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的已感染 ER 病毒的正常人和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再次用 EB 病毒剌激后,可出现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的杀伤作用,表现为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 VCA-IgA 阴性和阳性正常人各11例和20例,以及 VCA-IgA阳性鼻咽癌病人11例(分别称为阴性组、阳性组和 NPC 组)的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免疫反应转化,所有受试标本都出现了淋巴细胞转化,出现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是5.91、8.10和4.73d,转化孔分别是90.74%、93.4%和97.17%;而出现大部分退变的例数分别为2/11、20/20和4/11,孔数分别为16/95(16.84%)、172/177(97.18%)和44/98(44.90%);出现退变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为18.25、18.30和26.67d,大部分退变出现的平均时间阳性组和 NPC 组分别为19.05和28.25d(阴性组2例,分别为25和30d)。NPC 组和各组的差别显著。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这种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细胞免疫功能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2.
1986~1990年我们对广东省鼻咽癌高、中、低发区的四会、中山、广州、湛江、汕头共123087名健康人群进行了包括EB病毒血清学、鼻咽脱落细胞学、间接鼻咽镜及鼻咽光纤镜、鼻咽活检在内的前瞻性观察.在这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鼻咽癌(NPC)病人与不同IgA/VCA抗体滴度者对EB病毒(EBV)的免疫反应功能变化关系,本文用EBV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NPC病人,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者和阴性者的PBMC体外感染EBV时的早期反应变化.结果发现,NPC组的EBV核抗原  相似文献   

4.
EB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基因体外转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liarsVirus,EBV)是一种与多种肿瘤有关的l疮疹病毒,与人类两种恶性肿瘤伯基特淋巴瘤(BL)和鼻咽癌(NPC)的关系尤为密切。大量研究表明,人群EBV的感染较普遍,EBV核酸不仅存在于NPC细胞中,且在鼻咽正常上皮中亦可检出,但NPC的发病率却相对较低。在不同细胞中EBV基因产物表达类型也不同【‘·’。。究竟EB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目前仍未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EBV的基因结构已完全明了,其某些基因被用于大量体外转染细胞实验。现对这些研究作一简要综述。IEBV基因组结构及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NF- κB、c- Myc、h TERT在鼻咽粘膜慢性炎和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2 7例鼻咽粘膜慢性炎和 30例鼻咽癌中NF- κB、c- Myc、h TERT的表达。结果 :NF- κB、c- Myc和 h TERT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5 %、74 .1%和 5 9.3% ;在鼻咽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93.3%和 90 .0 % ,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或 P<0 .0 5 ) ;在鼻咽癌中 NF-κB和 c- Myc、NF-κB和 h TERT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 P<0 .0 5 ,P<0 .0 1)。结论 :在鼻咽癌中 NF- κB、c- Myc和 h TERT均高表达 ,它们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EB病毒(EBV)体外感染鼻咽癌(NPC)病人,IgA/VCA阳性者,IgA/VCA阴性者和新生儿的PBMC,其上清(SN)对CNE-2Z和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NPC病人对CNE-2Z有明显抑制作用,生长指数(GR)为0.67—0.74,IgA/VCA阳性和阴性者无明显作用.对Raji细胞则三者均有抑制作用,生长指数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对鼻咽癌病人及其患病风险者EB病毒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关系研究的阶段性小结,主要观察分析了鼻咽癌病人、VCA/IgA阳性者与阴性者EB病毒引起的T调节细胞与B细胞的变化.(1)VCA/IgA阴性者、阳性者与NPC病人的EBV相关抗体(EA/IgA、VCA/IgA、VCA/IgG)的阳性率和GMT是由低至高的关系,T调节细胞的数量是:T_4自高向低、T_8自低向高呈交叉发展。(2)体外感染EBV的PBMC的变化。前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逆转录 - PCR( RT- PCR) ,PCR- SS-CP技术对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系中 ING1的表达和突变进行检测 .结果发现 3 0例鼻咽癌标本中 ING1蛋白表达下调率为 70 % ( 2 1/ 3 0 ) ;ING1m RNA表达明显下调率为 4 6% ( 12 / 2 6) ,6例鼻咽癌细胞系中有 2例鼻咽癌细胞系表达明显下调 ,而 11例 ( 4 2 .5 % ) NPC组织及其它 4例细胞系表达与正常水平相当 ,另有 3例 ( 11.5 % )鼻咽癌组织过表达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 SSCP)在鼻咽癌及鼻咽癌细胞系中均未发现突变 .结果表明ING1基因的转录及翻译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的发生 /发展呈负相关 ,该基因的异常表达是鼻咽癌发生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槐米槲皮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微波辅助提取法从桂北金槐米中提取槲皮素并纯化,用浓度20、40、60和8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于人鼻咽癌细胞CNE2;分别在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初步检测人鼻咽癌细胞被抑制的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从槐米中提取的槲皮素对鼻咽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时间明显的依赖性,药物干预作用的最适浓度为60μmol/L,药物干预后形态学观察的最适宜时间为48 h。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槲皮素能阻滞鼻咽癌细胞于G1期。[结论]从桂北金槐米中提取的槲皮素对人鼻咽癌细胞有较强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病原,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BL)、鼻咽癌(NPC)、免疫耐受个体的B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病(HD)的发生密切相关[1]。人类受EBV感染十分普遍,然而仅有极少数个体发生恶性肿瘤,且EBV感染的个体不论有否发生恶性肿瘤均可产生一系列抗体。显然免疫系统在防止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体液免疫作用不大,而主要以特异性细胞免疫为主。另一方面,虽然机体有一定的潜在抗病毒反应,但人群中却有90%以上感染了EBV并持续存在,表明病毒可通过某些免疫逃避形式在有免…  相似文献   

