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防为主,及时喷药 对药物残效期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1次药.若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即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1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严格注意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中和.切忌延误喷药时间.  相似文献   

2.
1.以防为主,及时喷药对残效期为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1次药。若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即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1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要严格注意间隔时间。2.病害初发时,及时治疗阴雨连绵、高温多湿的气候,最易感病,要每天到  相似文献   

3.
单洪友  单平 《农友》2002,(7):20-20
1.以防为主。及时喷药。夏秋季阴雨连绵,高温多湿,葡萄最易感病,一定要把握好最佳喷药时间,及时喷药。具体方法是:对残效期为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一次药。若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即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一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严格注意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中和。切忌延误喷药时间。  相似文献   

4.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均引起苹果烂果 ,本研究发现轮纹病是导致苹果烂果的主要原因。采收期病果中轮纹病占 82 .99%~ 91 .0 8% ,炭疽病占 6.87%~ 9.4 8%。贮藏期病果轮纹病占 78.50 %~ 80 .56%。两病均具有前期侵染、后期发病、潜伏期长的特点。苹果轮纹病菌的侵染初期在 5月 ,侵染盛期在 7~ 8月 ;苹果炭疽病菌的侵染盛期为 6~ 8月。果园内 4~ 9月均有孢子活动。孢子散发初盛期为 5~ 6月 ,盛期在 7~ 8月 ,田间孢子散发盛期与病菌侵染盛期相吻合。果实感病率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高于成熟期。采收前 3 0d和贮藏 3 5d内为果实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决定两病当年发病早晚和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病菌孢子释放、侵染及田间果实发病均与降雨密切相关。温度只影响孢子散发的初始期 ,而对病情发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1以防为主及时喷药 这一概念,一般果农都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做不到位,或者看天等雨,或者忙于别活,延误了喷药最佳时间.葡萄最易感病,具体做法是:对药物残效期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1次药.若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即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1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和酸性,则严格注意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中和.切忌延误喷药时间.  相似文献   

6.
一、以防为主,及时喷药 对残效期为17~21天的药物,每隔15天喷1次药。若中间降雨,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即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一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严格掌握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中和。 二、见病初发,及时治疗 阴雨连绵,高温多湿,最易感病。  相似文献   

7.
雨季葡萄病害防治应"以防为主",及时喷药.对残效期为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次药.若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即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1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严格注意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中和.  相似文献   

8.
苹果落花后到套袋前是全年病虫害防治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提高果品质量,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环节。一、主要病害及特点1.轮纹病落花后10天左右开始侵染果实,侵染量与降雨密切相关,套袋前及时喷药是降低侵染率和后期烂果率的关键。对轮纹病  相似文献   

9.
白粉病病叶长出白色菌丝层,叶缘卷起呈汤匙状,有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后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受害花瓣呈紫红色,果实受害果面覆一层白粉,果实硬化产孢.适温为20℃左右,在15~25℃蔓延快.属低温性病害,湿度在40%~80%发病多.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2000倍液喷洒.栽植前苗用70%甲基托津1000~1500倍液浸泡5分钟.喷药时应喷叶背面.在栽培上应及时摘除老叶、残果,拔除发病严重的植株,并注意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一、枣锈病该病的病原是真菌,主要为害枣树叶片,严重时果面也会出现病斑.一般于6月下旬-7月上旬病菌侵入叶片,使叶背生淡黄色的锈状孢子堆,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9月降雨多则发病重,引起大量落叶落果,严重影响大枣的产量和品质.其防治方法有四:①药剂防治.树上喷药的时间从7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喷1次,多雨年份喷3~4次.药剂种类有: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只要保证喷药质量,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②低洼地枣园,做好排水工作.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枣树不宜与高秆作物间作;合理修剪,疏去过密枝,打开层次,疏通光路.④冬季清扫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病原.  相似文献   

11.
一、以防为主,及时喷药 对残效期为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一次药.若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即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一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严格注意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中和.  相似文献   

