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本文就Giemsa C-带显带研究中,酶解、洋红染色、揭片、气干、Ba(OH)_2处理、Giemsa染色等六个环节的关键性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为Giemsa C-带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 F-BSG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_(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 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 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国内外对苎麻栽培、育种、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苎麻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极少。我们对苎麻染色体形态及染色体结构特征及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将为苎麻遗传变异,新品种选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4.
用Giemsa染色法分析了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除具有随体的第5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9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组型为2n=20=18m十2sm(SAT)。用Giemsa C—带技术观察了爪哇香茅的染色体带型。发现其全部10对染色体着丝点的两侧都显示C—带,大多数染色体显末端带,个别染色体显中间带和副缢痕带,第2、3、4、5、8、9、10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Giemsa带型相同,而第1、6、7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带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苎麻品种芦竹青为材料,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丝分裂以墩稍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的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的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减数分裂以2%醋酸洋红压片,发现同一株上幼蕾着生的部位不同,其发育进度不一致,以着生在茎的中、上部的幼蕾发育快,同一枝梗上以着生于下部的幼蕾发育早,而同一幼蕾的PMC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后期Ⅰ,末期Ⅰ以及后期Ⅱ、四分体等阶段同步程度高,同时观察到存在一定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玉米品种栽培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份玉米品种四组栽培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各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显著程度的典型相关,其中的生育期性状与植株性状组间显著相关(0.05水平)的信息占两组性状间总信息的96.7%,是相关程度最高的一组性状。在0.01显著水平下,生育期性状与果穗性状是相关程度最高的一组性状(86.6%)。200份玉米品种在生育期、植株、雄穗和果穗性状上,其典型遗传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Carv.  CR 李洪杰 《杂粮作物》1993,(6):12-14,19
C-带技术被广泛用于显示玉米根尖染色体基本的异染色质。一些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可把玉米异染色质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从细胞学上讲,玉米异染色质分为5类:(1)着丝点异染色质;(2)NOR(核仁组织区)异染色质;(3)染色节异染色质,出  相似文献   

8.
烟早糯 2号系烟台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针对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糯质玉米杂交种大多生育期偏长 ,有的还品质较差的缺点 ,而选育的优良早熟糯质玉米杂交种。1 选育过程母本自交系的选育 :莱福 1 1 3,是选用品质优良、糯性极强的晚熟地方品种福山白粘玉米与莱阳小粒红杂交后自交选育而成的。福山白粘玉米双果穗 ,白粒 ,品质优异 ,抗性好 ,植株整齐 ,株高穗位适中 ,不足之处是生育期长 ,为了缩短其生育期 ,选用了生育期短 ,籽粒黄色硬粒型 ,品质优良的非糯早熟地方品种莱阳小粒红。将莱阳小粒红与福山白粘玉米进行错期播种 ,采集莱阳小粒红…  相似文献   

9.
玉米早熟性的相关和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博同良 《玉米科学》1996,4(1):026-028
以包含11个早熟自交系的共24个自交系及由它们配成的含有正、反交组合的116个单交组合(1991年)和122个单交组合(1992年)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早熟性及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性、早熟性的遗传特点。结果为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但也有个别组合表现既早熟又较高产的;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株高、单株叶数均呈正相关;单交组合单株籽粒产量与株高、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穗行数基本无相关;杂交组合生育期多数介于双亲生育期之间,并稍偏晚熟亲本,早熟的显性度为0.22(1991年)和0.37(1992年),杂交组合F1生育期与双亲生育期平均数(X)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9+1.17X,早熟性的正、反交组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玉米育种家们面临着识别种质资源的不断挑战,以期提供在单交组合中有优异杂种优势的众多自交系。为增加玉米的杂种优势潜力,业已发现包括染色体组型在内的形态多样性及非亲缘度(Richey,1922;East,1936;Wu,1939;Moll等,1965、1972)。Hunter等(1971)用同工酶位点研究了玉米自交系同工酶异化性与杂交种表现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双列杂交试验揭示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与杂合同工酶位点的数目有关。特殊配合力似乎与同工酶带型无关。Heidrich-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后期则以块茎生长为主。所以,地上部性状间,以及地上部性状与地下部性状—块茎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上部株高与茎叶重、叶面积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59**,和r=0.8488**;茎叶重与叶面积系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605**。株高与地下部块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43*,茎叶重与地下部块重间的关系为正相关,r=0.4285,叶面积系数与地下部块重有着微弱的正相关关系,r=0.1534。  相似文献   

