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要对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药量为45 ml/667m2、50 mL/667m2、75 mL/667m2时,第三次药后7 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9%、67.2%、71.5%,小区千粒重分别为25.3g、26.2g、26.4g;产量分别为473Kg/667m2、512Kg/667m2、543 Kg/667m2,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分别为7.2%、12.6%、20.2%。因此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
要对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药量为45 ml/667m2、50 mL/667m2、75 mL/667m2时,第三次药后7 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9%、67.2%、71.5%,小区千粒重分别为25.3 g、26.2g、26.4g;产量分别为473Kg/667m2、512Kg/667m2、543 Kg/667m2,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分别为7.2%、12.6%、20.2%.因此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3.
薛云东  耿忠义  赵京岚  徐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81-8281,8311
用1125ml/hm2的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750g/hm2的31%病毒康、900g/hm2的3.95%病毒毙克、1500g/hm2的20%病毒先锋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药剂进行喷施,第3次药后7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3%、75.2%、74.6%和85.7%;小区千粒重分别为25.3、24.6、24.8、24.2g;产量分别为8145、7620、7695、7290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8.0%、10.4%、11.5%、5.3%。因此,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来说,含盐酸吗啉呱类药物防效最好,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增产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刘苏闽  王奎萍  尚衍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40-20641,20644
[目的]比较市场上可同时控制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不同药剂的防效,并检验其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选用适宜的药剂提供参考。[方法]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了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等5种药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吡蚜酮.噻虫嗪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秧田灰飞虱成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灰飞虱大发生年份,秧田第4次药后7 d防效均在75.00%以上;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效也较好,大多在70.00%以上。[结论]吡蚜酮.噻虫嗪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用药次数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市近年来迅速上升的水稻重要病害,2003、2004、2005年发生面积分别为3.3、3.87、3.85万hm2,占播种面积的82.50%、89.40%、79.06%,因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失收面积分别为60、150、85亩,水稻条纹叶枯病已严重影响水稻持续稳产高产。为寻求有效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6.
20%寡聚酸碘水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20%寡聚酸碘水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结果表明: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较高活性,且对水稻无毒害作用。20%寡聚酸碘的EC50、EC90分别为27.69、169.41 mg/L,与对照药剂0.5%氨基寡糖素水剂相比,EC50氨/EC50寡、EC90氨/EC90寡(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21、1.15。  相似文献   

7.
利用RNAi技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改变当前水稻一旦染毒就无药可治的现状。【方法】采用浸种与喷雾技术使生物疫苗进入稻株体内,通过稻株体内RSV带毒情况和疫苗残留情况室内检测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的田间调查,确定生物疫苗对RSV表达以及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在疫苗中添加1.0 ‰的B渗透剂是浸种的最适浓度,添加5.0‰的A渗透剂是喷雾的最适浓度;稻株体内疫苗检出率的比例与RSV的降解呈现一致性;浸种处理后疫苗在稻株体内能维持30 d以上,喷雾处理后的残留期为10—20 d。2种处理方式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均超过了70%。【结论】生物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8.
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将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发病株率控制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和证实植物抗病毒肥料长效剂的控病和增产作用,笔者研究了植物抗病毒肥料长效剂不同施用时期、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条纹叶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长效剂后,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的分蘖力率,增加水稻产量,还可有效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RT-PCR快速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近年来对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外壳蛋白基因和毒蛋白基因的两侧设计2对引物,对感染病毒的植物和正常未感染植株进行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2个条带,而在正常植株中未能扩增相关的条带。这就建立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检测体系,还对建立条纹叶枯病病毒检测体系在该病预测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毒安克加春雨一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毒安克加春雨一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毒安克加春雨一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药效期长,效果显著,科学的用法是毒安克1.2kg/hm2加吡虫啉750g/hm2对水600kg,在发病初期用第1次药,隔5~7d用第2次药。  相似文献   

12.
病毒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病毒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 ,施药 5~ 7d后可见大部分初发病茎蘖长出正常新叶 ,施药间隔期以 7~ 1 0d为宜。病毒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最佳浓度为 60 0~ 90 0倍液 ,防效 79.5 %~ 82 .2 %;1 2 0 0倍液 ,防效为 74.0 %。  相似文献   

13.
利用RT-PCR快速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特异蛋白基因的两侧设计4对引物,对感染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并通过测序和Genbank blast证实。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水稻和其它寄主进行条纹叶枯病病毒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传毒介体、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以及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基础;针对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基础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提出了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措施,如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的抗病育种及应用,条纹叶枯病的预测预报、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已成为我县水稻生长前期最重要的病害,且持续加重,范围不断扩大。如何迅速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已是我县水稻生产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攻关协作组提出的药剂浸种、秧田与大田适期防治灰飞虱的治虫防病应急防治技术措施,我们特进行了5%锐劲特种衣剂不同浸拌种处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效果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秧田期无纺布全程覆盖,能有效地阻隔1代灰飞虱对秧田的传毒危害,切断毒链,控制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秧田期控制效果达100%,移栽大田后,分蘖期控病效果仍达100%。  相似文献   

17.
秧田灰飞虱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善国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76-76,78
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接虫后苗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随时间而逐步上升,秧田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与所接的灰飞虱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10%吡虫啉WP浸种对苗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但随着田间灰飞虱虫量的上升,其控制作用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浸种、秧田期及本田拔节前都没有使用对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药剂的情况下,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秧田期病株率为0.81%,大田期调查均未见条纹叶枯病。因此,对于常规水育秧田移栽稻,单就水稻的条纹叶枯病抗病性而言,南粳42可以作为常规移栽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吡蚜酮浸种和拌种处理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秧田揭膜后5~11 d,25%吡蚜酮WP 200~400倍液浸种处理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效在55.70%~74.88%之间;移栽后40 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70.50%~72.34%。25%吡蚜酮WP 2~8 g/kg拌种对灰飞虱成虫防效在57.84%~86.30%,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64.51%~75.51%。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变,对水稻种植具有十分严重的破坏,能够促使水稻种植出现抽穗畸形、结实较少的病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染程度毕竟强,一旦水稻感染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毒,在短时间内能够造成较大范围内的病毒破坏,且水稻条纹叶枯病爆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的特点,使得其被称为水稻种植的癌症。为了有效避免水稻在农业栽培中感染上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需要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受农业栽培方式影响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以提出针对性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