11.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我国3~5岁儿童VCA-IgG阳性率达90%以上[1]。该病毒感染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典型的小儿EBV感染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近年来,随着EBV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EBV感染的非典型表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非典型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本室建立的EB病毒(EBV)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鼻咽癌(NPC)患者、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和阴性者3组人的PBMC体外感染EBV的早期免疫反应。发现在EBV感染PBMC早期,NPC组的EBNA阳性细胞数、~3H-TdR掺入量和免疫球蛋白(IgG、IgG、IgG)分泌量最低,IgA/VCA低滴度和阴性组最高,两组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而IgA/VCA高滴度组的多数指标与NPC组接近.结果表明,在EBV体外感染PBMC所引起的早期免疫反应中,NPC患体者和IgA/VCA高滴度者EBV活化的B细胞功能较IgA/VCA低滴度和阴性者降低.这对了解NPC发生发展过程中EBV感染活化B细胞的功能在体内外变化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MTT法、ELISA和细胞病变抑制(CPE)等方法,对鼻咽癌(NPC)病人,IgA/VCA阳性者与阴性者,以及新生儿,用EB病毒(EBV)感染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检测所诱生的上清(SN)中的IL-2、TNF和IFN水平的变化.IL-2的水平以NPC病人最低(11.69±8.49与19.83±11.66U/ml),新生儿最高  相似文献   

14.
已感染EB病毒(EBV)者,如再次用EBV刺激,可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阳性正常人20例、VCA—IgA阳性鼻咽癌(NPC)病人11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这种转化和退变,全部阳性组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鼻咽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l)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MPl和MMP-2、MMP-9在人鼻咽粘膜慢性炎(30例)、鼻咽癌(30例)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24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LMPl和MMP-2、MMP-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粘膜慢性炎。在鼻咽癌及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标本中还发现癌巢周边的成纤维细胞、癌周浸润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MMP-2和MMP-9的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鼻咽癌组织中LMPl与MMP-2、MMP-9的表达无相关性;而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LMPl的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结论:MMP-2、MMP-9在鼻咽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外扩散及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灶中LMPl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LMPl可能参与鼻咽部疾病的恶性转化和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EB病参LMP1对鼻咽癌高分化细胞株CNE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电转染技术将带有EB病毒L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导入鼻咽癌高分化细胞株CNEl,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LMPl的表达;LMP1对CNEl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60钴治疗仪照射后集落形成实验进行观察。结果:CNE1细胞抹转染LMP1基因后LMPl蛋白呈阳性表达,对照放射敏感性比未转染株的细胞存活事低(P<0.01)。结论:LMPl能增加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种作用可能与LMP1的促细胞转化,抑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EBV)的激活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环境因素在其中可能有一定作用.作者利用Raji细胞系统和间接免疫酶法测定了广东省常见的50种中草药和33种海洋生物对EB病毒早期抗原(EBV—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在广东省发病率较高 ,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由于鼻咽部解剖位置隐蔽 ,鼻咽癌症状复杂多变 ,如以侵犯眼眶或和眼球有关的神经所产生的症状而就诊者 ,易出现误诊误治。现将我院于 1991~ 2 0 0 0年收治的 8例鼻咽癌眼部浸润漏诊病例作一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35~ 6 3岁 ;单眼发病 7例(左眼 4例 ,右眼 3例 ) ,双眼发病 1例。 8例 (9患眼 )中 ,无光感 2例 ,有光感 1例 ,余眼视力在 0 .0 8~ 0 .5。就诊原因 :眼球突出 4例 ,斜视 1例 ,复视 1例 ,眼睑下垂 2例。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潜伏膜蛋白-1(LMP-l)在鼻咽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鼻咽癌活检标本(鼻咽癌组)和32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常规石蜡切片标本(正常组)的COX-2、LM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及颈部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中COX-2及LMP-1在的阳性率分别为73.6%和63.2%,高于正常组织的6.2%和9.4%(均P<0.01)。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的COX-2及LMP-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6%和80.0%,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的47.6%和57.1%(P<0.01或0.05)。而鼻咽癌组中的早期与晚期的COX-2及LMP-1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X-2、LMP-1在鼻咽癌的发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HENE)被EB病毒(EBV)感染后,c-myc和p53表达的变化,以探讨EBV和这些癌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用EBV或EBV加TPA感染(简称E和ET组),分别用抗补体免疫荧光法(ACIF)和磁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EBV核抗原(EBNA)及癌基因c-myc和p53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10例入胚鼻咽上皮细胞波EBV感染后,EBNA全部阳性,c-myc、p53总表达和p53突变型的表达明显增加,E组阳性细胞分别为(39.4±16.8)%、(18.6±11.0)%和(11.6±2.0)%,ET组为(458±16.9)%、(7.4±2.4)%和(8.0±3.5)%,与不受病毒感染的对照组〔(0.0±0.0)%、(3.8±2.3)%和(3.6±2.1)%〕的差别,除ET组p53总表达外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提示EBV感染鼻咽上皮,可导致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和表达增强,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