12.
为对不同播期和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生育期进行准确预测,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5-2016年大田试验数据及研究区1971-2017年气象数据,通过穷举试错法校准APSIM模型的相关参数,再用相关性分析检验,进而基于模型模拟数据分析播期和耕作措施对旱地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持续天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大于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7~3.0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2.34%~6.93%,说明APSIM模型精度较高。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小麦从种子萌发阶段到器官建成阶段(播种-开花)持续天数明显减少,籽粒形成阶段(开花-成熟)播期对持续天数影响不大。不同播期下,耕作措施对春小麦生长阶段持续天数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陇东塬区冬小麦灌浆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利用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速率与日最高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总辐射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通过通径分析,灌浆速率的主要决定因子是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其中日照时数影响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达0.731 7,最高气温、日较差、总辐射主要通过日照时数对灌浆速率起间接作用。灌浆速率最大时期出现在冬小麦花后23d前后。  相似文献   

14.
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与相关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6-2000年连续15年田间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花生病毒病年度流行程度(发病率)与相关因子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病毒病年度流行程度与相关因子的关联度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蚜量>平均温度>降雨量>平均湿度,明确了各相关因子对花生病毒病年度流行程度影响的主次关系。花生苗期(5-6月份)蚜量与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的关联度最大,是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的主导因子,生产上可以花生苗期的蚜量为主要依据,及时提出必要的措施,控制花生病毒病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5.
大豆EMS诱变群体M_2的生育期、株高变异系数大于M_2,而且世代间的相关显著。主茎节数、分枝数和产量性状M_2和M_3的变异系数大致相同。M_3M—M_4各性状的相关值大于M_2—M_3。M_3株系与M_4品系间各性状的相关值高于M_3单株与M_4株系间的相关值。一些性状M_2株系内变异大于株系间变异,另些性状则相反,但M_2株系内变异小于株系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及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素的合理运筹提供依据,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返青、拔节、抽德三个关键时期追氮对其籽粒灌浆特征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氮处理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曲线,Logistic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良好.籽粒干物重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增加趋势,籽粒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形成无显著相关,表明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对增加该品种粒重尤为重要.不同时期追氮对兰考矮早八籽粒灌浆及淀粉特性的效应不同,以抽穗期追氮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速率最大.随施氮时期的后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而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及淀粉糊化特性则以拔节期追氮处理最高(优).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苎麻种质长沙苎麻圃中选择有代表性的55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苎麻精干麻的结晶度。用面积法计算各个品种的结晶度,分析苎麻纤维结晶度及其与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苎麻品种问纤维结晶度有显著性差异。55个苎麻品种纤维结晶度平均值变幅在69%-73%之间,变异系数为0.9769%,纤维结晶度最低是川苎二号。其值为69.03%,最高是印尼麻,其值为72.31%。同一品种的不同季别的苎麻纤维结晶度有一定的差异。二麻结晶度最低,与头麻、三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苎麻不同收获期、不同部位纤维结晶度有差异。品种中苎一号、圆叶青和NC01在1/3黑杆时期的纤维结晶度与1/3黑杆前的纤维结晶度有显著性差异,1/3黑杆前收获可显著降低结晶度,但是会降低苎麻的产量:1/2黑杆时期后的结晶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晶度值趋于稳定;苎麻纤维结晶度与断裂强力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9526**(n=55);苎麻纤维结晶度与纤维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O.31363*(n=55)。  相似文献   

18.
内源激素与多小穗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小穗小麦品系10-A及其改良系为供试材料,在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研究了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赤霉酸(GA3)和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与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期和小穗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穗数与单棱分化和二棱分化持续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6和0.88)。相对较高水平的ZT含量、ZT/IAA值、ZT/ABA值和GA3/IAA值具有延长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蔗分离群体的黑穗病病情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进行2组试验以分析甘蔗分离群体的甘蔗黑穗病病情指数。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别有72份和50份无性系参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渍法对新植蔗进行接种,并收集新植蔗和宿根蔗自第1个黑穗病鞭子出现至发病停止期间的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新植蔗3个病情指数茎感染率(SI)、丛感染率(PI)和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UDPC)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AUDPC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最吻合,其3个特征值正态度、偏度和峰度分别为0.949,0.018和-0.721;PI的吻合程度次之;SI为第3。以上结果的置信度大于97.7%。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3个病情指数两两间以及各病情指数与持续发病期(SDD)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AUDPC与SI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新、宿分别为0.929和0.888。除潜伏侵染期(LP)与PI间的相关外,LP与AUDPC、SI和SDD间的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LP与SDD间的负相关系数最大,为0.52l。相关分析结果暗示,在进行甘蔗抗黑穗病性评价时,利用包括病情指数和病害流行学参数在内的多个参数综合评价抗病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