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典型草原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自身功能性状对不同改良措施(切根、围栏封育)的响应规律,给退化草原改良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生长旺盛期测定了其在不同改良措施下的植株高度、丛幅、叶数、整丛地上干重、总茎质量、总叶质量、总叶面积、茎叶比、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等10种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切根和围栏封育均显著提高了克氏针茅整丛地上干重、总茎质量、总叶质量(P0.05)。此外,切根处理后克氏针茅叶数、总叶面积和茎叶比亦较自由放牧(对照)显著增加(P0.05)。不同性状对改良措施响应的敏感性具有差异,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为切根处理的惰性性状,丛幅、植株高度、比叶面积为围栏封育处理的惰性性状。切根和围栏封育样地克氏针茅植株地上干重与总茎质量、叶数、总叶质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个体地上生物量与茎叶比仅在围栏封育处理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增加植株地上干重方面,切根优于围栏封育。  相似文献   

2.
高峰  强芳英  纪瑛  张庆霞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0,27(10):142-148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开发生物农药的主要植物之一,但其病虫害鲜有研究。为应对人工驯化栽培可能面临的病虫害风险,本研究调查了兰州地区2个实验点上盆栽苦参和大田栽培苦参上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共发现2种真菌性病害和1种食叶害虫,其中苦参白粉病(Oidium sp.)在大田栽培的河北苦参上的发病率为6%~30%,河南、岷县和成县苦参上均小于2%,而盆栽岷县苦参上高达96.4%,7月开始发病,9月中旬发病率最高。苦参叶斑病(Phyllosticcta sophoricola)仅见于大田,发病率为5%~34%,主要在7月发病。野螟(Uresiphita sp.)主要取食叶片,92%的植株受害,每株平均4.5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危害最重,其幼虫受黄带姬蜂(Ichneumon generosus)寄生,寄生率为30%。  相似文献   

3.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其根入药.为了揭示氧化苦参碱(Oxmatrine,OMT)和苦参碱(Matrine,MT)在苦参体内代谢转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人工栽培苦参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苦参根、茎、叶、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根和成熟种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含量最高,苦参碱主要分布在幼嫩的叶和茎中,而在成熟和衰老的叶和茎中苦参碱则转化为较为稳定的氧化苦参碱.在根和种子等贮藏器官中则主要以氧化苦参碱的形式贮存,并且根和种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含量以及相同器官2种生物碱含量变化呈现互补的特点,由此推断,叶中形成的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在向根和种子运输分配时受其生长竞争的影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4.
氮肥对苦参生长和生物总碱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纪瑛  张庆霞  蔺海明  蔡伟 《草业学报》2009,18(3):159-164
对苦参进行驯化栽培是解决其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本试验研究氮肥对苦参生长、生物总碱含量和生物总碱产量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施纯氮量设0,50,100,150和200 mg/kg五个水平,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苦参生长以及苦参总碱含量均有显著促进效应。各施氮处理根干重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当施纯氮150 mg/kg时根干重最高,比对照增加42%;根直径随施氮量提高呈增加趋势,当施纯氮150 mg/kg时根直径最大,比对照增加21.1%;叶绿素总含量在施纯氮100 mg/kg时最高,比对照增加33.8%;苦参总碱含量在施纯氮100 mg/kg时最高,比对照增加35.7%;单株苦参总碱产量在施纯氮150 mg/kg时最高,较对照增加90.5%。氮对根干重增加效应主要是由于根直径增加引起根体积增加所致,苦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有利于苦参总碱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人药用其根,主要成份为生物碱,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槐胺碱等22种,又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水之功效.在兽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笔者以苦参为主,用于禽病防治中,现将临床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疾病,本病在河北承德一些县、区的养猪场中已有发生,造成了经济损失.某猪场发病、诊疗、防治的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7.
