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当前存在的主要误区 1.1对大樱桃营养特性认识不足大樱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对贮藏营养依赖性最强.大樱桃果实生长发育期短.从盛花期到果实采收期.早熟品种约为5-6周.晚熟品种也仅仅6~8周。早熟品种果实发育期约有1/2时间依赖贮藏营养供给完成.直到果实硬核期才开始转入营养转换期。实际上果实硬核期与营养转换期是同步进行的.果实的生长发育周期中.  相似文献   

2.
沈慧 《山西果树》2011,(6):46-46
一是成熟期。山楂大体上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3种类型。在一般贮藏条件下,早熟品种肉质绵软.含糖量低,不耐贮藏;中熟品种果实质地变绵很快,果实耐贮藏能力差,只能进行短期贮藏;晚熟品种果实硬度大,营养物质含量高,耐贮藏的能力较强,适宜进行较长时期贮藏。  相似文献   

3.
1 龙田早蟠 龙田早蟠,又名极早蟠,是早露蟠的芽变,属极早熟品种,果实发育期45d。在山西省晋中地区6月15日完全成熟,比早露蟠早10d左右。在山西绛县槐泉5月底果实成熟,成熟期正值大棚桃末期,在绛县水果市场零售价为8~10元/kg。  相似文献   

4.
翟洪民 《北方园艺》2006,(2):125-125
判断厚皮甜瓜成熟度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计算日期:主要是挂牌标记法。就是把每个授粉的雌花都挂上牌子.牌子上标明授粉日期.根据不同品种果实成熟所需的天数来计算果实成熟度。一般早熟品种从开花至果实成熟需30d~35d。中熟品种需35d-40d,晚熟品种需40d-50d。  相似文献   

5.
越桔果实中营养成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从国外引种栽培的14个越桔品种果实中营养成份分析表明,越桔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在4.41~9.94%之间,酸含量在0.55~1.82%之间,果实中色素含量很高,在77.3~163.9mg/100g之间,Vc含量较低,在2.63~5.48mg/100g之间,VE含量水平较高,在2.7~9.5mg/g之间,SOD酶活性在5.39~88.72u/g之间。不同品种之间果实营养成份差异较大。从果实营养成份和果实食用性品质评价,越桔果实既是鲜食的名优稀特果品,又是提取天然食品色素和加。保健营养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6.
早熟大果型樱桃良种‘红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平会  季志平 《园艺学报》2006,33(2):454-454
 ‘红灯’樱桃是‘那翁’和‘黄玉’的杂交后代, 属于早熟大果型品种。该品种在陕西关中、汉中、安康、商洛地区都适宜栽植, 性状表现优良, 稳定, 平均单果质量8.9 g, 最大可达12 g, 果实发育期只有45~50 d, 连续结果的能力较强, 果实风味佳。  相似文献   

7.
1根据果实发育天数确定一个品种,从盛花期到果实成熟期的生长天数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早熟品种为100~120d,如美国8号95~110d,嘎拉系110~120d;中熟品种为125~150d,如元帅系140~150d,新红星155d;晚熟品种为170d左右,如乔纳金150~165d,王林160d;富士系170~180d,秦冠180d。  相似文献   

8.
《烟台果树》2009,(3):50-50
大樱桃开花坐果时所需的N营养来自贮藏营养还是根部吸收?弄清这类问题对樱桃的生长结果至关重要。美国大学的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开花、授粉及坐果是先于短叶丛枝的芽萌发.春季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一般始于盛花后4~5周.叶丛枝叶片在盛花后3~4周即已发育成熟.果实早期发育的碳水化合物营养是由短枝丛枝叶片供应而不是中长枝叶。因此.樱桃果实的早期发育既依赖于贮藏于叶丛和花芽中的N营养.义依赖于当年短叶丛枝提供的营养.  相似文献   

9.
浅述大樱桃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樱桃是北方成熟最早的果品,果实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被誉为果中珍品。由于樱桃果实肉软、皮薄、汁多,不耐贮运,加上采收上市时间正值5~7月高温季节,采后常温贮运极易出现果实软化、腐烂变质、风味变淡、果梗枯萎变褐、色泽由红变暗等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樱桃的异地销售。为了延长鲜果的市场供应期,于2002年始对大樱桃进行贮藏保鲜试验,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为主栽品种的红灯、红蜜、红艳樱桃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表现出来,主要是果实内在质量不高,果实硬度低、不耐贮运,树体易感病毒病,经济效益逐步降低。为寻找红灯樱桃的替代品种,我县陆续从省内外引进了美早、布鲁克斯、萨米脱、岱红等品种进行试栽,并进行了露天和大棚内高接换头,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布鲁克斯是一个丰产、优质、早熟、抗病的优良品种,有望成为红灯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