12.
苏、鲁、豫、皖黄河故道地区是我国苹果主要产地之一。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夏季高温,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我省淮阴地处黄河故道的东南部,是黄河故道降雨最多的地区,雨季集中在果实座果至成熟期,果实烂果病(炭疽病、轮纹病)发生严重,常年病果率为20~30%,遇多雨年份达40~50%,最多达70%,损失很大。果实轮纹病发病集中在果实近成熟期和贮藏期,果农为了避免销售前的损失,往往提前采收,使上市果实成熟度不足,品质下降,贮运期果实大量腐烂。由于轮纹病果多出现在采收前后,生产上多采取6~7月开始喷药。虽  相似文献   

13.
一、以防为主,及时喷药 对药物残效期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1次药.若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即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1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严格注意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中和.切忌延误喷药时间.  相似文献   

14.
桃疮痂病是桃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毛桃幼果期由于被茸毛稠密包裹.病菌孢子不易侵入。通常花瓣脱落6周后,幼果才开始被侵染。据资料介绍,该病菌潜育期较长,一般在果实上多达40天以上。早、中熟品种在病症没有显现时果实已被采收,不会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生产上也不必喷药防治。  相似文献   

15.
梨黑星病是江苏省梨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可危害梨树的枝条、叶片和果实 ,造成梨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严重制约着江苏省梨树的生产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 ,我们在徐州、盐城等主要梨产区对其发生进行了调查 ,并在常年发生严重的果园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1 发病规律梨黑星病菌丝在 5~ 2 8℃均可生长 ,在日均气温2 0℃、相对湿度 80 %以上萌发最快 ,病原菌主要在芽鳞片、病枝和落叶上越冬。病梢出现早晚随降雨和气温上升早迟而变动。风雨是病菌孢子扩散和侵染的必要条件。4月下旬至 5月中旬 ,温湿度适宜时 ,病菌孢子从萌发…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在武威市凉州区进行的 4种生物杀虫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以 0 .6 %苦内酯水溶剂 30 0倍液在小菜蛾发生盛期 (甘蓝结球初期 )喷雾速效性强、持效期长 ,喷药后 3d防效可达 94 .37% ,喷药后 7、14 d防效仍分别达 94 .70 %和 88.97% ;0 .2 %苦皮藤乳油 80 0倍液喷药后持效期长 ,喷药后 7、14 d防效分别高达 93.17%、90 .6 8% ;Bt乳剂 30 0倍液喷药后 7d的防效最好 ,为 92 .6 7% ;0 .3%印楝素乳油 5 0 0倍液喷药后速效性差、持效期短 ,喷药后 3、7、14 d的防效分别为 80 .76 %、79.5 6 %、75 .6 5 % ,防效差。但 4种参试药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均高于对比药剂 4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17.
一、预防为主,及时喷药对残效期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1次药。如果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喷药天数,如果喷药后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1遍。如果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严格注意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  相似文献   

18.
苹果轮纹病在西南各地时有发生,云南省滇西北一些地方发病率达70%。苹果轮纹病又称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疣状粗皮病等。主要危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病菌侵染果实多集中在6~8月,若幼果期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较严重。幼果受侵染小专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  相似文献   

19.
何蓓 《北京农业》2012,(22):25-26
<正>预防为主,及时喷药对残效期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喷1次药。若中间降雨,视雨量大小,酌情缩短下次喷药天数,若喷药后遇大雨,则天晴后重喷1遍。若相邻两种药分别为碱性或酸性,则严格注意间隔时间,防止两种药酸、碱中和。见病初发,及时治疗要每天到葡萄园中观察1次。见病初发,立即对症喷药。比如霜霉病,  相似文献   

20.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俗称烂盘病.近几年来,该病在向日葵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病株率在20%~50%,严重地块高达80%左右,严重影响向日葵的质量和产量.菌核病菌存在于土壤中,采用药剂处理种子和在花期及时喷药相结合可以防治菌核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