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并建立了双低油菜‘沪油17’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沪油17’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250 kg/hm2的农艺方案为:10月23-24日播种,密度41.25万~49.95万株/hm2,纯氮202.95~227.85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顺序为:播期>施氮量>播期与施氮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与常规栽培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忠义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20-120,126
通过对杂交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产量为8 650.5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574.5kg/hm2,增长7.11%;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少投入2 377.5元/hm2,节支21.8%;纯收入增加3 240元/hm2,增长43.8%。水稻泡冬田实行免耕直播有明显的"两增一提早"优点,即增产、增效、提早生育期。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晚稻免耕直播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量45.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8 613.9 kg/hm2,比塑盘育秧抛栽增产477.0 kg/hm2,该播种量方式可在兴业县晚稻免耕直播大面积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直播油菜高密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直播油菜高密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油菜生育期227 d,试验田单产3.89 t/hm2,比对照田增产0.20 t/hm2,增幅5.42%,潜江市移栽油菜一般在9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油菜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播种;移栽油菜密度一般在12万株/hm2左右,直播油菜密度一般在22.5万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胡先文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2023,(12):128-131+202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 24.1%肟菌·异噻胺FS 15~20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直播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好,24.1%肟菌·异噻胺FS 20~25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机插秧苗恶苗病、立枯病防治效果好,对水稻秧苗均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增产效果明显。[结论]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用24.1%肟菌·异噻胺FS 20 mL+成膜剂2 mL/kg干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6.
冬马铃薯免耕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冬马铃薯免耕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N 250.5 kg/hm2、P2O5 124.5 kg/hm2、K2O 375.0 kg/hm2条件下,冬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中熟品种费乌瑞它栽培密度以8.25万株/hm2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垄作覆膜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了垄作覆膜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垄作覆膜栽培条件下,表现均比对照增产,尤以直播+垄作+垄上覆膜模式产量表现最高,为8 728.5 kg/hm2,比对照增产12.3%,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模式表现次之,为8 200.5 kg/hm2,比对照增产5.5%,直播+垄作+垄沟上覆膜产量与对照相当。在生育期表现上,垄作覆膜栽培均比对照短3~7 d。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密度、行距和密度与行距的互作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施肥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 12万株 /hm2 比 9万株 /hm2 的增产 10 .87% ,宽窄行比等行距的增产 5 .71%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12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比等行距处理增产 12 .3 0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9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与等行距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油研九号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 12万株 /hm2 ,宽窄行栽植 ,施纯氮 2 70kg/hm2 ,P2 O5180kg/hm2 ,K2 O 2 2 5kg/hm2 ,硼砂 2 2 .5kg/hm2 ,最高产量可达3 73 8.90kg/hm2 。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稻稻苗农艺性状好,具有分蘖节位低、分蘖早、有效分蘖多、产量高等优势,比习惯栽培增产460.5kg/hm2;还可减少育秧、耕地、插秧等环节,比习惯栽培节本1155元/hm2,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业学报》2022,(4):55-56
通过两年的早稻直播高产栽培示范,结果表明:平均产量达5769.0kg/hm2,比手栽增产9.94%,节本增效显著,达1780.35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密度对博优225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博优2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晚稻的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叶面积指数、单茎叶面积、冠层间的光照强度及干物质积累量和协调库源关系。在栽培密度0.2 m×0.3 m条件下,施氮180 kg/hm2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8.682 t/hm2;不同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晚稻氮利用效率,其中在栽培密度0.2 m×0.3 m下施氮180 kg/hm2,氮肥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8.23、53.85 kg/kg。因此,适宜的栽培密度有利于改善晚稻库源关系,提高产量、氮肥利用率与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施肥量和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和不同密度下的水稻生产函数模型。