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豆激酶来源于传统食品纳豆中,有很强的溶血栓能力。纳豆激酶的保健功能与其生化特性和酶的活性、功能机理有关。与传统的一些溶栓药物相比,纳豆激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及可以口服等优点。良好的分离纯化技术是开发纳豆激酶保健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纳豆是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形成一种产品,内含纳豆激酶,对溶解血栓具有很好的效果。对纳豆激酶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比较了纳豆激酶不同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对纳豆激酶生产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并提出未来纳豆激酶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纳豆激酶是一种从纳豆中提取的蛋白酶,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溶栓活性,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溶栓药物。目前,纳豆激酶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但发酵产率不高阻碍了其进一步开发。主要从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这2个生产关键环节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纳豆激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纳豆营养品质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品种大豆对发酵纳豆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考察了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模式对改善纳豆风味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中蛋白含量差异对纳豆品质影响不大,对同一品种大豆而言,种植地域差异对纳豆激酶活性有影响,但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混合菌种发酵能够明显改善纳豆风味,但同时也会降低纳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适宜的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接种体积比范围(1.2∶1~2.0∶1)对纳豆激酶分泌具有促进作用,适合纳豆激酶表达的最佳接种体积比为1.6∶1。  相似文献   

5.
一种日本纳豆粉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纳豆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得到纳豆粉。根据检验标准GB 5009.3—2010对纳豆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灰分和水分的含量以及纳豆芽孢杆菌的数量进行分析;应用福林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纳豆激酶的活性和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纳豆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40.2%;氨基酸组成合理;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7%;脂肪为19.62%;灰分为4.75%;水分为8.605%;纳豆芽孢杆菌数为5×106CFU/g,纳豆激酶活性含量为5 062.5 U/g;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390μg/g。  相似文献   

6.
旨在提高纳豆激酶发酵水平,扩大其作为新型的纤溶药物的生产应用。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一株产纳豆激酶的野生菌株P进行诱变;筛选获得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能的纳豆激酶优势突变株P501,纳豆激酶活力比野生菌株提高了1.02倍,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对P501产纳豆激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L、玉米粉40 g/L、豆粕粉30 g/L、Na2HPO43 g/L、K2HPO40.3 g/L、MgSO40.6 g/L、CaCl20.63 g/L、丝氨酸0.07 g/L、豆油0.61 g/L,经过验证实验,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9691 Fu/mL,较基础发酵培养基提高了6.68倍。  相似文献   

7.
将两种豆类材料发酵得到的纳豆激酶进行活性测定,得到其活性最强的时间及两种纳豆制品的最佳食用时间。通过TAME底物法测定了不同豆类材料纳豆激酶的活性动态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纳豆制品在发酵至12 h,其纳豆激酶活性最强;以大豆为原材料的纳豆激酶活性大于以绿豆为原材料的纳豆制品,且纳豆制品在发酵至12 h是纳豆食品药用保健功效的最佳食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日本学者从传统食物纳豆中分离出了纳豆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益生菌,在生物制药、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通过综述纳豆芽孢杆菌最适发酵条件及其发酵产物功能研究进展,为纳豆激酶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一株产纳豆激酶(NK)活力较强的菌株。以纳豆激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单因素实验方法,确定紫外线诱变剂量,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菌株发酵的纳豆激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20W紫外灯距离30cm照射240s的诱变,效果较佳。经过诱变及菌种筛选所获得的高产菌株U-5发酵生产的纳豆激酶活力比原始菌株T-3提高了8.81%。经15代传代试验,U-5高效突变株生产的纳豆激酶活力均稳定在5440.37IU/mL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48头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均相似的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组、乳酸组和纳豆芽孢杆菌组,分别添加不同的益生菌。预试期2周,正式期7周。结果表明: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P<0.05),其中乳酸菌提高的幅度最大,明显改善乳品质;酵母菌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显著降低了牛奶电导率(P<0.05),有降低体细胞数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纳豆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一个亚种,是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属于好氧菌中的非致病菌。纳豆芽孢杆菌能形成芽孢,能够耐碱、耐高温及耐挤压。总结近年来关于纳豆芽孢杆菌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研究,并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拟移动床从纳豆激酶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纳豆激酶,通过单柱试验计算出模拟移动床的分区方式及初始参数,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参数,最终所得纳豆激酶的纯度为90%,收率为85%,活性为(8 000±50)IU/mg。  相似文献   

13.
纳豆发酵原料和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各品种大豆制作纳豆,通过试验结果得知,以黄小豆为原料时,纳豆品质较好。在以黄小豆为原料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适宜的发酵条件:接种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为18 h,纳豆激酶酶活达1 725.68 U/g。  相似文献   

14.
齐农26号是以蒙豆36为母本,克09-0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的特用类型小粒豆品种。其籽粒较小,百粒重12.7g,粗蛋白平均含量45.91%,较适宜做为豆芽、纳豆等食品的加工原料,中抗大豆灰斑病,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559.6 kg,比对照品种东农60平均增产11.3%,由于品质及产量突出,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集成配套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可为大豆加工企业提供芽用及纳豆生产原料,满足了市场对特用小粒豆品种的需求,推动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得益于我国广袤的土地、多样的地形及丰富的气候资源,使得我国的林业资源储备量大,具有林业产业开发的天然优势。但是林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活动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非常大,一些不当的开发行为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在林业开发的同时不仅要突出经济价值,同时要兼顾生态价值,深刻把握林业开发活动与生态保护工作的内在联系,探索协调林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的策略,实现林业开发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全面启动,作为开发主战场的种业也丰在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竞争挑战,试从渭南种业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认识,谈一些粗浅看法,愿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为对比观察国产蛋白酶酶解和益生菌发酵降解鹰嘴豆浆液蛋白的效果,比较酶解法、发酵法降解鹰嘴豆浆液蛋白为小分子蛋白肽的能力,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分别酶解,纳豆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蛹虫草分别发酵鹰嘴豆浆液蛋白,测定不同处理时间时的可溶性氮、DH、电泳条带等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国产碱性蛋白酶酶解鹰嘴豆浆液蛋白240 min,上清液的可溶性氮含量可达到0.1389%,DH为6.43%;木瓜蛋白酶酶解240 min 时的上清液可溶性氮含量达到0.0972%,DH为4.41%;而发酵法处理以纳豆芽孢杆菌效果最显著,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处理鹰嘴豆浆液蛋白8 h时的上清液可溶性氮含量为0.0895%,DH为4.03%。本研究表明,酶解法降解鹰嘴豆浆液蛋白的效果要比微生物发酵法处理时间短,降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汪新业  汤杰  高翔  茹鲜 《种子科技》2003,21(3):156-157
概述了我国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现状。认为要搞好转基因抗虫棉的产业化开发,就要提高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科学认识,支持和帮助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参与此项工作。建议大力加强源头创新,抢注抗虫棉功能基因;切实做好转基因抗虫棉的安全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平衡膳食和营养保健,并有意识地主动调节饮食结构,于是一些营养丰富的小杂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产业无疑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因此,在解决了温饱以后,农副产品以食品开发为方向,以提高营养和丰富口味为前提,以生产方便、休闲、速食为发展思  相似文献   

20.
"入世"与种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玮 《种子科技》2002,20(3):127-129
加入WTO,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出现配置国际化、竞争尖锐化、需求多样化趋势,种业人才队伍存在着“四多四少”问题。为此,要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开发科研育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人才为重点,制订人才发展战略,加快种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