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藠头鳞茎采后耐久保鲜方法,以云南开远甜藠头鳞茎为材料,研究SA、6-BA及复合处理对藠头鳞茎在室温贮藏下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SA、6-BA处理后均能有效降低藠头鳞茎的失重率、腐烂指数、染菌率,使鳞茎硬度保存在较高水平,但SA处理增大了藠头的发芽率;SA、6-BA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藠头鳞茎贮藏期间硫代亚磺酸酯、淀粉、总氮、维生素C含量降低,保证了贮藏期间的风味品质;经SA、6-BA处理后,有效抑制了藠头鳞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大幅度提高了SOD、POD活性,藠头鳞茎抗氧化能力增强,衰老速度减缓。表明SA、6-BA及复合处理均能提高藠头鳞茎的耐贮性及贮藏品质,可作为防腐保鲜剂在藠头鳞茎的实际贮运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藠头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鳞茎植物,性味辛温,具有消食、除腻、防癌的功效,是大众喜爱的蔬菜,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藠头适应性广,对气候要求不严,最适宜凉爽气候,在冷凉的气温下生长良好;土壤pH 6.0~8.0均可,以pH 6.5~7.5最为适宜。江西省新余市目前年种植藠头面积3000亩,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翌年5月底6月初采收,亩产1500~2000 kg,亩纯收入4500元左右,种植经济效益良好。种植藠头是新余市农民增收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3.
以生米藠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及微肥对藠头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肥运筹相同条件下,藠头产量、单穴分蘖数、单个鳞茎重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K_2O 9 kg/667m~2时产量最高,CK(不施钾肥)产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施钾量和产量、施钾量和单穴分蘖数均呈极显著抛物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0 4**,r=0.883 7**),施钾量和单个鳞茎重呈显著性抛物线相关(r=0.870 0*)。单穴分蘖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8 7**),单个鳞茎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 3**)。施用不同微肥对藠头的产量影响不同,单施硼肥有利于藠头分蘖和鳞茎生长,而施用锌肥和锌、硼肥混施不利于藠头增产。因此,在生米藠头生产上,最佳施钾量为9 kg/667m~2,且配合适量的硼肥施用增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江西生米藠头栽培试验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江西生米藠头为试材,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藠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处理都能提高藠头产量,增产幅度在7.02%~19.30%,其中,稻草覆盖增产幅度最大;而土壤撒施石灰对藠头中期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关分析显示,藠头鳞茎产量与生物产量、单株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个鳞茎均重与单株分蘖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藠头有害生物无害化防控技术,在江西省新建县生米镇开展了藠头太阳热土壤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太阳热土壤消毒能明显减轻草害,对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防控达到种藠化学消毒的同等效果;藠头单株叶数、分蘖数、叶重及鳞茎重等均有所增加,藠头鳞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2%~15.0%和9.7%~19.5%。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藠头古称薤,别名薤头、荞头、三白,食用部分为肥大的小鳞茎和嫩叶,鳞茎可鲜食,但主要用作腌制加工成别具风味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7.
生米藠头生长规律及产量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米藠头的生长规律及产量形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将藠头的生长期划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冬前分蘖期、越冬期、春夏快速生长期、鳞茎膨大期和收获期。藠头的经济产量与其生长量即生物产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藠头又名薤、荞头,百合科葱属植物,优质的地下鳞茎洁白,头部偏向一方呈哨型,直径1.5~2.5厘米.是我国传统出口蔬菜.藠头主要食用器官为鳞茎,富含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食疗与保健作用.藠头具有消食除腻、健胃减肥美容、防癌强体的功效,还能预防多种疾病,是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之一,被誉为“菜中灵芝”.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藠头有清除亚硝酸盐、改善脂质代谢、抗血小板凝聚、抑制肿瘤和抗菌等多种效能.  相似文献   