氮磷配施对生长1年苦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守润 《草业科学》2010,27(1):124-129
纯氮(N)施用量设0(对照)、38、75、113kg/hm24个水平,磷(P2O5)施用量设0(对照)、23、45、90kg/hm24个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磷对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苗生长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氮、磷对生长1年苦参生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氮和磷互作效应显著。高施氮量(113kg/hm2)和低施磷量(23kg/hm2)配合时根芽数、苗鲜质量、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叶鲜质量、茎叶干质量最高,依次较对照增加95.6%、57%、57.6%、50.6%、60.1%和41.5%(P0.05),中低施氮量(38和75kg/hm2)与较高施磷量(45kg/hm2)配合时次之,与对照差异显著;根干鲜比和根干质量/总干质量在各施氮量下随施磷量增加;施氮量113kg/hm2和施磷量23kg/hm2配合时根直径和木部直径最大,较对照增加24.9%、20.2%(P0.05);氮和磷对皮部厚度增加效应不显著;施氮量113kg/hm2和施磷量23kg/hm2配合时单株小叶数、小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37.6%、40.2%和83.9%(P0.05)。结果表明:氮、磷对生长1年苦参的生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氮磷互作效应也均达显著水平。施氮量113kg/hm2与施磷量23kg/hm2配合、施氮量38和75kg/hm2与施磷量45kg/hm2配合时能获得较高苦参苗产量,是生长1年苦参适宜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北方蚕区除了桑稍小蠹虫、桑天牛、桑象虫、桑蛀虫、大青叶蝉致桑树枝条干枯外,2009年年春季首次在河北承德发现一种新害虫,该虫具有类似蜂和蚁的外部形态,具有飞翔能力,且动作敏捷,但不是蜂.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是一种耐寒怕热的动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为10℃~15℃,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目前,热应激对奶牛繁殖和健康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牧场依据温湿度指数表(THI)来判断热应激的程度,当THI为65~68时,奶牛已经开始热应激了。在河北省除承德、张家口以外,大部分地区每年从5月下旬到9月下旬,近4  相似文献   

10.
供与求     
<正>吉林省延吉市的读者金永镇先生(13944701167)来信说:我是北方牧业刊物的老读者了。我从1992年开始繁育河北承德无角黑山羊,曾三次从承德原产区引进品种。最近因国际学术交流课题的需要,想再一次购进黑山羊,但多次与承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甘肃省燕麦主产区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种类,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定西市通渭县、张掖市山丹县和民乐县、武威市天祝县和甘南州合作市大面积种植的燕麦田间叶斑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采集的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培养、分离、致病性测定及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燕麦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定西市通渭县最严重,平均病叶率为96.15%,平均病情指数为70.26;武威市天祝县的叶斑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5.07%和69.16;张掖市民乐县叶斑病较轻,平均病叶率为8.78%,病情指数为2.45。分离纯化获得的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后发现发病症状与田间病害症状一致,经再次分离可得到相同的病菌。进一步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引起甘肃省燕麦主产区叶斑病的病原菌有10种,分别为燕麦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ae)、燕麦核腔菌(Pyrenophora avenae)、德氏霉菌(Pyrenophora chaetomioides)、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芽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优势菌为燕麦内脐蠕孢和细交链孢,在各调查样地均能分离出。明确了燕麦叶斑病在甘肃省主要种植区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种类,除燕麦内脐蠕孢和燕麦核腔菌外,其他均为国内燕麦叶斑病新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温度对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以采自青海省和四川省5个地理种群的发草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发草萌发、幼苗生长特性影响及预测发草萌发的温度阈值。结果表明:25℃是发草萌发的最适温度。四川省松潘县牟尼乡的发草种子发芽基本温度(1.84℃)明显高于其它4种发草种子萌发的基本温度(-8℃~-5℃);其萌发最适温(23.06℃)明显低于其它4种发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25℃~26℃);萌发最高温(41.1℃)显著低于其它4种发草种子萌发最高温(48℃~57℃)。同时,除四川省松潘县牟尼乡的发草种子外积温模型能准确预测供试发草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进程。由此可见,采集地的年均气温温度会影响种子萌发的可塑性。上述研究结果将为不同地理种群发草种质资源筛选、确定不同生境发草最佳播期及利用发草进行高寒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老芒麦野生种质材料芽期耐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铅浓度(0.05、1.0、2.5、5.0、10.0mol/L)胁迫下6份老芒麦材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4项指标,比较不同老芒麦材料芽期耐铅性的强弱。结果表明,不同Pb+浓度对供试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有影响。通过对6个供试种子指标的比较,来自河北沽源县的老芒麦材料表现出了对重金属铅较强的耐受性;来自河北雾灵山的老芒麦材料表现出对重金属铅较弱的耐受性,其他材料耐铅性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斑背叉趾铁甲Dactylispa maculithorax是桃树上新发现的一种潜叶害虫。本文通过实验室饲养和野外调查,首次报道了该铁甲的寄主植物及生物学特性,描述了其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结构,提供了各虫态及潜道照片,初步明确了该害虫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的发生规律。