化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从1958年试制采茶机来几经起伏,近年则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采茶机制造质量提高、型号较多、性能较好、试点增加,机采面积扩大,并初步摸索出适应机采茶园的农艺技术措施,包括茶园的土地平整、良种推广、茶树修剪、培养树冠、加强肥培管理等。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茶机已显出它的许  相似文献   

6.
有机乌龙茶生产中修剪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周年调查发现,乌龙茶在全年采茶过程中共有大约20%的卵量因受其采摘标准的限制而未被消灭。试验结果表明:采茶结束后实施修剪措施的茶园,全年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低于不修剪的药剂控制茶园,修剪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高峰出现的时间晚且数量低。修剪措施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与药剂控制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修剪和采茶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耗用劳力最多的一项作业,季节性强,技术要求离。茶树修剪和采摘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经济作物,不仅需要系统的培育管理,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茶树进行相当的修剪。1982年3月我  相似文献   

8.
茶园机械采茶技术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中应用机械采茶技术,明显地提高了采茶工效,同时可以避免人为地强采、滥采鲜叶的弊病,能够适时按标准进行采摘,不但保证了鲜叶品质,而且起到了保护茶树资源,促进茶树生育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茶叶产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对机采适应性有差异,福鼎大白茶是适宜机采的良种。机采茶园树高宜控制在75~85公分,修剪成弧型树冠,并于行间留15—30公分的操作道。栽培管理工作上要重视培肥技术,以提高机采茶园的采收量。  相似文献   

9.
钟桂芬 《茶叶》1997,23(4):13-16
为提高茶叶商品在饮料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而研究并取得成果的一些茶园栽培管理新措施如种植无性系良种,走生态茶园土壤管理办法,早施基肥,调整茶树修剪时间,茶园间作经济果林,茶园大棚技术以及机械化采茶等进行诌议,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园需要的是”低耗,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茶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中用工量大,季节性强的一项作业,采摘合理与否对茶叶产量、品质以及茶树生育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手工采茶所花的工时要占茶园常年管理用工的50%以上.随着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采茶旺季,一些大中型茶场,劳力不足已成为茶叶产出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限制因素.江苏省农林厅茶叶站近年来在部分茶场开展了机械化采茶的试验研究,并在有条件的茶场积极进行推广,以提高工效.为探讨实行机械化采茶后对茶园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而进行本项跟踪调查与田间取样分析,目的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机械化采茶提供田间施肥与管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屏山县投产茶园轻修剪时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超 《中国茶叶》1995,17(4):41-41
投产茶园的轻修剪是茶园田间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不少茶区已将一年一度的轻修剪作为田间管理上一项固定制度,但修剪时间却早迟不一.四川省屏山县在茶树轻修剪问题上多年来一直坚持冬剪或春剪,不采用秋季修剪,理由据说是屏山县的“小阳春”气候(即农历十月上旬约有一周时间的温暖天气),气温上升较高,会使此时以前修剪的茶树萌发新芽,在冬季容易遭受冻害之故,但这种说法始终没有试验依据,实际上实行冬剪或春剪的结果,使该县每年的春茶开采期比邻县推迟了10多天,影响了春茶效益的发挥.为使屏山县茶园每年能够提早开采,产品提早上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在茶树轻修剪的时期上进行了三年试验探索,现将试验结果作一简报  相似文献   

12.
综合介绍了茶树修剪时期的选择、修剪方式、与之配合的茶园管理措施,以及茶树修剪在近代茶树栽培综合管理中的应用,并对茶树修剪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与展望,旨在为茶树修剪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五年八月下旬,在本所三号山南侧梯层壮龄菜茶茶园,用手提式超低容量喷雾器(上海光明仪表厂产品,以干电池为动力)进行治虫效果试验。茶树经七四年夏重修剪及七五年春、夏对新梢进行“打顶养蓬”,树冠高幅比较整齐平衡,试验期间无采茶、耕管等活动。试验在午后2时开始进行,当时气候情况是晴到多云、时有小阵雨、  相似文献   