9.
以稻田生产的藠头为对象,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氮肥量和配施钾肥对藠头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藠头生产需肥量大,在统一施用磷肥1500kg/hm2,38%(28-5-5)复合肥375kg/hm2,尿素187.5kg/hm2作基肥条件下,以2月追施尿素195kg/hm2,3月追施尿素195kg/hm2+KCL150kg/hm2,4月追施尿素195kg/hm2+KCL150kg/hm2处理产量最高(达43166.7 kg/hm2),较其他处理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单蔸鳞茎数主要受氮肥影响,单鳞茎鲜重主要受钾肥影响;在高N水平下,配施钾肥才能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藠头又名薤、荞头,百合科葱属植物,优质的地下鳞茎洁白,头部偏向一方呈哨型,直径1.5—2.5厘米。是我国传统出口蔬菜。蓖头主要食用器官为鳞茎,富含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食疗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追肥量对藠头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和配施钾肥对藠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藠头生产需肥量大,在施用钙镁磷肥1 500 kg/hm~2、38%复合肥(28-5-5)375 kg/hm~2、尿素187.5 kg/hm~2作基肥条件下,以2月追施尿素195 kg/hm~2、3月追施尿素19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4月追施尿素19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处理藠头产量最高(43 150.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蔸鳞茎数主要受氮肥影响,单鳞茎鲜重主要受钾肥影响;在高氮水平下,配施钾肥能实现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藠头水旱轮作和旱地种植两种耕作制度下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藠头水旱轮作比旱地种植有较多的好处,水旱轮作藠头产量比旱地种植一季藠头基础产量高605.5 kg/667 m2。形成100 kg鲜藠头需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0.392 0、0.063 6、0.464 0 kg。藠头水旱轮作耕地土壤的供肥量、化肥利用率高于旱地。施用氮肥效果最为明显,氮肥是影响藠头产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钾肥次之,磷肥的效果最差。藠头施用化学氮、磷、钾肥与其产量的关系符合三元二次方程模型。结合有经验的农户的高产高效施肥调查,建议在施用猪粪500 kg/667 m2左右的情况下,水旱轮作的水田种植藠头,施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9.1、4.5、7.5 kg/667 m2为宜。旱地种植一季藠头施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2.0、6.0、10.5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藠头种植技术,包括土壤选择、整地作畦、栽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留种等方面内容,以为藠头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农民有近千年种植藠头的历史,然而近年来,该地藠头种植面积大幅度回落,由历史上最多时的8000亩(1亩=1/15公顷)下滑到现在不足2000亩,产品出口创汇去年只有40万美元。梁子湖区这一优势产业呈现萎缩、衰落的颓势。探究制约梁子湖藠头生产萎缩的原因,不只因为市场行情波动,另外由于没有开展品种提纯复壮,没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藠头品质开始出现退化。品质上不去,单产上不去,制约了种藠头的收益。此其一。二是产业链接不紧,科技含量偏低,最大的差距就在“产后”处理上。目前藠头半成品出口价每吨900美元,而深加工成…  相似文献   

15.
藠头,又名薤,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二年生,在我国自古就有栽培,至今已有3700多年历史。蓖头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以南方各省种植较多。其鳞茎可作鲜菜煮食,但多作为盐渍、醋渍食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蕞头辛、温,滑、无毒,主治金疮败毒,有轻身、不饥,耐劳之功效,还能预防多种疾病,是现代绿色保健食品,被誉为“菜中灵芝”,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开远甜藠头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硝普钠处理后藠头糖含量、碳代谢关键酶和氮代谢关键酶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藠头鳞茎淀粉、总氮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和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硝普钠处理增大了变化幅度;淀粉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下降趋势,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上升趋势;硝普钠处理后使其活性增强,延缓了其下降幅度;此外,硝普钠处理还增加了贮藏期间藠头鳞茎的总碳含量,影响了碳氮比,有效抑制了贮藏期间芽的生长,缓解腐烂和鲜重的降低。可见,硝普钠处理可促进藠头鳞茎贮藏期间淀粉的转化和糖的积累,延缓氮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积累,提高外观品质,其中以浓度为0.50 mmol·L-1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藠头水旱轮作和早地种植两种耕作制度下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藠头水旱轮作比旱地种植有较多的好处,水旱轮作藠头产量比早地种植一季蓖头基础产量高605.5 kg/667 m2.形成100 kg鲜藠头需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0.392 0、0.063 6、0.464 0 kg.菖头水旱轮作耕地土壤的供肥量、化肥利用率高于旱地.施用氮肥效果最为明显,氮肥是影响藠头产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钾肥次之,磷肥的效果最差.藠头施用化学氮、磷、钾肥与其产量的关系符合三元二次方程模型.结合有经验的农户的高产高效施肥调查,建议在施用猪粪500 kg/667 m2左右的情况下,水旱轮作的水田种植藠头,施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9.1、4.5、7.5 kg/667 m2为宜.旱地种植一季菖头施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2.0、6.0、10.5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百合种球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属百合科百合属,别名叫百合蒜。百合的鳞片、鳞茎、茎秆、叶片和花朵多种多样,极其丰富。百合的鳞茎就是我们所说的种球,用来繁殖和种植生产鲜切花和盆花。  相似文献   

19.
藠头氮和钾需求量较多,在水稻-藠头水旱轮作耕作制耕地种植藠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g/kg左右,最佳施肥量为:纯N:117 kg/公顷,纯P_2O_5:54 kg/公顷,纯K_2O:82.35kg/公顷,最佳产量36668.1 kg/公顷,对中高肥力水旱轮作耕地,上述磷、钾最佳使用量较适宜。但在实际生产上,纯氮可适当增加到128.25 kg/公顷。氮肥是影响藠头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施肥效果最显著。不施肥氮的相对产量最低为79.5%,不施肥磷肥的相对产量最高为95.3%,不施肥钾的相对产量产量为91.7%。  相似文献   

20.
刘晖 《湖南农业》2004,(10):4-4
藠头是一种2年生秋播作物,一般于9月中下旬播种,翌年6月上旬收挖,作为加工原料。采用高岸稻田种植一季藠头和一季优质晚稻,即可通过水旱轮作改良土壤、减少病害侵染,又可充分利用地力,实现双季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