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取性成熟期罗氏沼虾129尾(其中雌虾65尾,雄虾64尾),测定了额角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体长、全长、第二步足长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参数,对雌、雄罗氏沼虾的性二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经独立样本t-检验,性成熟雄性体长和体质量均极显著大于雌性(P0.01),雌、雄罗氏沼虾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第二步足长和体长的性二型指数均大于1,说明罗氏沼虾属于雄性大于雌性的虾类。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额角长在两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9,P=0.260)以外,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和第二步足长在两性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雄性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第二步足长随体长的生长速率大于雌性;而腹长随体长的生长速率小于雌性。性选择使得雄性拥有较大的体型和第二步足,以确保其在生殖竞争中可以有效战胜竞争者,提高交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池塘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雌、雄虾的生长差异,于2016年5月至10月定期测量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的体长、体质量,期间采集样品1 040尾,对雌、雄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雌虾W=8×10~(-6)L~(3.262 4),(R~2=0.995 6,N=544);雄虾W=6×10~(-6)L~(3.320 8),(R~2=0.996 3,N=49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雌、雄虾的渐近体长分别为103.05 mm和136.93 mm,渐近体质量分别为29.54 g和74.65 g。雌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16 d,拐点体质量8.95 g;雄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63.70 d,拐点体质量22.71 g。罗氏沼虾性成熟后,其雄性的个体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可利用这一特性开展罗氏沼虾全雄性养殖,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本研究对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雌、雄及“老头虾”3个类群共490个个体的体重、体长、全长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等。结果表明, 3个类群除上、下额刺数2个可数性状外,其他9个可量形态性状与体重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影响体重的关键形态性状在3个类群中各不相同,但体长、头胸甲长、第二步足长在3个类群中均是影响体重的关键指标;分别建立了各类群体重与关键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雌、雄2个类群表型上更为相似,“老头虾”与雌性个体的差异最大。腹部轮廓特征(包括腹长、腹宽、腹高)、全长、体长及第二步足长对3个类群的差异贡献较大。雌性个体腹部发达,“老头虾”则第二步足尤为发达。本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的选择育种、基础生物学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罗氏沼虾缅甸品系和多年养殖的泰国品系的养殖成虾进行了外形特征的比较。结果显示:缅甸品系具有头胸部相对较小的特征,其第二步足(螯足)的指节长、掌节长和宽均大于泰国品系,体现了较高的活动性和取食能力。雌体的体重、体长均大于泰国品系,其抱卵量也较大。这些特征体现了罗氏沼虾缅甸品系在养殖和育苗中的优势。泰国品系经过多年来的养殖,仍保持了其许多优良性状,但也出现了品质退化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罗氏沼虾缅甸品系可以作为更新的养殖对象。但仍需加以驯化以适应养殖条件并在养殖过程中稳定其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4月龄罗氏沼虾雄、雌各100尾,测量其体重、体长、腹尾长、螯长和第一腹节宽度5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定量分析罗氏沼虾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_雄=0.404,R_雌=0.583),且体长的决策系数也是最大(R_雄~2=0.399,R_雌~2=0.459),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_雄=-13.950+0.123X_1(体长)+0.049X_3(螯长)+0.647X_4(第一腹节宽度);Y_雌=-15.735+0.193X_1(体长)+0.205X_2(腹尾长)-0.052X_3(螯长),以上回归方程为罗氏沼虾的选择和表型性状的理想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湖日本沼虾形态参数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间,每月中旬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采样1次。测量了1228尾日本沼虾的头胸甲长、全长、体长、体重等参数,研究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头胸甲的生长规律,并借助计算机将所得到的数据分雌雄性别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在1~7月龄时,体重与体长大约成3次方关系,8~12月龄体重与体长虽也呈幂函数相关,但b值明显小于3;1~7月龄雄虾头胸甲的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雌虾头胸甲的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8~12月龄雌雄虾头胸的生长规律均符合Logistic方程;日本沼虾各形态参数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头胸甲长(Lc)与体长(L)、全长(LT)以及全长与体长之间呈直线相关,体重(W)与头胸甲长之间呈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7.