研究发现,该铁甲还为害大叶桂樱和椤木石楠等蔷薇科植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梨喀木虱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专食性刺吸式害虫,为明确中国梨喀木虱卵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本文对梨生育期中国梨喀木虱卵的对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梨木虱在叶片上的产卵量有两次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和7月上旬,单叶卵量分别达到18.1头/叶和22.8头/叶;卵集中分布在叶片主脉两侧、叶柄凹槽处内以及叶缘缺刻处,叶面较少,各处所占比例呈现动态变化;在树冠上、中、下三个垂直高度层和同一水平不同方位叶片的着卵量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中国梨喀木虱种群生态学研究以及可持续治理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河橙(Citrus hongheensis Ye et al.)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柑橘种质资源,仅在元江、红河南岸有零星分布,其单身复叶具有极为发达的翼叶。本研究对红河橙在绿春县、红河县和元江县的11个居群进行调查和取样,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2个叶表型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河橙12个叶表型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其叶表型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同一叶表型性状在不同居群间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翼叶宽/本叶宽这个叶表型的变异程度最大(91.36 %),而叶总长的变异程度最小(8.24 %),其表现相对最为稳定;叶片的绝对大小的变异程度(如叶总长、翼叶长度、翼叶宽度、本叶长度、本叶宽度、叶柄长等)普遍低于叶片形状(如翼叶长/宽、本叶长/宽)和叶片相对大小(如翼叶长/叶总长、翼叶长/本叶长、翼叶宽/本叶宽、本叶长/叶总长、本叶长/翼叶长、本叶宽/翼叶宽等)的变异程度,且表现出叶片形状变异>叶片相对大小变异>叶片绝对大小变异的变异规律;红河橙12个叶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12.762%和34.718%,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581%,居群内变异是红河橙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叶片绝对大小因子、叶片相对大小因子、叶形指数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85.258%。研究结果可为红河橙的群体遗传进化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恬  云岚  李珍  吕玉茹 《草地学报》2023,31(2):489-497
评价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Fisch.) Nevski)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生长特性的差异,可为不同环境新麦草种质材料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21份新麦草种质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GGE双标图模型等方法对6个性状在2个地点3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份种质材料在不同环境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性最大的性状为分蘖数,变异性最小的是叶长;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与年份效应对新麦草的表型影响更大;GGE双标图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叶层高最高且稳定的材料是598614,株高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材料是619565,基丛径最大的材料是502573,但基丛径稳定性最好的是502572,冠幅最大且稳定的材料是502572,分蘖数最多且稳定的材料是619565,叶长最长且稳定的材料是598610;综合区分力和适应性,较为理想的试点是包头。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种植环境下适宜的种质材料,将为新麦草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标记鉴定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早熟禾是一种重要的冷季型草坪草,广泛种植于温带地区,且拥有众多的商品品种和丰富的野生资源。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72份草地早熟禾材料,对它们苗期的株高、叶宽、叶色及分蘖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材料间的表型差异显著。此外,又在材料间进行了RAPD扩增产物的多态性鉴定,20条引物共扩增出11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91%。UPGMA聚类显示,材料被聚成两大类:一类为4个国内品种/系(“沪夜”、“沪青”、“沪禾2号”和“杂禾”),另一大类为剩余的所有材料。当遗传相似系数增大后,后一大类分成3组,组Ⅰ以国外引进品种为主,组Ⅱ和组Ⅲ则集中了更多的野生材料。RAPD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背景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但与苗期表型性状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杨凌区紫花苜蓿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在生产中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采自陕西省杨凌区苜蓿叶枯病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分子鉴定、离体叶片及活体致病性测定,确定了引起陕西省杨凌区苜蓿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对苜蓿叶枯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该菌最适pH值为7;黑暗条件下有利于该菌生长;可溶性淀粉是其较好的碳源,而对果糖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而对硝酸铵利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王元素  李莉  孔玲 《草原与草坪》2012,32(2):55-57,60
通过野外群落测定、温室培养形态学观测、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对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中学100年足球运动场草坪群落特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结构良好,总盖度为88%;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单株叶数、生长点数、中叶长、中叶长宽比等形态学特征指标发生适应性进化,但等位基因数少,意味着年限长的白三叶种群以少数大克隆体占优势。研究表明,白三叶可以用作普通足球场草坪,在适度利用条件下可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