14.
余云珍 《中国茶叶》2007,29(4):29-29
茶树修剪是改变茶树自然生长规律,抑制主枝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育,创造理想树冠,保持茶树旺盛生长势,实现茶叶优质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目前,在咸安区茶叶生产专业户中,有的对茶树修剪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缺乏修剪技术,造成修剪不合理,致使茶树骨干枝少,茶蓬面细弱枝多,单位面积芽头少而不壮,出现了茶叶产量低、品质差,茶园整体效益偏低等现象。根据笔者在湖北黑山、浮山、贺胜3个茶场多年的研究试验,特就中小叶种灌木型茶树的修剪技术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4.机采茶园修剪技术修剪技术是机械采摘茶园栽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作用是调节茶树顶端与侧枝的生长关系;调节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对平衡;调节发芽部位,促进树冠复壮;因而定向培育成广阔平整的采摘面,创造理想的机采树冠.由于我们是现有茶园进行机采,所以,根据垦区云大种密植茶园的现状,在机采茶园修剪上主要作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茶树修剪技术对北方茶园病虫控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照锋 《茶叶》2017,(4):207-209
为了探讨北方茶园的修剪技术,以商洛市为例,采用大田调查和茶农访问的方法,对商洛茶叶主产区的茶园修剪模式和修剪时间开展定点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修剪对控制茶园病虫害和促进茶树分枝具有明显的效果,在北方茶园必须把握好修剪模式和修剪时间。以控制病虫害为主的茶园,修剪时间以7月中下旬为宜,宜采取轻度修剪和中度修剪。以促进茶树分枝为目的的茶园,修剪时间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要因地制宜合理运用轻度修剪、中度修剪和重度修剪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茶树修剪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种:1.定型修剪:适用于幼龄茶树和改造后茶树。2.轻修剪:适用于青壮年茶园。3.深修剪:适用于成年茶园。4.重修剪:用于未老先衰或衰老茶树。5.台刈:用于未老先衰或衰老茶树。  相似文献   

18.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秀铿等主持的“机采茶树栽培技术研究”,经过12年的探索,提出了适应机械采茶的树冠形状、修剪制度、适采品种、采摘适期、机械选型等配套技术体系。1986年11月25日,省农科院组织了国内同行专家、教授对此进行了鉴定。专家教授们一致认为,该研究第一次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茶园管理与机械采茶的相应关系及其基本规律,是机械采茶研究上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劳动力的日益紧缺,劳动密集型的名优茶采摘遭遇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瓶颈,采用机械化采摘来解决此问题已成为业内人士普遍的共识。要实现机械化采摘,运用适宜的树冠培育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手采茶园改成可用于优质茶机械化采摘的茶树树冠是一个技术难题。修剪是树冠培育的主要方式,本文比较了不同的修剪组合方式在优质茶机采茶园树冠培育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田间条件下不同园龄茶树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大田条件下1、2、3、5和10龄龙井43茶园头年秋天整株茶树、第二年采摘新稍、修剪物和落叶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养分量,研究不同园龄茶树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1龄茶园到5龄茶园,茶树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养分量分别增加约32倍、21倍、25倍、29倍,到10龄茶园,与5龄茶园相比,仅分别增加约71%、17%、13%、14%。从1龄到2龄茶园,茶树氮、磷、钾的年养分需求量分别为90.01、5.71、31.11kg/hm2,从2龄到3龄茶园,茶树氮、磷、钾的年养分需求量分别为122.74、9.63、45.14kg/hm2,从3龄到4龄茶园,茶树氮、磷、钾的年养分需求量分别为144.03、10.33、47.99kg/hm2。幼龄茶树经过定型修剪后,吸收的养分有一部分通过修剪物和落叶回归土壤,因茶树生长(不包括修剪物和落叶等)并留存在茶树上的养分量占总量的43.9%、48.7%、61.3%左右。进入青年期,如5龄茶园,茶树氮、磷、钾的年养分需求量分别约为164.4、12.68、71.29kg/hm2。进入采摘后,茶树所需的养分主要用于新稍生长,一部分分配到修剪物和落叶之中,因茶树生长(不包括修剪物和落叶等)并留存在茶树上的氮、磷、钾养分量比较稳定且只占较少份额(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仅约为7.54、0.53、5.44kg/hm2)。本试验对田间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茶树氮、磷、钾养分需求量的研究建立了试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茶树养分需求规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