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习林  周梦颖  鞠波  过正乾  蒋飞  苏建  丁福江 《水产学报》2016,40(12):1874-1882
通过比较4个养殖密度(7.50×104、12.75×104、42.00×104、97.50×104尾/hm~2)条件下罗氏沼虾的生长、存活、性别分化、性腺发育等指标,研究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和早期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规格整齐度、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密度对生长的抑制效应越明显;7.50×104尾/hm~2组罗氏沼虾体质量增速加速度与97.50×104尾/hm~2组的倍数由养殖10 d时的2.3上升到80 d时的3.4;低密度组罗氏沼虾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比高密度组早约10 d,但规格显著大于高密度组;7.50×104尾/hm~2组雌虾初始平均体长(4.158±0.592)cm比97.50×104尾/hm~2组大1.09 cm;养殖密度对性别比没有影响,但对雌虾成活率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合适的养殖密度是预防罗氏沼虾性早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9X(R2=0.994),干重增长符合Y=0.002X3-0.151X2+3.257X-18.232(R2=0.993),其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多数功能器官具有异速生长的特性,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早,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全长呈正异速生长,拐点之后相对于全长呈负异速生长或等速生长。口裂、吻长、眼径、胸鳍、尾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20、44、32、36、19日龄,其他相关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晚,头长、头高、腹长、体高的生长拐点分别为56、37、44、60日龄,其中头长相对于全长在拐点之前呈负异速生长,拐点之后呈等速生长。条纹锯部分功能器官的优先发育保证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早期摄食能力和对敌害的躲避能力的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其生存能力。条纹锯异速生长模型的建立,有助于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适宜条件,从而获得其最适和最大生长效能,为人工繁育和养殖条纹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9X(R2=0.994),干重增长符合Y=0.002X3-0.151X2+3.257X-18.232(R2=0.993),其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多数功能器官具有异速生长的特性,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早,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全长呈正异速生长,拐点之后相对于全长呈负异速生长或等速生长。口裂、吻长、眼径、胸鳍、尾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20、44、32、36、19日龄,其他相关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晚,头长、头高、腹长、体高的生长拐点分别为56、37、44、60日龄,其中头长相对于全长在拐点之前呈负异速生长,拐点之后呈等速生长。条纹锯部分功能器官的优先发育保证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早期摄食能力和对敌害的躲避能力的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其生存能力。条纹锯异速生长模型的建立,有助于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适宜条件,从而获得其最适和最大生长效能,为人工繁育和养殖条纹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0.1公顷的池塘中,放入规格为0.7-0.8厘米淡化罗氏沼虾虾苗2万尾,3厘米的鲢、鳙鱼苗300尾。经141天饲养,罗氏沼虾平均体重长至21克,最大个体雄虾100克,雌虾50克;鲢、鳙鱼种平均规格250克。每公顷产值138000元,纯收入为67780元,投入产出比1:1.93。  相似文献   

11.
台湾省淡水虾类资源丰富,品种多,但多数淡水虾类个体较小,一般不适宜作为养殖品种。于1970年林绍文博士首次送给台湾省300尾罗氏沼虾幼虾进行养殖试验。到1971年10月,引进300尾幼虾,只剩一尾雌虾和一尾雄虾,经过精心培育、饲养,发育成亲虾。台湾省水产试验所、东港分所经过几次反复试验后,已能生产虾苗,达到相当规模的生产水平。目前台湾省能生产数百万尾罗氏沼虾虾苗,最近几年来,罗氏沼虾养殖生产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性成熟前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在性成熟前后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1106尾,对其体质量、全长、体长等15个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阐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性成熟前后及同一阶段雌雄群体之间,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指标以及所构建的关键表型性状多元回归方程是截然不同的;在性成熟后,雌雄个体呈现出明显的性二态现象,除第二步足长和第二步足重雄性极显著大于雌性(P<0.01),雌性全长、体长、额剑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腹宽、腹高和腹部重极显著大于雄性(P<0.01),这可能与雌性为提升其繁殖能力有关。统计结果显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大于0.85,表明本研究已确定影响各群体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因此在选育过程中,建议将罗氏沼虾的性成熟状态和雌雄群体的优良表型作为选育依据,并有效利用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本研究可以为罗氏沼虾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池塘养殖的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500尾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0×10-5×L~(2.9498);♀:W=2·0×10-5×L~(2·9633);(2)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斑节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59·6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44·5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95·3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78.9(1-e-0·0093(t-28·2)),Wt=87·97(1-e~(-0·0093(t-28·2)))2·9498;♀∶Lt=233·7(1-e~(-0·0065(t-28·2))),Wt=208·96(1-e~(-0·0065(t-28·2)))2·9633。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6个罗氏沼虾家系(包括32个半同胞家系)5月龄的5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采用动物模型,把性别、雌虾出池时是否抱卵作为固定效应,并以日龄为协变量,借助DFREML方法估计头胸甲长、腹长、最后腹节长、体长和体重等性状的方差组分,进行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中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80;罗氏沼虾5月龄头胸甲长、腹长、最后腹节长、体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06、0.07、0.02、0.07和0.07,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属低遗传力;5个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在0.398~0.910之间,遗传相关系数在0.35~1.0之间,其中头胸甲长与体长的遗传相关程度最高,遗传相关系数为1.0,体长与体重的遗传相关程度次之,遗传相关系数为0.98。本研究可为罗氏沼虾的进一步选育提高和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5.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1,26(1):13-13
掌握罗氏沼虾亲虾选择和运输技术,是发展罗氏沼虾养殖生产的基础,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亲虾的选择选择亲虾要综合个体大小、虾体健康状况、亲虾年龄以及性腺成熟等因素。通常按照以下条件进行严格挑选。1.1个体规格作为人工繁殖用亲虾,通常要求个体规格大一些好。雌体体长要求在10厘米以上,体重25~30克;雄虾体长要求比雌虾更大一些,并要求规格整齐,体形标准。1.2健康无病凡作为亲虾用的,必须挑选身体肥壮、体色鲜艳、活动敏捷、健康无病的虾。1.3附肢完整亲虾还必须具备触角,附肢完整,特别是步足和腹足要完好。1.4年龄适中…  相似文献   

16.
