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建始县国有高岩子林场11年生日本落叶松混系超级苗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表型和遗传变异,开展优良无性系初步选择,为鄂西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推广利用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1年生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8.17%~29.53%、5.13%~23.08%、17.30%~60.42%;不同年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6~11年生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重复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60~0.66、0.63~0.85、0.62~0.75;不同林龄胸径、树高与11年生材积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材积的相关系数大于树高与材积的相关系数;以胸径为主要选择指标,兼顾无性系内表型变异选择5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率为8.6%,与实生对照相比,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8.19%、12.20%和34.45%。  相似文献   

2.
油松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量及球果量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南古城油松种子园37个无性系共222个单株的雌雄球花量及2年生球果量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其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无性系间雌球花量、雄球花量、2年生球果量、树高及冠幅均存在显著差异.雌雄球花及球果产量在各无性系内分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雌球花量和结实量越多,其差异相对小得多.油松单株南北枝条间雌球花量及2年生球果量差异极显著,雄球花量差异不显著;有的无性系单株存在"偏雌偏雄现象";根据雌球花量、2年生球果量、树高、胸径、冠幅5个数量性状,采用育种值综合评分法筛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285#、273#、291#、10#、266#、289#.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麻栎无性系苗期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8个3 a生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树高、地径、材积、高径比、通直度、分枝数等性状进行遗传力测定、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受中到强度遗传控制.树高与材积、高径比,材积与高径比,通直度与树高、材积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分枝数与通直度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树高、地径、高径比、通直度和分枝数5个指标可描述单株材积变异的93.66%.  相似文献   

5.
对174个桉树无性系在黔西南的生长进行研究,测定性状包括7月生树高以及20月生和34月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在各生长性状上均达极显著水平;性状广义遗传力为0.21~0.46,表明早期生长受低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生长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初选出6个优良的尾叶桉×细叶桉杂种无性系,34月生保存率和平均单株材积均不低于对照DH32—29,为当地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群众杨、合作杨为对照,对以I-69、欧洲黑杨、美洲黑杨、小叶杨、箭黑杨、青杨等为亲本的23个杂种无性系,进行了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分析。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6-7年生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力均很高。随着树龄的增大,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增大,受较强的遗传力的控制。各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差异极显著,最大者较对照群众杨提高了23.5%,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ZJ-2和ZJ-10较对照群众杨高出10.9%,通过综合评分法,从23个无性系中,选出6个无性系,分别为:ZJ-7、ZJ-2、ZJ-3、ZJ-10、ZS-8和L910-140。这几个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均优良,可以与群众杨、合作杨等品种平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19个杂种无性系生长、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为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楸树无性系的树高、叶长、叶宽、长宽比及叶柄长度差异极显著,胸径、叶绿素含量SPAD值差异显著;树高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比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叶长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树高、胸径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3个指标,对19个楸树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无性系9-1、07-5-8-17、07-Y27-4和07-5-8-20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8.
对楸树无性系皮孔、叶痕、树皮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皮孔密度平均为2.836个/cm2,变幅为1.80~5.24个/cm2,遗传变异系数为28.3%,重复力为0.909。皮孔平均大小为8.50 mm2,变幅为4.91~11.97mm2,遗传变异系数为23.7%,重复力为0.748。楸树无性系皮孔密度、大小的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均较大,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强。皮孔密度和大小、叶痕密度和大小均分为3类:密度(密集型、较密集型、疏散型);大小(大、中、小);树皮分类:开裂型、光滑型;皮孔形状分为:狭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相关分析表明,皮孔密度与皮孔长、皮孔宽、皮孔大小、树高、胸径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但皮孔的大小与树高、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5 cm2面积上的皮孔总面积与树高、胸径呈负相关。树高、胸径与叶痕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胸径与叶痕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皮孔密度对树干的开裂影响较大,皮孔密度大的无性系树干开裂。皮孔密度与叶痕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痕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即皮孔密度大的无性系叶痕密度也大。楸树无性系的皮孔性状与叶痕性状的变异是一致的。利用皮孔、叶痕、树皮3个表型性状能够简单的识别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南部山地67个月生18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8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和干形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共有11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超过对照U6平均值0.1101m3/株;生长优良的3个无性系分别是No.8(F8)、No.16(T24)和No.2(A4),生长最差的是No.14(P0)。各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干形与单株材积、干形与胸径以及干形与分枝3对性状的相关不显著外,其它各对指标间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4个柚木(Tectona grandis L.f.)无性系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无性系为主区,6个施肥处理为副区,研究不同柚木无性系对施用不同肥料配施微量元素的响应。结果表明:3年生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7514无性系表现最好,分别是表现最差的7114无性系的1.25、1.32和2.03倍;3年生施肥处理间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以处理1生长最好,但无性系间的生长效应大于施肥处理间增产效应,无性系选择尤为重要。3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无性系与施肥处理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无性系对不同肥料施用和添加微量元素反应不一,生长表现好的无性系对施肥处理的反应不敏感,而表现差的无性系对肥料反应敏感。柚木无性系造林应根据不同无性系采用不同施肥处理,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苗龄为2.5年的油松、侧柏无纺布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雨季移植时分为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去袋苗)和保留无纺布容器袋(带袋苗)2个处理,移植1年后,调查移植苗成活率,成活苗木株高、地径、高生长量。[结果]经χ2检验,去袋苗与带袋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经方差显著性F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2个正态总体株高方差差异显著,地径方差差异极显著,高生长方差差异不显著;经t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株高、地径、高生长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雨季移植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半干旱地区油松、侧柏苗木成活和前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15个中国马褂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芽接法,切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53.84%,芽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43.83%。不同马褂木无性系间的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切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A19-8和B15-2,切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1-7;芽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B17-3,芽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0-12和B11-6。不同无性系间嫁接苗高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苗高最高达43.250 cm,最低为21.159 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施氮、磷肥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无性系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施肥配方。【方法】以4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组培苗(A5、FB4、FB4+、BY-1)为研究对象,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设置每株施N(0、200、400 mg)和施P(0、70、140 mg)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施肥处理间及无性系间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叶片养分含量等差异。【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差异均极显著,且施肥处理和无性系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地径、根冠比和分枝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各无性系均为处理5的幼苗生长表现最优,其苗高、地径、生物量、分枝数和叶面积比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10%~74.13%、6.67%~91.45%、12.24%~358.33%、2.76%~712.64%和2.46%~456.31%。施肥处理对西南桦无性系幼苗叶片的N、P养分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无性系之间及无性系和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叶片的N、P含量随着氮磷肥的添加而增加,添加氮磷肥能够显著提髙叶片中该种养分的含量。叶片N、P含量及其比值与生物量均符合抛物线关系,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0 1),处理5的叶片N/P质量比约为15,这可能是影响西南桦生长的N/P限制比例。【结论】施肥显著促进了西南桦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并提高了叶片养分含量,但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指标,处理5(每株施N 200 mg和施P 70 mg)条件下西南桦无性系生长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重金属Cd对林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林木对Cd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日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黑杨派的5个无性系进行沙培试验,测定其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及8个生理生化指标,评价不同无性系抗Cd2+胁迫的能力。结果镉胁迫导致无性系的CAT及MDA含量较CK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OD和SOD活性较CK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L35、鲁林9号、鲁林16号的POD活性始终排在前3位;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无性系L35、I-107和中菏1号的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较CK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L35、I-107和中菏1号的叶绿素含量始终排在前3位。各无性系的地径和苗高在Cd胁迫下存在差异,苗高达到显著水平,而地径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参试无性系苗高性状较地径对Cd的胁迫更为敏感。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5个无性系生长量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L35、中菏1号和I-107的抗重金属Cd能力较强,可作为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理想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引种欧洲黑杨无性系苗期生长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引进的59个欧洲黑杨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无性系苗高广义遗传力为84.79%,遗传变异系数为10.55%;地径广义遗传力为79.22%,遗传变异系数为11.8%。以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为指标,应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选出表现好的欧洲黑杨无性系13个,其苗高遗传增益为12.3%,地径遗传增益为12.2%,其中的N8,N51,N48表现特别突出,综合评比超过或接近参照种欧美杨107号,如果选择这3个无性系,则苗高遗传增益可达18.5%,地径遗传增益可达23.5%。  相似文献   

