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历史上斗茶活动源起于唐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该诗反映了唐代常州和湖州新茶进贡之前,有品阳羡茶与紫笋新茶的活动,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这应是贡茶惯例。至宋代,斗茶活动十分盛行。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  相似文献   

2.
贡茶起于唐,是茶政之一。开始时征收实物作为国库收入,后改为征锐,贡茶专作献给皇室饮用的贡品。历代相传,奸吏利用贡茶,争新取宠,给民间带来极大痛苦。唐袁高的“茶山诗”、北宋苏东坡的“荔支叹”、清陈章的“采茶歌”和宫鸿历的“新茶行”,对贡茶带给人民的痛苦作了有力的控诉,表达他们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相似文献   

3.
略说贡茶     
我国贡茶的历史非常久远。茶叶何时成为贡品?循着文字记载的蛛丝马迹,据说其源头可以追寻到公元前10世纪的周武王时期,距今已然三千余年。贡茶初始,仅属于土贡生质。自唐代开始,贡茶有了进一步发展,且逐渐形成了贡茶制度,并由此一直沿袭至清王朝的寿终正寝。唐朝最早在湖州长兴和常州义兴(宜兴)交界的顾渚山设立贡茶院,纳入官府直接管理,并设官督造,细求精制。每年集"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采制贡茶"顾渚紫笋",并按规定时间送抵京城。到了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帝王嗜茶,也数宋代最甚,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爱茶,而且懂茶。他还研究茶学,亲自撰写《大观茶论》。佞臣投皇帝所好,以求幸进,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因此,宋代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保留顾渚山贡茶院,贡焙重心逐步由浙江移往福建,建安北苑贡茶(亦称"建茶")  相似文献   

4.
我国唐朝时著名的贡茶—“顾渚·紫笋茶”,向为人们所传颂。查考有关史料,它与陆羽《茶经》有密切关系。现特根据史料作如下探讨。一、顾渚紫笋茶的产生来由“顾渚·紫笋茶”的名字,在唐·陆羽  相似文献   

5.
浙江的贡茶始于南北朝的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年间,贡茶产于湖州的温山,史称“温山御养。山谦之撰(约454年前后)《吴兴记》:“乌程温山,县西北二十里,出御劳。”唐代的浙江贡条主事是长兴的紧繁荣和淳安的鸠坑条。《新唐书·地理志》:“湖州吴兴郡……土贡……紫笋茶。睦州  相似文献   

6.
《茶叶》1990,(3)
长兴与宜兴接壤,顾渚山与唐贡山相连。唐贡紫笋茶,产于长兴之说,有《唐书·地理志》的记载;产于义兴(今宜兴)之论,有《唐国史补》的文章。再者,唐代紫笋贡茶,为何又要湖州、常州两刺史共同督制?历史烟云,扑朔迷离,笔者自不量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08,(4)
紫笋茶史称顾渚紫笋,也称顾渚石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茶。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毗陵(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今宜兴)督造贡茶,适逢一位山僧献上长城(今长兴)顾渚山产的茶叶,茶圣陆羽尝后认为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紫笋一名,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  相似文献   

8.
贡茶的缘起及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良子 《中国茶叶》1994,16(1):38-39
贡茶是我国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当代的茶史研究中,对贡茶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已多有激烈的抨击,相比之下,对贡茶与茶叶生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客观而积极的因素似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拟就贡茶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影响作一考察,以其为茶史研究和当代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一、贡茶的缘起 “贡”,最初是“从下献上之称”(《尚书》孔颖达注),而“赋”是“自上税下之名”(同上),也就是说,赋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地方的征税,是法定的任务,贡是地方向中央政权主动进献物品的活动,它无一定数量、品种的规定。古代社会中,进贡的内容异常丰富,金、银、漆、丝、竹、木、石,甚至飞禽走兽也在其列。概言之,凡属地方上珍贵稀有之物,均可成为贡品。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概况长兴顾渚山产各茶“紫笋”,早在唐朝享有盛名,为当时进贡的珍品。唐朝陆羽《茶经》中提到“浙西以湖州上”,指的就是紫笋茶。大历五年(公元了70年)在顾渚山脚金沙泉旁设有“贡茶院”,这是我国最早的制茶作坊。每到茶季,湖、常两州刺使亲临督制,规定每年第一批紫笋茶和银壶盛装金沙泉水在清明前进贡到长安(即西安)。皇室首先用作祭祖,后赐皇亲近臣尝新。唐武  相似文献   

10.
水仙茸勾     
水仙茸勾茶是湖北地方名茶之一,产于五峰县的水浕司、渔关一带。这里山势巍峨,云雾缭绕,奇丽壮观,终年山青水秀,无山不绿,无坡不茶,茶树多生长在海拔500~1200米之间的山坡上。水仙茸勾是土家山寨历史贡茶。传说数百年前一位土司“皇帝”久病百药医治无效,一次喝了一位茶山姑娘进贡的茶叶,病不治即愈,“皇帝”为了感恩这位姑娘,将此茶取名为“水仙茶”(水浕司仙女茶)。该茶制造方法早已失传,为了恢复地方名茶生产,县  相似文献   

11.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12.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13.
14.
丁俊之先生《关于“洗茶”一词的商椎》(载《茶叶信息》总394期)云:“人们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水倒掉,称之为洗茶……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日本有人提出洗茶是怎么一回事……洗茶之说,可能给人以中国茶不卫生的看法……洗茶用语也欠策略,我的见解,宜修正‘洗茶’为‘浸茶’或‘温茶’。读后颇有感慨。其实“洗茶”一词始于北宋。宋子安为补充丁渭《北苑茶录》和蔡襄《茶录》记述建安茶事的不足,曾撰《东溪试茶录》,率先提出了要制成品质优异的茶,必须严格要求技术操作的四道工序———“择之必…  相似文献   

15.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6.
割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手工作业,直接影响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植胶区存在两种不同的割胶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经营制度、要素禀赋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技术变迁目标与要素冲突等方面探讨其中缘由,并认为经营制度的不同是我国割胶技术存在的“二元技术结构”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在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增强社会化服务,强化统一经营层次,通过家庭经营制度的较为长期的技术变迁实现割胶技术由当前“二元技术结构”状况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棉花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南京森力助剂厂生产的高效农作物增产调节剂“力丰”对多种农作物具有增产作用 ,而且不降低作物的品质。本试验对力丰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及其对棉花形态、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为力丰在棉花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0年在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进行。试验田土壤为马肝土 ,肥力中等 ,地势平坦 ,排灌系统完善。棉花品种为苏棉 12号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 ,4月 18日播种 ,5月 17日移栽 ,密度 4 16 70株·hm- 2 。每…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消息 ,作为农技部门 ,如何把这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从这点出发 ,我们想就推广“中国超级稻”问题谈一点认识。一、超级稻的推广意义1.增加总产 ,保障粮食安全“九五”以来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 ,也应该看到 ,中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 ,这就是 ,人口不断增长 ,资源不断减少 ,环境不断恶化。根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的目标 ,我国的人口到…  相似文献   

19.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