蛇鮈人工繁殖试验及其仔鱼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6年在湖北省黄冈市赤东湖渔场对210尾湖泊野生蛇鮈(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并对0~20日龄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可促使成熟的雌性亲鱼产卵。产卵量为38.96万粒,孵出鱼苗13.5万尾,平均催产率、平均受精率、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5.0%、64.85%、55.15%。蛇鮈仔鱼的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全长生长分为2个阶段,由慢速生长到快速生长的转折点为10日龄。头长、尾长、吻长均表现为正异速生长,而躯干长、胸鳍长表现为负异速生长。眼径的生长在4日龄时出现拐点,由等速生长转变为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2014-2016年在湖北省黄冈市赤东湖渔场对210尾湖泊野生蛇鮈(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并对0~20日龄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可促使成熟的雌性亲鱼产卵。产卵量为38.96万粒,孵出鱼苗13.5万尾,平均催产率、平均受精率、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5.0%、64.85%、55.15%。蛇鮈仔鱼的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全长生长分为2个阶段,由慢速生长到快速生长的转折点为10日龄。头长、尾长、吻长均表现为正异速生长,而躯干长、胸鳍长表现为负异速生长。眼径的生长在4日龄时出现拐点,由等速生长转变为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与信息     
●吴江攻克罗氏沼虾繁养难题一项名为罗氏沼虾变性繁苗、养殖的科研项目日前在吴江被水产专家攻克。专家认为 ,这项技术将给罗氏沼虾养殖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长期以来 ,罗氏沼虾雌虾性腺发育带来品种退化、产量降低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今年以来 ,该镇请了上海水产专家进行技术会诊 ,研制出一种特殊的饲料 ,经这种饲料喂养的罗氏沼虾雌虾性腺发育被抑制并退化 ,继而转化为雄虾。试验资料表明 ,通过变性繁殖的苗种 ,在养殖成商品虾时 ,雄虾率可达80 %以上 ,且虾个体大 ,每667m2产同比可增40kg ,每667m2 增效益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张贤 《科学养鱼》1995,(5):32-32
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技术(一)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长臂淡水大虾,大量出产于印度太平洋区域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原产地雄虾最大个体体长可达40厘米,体重600克,雌虾体长25厘米,体重200克。据测定虾肉中蛋白质含量为20.5%,脂肪含量1.9...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鲎形体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生长特性,分别测定了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和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14龄成鲎和10龄幼鲎及不同性别的形态参数(头胸甲宽度及体重)。结果表明,中国鲎和圆尾鲎14龄成鲎和10龄幼鲎以及雌、雄的头胸甲宽度与体重均表现为正相关(R20.88);10龄中国鲎和圆尾鲎异速生长曲线的斜率-回归系数b分别为2.2263和2.1883,而14龄成鲎的回归系数b分别为3.1551和2.6501;10龄和14龄雌、雄中国鲎的b值分别为2.2314(♀)、1.9626(♂)和3.2295(♀)、2.8674(♂),10龄和14龄雌、雄圆尾鲎的b值分别为2.5342(♀)、1.9547(♂)和2.7791(♀)、2.1803(♂),b值均大于1,表明体重增长率大于头胸甲宽度的增长率,处于正生长期,且雌鲎的异速生长率均大于雄鲎;F检验表明,中国鲎和圆尾鲎10龄及14龄不同性别的头胸甲宽度与体重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