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纳豆激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纳豆营养品质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品种大豆对发酵纳豆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考察了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模式对改善纳豆风味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中蛋白含量差异对纳豆品质影响不大,对同一品种大豆而言,种植地域差异对纳豆激酶活性有影响,但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混合菌种发酵能够明显改善纳豆风味,但同时也会降低纳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适宜的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接种体积比范围(1.2∶1~2.0∶1)对纳豆激酶分泌具有促进作用,适合纳豆激酶表达的最佳接种体积比为1.6∶1。  相似文献   

2.
纳豆发酵原料和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各品种大豆制作纳豆,通过试验结果得知,以黄小豆为原料时,纳豆品质较好。在以黄小豆为原料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适宜的发酵条件:接种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为18 h,纳豆激酶酶活达1 725.68 U/g。  相似文献   

3.
纳豆激酶是一种从纳豆中提取的蛋白酶,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溶栓活性,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溶栓药物。目前,纳豆激酶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但发酵产率不高阻碍了其进一步开发。主要从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这2个生产关键环节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种日本纳豆粉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纳豆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得到纳豆粉。根据检验标准GB 5009.3—2010对纳豆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灰分和水分的含量以及纳豆芽孢杆菌的数量进行分析;应用福林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纳豆激酶的活性和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纳豆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40.2%;氨基酸组成合理;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7%;脂肪为19.62%;灰分为4.75%;水分为8.605%;纳豆芽孢杆菌数为5×106CFU/g,纳豆激酶活性含量为5 062.5 U/g;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390μg/g。  相似文献   

5.
旨在提高纳豆激酶发酵水平,扩大其作为新型的纤溶药物的生产应用。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一株产纳豆激酶的野生菌株P进行诱变;筛选获得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能的纳豆激酶优势突变株P501,纳豆激酶活力比野生菌株提高了1.02倍,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对P501产纳豆激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L、玉米粉40 g/L、豆粕粉30 g/L、Na2HPO43 g/L、K2HPO40.3 g/L、MgSO40.6 g/L、CaCl20.63 g/L、丝氨酸0.07 g/L、豆油0.61 g/L,经过验证实验,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9691 Fu/mL,较基础发酵培养基提高了6.68倍。  相似文献   

6.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培养基组成(碳氮比和离子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和装液量等)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分别为:可溶性淀粉2.0%,大豆蛋白胨1.5%,Na2HPO4·12H2O0.4%,KH2PO40.2%,MgSO4·7H2O0.075%,CaCl20.01%,培养温度37℃,pH值7.0,发酵时间24h,转速180r/min,种龄16h,接种量3%,装液量25mL/250mL。在优化发酵条件基础上,进行了5,20L发酵工艺放大的初步研究,在此条件下,摇瓶,5L罐和20L罐发酵酶活最高分别达到915,1086,946IU/mL。  相似文献   

7.
对天冬氨酸激酶工程菌的生长情况及发酵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发酵温度、发酵液pH值、摇床转速、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天冬氨酸激酶工程菌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7℃,发酵液pH值7.5,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2%。天冬氨酸激酶活性达到最大值201 U/mL。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日本学者从传统食物纳豆中分离出了纳豆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益生菌,在生物制药、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通过综述纳豆芽孢杆菌最适发酵条件及其发酵产物功能研究进展,为纳豆激酶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一株产纳豆激酶(NK)活力较强的菌株。以纳豆激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单因素实验方法,确定紫外线诱变剂量,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菌株发酵的纳豆激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20W紫外灯距离30cm照射240s的诱变,效果较佳。经过诱变及菌种筛选所获得的高产菌株U-5发酵生产的纳豆激酶活力比原始菌株T-3提高了8.81%。经15代传代试验,U-5高效突变株生产的纳豆激酶活力均稳定在5440.37IU/mL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长白山野生食用榛蘑为研究对象,确定其榛蘑即食干品的最佳真空冷冻干燥工艺路线,以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的方法确定榛蘑即食干品的最佳真空冷冻干燥条件。结果表明,当烫漂时间1 min,预冷时间1 h,真空冻干时间22 h对所制得的干制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海带发酵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带为主要原料,经乳酸发酵,再经调配、杀菌、灌装等工艺得到海带发酵饮料。试验表明,海带发酵的最佳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39℃,发酵时间为12h;海带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海带发酵原汁50%、柠檬酸0.08%、白砂糖2%。  相似文献   