对模型进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密度;氮肥和磷肥以及氮肥和钾肥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等产量线上均存在相互替代性;利用边际分析原理探索高产农艺方案,当施氮量为189 4kg/hm2、施磷量为108 3kg/hm2、施钾量为144 1kg/hm2、株距为15 4cm(16 2穴/m2)时,可获得的最高产量为9079 88kg/h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同施氮量及密度与米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氮肥用量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栽培密度呈直线关系,即密度越密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在高氮肥用量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栽培密度呈曲线关系,栽培密度13.4~16.0穴/m2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最高值。0~135 kg/hm2氮肥用量下的密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曲线关系,而180 kg/hm2氮肥用量下的密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量与栽培密度对Ⅱ优航1号作早稻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施氮量、栽培密度、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互作对头季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对再生季产量差异不显著。栽培密度对两季总产量差异显著。头季每公顷施纯N 150kg与栽培密度22.5 ̄30万丛搭配和每公顷施纯N 195 ̄240kg与栽培密度15 ̄30万丛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措施,再生栽培能获得两季高产。再生季有效穗与头季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水稻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土壤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施用不同类型的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并设施用土壤调节剂和不施用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能促进水稻分蘖,但肥效较慢,水稻前期生长不及单施化肥,而后期明显强于对照。随着施用有机肥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其中处理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8 724.30 kg/hm2,比对照增产6.7%。施用土壤调节剂后有利于增产,平均产量水平达8 440.05 kg/hm2。[结论]有机肥和土壤调节剂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使其分蘖增多,增产效果明显。施用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并施用土壤调节剂时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8 791.9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优质超级稻品种吉粳88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优质超级稻品种吉粳88栽培上5个主要可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吉粳88高产稳产,平均产量效应9101.4kg/hm2,若栽培技术得当,最高产量可达11269.1kg/hm2;②主要栽培措施对吉粳88产量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施氮量>插秧方式>施磷量>插秧苗数>施钾量,其中施氮量对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③预测吉粳88产量达到10000kg/hm2以上时,主要栽培措施为:施氮(N)量220.3~228.0kg/hm2、施磷(P2O5)量102.0~111.5kg/hm2、施钾(K2O)量28.5~38.7kg/hm2、插秧方式(行株距)30cm×(13.6~14.8)cm、插秧苗数5.1~5.8苗/穴。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杂交粳稻"花优14"的群体特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穗粒结构以及产量有明显影响,以300kg/hm2纯氮量处理,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93t/hm2和11.59t/hm2;密度试验中,水稻后期叶绿素相对含量以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与KZH14较高,叶面积指数以密度为40.50万穴/hm2的处理DHJ10与KZH10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均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在实际产量上,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为10.07t/hm2,其次是密度为22.20万穴/hm2的处理DHJ18为9.99t/hm2;以穴直播密度为28.65万穴/hm2(行株距25cm×14cm)施氮量在225~30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花优14"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耿基玉  黄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76-8176,8186
[目的]为了寻求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方法]对两系杂交组合两优6326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2个试验,密度试验设5个处理,施肥水平试验设4个处理。[结果]从实际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12.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折合9865.95kg/hm2;30.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折合9332.1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折合10293.45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折合9454.35kg/hm2。从理论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2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3531.5kg/hm2,12.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为9865.95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为12412.50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为9855.00kg/hm2。[结论]综合实际产量、理论产量等方面因素,提出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22.5万株/hm2;基肥施尿素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分蘖肥施尿素180kg/hm2,氯化钾120kg/hm2;穗肥施尿素45kg/hm2,氯化钾30kg/hm2。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Y两优2号栽培密度和优化施肥研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Y两优2号进行栽培密度研究,结果显示:Y两优2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22.0万蔸/hm2。采用3元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超级稻品种的施肥模型、氮磷钾养分施用的增产效果和施肥净收益。结果表明:在施用N、P2O5、K2O为275.0、135.0、280.0 kg/hm2时,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10 370.0 kg/hm2,此时N∶P2O5∶K2O为1.00∶0.50∶1.02,氮磷钾肥增产率为63.3%,施肥净收益为6 442.0元/hm2。施肥不足时,产量和施肥收益的增长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影响较小;过量施肥时,产量的衰减以氮肥最快、钾肥次之、磷肥最小,施肥收益的衰减以磷肥最快、氮肥次之、钾肥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