16.
以6个西丰杨无性系作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苗高的差异显著,而根径的差异不显著,选择出高生长量超出对照20%的3个无性系,作为本区域的初选优良无性系,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这3个无性系的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建立了数学模型,相关系数都在0.95以上,3个无性系速生点出现较早,持续的时间又较长,说明这3个无性系能充分适应当地的环境,具有最大的生长潜力,3个无性系速生期内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基本相同,速生期内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较大(平均为57.74%),说明速生期的生长量决定着整个生长期的生长量,因此应重视速生期的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不同倍性白桦无性系苗期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的白桦四倍体和二倍体共19个无性系苗木群体为试验材料,用前期筛选的施肥配方配制成1/1 000质量浓度的混合营养液对根部进行浇灌施肥,分别7(处理1)、10(处理2)、15 d(处理3)的间隔期施肥,以不施肥为对照(处理4)。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施肥自5月1日起始,8月31日结束。苗高、地径调查每隔15 d调查1次,自5月15日起,10月1日结束。结果表明:在3种施肥及对照条件下不同倍性白桦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速度及生长期随着施肥量的递增而递增,苗高、地径生长量较对照分别提高42.46%、32.14%;在3种施肥处理及对照条件下不同倍性白桦无性系间生长量差异明显,二倍体高生长较四倍体提高了20.30%,在施肥处理1的条件下四倍体的地径生长较二倍体提高了3.71%。由3种施肥及对照处理条件下无性系的平均高径比、配方肥的用量及用工成本等综合分析,确定施肥间隔为15 d的处理3为白桦苗木培育时的主选施肥方案。无性系的不同对施肥量的要求不同,本项目分别为19个白桦无性系确定了精确施肥量。综合各无性系在各种施肥处理条件下苗高、地径生长量,初步选择3个二倍体、1个四倍体为优良无性系,它们分别为2Bz3、2Bz18、2B353和4B44,其平均苗高、地径较未施肥对照时分别提高了40.60%、32.26%。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内的藏柏8个种源36个家系开展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的变异,3个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82、0.62和0.84,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6、0.76和0.77,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2个优良种源,地径、树高、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1.36%、5.78%和10.1%;选择出4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6.23%、16.22%和17.46%。  相似文献   

19.
樟树苗期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目的是为樟树遗传改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樟树苗高,分枝高,冻害性状的种源层次的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瓜。方差分析表明,樟树功期种源间有苗高,地径,分枝高,冻害上有差异,家系之间在地径性状上有显差异,其它性状上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樟树5个品系精油组分含量和木材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樟树5个品系精油组分含量及木材纤维、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材性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樟树5个品系间精油含量及精油中主要成份含量差异显著。品系间木材纤维形态(纤维长度、宽度、直径、壁腔比、腔径比、长度比、壁厚)、导管形态特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多数性状差异不显著,品系间热水浸提物含量差异显著。浸提前木材基本密度与浸提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5个品系中仅芳樟型类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成显著的负相关;根中精油含量与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