12.
发酵法制备竹笋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竹笋为主要原材料,研究利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合培养的乳酸菌,以微生物发酵法而制备竹笋膳食纤维粉的最佳工艺参数。对发酵法制备膳食纤维的提取含量、持水性、溶胀性等理化检验指标及其色、香、味等感官指标与非发酵法成品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探讨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菌种配比对发酵工艺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干燥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最佳发酵条件是:发酵时间为24h,培养温度为35℃,接种量为2.5%,菌种配比为1∶1。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干燥条件是: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2.5h。该制品香味清淡,色泽自然,口感良好,营养保健,是一种新型的发酵保健蔬菜制品。与非发酵工艺同类产品相比,此法制备的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和持水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对溶胀性的改善效果并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为主要原料,利用酵母菌和红曲霉菌双菌组合发酵生产黄瓜酵素,并通过冷冻干燥,将其制成酵素粉。选取酵母菌和红曲霉菌的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及酵母菌发酵的碳源补充量和红曲霉菌的最佳接种量为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以POD酶活性为评价指标,确定黄瓜发酵酵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黄瓜打浆、预处理后加3%蔗糖,初始pH值调为5.0,灭菌,在34℃条件下接种酵母菌,发酵26 h。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二次混合发酵最佳工艺为红曲酶接种10%,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50 h时,POD酶活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以茯苓、陈皮、山楂、枸杞4种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并以复合益生菌作为发酵剂制备抗辐射饮料,探究抗辐射饮料中的抗氧化活性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接种量、发酵时间和pH值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发酵时间24 h,pH值6.0,在该条件下抗辐射饮料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能达到97.68%。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处理对柠条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0.5%、1.0%、1.5%、2.0%四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对柠条种子分别处理0.1、1、6、12、24 h,以未处理种子为对照.25℃恒温培养15 d,每天光照8 h,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幼苗的鲜重、干重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处理后,柠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幼苗的鲜重、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高.壳聚糖处理的最佳浓度为1.0%,最佳的处理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放线菌H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基本培养条件。以玉米粉、蛋白胨、K2HPO4,MgSO4,NaCl,CaCO3为基本培养基,3.6%玉米粉为碳源,0.5%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值为7.5,最佳装瓶量为50mL/500mL,在28℃,转速为200r/min下,摇床培养120h,所获得的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滤纸片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达24.6mm。  相似文献   

17.
以野生龙葵果为主要原料,经乳酸发酵,再经调配、杀菌等工艺研制出龙葵乳酸发酵饮料。试验结果表明,龙葵乳酸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6%,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12 h;龙葵乳酸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龙葵发酵汁30%,白砂糖12%,柠檬酸0.06%,稳定剂0.4%。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施用对烟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有机肥施用后对烟田土壤酶活的影响。本试验选用5种有机肥处理,并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测定了烟草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采烤前期和采烤后期烟田土壤的8种酶活性。施用有机肥后,5个时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得到提高,发酵牛粪对烟田土壤的蔗糖酶的影响最大,复合有机肥B处理对过氧化氢酶影响较大;施用有机肥可提高烟草采烤后期土壤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发酵牛粪和发酵豆饼的效果较为显著;有机肥处理可提高从团棵期至采烤前期的土壤脱氢酶的活性;可提高从旺长期开始的土壤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秸秆有机肥和复合有机肥A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可提高现蕾期和采烤前期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以两种复合有机肥和发酵牛粪影响较大;除此之外,有机肥施用后相较于单施化肥降低了烟田土壤的脲酶活性。总之,烟田施用有机肥改变了土壤酶活性,对土壤保育有良好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燕麦为材料,采用米根霉、米曲霉和毛霉3种霉菌分别对燕麦进行发酵,研究了3种霉菌的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及水分添加量对发酵燕麦制品甜度和口感的影响,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3种霉菌发酵燕麦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米根霉发酵燕麦(RFO)的最优工艺为米根霉接种量0.5%,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3℃,水分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产品的感官评分为95.37±2.09分(满分100分);米曲霉发酵燕麦(AFO)的最优工艺为米曲霉接种量0.01%,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25℃,水分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4.21±1.32分(满分100分);毛霉发酵燕麦(MFO)的最优工艺为毛霉接种量0.01%,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0℃,水分添加量12%,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1.64±2.25分(满分100分)。试验优化了3种霉菌发酵燕麦的最优工艺,充分利用了燕麦资源,为新型燕麦产品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中晚熟红小豆品种冀红4号为材料,于2010-201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实验站,设置10,12和14h光照3种短日照处理,以自然光周期处理作为对照(CK),从对生真叶出土开始进行短日照处理,至各处理始花期为止,观刚不同处理的生育进程,花的形成和脱落,植株不同节位花的纤维素酶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波化酶(SOD)活性,以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C/N。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可使红小豆始花期和终花期均提前,其中lOh短日照处理促进作用最明显;在中下部至中上部植株的各节位,12h短日照处理落花数和比例均最低,且在该部位,12h短日照处理的花中纤维素酶活性、多聚半乳糖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在植株中部到中上部的各节位中,12h短日照处理红小豆植株花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另外,12h短日照处理红小豆植株花中C/N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